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课 后赤壁赋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行歌:即“歌行” ,一种诗体B曾日月之几何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答案 B解析 A 项边走边歌。C 项提起衣襟。D 项高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俯冯夷之幽宫 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答案 C解析 A 项结构助词,的。B 项跟随。C 项可是/回头 看。D 项恰好。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掠予舟而西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羽衣翩跹A和相同,和不同B 和不同,和相同C 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答案 C解析 句“下”和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攻下”和“向西飞” ;句“侣” “友”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侣” “以为友”;句“羽衣”为名词用作状语, “穿着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归而谋诸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B 凛乎其不可留也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 以待子不时之须醉则更相枕以卧D予亦悄然而悲 使之然也答案 B解析 A 项表承接关系, 表并列关系。B 项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C 项是表目的的
3、 连词,可译为“ 来” 。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 项 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是代词,译为“这样”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曾日月之几何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BC D答案 A解析 不是写景。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
4、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5、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初一B今者薄暮薄:迫近C披蒙茸披:拨开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答案 A解析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7对下列带“然”的四个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然长啸划然:忽然B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愁的样子C肃然而恐肃然:恭敬的样子D戛然长鸣戛然:形容鹤鸣声答案 A解析 划然:拟声词,形容长啸的声音。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D解析 D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连接状
6、语与中心词。A 项助词,的 /代词,他,指道士。B 项“ 如 何” ,对怎么办/像。C 项回头看/只不过。9对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比较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B 前赤壁赋字字秋色, 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C 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前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D 前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 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答案 D解析 后赤壁赋所写并非实事,而是虚幻之境。承前赤壁赋, 苏轼写了后赤壁赋。 古文观止收 录了这两篇赋, 选编者有此 评语
7、:“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 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来。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读此两赋 ,胜读南华一部。 ”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 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
8、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
9、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厌:因过多而不喜欢B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莲芡:莲花和菱角C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隐:隐居D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冲答案 C解析 隐:隐藏,遮蔽。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
10、Error!答案 D解析 D 项都是表示承接的连词,随后,而后。 A 项第一个是代词,那;第二个是代词,他,他的。B 项第一个是介词,把;第二个是目的连词,来。C 项第一个是代词, “的人” ;第二个是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语气的助词,不译。1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记叙的是一座私家庄园的地理位置、规模、用处以及建筑始末。作者因而发出感慨,以抒怀抱。B苏轼在行文时,紧紧围绕“不必仕,不必不仕”这一命题来进行探讨,从而表明自己有着强烈的退隐意念。C最后,作者表白自己的心态:自己喜欢徐州,因为那里很好,百姓们对他也很好。D文章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特别表现出苏轼散文惯
11、有的善于理性思辨的特色。答案 B解析 “有着强烈的退隐意念”不对。作者有“仕”与“不仕”的矛盾心情,并非表明他想退隐。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译文: (2)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译文: 答案 (1)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2)这对于颐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 飞起黄尘,高坡田野 苍莽黯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那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蓊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把它建成池塘
12、,又凿取山上的怪石,把它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 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 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 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从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就到达 张氏园亭。我坐着小 轿 来到他家门前, 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来奉养双亲。后来他 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
13、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 成十围之粗, 浓荫遮蔽了河岸和山谷。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的,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必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隐。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 们的讥讽。如今 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
14、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这对于颐养性情,推行仁 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优秀能干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 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四、随堂练笔14(1)理解了苏轼徘徊于出世和入世思想之间的矛盾情绪后,结合金圣叹的点评再来回读前赤壁赋 ,再度体会作者的复杂心境。(2)课后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谈谈你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