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0122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O2 年第 3 期伦理学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口王绍华I 伦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缺乏伦理的约束,就必然出现盲动.自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此“经济奇迹 “,世界为之瞩目 ,海内外一致公认 ,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对于现阶段中国的道德状况,学术界先后提出过几种不同看法,如“道德滑坡“ 论,“道德爬坡“ 论 ,“道德失范 “说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看法略加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

2、的道德状况进行辩证思考,以便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价我们面对的道德状况.一,关于“ 道德滑坡“ 论和“道德爬坡“论“道德滑坡“ 论和 “道德爬坡“论是学术界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两种不同看法.持“滑坡论“ 观点的学者认为,道德“滑坡“ 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地解决的时候了.这首先反映在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各级权力结构之中;其次反映在影响公民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再次反映在支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定位于群体利益的价值观向现在那种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发展.其突出表现为:人们的道德理想淡化,道德意识冷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卖淫,嫖娼,

3、吸毒,拐卖妇女儿童等丑恶行为已经达到见怪不怪的程度,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发展到严重程度,恶性罪案上升,各种道德败坏现象蔓延,等等.持“ 爬坡论 “观点的学者认为,道德失控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从长远看,这是新的,现代道德文明振兴的开始.换言之,从道德的本持和趋势看,道德正在“爬坡 “,其主要依据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由“假 “向“真“,由“ 虚 “向“实“, 由“懒“向“ 勤“,由“ 依赖顺从型“ 向“独立争取型“,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化等等转变,这种转变是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

4、会生活特别是经济领域生活方式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改革中社会运行方式的转轨过程相伴而生的,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相一致的.笔者认为,“滑坡论 “立足于客观现实 ,“爬坡论“立足于未来,它(Ix,-J 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看法都有所见,也确实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道德状况中的某些实际情形,但从道德总体上看,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都不能科学地概括我国的道德状况.实际上“滑坡“,“爬坡 “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理论问题,即道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观点.“道德滑坡“ 论注重从道德现象上进行现实与历史的直观比较,它往往忽视了对当今中国处于变革中的道德状况作全面深入的动态考察,没有注意到或

5、没有重视伴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出现的道德上的积极变化,没有看到处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在产生某些道德滑坡现象的同时也在酝酿着并逐渐实现着道德上的重大历史进步,因而未能从本质上把握当今中国的道德发展趋势,以致于把某些道德滑坡现象夸大为对整个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评价.“道德滑坡 “论虽然有可能使一些人丧失对改善社会现状的信心,甚至导致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伦理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02 年第 3 期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合理性产生怀疑乃至否定,但是笔者认为“道德滑坡“ 论所揭示的我国道德现状中的滑坡面,不仅仅反映了某些道德退步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的改革远未到位,社会主

6、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建立还任重道远.“道德爬坡“ 论注重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的角度考察现状,重视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道德进步的意义,它是用社会历史标准衡量现实,更注重“爬坡“ 的意义.“道德爬坡“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注重现实中的道德进步,从而树立起搞好道德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心.但是,由于对道德现状过于乐观判断,导致人们对经济体制转轨在道德上带来的消极影响的一面和现实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未能足够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道德滑坡是经济发展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不必大惊小怪.这种笼统地把“道德爬坡“ 的重要性说成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由“假“ 向“真“,

7、由“ 虚“向“实 “转变的观点,以虚和假否定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不义甚至腐败丑恶现象.为此,笔者认为较之“滑坡论“,“爬坡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无论用“滑坡论“, 还是用“ 爬坡论“ 来揭示,都有以偏概全的弊端 .“滑坡论“,“爬坡论“是从两个侧面揭示了现阶段中国的道德状况,我们无法否定社会生活中道德“滑坡“ 的情况,但同时也无法否定道德“爬坡 “现象.二,关于“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说是继 “滑坡“论和 “爬坡“论之后,学术界关于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又出现的一种不同看法.“ 道德失范“ 所揭示的是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一般地说,道德失范首先

8、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对社会成员不具有有效影响力与约束力,从而使社会成员发生存在的意义危机,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在现象界形成社会规范的事实“真空 “,缺失,呈现出某种紊乱无序.事实上,“道德失范“ 说者在讨论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是将其置于社会转型这一话语的背景中,它的要旨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道德失范问题.他们认为对于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现象的把握,就应当与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社会

9、变革这一历史性过程的认识相联系.从历史上看,凡是社会转型时期或社会变革时期,都会产生道德失范现象.社会转型时期中的道德失范,其存在的根据在于,既有的那种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失却了存在合理性根据,社会生活方式本身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正是处于这种阶段,它正经历着经济政治等方面体制的变革,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在道德领域也必然要出现一系列变化,要经历一个与旧体制相适应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失效和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逐渐建立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意味着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对社会生活发挥有效调

10、节作用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合理性受到强烈冲击,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诞生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这种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价值规范体系的更替.这种失范表明,旧的意义系统,价值尚未完全健全,它揭示克服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体制.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穿透之,转型时期中的道德失范负有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意义系统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较之常态下的道德失范,它具有更多的积极性特质,在它的否定性形式中表达了更多的肯定性内容.当然,说转型期的道德失范具有更多的积极性特质,并不是说转型期出现的所有道德失范现象都无条件地是积极

11、的,都能自然而然地乃至必然地直接成为社会价值体系,规范体系发展的中介环节.事实上,在转型期的道德失范现象中,亦是良莠陈杂,泥沙俱下,其中不乏即使是新价值体系,规范体系看来亦是沉渣泛起,没落腐朽的东西.看不到这一点,则过于幼稚.然而,也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无视其在总体上的更多的积极性特质.这是其一.其二,历史亦已多次表明,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一个新生活世界,积极克服道德失范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意义系统与规范体系,道德失范才能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中介.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确实令人担忧.然而,普遍道德失范现象又是一个社会转

12、型过程中的问题,即它并不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失范,而是一种伴随着深刻社会变革而产生的道德失范,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02 年第 3 期伦理学失范.因此,在把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用“道德失范“来概括时,必须将其置于社会转型这一话语背景之中,必须将其与中国社会正经历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引起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联系在一起.三,对我国现阶段道德状况的辩证思考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在讲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时曾指出:看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这对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具有重要

13、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道德状况进行辩证考察,必须从实际出发辩证地考察道德现状,既要看到主流,增强信心,也要看到问题,保持警惕.在我们辩证地评价现阶段道德状况时,我们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思考之一,正如不少论者所说的,现阶段中国的道德状况确有许多令人忧虑的地方,因此人们都有一种危机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道德领域的丑恶现象只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病态,而不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反,这种病态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说,这些不道德的丑恶现象不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结果,恰恰

14、相反,它是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造成的.因此,解决当前道德危机的途径不是向后看,不是回归传统,而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思考之二,肯定我国现阶段道德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是道德合范和道德进步,但不能否认道德“失范“ 和“滑坡 “现象的存在 .应当看到 ,道德失范,道德退步或“道德滑坡“ 现象虽然不是我国道德现状的本质和主流,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它集中体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滋长上.如果我们对此不给予严重的关注并进行有效的整治,任凭风气坏下去,放松道德建设,腐败之风就会滋长蔓延

15、,侵蚀健康的社会肌体,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就会出现物质文明“一手硬 “,精神文明“一手软“,道德“滑坡 “就会愈演愈烈 .思考之三,我国的道德现状是严峻的,一些不道德的,丑恶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愈演愈烈,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但不能就此认为现在是道德整体大滑坡,世风日下.因为这个结论意味着今不如昔,具体地说不如“文化大革命“前,特别是像有些论者所说的那样不如五十年代,因此唯一的出路是回归传统.这是把五六十年代的道德状况理想化了,把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道德水准理想化了.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次政治运动中人们种种道德表现,不难得出结论,五六十年代道德状况虽有不少好的值得我们吸取的东西,但是,昔日的道德

16、状况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妙.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冲击着一切与它不适应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引起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如守法,诚实,守信,勤奋,节俭,负责,尊重别人的利益和个人尊严等等,也在树立起来,并被许多人看作是种重要资源.思考之四,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道德状况中存在的“失范 “和“滑坡“现象虽然不容忽视 ,确实令人担忧,但从根本上说,它们主要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即它并不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失范 “和“滑坡“.应该看到,伴随着深刻社会变革而产生的道德“失范“或“滑坡“中孕生着新的

17、生活世界及新的生活秩序.因而,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出现的道德“失范 “或“滑坡“现象 ,又给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提供了契机.就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 “和“滑坡“问题可以在推进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完善法制和其它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逐步得到解决.思考之五,现阶段中国社会存在道德“失范“ 和道德“ 滑坡 “还与我们主观努力不够和工作失误有关.从客观上讲,社会变革中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益主体的分化,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活样式的变化,个体的独立发展,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道德规范的变化,非道德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等等,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促成“道德失范“ 和“道德滑坡“ 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 道德失范“ 和“道德滑坡“是必然的.但仅仅凭此 ,我们就把“道德失范 “和“道德滑坡“完全归之于客观必然,归之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为改善中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我们不仅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和完善制度安排等来消解不利于道德进步的因素,而且必须下功夫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口(作者单位: 中共金华市委党校)责任编辑:郑祖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