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步步高】 (江苏专用)2017 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 3 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总述 明、清前期(13681840 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
2、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2一、明朝(13681644 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2地方(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地方上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二、清朝前期(16441840 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
3、、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1历代强化皇权的举措及结果(1)秦: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较大,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相权再衰落。(5)元: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
4、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有所加强。(6)明清:彻底废除丞相一职,设置秘书或顾问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如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其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3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提刑按察使司、厂卫制度。(4)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和征
5、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总之通过以上种种政策体现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制度,实现了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短板 1 运用时代特征解读史料的能力不足例 1 (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查短 “议大政”参与政务, “得旨则与”承旨办事,由此可知 B
6、项正确。补短 结合历史阶段特征来审读史料可快速确定命题立意。析选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等信息可知,清代军机大臣的职责是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时的军机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办理军务,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机构是否完备,排除 C 项;由材料“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不是专理刑狱的机构,排除 D 项。答案为 B 项。答案 B针对练 1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 ;“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 ;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
7、佐之” 。以上变化表明(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答案 D解析 材料只是记载了“命内阁条旨” “(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 ,没有提及内阁首辅是否专权、内阁是否取代六部掌管行政的信息,A、C 两项排除;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 项错误;内阁对国家事务由“鲜所参决”到“专命内阁条旨”4表明其逐渐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D 项正确。短板 2 历史学科语言表达呈现答案的意识欠缺例 2 (2014江苏单科21,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
8、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查短 “掌献替可否”劝谏进言,匡正过失;“起草进画修画”起草诏令、批答奏章;“按典制斟酌入告”议定意见上报皇帝等。补短 用历史学科语言规范解答概括史料信息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原则。答案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
9、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针对练 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 C解析 集体宰相制度强调宰相之间的监督、牵制,体制外新设机构强调分权,三省六部制和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集体宰
10、相制度,故 A 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和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 B 项错误;内阁制是正式行政体制外另设机构,三省六部制是集体宰相制度,故 C 项正确;内阁制、军机处都是体制外新设机构,故 D 项错误5一、明朝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1、。(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4经济政策(1)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二、清朝1手工业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
12、商;“闭关锁国”政策。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1)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的设置。61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特点(1)农业经济高度发展,大量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2)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大量经济作物进入了市场;货币经济发展。(4)江南经济发达,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5)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13、。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短板 3 未弄清史料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例 3 (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查短 “多金商贾尊”引发纺织从业者彻夜努力纺织,这是史料中隐含的逻辑关系。补短 史料信息是辨析选项、判断答案的依据与原则。析选项 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 A 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 ,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 B 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
14、农抑商政策,且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 D 项正确。7答案 D针对练 3清代雍正二年(1724 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答案 A解析 材料中“重利之念,甚于重名”表明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变化,A 项正确;山西一带重利甚于重名,但无法说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B 项错误;材料中“山右(今山西)积习”表明是地方性的观念变化,而
15、非政策,C 项错误;清雍正帝强调“工贾皆其末也”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D 项错误。短板 4 对史料信息的提取理解不到位例 4 (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查短 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逐条排查备选项是本题得分的关键,切忌想当然盲目判断。补短 立足材料信息,切忌思维定势、断章取
16、义,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析选项 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B针对练 4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 ”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推行以商养官 B摒弃抑商政策C放宽集市管理 D主张藏富于民8答案 C解析 “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转多扞格”意指官府应多给私营商业以自由,不要过多干预,C 项正确;A、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抑商政策贯穿了中国封
17、建社会的始终,B 项错误。一、明朝1思想方面(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2)李贽自称“异端” ,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2文学艺术方面(1)文学: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 。(2)戏曲: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3)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二、清朝1思想方面(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2)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 ,注重实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3)王夫之: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4)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圣人” ,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他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批判封建专制: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 ,反对“独治” ;主张“经世致用” ,他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
19、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9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文学艺术方面(1)小说创作的兴盛。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2)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1通史视角审视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社会特征
20、 主要思想 特点君主专制 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存天理 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王夫之“理在气中”灭人欲 李贽“禀赋自然” ;王夫之“天理所寓”礼教三纲 李贽男女平等;黄宗羲君臣平等政治明亡清兴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济重农抑商黄宗羲“工商皆本” ;顾炎武“振兴工商” ;王夫之“国之司命”科举教条 李贽否定孔孟权威、强调独立思考文化 学风空疏 顾炎武“经世致用”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要求,主张学以致用,没彻底否定儒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2.明清时期影响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1)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
21、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政策上,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4)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10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短板 5 史料
22、信息解读错误例 5 (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查短 本题易错选 A,剃僧头、讲学传道就一定是融合儒学和佛教吗?收女弟子就一定能说明妇女地位变化吗?结合李贽反传统反理学的思想特点,可知 C 项正确。补短 解读史料应注意史料与选项逻辑关系上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注意区分表象与本质之间的不同。析选项 李贽批判儒家思想,并未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 A 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
23、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 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的追求,故 D 项错误。答案 C针对练 5(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
24、 “田地贵少,寸土为金” ;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 原因:国家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可得出国家的统一11与稳定;据材料一“清朝取消了人头税”可得出税收制度的变革;据材料一“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可得出农业的精耕细作;据材料一“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
25、产作物不断推广”可得出高产作物的推广;据材料一“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可得出带来耕地面积增加。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地分析,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增加带来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短板 6 对史料信息的大体意思判断失误例 6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查
26、短 材料主旨不是在宣扬宗教,而是借宗教寓意说小说在各个社会群体中广泛传播,深层体现的是小说通俗易懂,在市民中影响广泛,据此可知只有 C 项最符合材料主旨。补短 不受惑于史料个别字眼的虚假信息,依据史料大意主旨破题可快速定位答案。析选项 A 项宗教传播、B 项等级观念、D 项整合价值观均是对史料的片面解读,与史料主旨不符。答案 C针对练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共赏,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文、方
27、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答案 D解析 柳永的词雅俗共赏,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文、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的市井生活,都符合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与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不符,D 项符合题意。121儒学在中国古代的三次转变(1)战国时期:荀子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结合,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儒学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2)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以“大一统”
28、和“天人感应”为主要内容的新儒学,使儒学走向宗教化、社会化。(3)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人将儒学兼收佛、道思想,创立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促进了三教合一,使儒学走向哲学化和思辨化。2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明朝内阁 西方内阁形成条件 封建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加强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权力地位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丞相的重设,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着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总统制下的内阁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
29、历史影响是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重要标志,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西欧启蒙思想的区别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西欧启蒙思想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程朱理学和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专制王权和宗教特权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迅速;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推动性质 仍属地主阶级的封建思想范畴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发展工商业和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构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自由平等地位 不成熟,未占主流地位 成
30、为 1718 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影响 推动儒学的新发展;但未推动社会转型 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13的转型针对训练1(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31、。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
32、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
33、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1)问第一小问根据“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技术” “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第二小问“背景”结合二人各自生活的时代及个人经历分析。(2)问从社会氛围、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角度分析。2(2014浙江高考)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14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
34、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的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 ,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
35、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答案 (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
36、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解析 本题以明朝的相关历史为切入点,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明朝后期统治的史实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皇权专制、内阁政治腐败、太监掌权以及官宦专权等视角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帮会馆等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倭寇骚扰、葡萄牙入侵、西学东渐等方面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从海禁和朝贡贸易的视角分析作答。原创押题热点追踪15押题 1 (考向:皇权受制约
37、的史实证据)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 “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 。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阁臣刘健等向皇帝进谏了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令再拟,后又上疏,历数政令十失,皇帝仍没有接纳,刘健此时感到自己不能施展抱负,于是请求辞职,后李东阳、谢迁也随之请辞,武宗没有办法了,勉强同意了他们的上书,由此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 项符合题意;B
38、、D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 项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阁臣,表述错误。故选 A。押题 2 (考向:明朝内阁地位的提高)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 A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了明朝的政局由互相倾轧到内阁大学士拟出处理意见,表明了内阁的政治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B、D 两项表述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押题 3 (考向:历史素养史料史观辨识)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
39、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 20 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该观点是( )A正确,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B正确,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D错误,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答案 D解析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的腐败、统治黑暗,玉米、甘薯的传入与否和明朝的灭亡无直接的关系,材料夸大了历史偶然事件的作用,故 A、B、C 项错误,D 项正确。16押题 4 (考向:历史素养史观史识辨识)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
40、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观点最确切的是( )A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C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D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答案 D解析 因为各个历史时期均已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要想确定哪个正确,需要的是标准,所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选择支持哪一方,故 D 项正确。押题 5 (考向: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闭关锁国的认识)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 “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 “外国
41、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答案 A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海外贸易的限制,因此 A 项正确;B 项表述不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D 项不符合材料,根据“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押题 6 (考向: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解读)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2、”这两则名句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 C解析 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 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 项反映的是儒家义利观,C 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17会责任感,故选 C。押题 7 (考向:历史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
43、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 ,官“八十贯,绞” ,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2)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答案 (1)特点: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法律规范相结合。(2)同:建立了监
44、督官吏的机构,颁布了严惩贪赃的法律;异:明朝对贪官污吏惩治的力度远比唐朝大。解析 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是通过道德教育” “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说明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法律规范相结合;第(2)问异同,从材料可以看出,相同之处是建立了监督官吏的机构和颁布了严惩贪赃的法律。不同之处从材料“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明代大明律规定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说明明朝对贪官污吏惩治的力度远比唐朝大。一、选择题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
45、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18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答案 D解析 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 ,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 ,故 D 项符合材料本意。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
46、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答案 B解析 分析选项,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 A。明朝时期拥有最高决策权和行政权的还是皇帝,所以排除C、D。但皇帝需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3俞森的荒政丛书卷 5 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答案 C解析 材料未涉及重
47、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故 B 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 ,表明小农经济也与市场联系,故 C 项正确;农民“或纳税完官” ,但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 D 项错误。4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答案 B19解析 材料中只能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不能体现其发展水平,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
48、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可知清政府在制止罢工行为和令投别户的行为,说明出现了工匠的群体斗争,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政府在压制“倡众歇作,另投别户”的行为,并没有体现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私营手工业的规模,只强调出现雇佣关系以及强调政府对“倡众歇作,另投别户”的行为进行压制,故 D 项错误。5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文人地位提高答案 B解析 明清时期,我国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因此文人重商意识增强的说法错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郑板桥指定的润格标准和“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说明当时书画成为商品,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社会逐利风气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书画市场形成,并没有反映出文人地位提高的信息,故 D 项错误。6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