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乡的端午节 600 字征文:端午节的古代传统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 。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光从长命 、 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尽管有这些顾忌
2、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 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 ,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
3、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王溥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他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 。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 唐书.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李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端什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 。溤贽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洛阳人家,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 所谓五时图 、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 。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不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