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六大趋势展望一、固废全产业链一体化固废全产业链一体化正成为行业新风向。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无废城市”主要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与城市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将有效推动固废处置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进度。二、龙头企业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国家立法与监管的进一步趋严,以及行业利润率较高的趋势,大企业凭借自己在市场上资质全面、技术领先、以及协同和规模效应,又加上强大的资金优势,可以在市场上实现快速扩张,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危废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由于危废处理行业的资质壁垒和区域壁垒较强,同时新建项目环评难度大
2、,审批周期长,未来并购将取代新建,成为行业龙头公司跨区域扩张和提升产能的主要途径。随着危废市场的规范化程度的提升,危废市场的小企业将面临处理成本增加、利润变薄和升级改造处理设施资金需求巨大的双重困境。此外,政府为规避环境事故风险,也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来做相应的项目,大企业的品牌优势会冲击小企业的市场;又加上龙头企业的并购扩张,危废市场上的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三、区域市场将分化成多个层次随着危废市场的快速释放,按照国内各地区危废市场发展成熟度和工业发达程度,国内市场会逐步分为四个层次:1、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危废处置企业较多,危废处置市场发展成熟,危废资源化利用
3、率会不断升高,危废处置量会逐渐下降,要新建的项目不会太多或者不存在新建项目;2、江苏、浙江等地区该类地区危废产量很大,处置量也很大,危废处置企业有很多,在竞争中都能存活也源于有足够的市场,随着市场的集聚度增大,小公司会慢慢变少,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3、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该类地区工业企业多,危废产量大,但是历史原因在当地并没有足够的危废处置设施,危废处理供需严重不平衡地区,需要新建危废项目较多,这也是各企业争相抢夺的地区;4、贵州等工业欠发达地区该类地区工业不发达,危废产生量很少,危废处理价格偏低,水泥窑协同项目可以满足危废处理的需求,又加上当地监管并不严格,几乎不需要更多的危废项目。
4、四、无害化处置需求提升,水泥窑协同处置为新兴补充大量未纳入统计的均为无回收价值的危废,之后随着监管加强,企业偷排减少,无害化处置需求将提升,近年来焚烧价格的不断走高也印证这一逻辑。根据韦伯咨询的数据,目前无害化占比约为36%,2020年将达到38%以上,无害化的主要增量来自于新的焚烧项目投产,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将成为重要补充。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优势在于审批到投产仅需2年,且可观的处置费利润,较好的协同效应让水泥企业有动力进行改造。五、企业内部处置专业化,集中处理是趋势目前每年超过50%的危废由产生单位自行解决,但还未纳入监管范畴,管理要求严格程度差别很大,易造成环境隐患。未来随着监管要求提高,厂内
5、处置存量走向专业化;中长期看,固废集中处理成本低、污染容易控制,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是趋势。危废企业将往工业前端靠拢,为厂内处置设施提供EPC咨询服务,或直接介入工业企业运营,定制专业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危废减量化”生产。六、危废企业的集团化运作、全国性布局的趋势相比危废资源化利用处置项目来说,危废无害化处置项目落地难、周期长,环评资质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处置设施利用率低。危废处置项目从规划、选址、立项、环评到建设投产,一般都需要至少4年时间。由此这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危险废物种类和产量千变万化,几年前在项目早期所做的环评可能已不适应现在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需要重新做环评。此外,区域资源配制不平衡、废物跨省转移不顺畅等,也加剧了处置设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每一个处置设施都不可能把当地所有的危险废物全部包揽,因为有的产生量很小,单独建一个设施没有经济性。因此,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各处置设施的处理能力。这条路径目前还行不通,因为危险废物的跨省转移很难实现。沿海地区占据全国一半以上的危废处置产能,但要想把危废从内陆运到沿海,还不太可行。管理上的创新不足,已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危废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集团化运作、全国性布局将是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韦伯咨询建议可以从集团内部的处置设施进行联动示范,以缓解当前处理设施相对过剩、处置率低下的局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