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XX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发展战略,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轮新的发展机遇期。在我省努力实现奋力崛起的新时期,提出建设职业教育大省,这是立足省情、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我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问题、环境和条件,推进科学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采用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综合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当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举
2、措。一、学校教育工作现状规模稳定增长“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经历了管理体制重大转变和自身快速发展的非凡历程。XX 年,学校划转到省教育厅管理后,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XX 年,我校在校生数只有 5011 人,当年招生数 2190人,毕业数 614 人;XX 年,在校生数 6488 人,招生数2607 人,毕业数 979 人;XX 年,校生数 6480 人,招生数1864 人,毕业数 1476 人;XX 年,校生数 6976 人,招生数2448 人,毕业数 1177 人。总的趋势是稳定增长,为我校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下表:招生 就业 在校生人数 增长 人数 就业率 人数
3、增长XX 年 2190 614 96% 5011XX 年 2607 19% 979 96% 6488 29.5%XX 年 1864 -28.5% 1467 95% 6480 -0.1%XX 年 2488 33.5% 1177 97% 6976 7.7%就业形势较好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带动了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巨大变革。调查结果显示,XX 以来,我校就业率达到 95%,最高达到 97%以上,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业拉动”作用全面表现在学校的招生、专业调整、产教结合、基础建设等各方面,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调查统计,XX 年,50% 的学生是按照“订单培养
4、”模式就业的,95%以上的学生是由学校组织推荐就业的,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一些问题。如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和支持缺乏强有力措施,XX 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不足 5%;就业形式不多,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达 90%以上,其它形式就业仅 10%左右;不同专业就业率相差较大,热门专业供不应求,部分专业推荐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等。校企关系得到新的构建近年来,我校与企业重新构建了更为密切的新型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是与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共同规划和安排学生培养工作;二是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这种办学模式的尝试,每年签订数
5、百个培养订单。三是企业在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帮助学校学生就业。我校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培训与使用的关系,而是“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需要多少培训多少”的“以需求为主导”的主动适应与主动服务的关系。办学模式呈多元化格局近年来,我校教育模式发生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方式和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开始实施,实行了 2+1 或 1+1+1 等多种学习形式。我校开展了与高校、中学或其它教育类型的 14 所学校开展联合办学。XX 年以来,我校开始尝试跨行业、跨省区、跨国办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专业调整的力度加大。从全局看来,目前已经按照行业经济发展要求,初步建立了合理的骨
6、干专业布局。我校培育和建设了一、二个特色和强势专业,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三是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我校改革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新型课程结构。改变了实践教学一贯是理论教学附属地位的做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提升至 1:1,甚至更多,强化了“能力本位”思想,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与前几年相比,我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能适应行业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我校拥有了比较充分的招生权,专业建设权、课程开发权和对外联合办学权,充分调动了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多元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较快。我校基本上建立了“适
7、用、够用”的实验实训设施,满足了教学需要。从全局看来,生均建筑面积、师生比、仪器设备达标率等均已经有了提高。三是新校区建设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建筑面积 5.6万平方米,已经投入 5600 万元。新校区在 XX 年初投入使用,为我校发展提供新的了巨大的空间。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办学条件整体状况得到改善,但生均水平不高1、生均建筑面积增长缓慢。XX 年,我校有产权的教学、行政建筑面积为 4.1 万平方米。XX 年以后,我校老校区没有增加新的建筑面积。而同期,学生数量稳定增长。学生数量的增长,造成了学校资源的紧张,老校区容纳不下学生,规模无法继续扩张。随着规模扩大,生均建筑面积逐年减少。XX 年开始,
8、我校建设新校区,才开始根本改变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为促进我校长远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至 XX 年,生均建筑面积如下:学生规模 生均面积 生均面积 增减XX 年 6488 41000m2 6.31 m2XX 年 6480 41000m2 6.32 m2 0.16%XX 年 6976 41000m2 5.87 m2 -7.1%2、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仍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近几年,学校教学设备有了较大增长和改善,但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生均固定资产值和教学仪器增长仍不能满足“订单教学”的需求,特别是企业对某些高、精、尖设备操作的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学生培
9、养质量。近几年,我校教学仪器设备值情况:设备总值 学生规模 生均值 增减XX 年 1000 万元 6488 人 1541 元XX 年 1100 万元 6480 人 1697 元 10.1%XX 年 1400 万元 6978 人 XX 元 18.2%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XX 年,学校专任教师 94 人,聘请校外教师 16 人,生师比已经达到 41:1。如果根据 XX 年全国平均生师比测算,至少需要增加 150 名教师。2、“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偏低。XX 年,我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 30%,比 XX 年增长 10%,近 3年
10、来略有提高,但专任教师“双师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校引进“双师型”复合人才仍然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普通课教师偏多,学科结构不合理。高级教师多、中级和初级教师少,梯次结构不合理。中、老年教师多,年轻教师少,年龄结构不合理。XX 我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数量 双师型数量 高 级职 称 中 级职 称 初 级职 称师生比专业教师 50 18 21 16 13 41:1普通教师 44 14 17 16 11说明:学生数不含实习学生外聘教师 16 3 3 10骨干专业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我校是一所以土建类为主的工科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生产一线培养初级工程技术
11、人员。学生学习专业课时需要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如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测量和识图。现在所招的中专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而学校的优势也就无法得到体现。我校先进的实习设备,大部分学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我校继续办土建专业,就目前中专生源质量来看,是难以维系的。正因为如此,导致的严峻后果是,土建类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给我校中专教育这个主体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困难,迫使学校要做出新的选择。教育教学管理存在较多困难长期以来,我校存在着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重视不够的问题。一是教育观念问题。
12、尽管教育改革迈开了不小的步伐,但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制度依然存在。如“弹性学制”的实施,突破“三年全日一贯制”的教学制度,没有实质的进展。学校控制的应该是学习的内容,而不应该限制其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期限。由于教育思想和观念相对落后,一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不能及时转化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办学机制问题。还不能很好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办学模式仍然特色吧鲜明,主动性不强,还缺乏与社会、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效沟通、交流和合作。三是教育方法问题。还多少存在着重理论教育,轻实操训练,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教学与实践脱离、专业与就业脱节的现象。
13、四是管理问题。随着生源的变化,信息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学校教育、管理、安全、稳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创新管理体制和教育机制,缺乏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和做法。三、对策与举措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发展战略,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宽广的空间。省委、省政府要求,“到 XX 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 100 万人,年招生规模达 35 万人左右,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全省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得到职业技术培训;全省每万人口高、中职在校生数和参加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新的历史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我校发展提
14、出了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切实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大职业”教育观,以就业为目标,开拓与企业相融合的更广阔的途径;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产学合一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创发展新局面。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科学定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解发展难题,找准发展思路,推进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找准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校的发展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从
15、 XX 年开始,土建单位用人起点提高到专科以上,不再录用中专生,对我校办学造成巨大冲击。我校的教育资源都在土建专业,放弃土建去拓展其它专业,显然得不偿失。因此,我校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应该是继续扩大规模、不断强化内涵、加快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只能依靠发展来解决,没有其它的途径和办法。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努力。提高办学层次的必要条件,校区面积要 300 亩以上。不建新校区,意味着我们放弃提高办学层次,意味着不发展土建专业,意味着学校没有任何特色和优势,学校将会面临着衰败。目前,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 5.6 平方米已初步完工。由
16、于新校区建设资金为自筹,资金压力非常大,学校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外,设法置换老校区,以满足资金的基本需求。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我校要大力深化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要转变办学理念。就业是反映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风向标”,我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要创新办学模式。首要的是推动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制度改革。同时,要改进学籍管理制度,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创造条件。近年来,“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专业、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和“菜单式”教学模式等改革,
17、提供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和推广。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长期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进行。要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要把握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对各种职业需要的从业者的数量及发展趋势来增减专业。要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根据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能力要求,按教学规律组织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因此,必须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保证从业者“必须、够用”,能胜任职业需要。从实践上看,强调综合化,模块化,实践性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特别
18、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扩大教师队伍的数量,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调动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我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其次,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再培训,交流充实到我校教师队伍中去。同时,建立和执行我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来源渠道不通的难题。第三,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我校专任教师的水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
19、度,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强力推进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使其配置与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力求先进性和前瞻性。其途径,一个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整合和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并努力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几个条件好,种类全的基地。另一个是积极通过产教结合,与企业联办共建,在企业的支持下改善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在实践教学方面,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程份量,强化现场实习,坚决杜绝将实验实训课流于形式的做法。要提倡以培养应用性劳动者为目标,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实现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为标准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所需要的上岗
20、能力。牢固坚持创名牌和特色发展的道路我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后,发展的模式由重数量的外延发展,逐步向以“质量”和“品牌”为特征的内涵发展转移,这是必然的趋势。其特色是围绕市场需要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做到学校有品牌、管理有特点、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我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建设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名师,才能创名校,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扩大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学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素质的较量。要建设好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要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根据我校的优势,确定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我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优势专业就是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强,学生择业易的专业。我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欢迎。如果我校有了优势专业,就可生产出“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有了一流的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我校才有自己的特色。要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设施是办学必要的物资条件。现代化的教育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建设设施,就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只要创出了“品牌”和特色,学校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