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漯河市加快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高度重视,全省上下从节地、节水、节能等方方面面掀起了新的建设高潮。我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节约型农业的稳步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对此,结合近几年土肥工作实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对全市建设节约型农业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一、正确认识全市土肥水资源利用现状 近年来,漯河市土肥技术部门在市农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践行“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的宗旨,紧紧围绕“技术立位、项目带动、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
2、推广土、肥、水先进技术,几年来,成就辉煌,亮点纷呈。 一是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漯河市全面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引领农民科学施肥。五年来,全市先后有 5 个县区被定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共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 1068 万元,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870 万亩次,使用配方肥 12 万吨,发放技术资料 100 万份,施肥建议卡 120 万份,受益农户达到 35 万户。几年来,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 2.2 万个,落实田间肥效试验点 125 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万亩方 10 个、千亩方 217 个、百亩方285 个,基本摸清了全市小麦、玉米
3、、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以及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等基本参数。经测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调查,施配方肥亩节约化肥 1.8 公斤,亩节本增效 41 元,总节本增效 2.2 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广大农民施肥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科学施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测土施肥的氛围正在形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成为漯河市推广面积最大、效果最显著、最受农民欢迎、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单项农业技术。 二是耕地质量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为抓手,年积造有机肥 680 万方,亩均 3.2 方,年施用商品有机肥达 16 万
4、吨左右,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达 80%以上,耕地理化性状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稳中有升。同时,以“粮食高产创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为依托,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成标准粮田建设 20 多万亩。主要土壤类型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大规模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按照耕地地力调查技术规程要求,积极开展耕地肥力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目前,全市的地力监测网点达到 57 个,其中砂姜黑土 25 个,潮土20 个,黄棕壤土 5 个,褐土 7 个,通过地力监测点的进一步建设,在全市已形成了覆盖 4 大土类的金字塔式监测网
5、络体系,获取地力监测数据 8000 多项次,发布地力监测信息 110 期。 三是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漯河市坚持把节水农业技术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麦秸覆盖保墒节水技术,全市麦秸覆盖面积达到 300 万亩次,同时在高效经济作物和蔬菜上示范了低压管道输水、滴灌、喷灌和微观新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 153 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 226 万亩的 68%,基本实现了河灌区渠道硬化,井灌区地埋管道化,缺水区、高效农业区、蔬菜和经济林果区实现喷灌、滴灌、渗灌或微喷的节水灌溉新格局。按照全省开展农田节水示范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市
6、制定了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展示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农田节水技术效果。各县区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不仅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农田节水工作快速发展。 二、全面分析全市土肥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几年全市农业的发展,从土肥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全市农业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又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耕地质量监测滞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板块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都需要掌握耕作质量状况和土壤适宜性。对于多年来变化了的耕地质量,目前未能深入的了解和摸清。二是投肥结构不尽合理。全市有机肥与无机肥之比为 1:2.5,肥料中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 1:
7、0.6:0.3,与合理施肥要求相比,有机肥和钾肥投入不足。化肥利用率只有 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50-60%的水平,造成化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秸秆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农村富余秸秆资源丰富,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秸秆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需要采取秸秆直接还田、发展沼气等多种途径加以利用,增加有机肥投入。四是商品有机肥生产规模不大。商品有机肥生产在运输,税收等方面未能享受化肥同等待遇,造成企业成本高,产品售价高,影响农民的应用积极性,导致商品有机肥应用步伐较慢。 三、科学利用土肥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建设节约型农业、发展土肥事业既要正视存在的问
8、题,又要提高认识,迎接挑战:一是抢抓稳定发展粮食的机遇,以地力建设为重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二是抢抓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机遇,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重点,扩大土肥先进技术应用;三是抢抓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以科技开发为重点,推进土肥科技创新;四是抢抓国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机遇,以肥料登记为重点,加大肥料质量管理。 一是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立足提高基础地力,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在做好麦秸直接还田、田间覆盖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使全市秸秆还田技术面积达到 300 万亩次以上。狠抓有机肥的施用。大力开发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着力推进有机肥工厂化、商品化
9、生产,支持农民多积多造多施有机肥,扩大有机肥在粮食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扎实做好全市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重点是制定耕地质量监测的规划、方案,继续完善建立定点和动态监测点建设,及时发布监测报告。 二是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在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逐步向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施肥方法、改善施肥服务等方面拓展,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动技术落实到户到田,力争在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在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示范片实现全覆盖,逐步普及到主要土类、主要作物和绝大多数农户。优化肥料资源配置。改善肥料施用结构,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相协调、中
10、微量元素为补充,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新型肥料,满足植物营养平衡需求。改进施肥方式方法。着力改变撒施表施、大水大肥等粗放施肥方式,实行农机农艺融合,开发高效施肥机械,示范推广深施、条施、穴施等。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合理运筹基肥追肥比例,根据水肥耦合原理和作物需肥规律,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满足作物敏感期和快速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改善科学施肥服务。大力推广合作社带动、配方肥直供、定点供销服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现场混配供肥等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三是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定时定点做好墒情监测,增加墒情监测点,使全市监测点布局更加合理,有更强的代表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壤墒情与旱情评
11、价指标体系,根据农时发布墒情监测信息,增加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通过试验示范、建立核心示范区、样板田,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多种途径,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对农田节水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沟通,整合力量,成立漯河市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编写抗旱节水指导手册,推进全市节水农业工作开展,为全市科学灌水和防旱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抓好配方肥和新型肥料推广。进一步引导肥料企业参与,实行“大配方,小调整”,努力扩大配方肥推广面积。支持县级连锁配肥站发挥生产批量小、配方灵活、服务半径小的优势,积极发展以统测统配统施为主要内容的农化服务,使配方肥直供到田。加强肥料肥效试验示范基地管理,规范试验示范技术要求,提高试验示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好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积极为企业服务,让其在我市农业生产上发挥更大作用。 节约型农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整个农村、农业的众多环节,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节地节肥节水是建设节约型农业的基础,更是土肥科技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所在,由此可见,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农业的稳步发展,土肥科技必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