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 雁杜 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内容赏析】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 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嘱咐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 清丽含蓄。而 这种深婉细腻 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
2、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九日齐山登高常识速览识 作 者 诗、赋、古文大家杜牧杜牧(803 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 ;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探 背 景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中的“客”是诗人张祜,张祜诗名早著,穆
3、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挤,未能被重用。杜牧对他的被排挤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写了此诗,表达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巧 识 文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江涵/ 秋影/雁/初 ,与客/携壶/上/ 翠 。飞 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 。衣2在前
4、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秋高气爽,天边一行飞雁。江水清澈,微微摇荡,江中映着两岸秋山和空中的飞雁,还有一抹飘忽的白云。面对着秋天的水光山色,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天气渐热,离期相近,不久此地再无君矣。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若终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亦为一幸,且请宽怀。文本精析1首联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情味,请找出来分析。【答案】 “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 。 “涵”是“包容”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觅江水,从碧波如画
5、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秋景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一个“涵”字把江水拟人化,江水仿佛把秋景和飞雁都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喜悦之情。2试分析首联景物的描写手法。【答案】 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答案】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或者另一种回答: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诗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寄扬州韩绰判官常识速览探 背 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
6、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幕中任节度使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是当时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深厚的情谊。巧 识 文 这是诗人别后寄给友人的一首小诗。诗人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景观,在清丽俊爽的画面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扬州的怀念。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青山/ 隐隐/水/迢 ,秋尽/江南/草/ 未 。迢 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 ?箫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7、。【提示】 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诗写得情真韵美。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扬州, “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总会有些人,有些爱,是生命的阻滞,一生也无法翻越。风流多情的杜牧,还有貌比潘安的韩绰,于明月下的二十四桥,夜夜欢歌,也留下了几多让女子断肠的诗篇。文本精析1 “青山隐隐水迢迢”中“隐隐” “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情趣,试简要分析。【答案】 “隐隐” “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
8、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虽然已过深秋,但江南草木仍未凋落。正是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3后两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美人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识速览识 作 者 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李商隐李商隐(约 813约 858)
9、,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是晚唐的大诗人、骈文名家。他与杜牧并称,后人称他们为“小李杜” 。其诗渊源颇广,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李商隐的影响尤深。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亦多抒写情怀、感慨身世之篇,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其诗构思新奇,文辞清丽、意蕴深微,精于用典。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称颂。存诗六百余首,有李义山诗集 ,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 樊南文集补编 。 全唐诗存诗三卷,补诗四首。探 背 景
10、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国势江河日下,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早已荡然无存,社会矛盾尖锐激烈,他空有拯救危亡、扭转乾坤的宏图大志,但生不逢时,壮志难酬,诗人只能以委婉之笔,曲折地倾吐心中隐微无尽的情怀。巧 识 文 无题诗是诗人作诗另有所托,不便标明诗题。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约有十余首,这类诗多写得隐晦曲折,含蕴遥深。其中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或者借写有关事情来寄托其政治上的失意或困惑。本诗主要是写爱情的缠绵、执着和离别相思之苦。一说可能有政治方面的隐喻。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相见/ 时难/别/亦 ,东风/无力/百花/ 。难 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11、,蜡炬/成灰/泪/始 。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提示】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全诗抒情有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特点。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诗的每两句就是一个抒情层次。首联由抒情入笔写惜别之苦,颔联借春蚕和蜡烛自比,写对爱情的忠贞。颈联转换角度,推己及人,因为诗人自己对对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因而便设想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别”为主题,四联虽有所侧重,内在联系却非常紧密,始终围绕“情”与“思”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忧伤
12、、祝愿、希望等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层层深入,回环往复,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蚕丝回环,情丝缠绵;烛泪不止,人泪涟涟。或许从此一别再难相见。犹如蓬山相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即便如此,也隔不断刻骨铭心的爱恋。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飞雁传书。青鸟能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愿奇迹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愿我们不再相见难,分别难。文本精析1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写了一场悲伤的送别,请分析诗歌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几幅画面,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答案】 诗中共营造了三幅画面:暮春伤别、别后相思、别时寄语。画面 暮春伤别 别后相思 别时寄语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13、尾联意象东风无力百花凋零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晓妆对镜、月夜苦吟蓬山遥遥青鸟殷勤情感 凄凉无奈 悲苦忠贞 迷茫沉重手法 情景交融比喻 双关推己及人想象联想2.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最著名,试分析前两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答案】 首句以“见难” “别难”为启,说相见的机会是难得的;但既相见了,又忘情不了就更难舍难离。第二句写景, “东风”即春风。一度春风易逝,转入暮春时节,百花衰残,凄凉无比,睹物思情。三、四两句对思情作进一步的描绘,以“春蚕到死” “蜡炬成灰”做喻。安定城楼常识速览探 背 景 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诗人 26 岁,因应试落第,客游泾州(今甘肃泾川县) ,
14、写此诗来抒发愤懑之情。巧 识 文 安定城楼是作者应试不中而写的一首失意自谴之作。诗人有拯救危亡、扭转乾坤的宏图大志。但生不逢时,横遭猜忌,备受打击。诗中感叹壮志难酬,并将笔锋指向那些贪图私利的权贵,表达了激愤之情。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迢递/ 高城/百尺/ ,绿杨/枝外/尽/ 汀 。楼 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 。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 。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诗风平易流畅,但寄托却很幽深,情感波澜显得层层回旋,
15、而又层层深入。围绕意境的“高远”这一中心,抒写了高楼远眺。先写历史上理想高远的悲剧人物,再写平生理想是怎样高远的具体内容,最后又用高远理想的光芒,探照出那些庸碌无耻之辈的丑恶。这里,有胸襟的自白,也有对朋党的鞭挞;有用世的决心,也有对隐居的向往;有登楼极目的忧患和壮怀的抒情,也有表现为斥责和嘲笑相结合的讽刺,朗读时须用心体会。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凭栏送目,远想慨然,那一轮红日,已然渐薄西山。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不多时,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云生日落,片刻之间, “天地异色” ,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着一阵凉风吹来,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风已飒然,雨势
16、迫在眉睫了。景色牵动,心情变改,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使人如身在风雨之间。文本精析1 安定城楼一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意义?【答案】 典故 意义“贾生”“王粲”以“贾生”(即贾谊) 和“王粲”两位古代名人自比。当年贾谊上书献策、王粲登楼抒愤,都与李商隐一样年轻;两人不受重用的境遇和心态又与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落第后相同,故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寄托自己遭受压抑、人生不得志的情怀。“江湖”“扁舟”暗用春秋时范蠡功成归隐的典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平生的抱负和志趣。“腐鼠”“ 雏”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表明自
17、己的襟怀,淡泊名利,不在乎个人得失;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置国家危亡于不顾,只汲汲于私人名利的丑恶本质。从中可以窥察到李商隐对当时所处的恶劣政治环境以及排挤、打击他的朋党势力的抗争。显示出他耿介磊落的品格和睥睨政敌的凛然正气。2.你认为安定城楼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形象?【答案】 是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他徒然忧愤国事,却不被重用,政治失意,落寞远游,流寓他乡。他遭遇虽然困顿,然其凌云壮志,未稍减损,思想积极向上,胸襟怀抱,一似当年的杜甫,没有患得患失、私心杂念,光明磊落,淡泊宁静。长安晚秋常识速览识 作 者 “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人称“赵倚楼” 。楚州山阳
18、(今江苏淮安市)人。年轻时四处游历,文宗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寓居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求取功名,其间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安家于润州(今镇江)。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有渭南诗集 。探 背 景 赵嘏在当时颇有诗名,与诗人杜牧交好,其诗长安晚秋是诗人居住在长安,在一个深秋的拂晓,凭高而望所写。眼前的景象迷蒙而壮阔,思乡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中显得格外强烈。其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被杜牧赞赏,因此人称其为“赵倚楼”。 巧 识 文 这首七律借景抒情,写诗人望中的见闻,通过对深秋拂晓的景色描写,反映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云物/ 凄凉/拂/曙 ,汉家/宫阙/动/ 高 。流 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 。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 。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 。囚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眼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凄凉的长安景色和羁旅孤寂怅惘的愁思,以及毅然归去的决心。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深秋的拂晓,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城迷蒙而壮阔。诗人凝望着寥落的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