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036253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_1.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篇一: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范文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名字很大气。品中国文人,对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大地位的人物的点评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但读完了这本书,便觉得作者说的伟人突然变得很简单,朴实,他们的一些生平在清新的文字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离别时的吟唱-柳永我初识柳永是他的那首雨霖铃 ,那是一首离别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时间是秋天,有悲情色彩的季节。在萧瑟的秋季,两人举酒,沉默,然后是内心的矛盾,是连夜出发,还是翌日清晨登舟远行?柳永便是个一直在离别的人,给那些烟花巷的女子填词,待她们唱出名了,便转身走了。唯有在离别时和几个女子挥手告别,然后乘舟去下一个陌

2、生的城市。而后读了鹤冲天 ,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得罪了皇帝。他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于是皇帝张开金口:“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而再读玉蝴蝶 ,这首诗写尽了他的故人告别的无奈,对过往的回忆,然后又是对故友的期盼,思念友人的深沉,通过写燕子的飞去来表达自己诚挚的感情,而最后一句中断鸿的哀鸣更是衬托出作者的孤独怅惘。我想也许是他一生都在告别,告别那些个女子,告别友人,告别亲人,从而使他的每一首离别词都饱含情感,加上对秋天富有特色的描写,离别似乎成了他生活的节奏所在。尽管他远离了官场,远离了每一个相识的女子,可至少他留下了那些词篇,不管是缠绵,离别,羁旅,还是情愁,总有些人还记得那句“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抑或是“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是可以雄视文坛的,他独具特色的文字似是信手拈来,却又好像独具匠心。该书更是道尽柳永一生的悲惨遭遇,他死了,死于道路,但也只有烟花巷的女子来向他告别,埋葬它平日里唤他作三变哥哥,屯田大官人,此时也就哭得更凶了。而柳三变,一个拥有了太多才和情的人,这个时候抛下了一切。他,走了。从幸福到苦难-李清照没有哪位女诗人能像她一样,站在诗词界的顶峰,看着其他人。李清照,经历了幸福和苦难,依旧写下了无数优秀诗篇。从点绛唇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如梦令的“应是绿肥红瘦” ,无不体现了少女情怀。是想掩饰的慌乱和羞涩,还是对

4、花木细腻之心?这些短短的小令实在耐人寻味。与赵明诚结婚后,又有了“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时的李清照是幸福而快乐的。写关于愁的更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赵明诚带着自己写的 50 首醉花阴和这首“人比黄花瘦”去找陆德夫点评。他答道:只三句佳。问:哪三句?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句的确不错,写了她对他相思之苦,无法欢聚,人更显得憔悴。把人喻为黄花,既自然,又新奇传神。然而,这只是她早期之作,大多为轻松地小令,到了晚年,多为充满了愁意的词。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赵明诚死了,张汝舟又是

5、个骗子,为了告他而在牢房呆了九天后,李清照出狱。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她,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在经历了无数生活考验后,她写下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悲伤,却不会流泪。年近六旬,在一年春天,她请来朋友在庭院焚香,抚琴,默坐。然后写下了武陵春 ,一挥而就。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夸张的手法,自己的愁绪连船都载不动,写出了她的孤寂,她的凄凉,她的无奈。李清照活了七十岁。她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美人。从少女时代的单纯之美,到中年的从容淡定之美,以及晚年平静之美。她的词更加体现了这种艺术美,有生活乐趣,也有对命运的不甘和抗争。而她也敢爱敢恨,骨子里有一种不一般的倔强,对生活

6、充满了勇气,这些性格造就了李清照,一个伟大的李清照。她早已随风而去,但这样一个灵魂在现今社会依旧值得学习。她是在看着我们的吧!品中国文人 ,品的是伟人背后的孤独,凄凉,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伟人、中国有代表的文人,是因为他们走过了那条坎坷的路,在文化历史上成为了一颗颗闪亮的星。篇二:品中国文人的读后感范文 题记我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在行遍千山万山之后,以一支奇瑰的墨笔,写出它的或青或绿。王晴川先生在其武侠巨着雁飞残月天的结尾说到:“武侠小说确实没落了,如一座老宅投在夕阳里的影子, 黯淡而无奈。 ”又说:武侠小说,总该有人不写性,不写种马,不写 yy!总该有人写精致的文字,写深沉的意境,写真挚的

7、情感。那天我在天涯论坛看帖子,无意的发现这个标榜所谓的“最有见识的中国人都在此”的论坛里,排名第一热的是娱乐八卦,第二的是都市情感。我突然觉得,这是多么让人怜惜的一个时代当推敲炼字的文字,情感抒发方式被一种肤浅刺激,浮躁,杂乱的表达方式挤压得几无空间的时候,这已不仅仅只是武侠没落的时代了,而是一个文化,情感,和审美都已经没落的时代。我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当前的“中国式尊严”的话题的文章,大意是说中国当前建立在钱权名利基础上的尊卑生活,和人事态度。而对比的是国外的人格独立与彼此尊重。我当时便想起了“中国文人”这四个字,事实上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度,任何时期,钱权名利与人的地位尊严绝对是息息相关的,这

8、点管他是外国也好,中国也好,有钱就是爷的惯性是无处不在的,要知道,美国如此讲究人权尊严,选总统的时候那都还得靠票子呢。不同的是,西方几百年的思想改革,已经让思想独立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当今的中国却在虚浮的发展中日渐失掉了传统的“文人”情节关于独立,博大,自尊的文人情节。中国的文人,往往与一个时代挂钩,与一个时代的文章挂钩。为什么是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那是因为总有那么有一群群文人,在独立与衮衮公卿之外,能别撑一番天地。中国曾经有一个词语士林。这可是值得琢磨的二字,一个“士”字代表着文化,修养的高贵,一个“林”字则代表着人文荟萃,英才济济。中国虽然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但其

9、实真正对社会思想作出影响的并不是政府,而恰恰是士林文人群体。从汉代的白衣卿相,到明清的东林复社,这些文人用儒雅,自尊,道德文章,来心忧天下。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正是靠着代代不尽的文人群体,中国的历史能在幽暗的体制下显得生动,活泼,灿烂。甚至连妓女都可以高傲得独立与淤泥之外。鲁迅曾说到中国的脊梁问题,我要说的是文人是中国的骨头。鲁迅,也是个文人。民国末期大概是最后一个文人群体存在的时代,傅斯年的史语所,林徽因的太太客厅,甚至哪怕儿女情长香艳无比的鸳鸯蝴蝶派,都是这个国家最后一批文人群体的回光返照。自此以后,中国再也见不到那种群星荟萃大师云集的场景。在一个学科日益庞杂的年代,在一个体系日益扩张的年

10、代,在一个评判标准如此多元的年代,我们关注了太多可以说是庸俗的元素,我们的教育从“成功”二字说起,我们的经济总要冠之以“飞速” ,我们都不会也不能停下来看看风景,看看灵魂。以至于我们出外旅行都成了一种自讨没趣的负担。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忘了引导,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像一个文人一样自尊,缓慢,淡泊而如静水流深一样的成长。XX 的春晚有一个节目,有个小女孩儿横流倒背百家姓 ,随意说第几个字她就能说出是什么字。我觉得好悲哀,父母是在怎样的摧残和压迫她,她才能做到此点?而我更悲哀的是,居然在这样的日子下,脑残的呈现这种所谓的“天才神童”节目!虚夸,是我们见得最多的。在书店里,那些畅销的垃圾网络小说往往要

11、给你好多眼花缭乱的榜单提示啦,热门吹捧啦什么的,有一位评论家说,文化虚假,脏乱差从书的腰封的变化即可看出。是的,如今的书,腰封倒是越做越妖艳,而内容有时候简直是不忍卒读。除了猎奇,如今有多少文章是精致的文字,深沉的意境,真挚的情感?一个没有文人风骨的年代,连书店都缺了唯美浪漫的氛围。过去的大师们喜欢逛旧书摊,常获至宝。而如今绝大多数的旧书摊都只卖劣质黄色书刊了,想到这,我不禁对书店都开始充满了不信任和鄙视。朋友跟我讲,这几年的国产电影是越来越没看头了,只会铺张浪费,戏谑而无一点营养。他说我只看老片子,我们一起聊了许多次霸王别姬 。我在想,当我们越来越怀旧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关于精彩和美,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中国不是没有独立和自尊,事实上中国对独立和自尊的理解发扬,比西方人还要高贵,因为我们的文人前辈,追求的是心,是灵魂的高标独立。陈寅恪先生早就总结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遗憾的是,在这十个字上,我们投入的实在太少太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