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起硫酸毁容案精神司法鉴定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探讨【关键词】毁容,故意伤害,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图分类号】I39193;139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XX)010049031999 年江苏省南通市发生了一起亲姐妹硫酸毁容案,由于多个精神司法鉴定的不同结论,影响案件处理,加上新闻媒体炒作等因素参与,产生了轰动效应,虽然该案审理现已终结,但该案例所引发的精神司法鉴定相关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案情摘要被告人王,31 岁,汉族,大专文化,原南通市某时装公司报关员。因婚姻家庭矛盾等原因,产生报复伤人之想法,并为此准备了硫酸,于 1999年 5月 28日晚,乘送到自己家中吃饭的亲妹妹、
2、姨侄、母亲下楼之机,将硫酸泼向 3人致重伤,伤残程度分别为三级、九级,案发后不久即被警方刑事拘留。精神司法鉴定经过案发当日晚,当地警方在提审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与众不同”,遂于案发后第 9天(1999 年 6月 7日)正式委托南通市精神司法鉴定委员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司法鉴定,同年 6月 9日在南通市通济医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南通市精神司法鉴定医院),由南通市精神司法鉴定委员会鉴定技术组 3名成员对犯罪疑嫌人进行了一整套精神司法鉴定检查,1999 年 6月 25日作出鉴定结论,认定被鉴定者存在疑病、被害等多种妄想和感知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MMPI 提示思维紊乱,诊断被鉴定者罹患精神分裂症
3、,因精神病态作祟,自辨能力丧失,伤害行为是在幻觉妄想影响下而发生,故无责任能力。当地警方接到该鉴定结论后,考虑案情较重大,慎重起见,又与江苏省精神司法鉴定委员会联系,要求复鉴。同年 6月 30日当地警方将王带至南京脑科医院,7 月 1日江苏省司法鉴定委员会鉴定技术组 5名专家对其作鉴定检查,MMPI 测查结果与南通相一致、8月 27日省鉴定组作出鉴定结论:被鉴定人患精神分裂症,作案时无责任能力,建议严加监护,加强治疗,防止再发生危险行为。同年 9月 10日王被无罪释放,并被强制送进南通市通济医院住院系统治疗。然而当王由于经精神司法鉴定患精神分裂症被无罪释放的消息被受害人知晓后,被害人难以接受这
4、一事实,即以多种形式提出强烈看法,在此情况下,当地警方又委托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鉴定。同年 11月 2日。该所几名鉴定人员来到南通对正在 50 住院治疗已 1月多,且当时法律已明确是自由人的王X再次进行司法鉴定,l2 月 2日作出鉴定结论:未发现幻觉妄想和感知综合障碍,被鉴定人王 X的作案行为有明确动机和目的,作案有预谋,作案时并为自己作好自我保护,对其作案行为存在辨认和控制能力,应评定为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同年 l2月 9日王 X重新被刑事拘留,强制带出院。案情审理过程中,当地检察院对此案极为重视,对照国家及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认为警方请再次鉴定,不符合鉴定司法程序,且以“认定王
5、 X有刑事责任能力依据不充分”为由不批准逮捕。同年 12月 23日王 X再次被无罪释放,并又一次住进南通市通济医院治疗。但作为受害程度最为严重的妹妹决不接受这一情况,先后到南通、南京、XX 等地各级政府表示强烈抗议,社会影响很大。2O0o 年 1月当地司法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请江苏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对王 X精神状况作复鉴,但后来又撤消了复鉴申请。同年 1月下旬,当地政法部门召集会议,决定采信上海方的司法鉴定结论,同年 1月 28日王 X正式被逮捕。案件审判经过XX 年 5月 18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南通方面的鉴定成员及上海方面的鉴定人按照法律程序到庭为各自的鉴定结论
6、作证,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展开激烈争论,焦点就是 3份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究竟哪一种正确。同年 6月 5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决定采信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鉴定结论,一审判决王 X无精神病,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隔 l0天,即一审判决王X死刑上诉期限的最后一天,王 X仍像庭审过程中那样,坚持要著名的 X X律师约见她,不然就不签字。最终王没有提起上诉,依照法律规定,以后案件报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省高院复核认为,对王 X作案时的精神状态,由于在警方侦审阶段,作过多次鉴定,且结论不一,为慎重起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又委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
7、心组织国内部分资深精神病专家对王 X又一次进行精神病学复核鉴定,复核鉴定:认定王 X患有精神病,属限定责任能力。据此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 XX年 4月 28日,对王硫酸伤害案做出终审判决,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由此轰动全国乃至影响海内外的硫酸毁容案终结。相关问题讨论(一)精神司法鉴定法规的统一性急需明确我国关于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最早有关法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卫生部于 1989年 7月 11日共同颂布的(简称二院三部规定)。该规定第 2章第 3条规定:为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级市,应当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组织技
8、术鉴定组协调开展鉴定”。第 6条规定:对疑难案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可以由委托鉴定机关重新委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该规定明确精神司法鉴定工作由各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而新则规定精神司法鉴定工作由省级人法律与医学杂志 XX年第 10卷(第 1期)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公安部于 1998年下发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 239条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然而目前实际情况表明,各地在对精神病进行司法鉴定时,如何正确依法进行,还存在认识、理解、执行上的不统一,尤其是有些鉴定
9、机构,既不符合二院三部规定,更不符合新的法规要求,这些机构能否合法开展精神司法鉴定工作,国家管理部门对此还未确立执法机制,因此难免有时引发精神司法鉴定工作的混乱。(二)鉴定程序急需规范一般案例通常均由当地鉴定委员会或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二院三部规定第 2章第 6条规定:对疑难案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可以由委托鉴定机关重新委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0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对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的鉴定结论,经质证后,认为有疑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可以另行聘请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
10、他医院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值得提出的问题是,二院三部规定中提出的“疑难案件”界限如何确定,是否涉案人或委托机关对鉴定结论不认同即可自定为“疑难案例”,而反反复复到处鉴定,如本案件中由于被害人对当地省市两级鉴定结论不满(虽两级鉴定结论均一致),采用各种强烈形式促使有关机构同意反复鉴定。对此认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 1999年 6月 17日第 47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江苏省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规则对此问题有较明确的界定及可操作性,如第 14条规定:申请送部级司法鉴定机构或外省(市)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应事先报省高级人民法院鉴定机构批准同意。第 28条规定:诉讼当事人或委托单位对司法鉴定结
11、论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原鉴定机构或上级鉴定机构进行补充或重新鉴定,已经两次以上司法鉴定,且结论一致,诉讼当事人仍要求重新复核鉴定的,委托单位和鉴定受理机构应严格审查,确有必要的报上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组织会诊鉴定,省级会诊鉴定由江苏省法庭科学技术学术委员会承担。然而该案鉴定经过事实表明,办案部门对有关法规的理解、执行程度还存在不少盲点,无形使案情复杂化,也使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受到质疑。(三)鉴定质量如何得以保证精神司法鉴定质量的高低,不但影响鉴定结论能否被办案部门所采信,同时还会影响案件能否顺利审理等,然而鉴定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鉴定人的资质情况,关系到能否对被鉴定
12、人的精神状况、法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切合实际、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然而由于目前经过正规培训的精神司法专业人员还较少,因此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资质状况明显参差不齐,已是不争事实。从该案数次鉴定出现医学诊断截然不同,法学能力评定差距甚大等方面看,在排除社会学因素外,显然与鉴定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况的识别、精神医学诊断标准的理解法律与医学杂志 XX年第 1O卷(第 1期)掌握、法学能力评定准确性等综合水平有关。当然也不排除非同一时段被鉴定人精神活动的变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但是高资质的鉴定人无疑是确保高鉴定质量的重要前提,否则容易使人对精神医学的科学性、精神司法鉴定的权威公正性产生怀疑。(四)不适当的干预何时休
13、精神司法鉴定为了确保其科学公正,对法律负责,其工作应能保证独立,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但有些引起当地社会影响的案件,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再就是非正常新闻炒作干预,由于带有猎奇,明显情感色彩,失真报道等往往影响鉴定工作正常开展,甚至加大难度,人为复杂化。如造成该案鉴定及定案难度的复杂因素之一,就是由于上至国家权威媒体,下至内部刊物轮番炒作所致,当然也存在少数专业人员不负责任的个人意向,自创理论误导。因此行政领导强化法律意识,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条文,制止新闻媒体等对司法鉴定的不正常干扰等是确保鉴定工作能有正常氛围的重要环节。(五)完善司法鉴定条件目前精神司法鉴定过程主要还是鉴定人提问,被鉴定人回答
14、,同时进行专人实时记录,然后鉴定人根据材料、检查所得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作出鉴定结论。然而有时这种鉴定形式在一些特殊案例就不一定能对鉴定过程及时完整用文字准确无误的反映出来。另外如果有争议需要复鉴时,这时除原有文字材料外,其他更直观反映被鉴定人当时整个精神状况的证据材料就相对缺乏,有时会形成缺乏说服力的疑问。因此,完善鉴定条件,如配置隐蔽式录音录像监控鉴定设施,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及提高鉴定手段与鉴定质量,有时对疑难问题的正确解决将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反复鉴定,各次鉴定间隔时间长,或经过治疗等因素影 51 响,可为以后的鉴定人全面收集详实资料、综合判断、最终得出准确结论将起重要作用。(六)鉴定人出
15、庭作证后遗问题使人担忧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鉴定人有责任对自己所作的司法鉴定结论出庭作证。然而鉴定人在出庭作证履行自己法律义务的同时,其自身合法权利,如人身不受伤害、人格不受侮辱等,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精神司法鉴定结论必然对案件涉案人的切身利益有喜有忧,当鉴定结论与涉案人利益发生明显冲突时,就可能出现迁怒于鉴定人情况,如该案中部分鉴定人由于出庭作证后所出现的被骚扰、恐吓等明显侵犯鉴定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就是明显实例。因此,在当前我国法律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作为鉴定人以如此形式出庭作证问题,值得商讨。(-e)委托单位如何正确对待鉴定结论精神司法鉴定是为办案部门在审理案件
16、过程中,解决涉案人员是否存在精神异常及责任行为能力如何等疑问的一项很强技术性工作,其工作宗旨是为法律服务。然而实践过程中,鉴定结论往往有时并不与办案部门对案件性质所存在的看法一致,这时办案部门就可能对此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持不信任态度。然而实践工作常表明,司法鉴定产生不同结论是常见情况,往往有时被采信的鉴定结论不完全是正确结论,不被采信的也不一定完全是错误的结论,重要的是作为鉴定单位不应出现通过标新立异、刻意推翻别家结论以显示自家与众不同水平的错误倾向1。参考文献1郑瞻培如何认识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不同鉴定结论及工作改进中华精神科杂志,XX,33:197199(收稿:XX0311,修回:XX11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