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背影》.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2032141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背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背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背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背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背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背影教学内容 背影 备课时间 总课时数 总第 2 课时 备注教学设计与过程 教学反思 与改进一、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 1925年 10 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 积累词汇

2、,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 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 过程与方法: 、 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 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领悟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四、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五、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 二课时七、教学步

3、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投影:播放歌曲父亲)师: 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 (板书背影)(二)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 是记实散文,写于 1925 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

4、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写作背景背影写于 1925 年 10 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 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背影二、检查预习:1、指学生导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 背影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思

5、考问题讨论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2、理清课文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4、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次(在第 1 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第二次(在第 6 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第三次(在第 6 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第四次(在第 7 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4、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5、自由发言: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联系自己的实际你想说些什么?四、小结:

6、在你的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五、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一 1”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六、板书设计:四 第一次(在第 1 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父疼子次 第二次(在第 6 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背 描 第三次(在第 6 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影 子爱父写 第四次(在第 7 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精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中的内容,了解文中对背影的描写,本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二、旧课复习:请根据课文填空:(投影 7)我看

7、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归纳段意:买桔子送别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第二部分四、问题探讨:1、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先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何作用?(1) 外貌: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父亲的体态:肥胖 作用:表明行动不便,艰难(2)动 作:走路的姿势:蹒跚 作用:年纪较大、腿脚不便爬月台时的动作:攀、缩、倾 作用:

8、行动不便、步履艰难(3) 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 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

9、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老师点评: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意;平淡的话语里往往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老师赠言:真理是朴素的小结:同学们写作时,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情感;选材时,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2、过渡语: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下面我们再一同来感悟一下作者所写的“父亲送我上车”时的情形3、质疑探究、精心赏析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

10、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 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4、阅读最后一段后,探讨:(1)课

11、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5、文中到底写到几次流泪?这几次的所流之泪有何不同?(四 次流泪: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五、情感迁移 感受深情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

12、请以 “ 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六、小结:从这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请同学们课后,再去认认真真地反复阅读,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情感七、作业的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2、写你父亲(或母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八、板书设计:人 外 貌 四 悲哀之泪物 动 作

13、次 感动之泪描 语 言 流 感伤之泪写 泪 伤心之泪课后回顾: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 ,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 “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 (凌焕新) ,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 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

14、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有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它蕴含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话,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作者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 ,并“暗笑他的迂” ,到 数次泪流满面,可以看出,在不断反省中作者体悟到了父爱的珍贵,并接受了这珍贵的爱,将其倾诉于笔端,我们今天才读到了这感人至深的文字。从四次流泪入手来解读课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真情。 ( 三)对比服装 “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环境” ,从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我的关心程度。父亲穿着很朴素, “戴着黑布

15、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布料廉价,颜色普通。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就连给脚夫的小费,父亲也要讲价,家境惨淡可见一斑。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外出读书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亲为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贵重,也很时髦。通过父子服装的对比,不言自明: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远远胜过自己。从父子服装对比这一角 度来分析课文,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以上三个角度,各有优缺。前两个角度,倾向于作者对父爱的感受与理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父爱的感悟的双向性。从第三个角度,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但是,初一的学生,对父爱的感受还不够深刻,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父爱的深沉。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从服装对比入手来解读课文,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何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 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特长等加以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