1、122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常用 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2.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正确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解释词义,翻译课文,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疏通字句,梳理层次,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自主学习1文体链接“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体。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信札” 。中国古
2、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样,可以抒情,叶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叶可以谈论文学、政治。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 是 时的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 ,有作品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四时俱备( ) (2)五色交辉( ) (3)沉鳞竞跃(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古今共谈( ) (6)清流见底(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沉鳞竞跃 古义:_ _ 今义: _ _ _(2)夕日欲颓 古义:_ _ 今义:_ _(3)古来共谈 古义:_ _ 今义:_ _(4)四时俱备 古义:_
3、_ 今义:_ _25用“/”给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1)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2)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3)自 康 乐 以 来,未 复 有 能 与 其 奇 者。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根据提示填空。(1)作者描写山川之美的语句是:_ _ (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晨昏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3)文中高度概括风景之美的语句是: 8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1)猿鸟乱鸣 (2)沉鳞竞跃 (3)夕日欲颓 合作探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2、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
4、?探究二:欣 赏美景,把握情感1、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 处呢?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仿照3示例,用“这里有_ 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示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2、作者是 怎样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3、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的情感,那么本文借此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收获1.本文描绘了 景色,通过借古证金,强调了“ ”的观点,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
5、 综合性学习。(1)根据下面的资料,为桂林写一段导游词。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 “四绝” ,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赞誉。(2)祖国江山如画,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请任写出一句与下列景点有关的诗句。泰山:_ 三峡:_黄山:_422.答谢中书书自主学习2.陶弘景 南朝齐梁 华阳隐居 陶隐居集 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体3(1)都 (2)交相辉映 (3)争着 (4)参与,这里指欣赏 (5)称赞 (6)清澈4(1)鱼 鱼鳞
6、 (2)坠落 消沉,萎靡 (3)称赞 说话,谈论 (4)季节 时间5(1)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2)实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7(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 8.(1)“乱”字描绘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2)“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戏水的活跃场景。5(3)“颓”字形象地写出夕阳即将西沉的情景。 探究一1、全文可分三部分
7、:(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2)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 ,再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3)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2、欲届之仙都探究二1. 示例: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2.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
8、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又分“晓”, “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3、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我的收获1.秀美的山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沉醉山水2.示例:(1)各位游客,大家好!桂林至阳朔一段奇峰林立,碧水萦回,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赞美它:“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有道是“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6桂林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桂林山水,将为我们奏响华美 的乐章。(2)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月明中。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