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zip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全部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 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高一年级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分 第 I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O 2溶于水:3NO 2+H 2O= H+ +NO 3- +2NOB.NaClO 溶液中 ClO- 的水解:ClO - +H 2O= HClO+OH -C.酸性条件下,用 H2O2将 I- 转化为 I2:H 2O2+2I - +2H + = I2+2H 2O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 3++4NH 3·H2O= AlO2- +4NH 4+ +2H 2O2.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l2O3NaH(q)NaAlO2(aq)CO2Al(OH)3B. SS3H2S42µãȼ2C. Mg(OH)2 ÑÎËá MgCl2(aq)Õô·¢ÎÞË®MgCl2D. FeFe2O3ÑÎËáFeCl32¸ßÎÂ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 25.0gCuSO4·5H2O溶于 100mL蒸馏水,配得 1.0mol·L- 1硫酸铜溶液B.焰色反应实验中,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火焰为无色 C.用装置甲除去 Cl2中的 HCl气体D.用装置乙制取乙酸乙酯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铝粉能产生 H2的溶液中:NH 4+ 、Fe 2+ 、SO 42- 、NO 3-B.水电离出的 c(H+ )=1×10 - 14mol·L- 1的溶液中:Ba 2+ 、NO 3- 、K + 、SO 32-C.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NH 4+、Na +、Cl - 、SCN -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 、NH 4+ 、SO 42- 、NO 3-5.工 业 上 , 若 输 送 Cl2的 管 道 漏 气 , 用 NH3进 行 检 验 时 生 成 NH4Cl和 N2。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元素 H只有 H和 H两种核素1B.Cl 2、NH 4Cl中氯元素微粒的半径: r(Cl)r(Cl- )2C.工业上常用干燥的钢瓶储存液氯,是因为铁和氯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反应D.该反应表明常温下氯气有氧化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两者漂白原理相同B.等质量的铜粉按 a、 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 a和途径 b消耗的 H2SO4相等途径 a:;途径 b:CuO2CuÏ¡H2SO4CuS4CuŨH2SO4CuS4C.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D.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7.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Al、 (NH 4) 2SO4、MgCl 2、AlCl 3、FeCl 2、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Al、 (NH 4) 2SO4、MgCl 2三种物质,无法判断是否含有 AlCl3B.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2﹣ +H++H2O=Al(OH) 3↓C.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 FeCl2和 NaClD.白色沉淀 5.80g是 Mg(OH) 28.溶液 X中可能含有 K+ 、Mg 2+ 、Al 3+ 、AlO 、SiO 、CO 、SO 、SO 中的若干-2 2-3 2-3 2-3 2-4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 + 、AlO 和 SiO 一定存在于溶液 X中 D.CO 和 SO 一定不存在于-2 2-3 2-3 2-4溶液 X中9.某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①Mg 2+ 、②Al 3+ 、③Fe 2+ 、④H + 、⑤HCO 、⑥Cl - 、⑦OH - 。向其中缓慢地滴入 NaOH溶液-3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⑥⑦ D.①②④⑥10.下列关于某些离子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3A.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 有 CO32﹣ 或 HCO3﹣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SO42﹣C.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存在 NH4+D.分别含有 Mg2+ 、Cu 2+ 、Fe 2+ 和 Na+ 的四种盐溶液,只用 NaOH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1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砹是一种有色固体,它的气态氢化物很不稳定B.F 2与水反应比 Cl2与水反应剧烈C.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D.由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可推知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12.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 16种,对这 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 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有(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1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 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 元素的金属性 XW2- X2+ Y3+14.A + 、B 2+ 、C - 、D 2- 4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 2+ >A + >C - >D 2- ②C - >D 2- >A + >B 2+ ③B 2+ >A + >D 2- >C - ④D 2- >C - >A + >B 2+ 4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 4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 )A.①④ B.④① C.②③ D.③②15.对四种元素 G、L、M、R 进行如下实验:金属试验 G L M R和冷水反应 无反应 慢慢反应 未试验 未试验和 2 mol/L盐酸反应 溶解并放出气体 溶解并放出气体 无反应 无反应和 Rn+的水溶液反应 溶解并形成沉淀 未试验 溶解并形成沉淀 未试验根据表中所给实验结果,判断这四种金属元素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L、G、R、M B.G、L、M、R C.L、G、M、R D.L、R、G、M16.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 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 NMR现象( )A. 18O 31P 119Sn B. 27Al 19F 12CC.元素周期表中ⅤA 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17.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 1个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最多的是( )418.A、B、C、D、E 五种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按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序数为 5个连续的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如下:A B C D 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 时,D 元素的负化合价可为-2 价B.A(O H)n为强碱时, B(OH)m也一定为强碱C.H nDOm为强酸时,E 的非金属性一定很强D.H nCOm为强酸时,E 的单质可能有强还原性19.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加热铝使之熔化 B.液氨受热蒸发C.加热碘化氢气体使之分解 D.加热硅晶体使之 熔化20.X、Y、Z 和 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 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在周期表中,Z 与 Y、W 均相邻;Y、Z 和 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Y、Z 和 W三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B.上述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W 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熔、沸点最高C.Y 和 W所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X、Y、Z 和 W可以组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4∶1 的离子化合物21.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 O2(g)═CO(g)△H=﹣393.5 kJ/molB.由表中信息知 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C.由表中信息可得如图所示的图象D.由表中信息可推知相同条件下金刚石的熔点高于石墨的熔点22.下列电池工作时,O 2在正极放电的是( )523.下列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①:检验电流的方向B.装置②:探究氧化性:KMnO 4﹥Cl 2﹥I 2C.装置③:测定中和热D.装置④:A、B、C 中分别加入 HCl、Na 2CO3、Na 2SiO3判断 Cl、C、Si 的非金属性24.下图为两种途径制备硫酸的过程,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 S(l)+O 2(g)===SO2(g) Δ H=-293.23kJ·mol -1 ,则 S(s)+O 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293.23 kJ/molB.含 1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足量 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C.途径②中 SO2和 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D.若 Δ H1O2- Mg2+ Al3+ ,故 D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的相关知识。14.B【解析】试题分析:A +、B 2+、C -、D 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令核外电子数为 x,则 A、B、C、D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x+1、x+2、x-1、x-2,故原子序数(核电荷数)B2+>A +>C ->D 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D2->C ->A +>B 2+,故选 B。考点:考查了离子半径的比较的相关知识。15.C【解析】试题分析:金属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冷水或酸反应越剧烈,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L 和冷水反应、G 和冷水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 L>G;G、L 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M、R 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 G、L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 H之前.M 和 R位于 H元素之后;M 能置换出 R单质,说明金属活动性 M>R,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L>G>M>R,故选 C。考点:考查了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的相关知识。16.C【解析】试题分析:A. 119Sn有 50个质子 69个中子, 31P有 15个质子 16个中子符合题意,而 18O有 8个质子 10个中子,故 A错误; B. 27Al有 27个质子 30个中子, 19F有 9个质子 10个中子符合题意,而 12C有 6个质子 6个中子,故 B错误;C.第 VA族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为奇数,故 C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为奇数,故 D错误;故选 C。考点: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的相关知识。17.D【解析】试题分析:A.1 个氢分子中含有 1对共用电子对,故 A错误; B.N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和 3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氨气中含有 3个共用电子对,故 B错误;C.O 原子核外有 6个电子,和 2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水分子中含有 2个共用电子对,故 C错误;D.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和 4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4个共用电子对,故 D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共价键的形成的相关知识。18.A【解析】试题分析:A.E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 价时,D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必为+6 价,则 D元素的负化合价可为-2 价,故 A正确;B.A(OH) n为强碱时,B(OH) m可能为强碱,也可能为中强13碱,还可能为弱碱,故 B错误;C.H nDOm为强酸,即 D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原子序数比D大 1的 E可能为非金属性比 D强的非金属元素,也可能为稀有气体元素,故 C错误;D.A、B、C、D、E 五种元素同周期,E(除了稀有气体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C强,H nCOm为强酸时,E 不可能有强还原性,如果是稀有气体,也没有强 还原性,故 D错误;故选 A。考点: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的相关知识。19.B【解析】试题分析:A、铝属于金属晶体,熔化时克服金属键,故 A错误;B、液氨受热蒸发,克服的是分子间作 用力,故 B正确; C、碘化氢分解,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克服的是共价键,故 C错误;D、硅晶体是原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融化时破坏共价键,故 D错误;故选 B。考点:考查了物质发生变化时断键方式的相关知识。20.D【解析】试题分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的原子为 H,如果 Y、Z 和 W为同周期相邻,则最外层电子数可分别认为是 n-1、n、n+1,之和为 3n,是 3的倍数,现在 17不是 3的倍数,所以不是同周期相邻,一般是两个同周期,两个同主族,所以最外层电子分别为 n-1、n、n,之和为3n-1,或是 n、n、n+1,之和为 3n+1,也就是就这个和与 3的倍数差 1,这个倍数就是其中两种元素的主族数,该题中 17=18-1,18 为 6的倍数,所以有两种元素位于第 6主族,短周期中只有 O和 S,O 的原子序数为 8,S 的原子序数为 16,则另一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1-8-16=7,为 N元素,所以 X为 H元素,Y、Z 和 W应分别是 N、O、S 元素,则 A.Y、Z和 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不是 3的倍数,所以不是同周期相邻,故 A错误;B.因 H2O或 H2O2的熔沸点均比 H2S高,故 B错误;C.亚硝酸、亚硫酸虽然属于含氧酸,但都是弱酸,故 C错误;D.离子化合物 NH4HSO4中氢、氮、氧、硫的原子个数比为5:1:4:1,故 D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元素推断及对应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21.B【解析】试题分析:A、表示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O 2(g)═CO 2(g)△H=-393.5 kJ/mol,A 错误;B、由表中信息知,金刚石燃烧热 395.4看÷J/mol,石墨燃烧热393.5kJ/mol,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B 正确;C、图象中1.9kJ/mol,是金刚石和石墨能量差,不是金刚石转化为石墨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与石墨能量之差,C 错误;D、等物质的量金刚石和石墨相比,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的层内共价键键长比金刚石的键长短,作用力更大,破坏化学键需要更大能量,所以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高,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燃烧热概念分析,图像分析方法应用22.B【解析】试题分析:A、锌锰干电池中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为 Zn-2e-═Zn 2+,正极反应为2MnO2+2NH4++2e-=Mn 2O3+2NH3+H2O,所以不符合题意,A 错误;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 2H2-4e-=4H+、O 2+4H++4e-=2H2O,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 2H2-4e-+4OH-=4H2O、O 2+2H2O+4e-=4OH-,所以符合题意,B 正确;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Pb-2e-+SO42-=PbSO4,正极电极反应为 PbO2+2e-+4H++SO42-=PbSO4+2H2O,所以不符合题意,C错误;D、镍镉电池放电正极反应为 2NiOOH+2H2O+2e-=2Ni(OH) 2+2OH-,负极反应为14Cd+2OH--2e-=Cd(OH) 2,所以不符合题意,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原理【名师点晴】把握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时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来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性的流程可归纳如下:。23.B【解析】试题分析:A.装置①中没有构成回路,不能检验电流的方向,A 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氯气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则装置②可探究氧化性:KMnO4﹥Cl 2﹥I 2,B 正确;C.装置③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且大小烧杯口不平,不能测定中和热,C 错误;D.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装置④:A、B、C 中分别加入HCl、Na 2CO3、Na 2SiO3不能判断 Cl、C、Si 的非金属性,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师点晴】该题的难点和易错点是非金属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元素原子,氧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②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③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④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⑤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除氟元素之外) 。⑥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⑦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 〔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⑧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⑨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24.B【解析 】试题分析:A、固态硫的能量低于液态硫,所以液态硫燃烧放热多,A 正确;B、中和反应的定义: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混合生成 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含 l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足量 NaOH反应生成 2mol水,且浓溶液溶于水放热,B 错误;C、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均是酸性氧化物,C 正确;D、焓值小于 0为放热反应,D 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吸热与放热的判断、酸性氧化物和中和热的概念等有关判断25.D【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一定不能发生,A错误;B、化学键的键能越大,物质的能量不一定越高,B 错误;C、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15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关系,与反应的条件无关,C 错误;D、反应的焓变与变化过程无关,只与初始和终了状态有关,对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可以根据盖斯定律设计过程利用已知反应焓变计算,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26.A【解析】试题分析:A、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 A为负极,A 错误;B、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B 正确;C、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持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 正确;D、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 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27.A【解析】试题分析:A、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正确;B、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2e﹣ =H2↑,错误;C、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2e ﹣ ═Zn 2+,错误;D、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错误。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28.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 HCl,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错误;B、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错误;C、碘升华是物理变化,转化过程中没有化学能变化,正确;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属于化学变化,转化过程中有化学能变化,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9.D【解析】试题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 正确;B、照明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B 正确;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更为合 理、有效,C 正确;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光能等,D 错误。答案选 D。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30.B【解析】试题分析:A、由电极反应可知,锌失电子,氧化银得电子,Zn 是负极,Ag 2O是正极,A错误;B、Zn 是负极,Ag 2O是正极,B 正确;C、工作时负极区消耗氢氧根离子,则溶液的pH减小,C 错误;D、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 Zn极流向 Ag2O极,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原电池原理31. (1)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减小。②Br I, 第 6周期ⅠA 族。③共价键 。(2)Li 原子失去 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 1个电子困难。② Na, Al。 Ar。 (均填元素符 号)16【解析】试题分析:(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二周期元素从 Li~F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第三周期由 Na~S,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也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且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负性逐渐减小;故②电负性 BrI;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处于左下角的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在第 6周期第Ⅰ A族;③AlBr 3中,Al 电负性为 1.61,Br 电负性小于 Cl的电负性 3.16,故二者差值小于 1.7,故 AlBr3中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2)①锂原子核外共有 3个电子,其中 2个电子在 K层,1 个电子在 L层,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后,锂离子处于稳定结构,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要使锂离子再失去电子会形成不稳定结构,故锂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②由表中数据可知,X 的第二电离能远远大于其第一电离能,故 X应为+1 价,故 X处于第Ⅰ A族,且第一电离能小于 Li,则 X金属性强于 Li,故 X应为 Na元素;Y 的第四电离能剧增,故应表现+3 价,则应位于第ⅢA 族,应为 Al元素;第 3周期元素中,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即为本身已达稳定结构,故应为 Ar。考点:原子结构。32. (1)AC(2 分)(2)S 2O32- + 2H+ = S↓ + SO 2 + H2O(2分)Fe3+ + 3H2O Fe(OH)3(胶体)+3H +(2分)(3)2.5(2 分) (4)8.4 (2 分) Na 2CO3·7H2O(3分)【解析】 (1)根据颜色可知 A是过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和非极性键。(2)根据 B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知,B 是 Na2S2O3,反应式为 S2O32- + 2H+ = S↓ + SO2 + H2O。根据反应②③可知 F是氯化铁,反应式为 Fe3+ + 3H2O Fe(OH)3(胶体)+3H+。(3) 为 S2O82- ,还原产物是 SO42- ,S 的化合价升高 1个单位。1mol 还原剂失去82YX5mol电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需要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 2.5mol。(4)D 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 CO2和 H2O以及碳酸钠。气体产物通过浓 H2SO4增重 3.42g,则生成物水是 3.420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 2.20g,则 CO2是 2.20g,物质的量是0.05mol,则碳酸氢钠是 0.1mol,质量是 8.4g。分解生成的水是 0.05mol,质量是 0.9g,E · H2O中水的质量是 2.52g,物质的量是 0.14mol。Na 2CO3·XH2O的质量是x13.04g-8.4g=4.64g。其中碳酸钠的质量是 4.64g-2.52g=2.12g,物质的量是0.02mol,即个数之比是 1︰7,所以化学式为 Na2CO3·7H2O。33.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 SO3的速率① 升高温度 增大② 降低温度 减小③ 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④ 使用催化剂 增大⑤ 压缩体积 增大⑥ 恒容下充入 Ne 不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基础考点,难度不大。17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4. (1)C (1 分) (2)B (1 分) ①Zn 或锌(1 分) 氧化(1 分)2H+ +2e - =H2↑(1 分) ② bc(2 分) (3)① X (2 分) ② c(2 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碳和CO2反应生成 CO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选 C。(2)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则在常温下,上述四个反应中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锌和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即答案选 B。①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根据方程式可判断负极材料是锌,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 +2e - =H2↑。②当导线中有 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生成 0.5mol氢气,质量是 1g,消耗 0.5mol锌,质量是 32.5g,则 a.溶液增重 32.5 g-1g=31.5g,a 错误;b.溶液增重 31.5 g,b 正确;c.析出 1g H2,c 正确;d.析出 0.5molH2,但体积不一定是 11.2L,d 错误,答案选 bc。(3)①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从而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因此 m曲线表示 X反应。②.Zn 首先与 Cu2+反应,生成的 Cu与 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答案选 c。考点:考查反应热、反应速率、原电池等1湖北省枣阳市育才学校高一年级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视念有所淡化 D.资本士义萌芽出现2.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 “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②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4.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5.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④翻车、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6.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B.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2C.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D.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7.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工商业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计日受值”的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外商企业 B.民间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8.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旨其末也” ,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木抑末”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9.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10.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宋代成都“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则卖白龙丸,一日得官,止不复卖;城北郭氏卖豉亦然,皆不肯为市井商贾或举货营利之事” 。这种现象A.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C.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1826 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 动的认识,错误的是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 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C.18 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 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13.1866 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 ”此时的曼彻 斯特A.城市规模世界之最 B.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C.出现纺织垄断集团 D.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14.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3A.客观真是,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15. “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 “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要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16.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17.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18.19 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19.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20.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描述,表述错误的是( )A.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B.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武力和商品贸易 D.17 世纪,殖民国家中英国占主导地位2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 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 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 ,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22.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 ,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3.2012 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 、 “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一历史事件是4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4.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25.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 。依据材料可知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26.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 ;1979 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27.新中国成立后,曾实行过工人报酬“折实单位工资制” ,即依据米油煤面粉和棉布这五种基本货物的价格波动,折实单位工资也相应地增减。政府通过这一措施( )A.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水平 B.降低了工人的购买力C.旨在应对当时的通货膨胀 D.稳定了市场的物价水平28.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 1952 年的 11%上升到 1957 年的 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A.土地改革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双百方针 D.大跃进29.1980 年 4 月,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领取了国家外资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外资审字(1980) 001 号”营业执照。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 D.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改革主要目标30.上海从 1959 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 )A.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 D.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二、简答题(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 (18 分)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5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4 分)材料二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 万元1869—1894 50 多 500 多 1.42 1.41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190l 一 1911 300 5600 31 510191 一 1919 600 13000 75 1625(2)读材料二,分析 1895——1900 年和 1912 年——1919 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9 分)材料三:1952 年、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年 1956 年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0.7% 7.3%资本主义经济 6.9% 0%私有经济 个体经济 71.8% 7.1%(3)读材料三,分析 1952 年到 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5 分)32.阅读下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 4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2 分)“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33.(10 分)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材料: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 ,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 。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清朝前期(1644 年─1840 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10 分6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材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说明当时农民由于小农经济模式控制,家庭手工业中纺织业受到重视促使家庭手工业发展较快,故A 项正确; BCD 材料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名师点睛】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史实出发,即论从史出。从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郡城之东、盛泽镇、王江泾镇、南浔镇”的发展,体现了市镇的繁荣。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 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特点【名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固定地方,按时开市闭市、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所以①项活动不会出现;②③④项符合唐代社会发展状况,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变迁【名师点睛】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7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史料考查对古代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能力。史料强调当时松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全部垦田面积中超过 50%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可见棉花成为松江的主要作物,所以 D 符合题意,而 ACD 均偏离了材料的主题,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精耕细作”的理解和生产力的的发展对古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刀耕火种”是一种原始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排除①,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学理论的总结都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名师点睛】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明智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选项中只有 A 符合题干。所以选 A;B中没有与世界对比信息;C 和 D 均不是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的主要因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题干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日受值”现象指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于民间工业,B 符合题意,而A 当时中国不存在,C、D 不合题意,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名师点睛】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8.A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旨其末也”体现处理雍正的本意是重农抑商, “厚木抑末”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B中“农赖商而行”说明工商皆本思想;C中“商不出则三宝绝”体现农商并重思想;D中盖皆本者体现农商皆本思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班固认为“农”和“货”都是“生民之本” , “食足货通”才会“国实民富” ,据此可确定 D 项符合题意;A 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信息;B也是材料中体现一个方面信息,C与材料中内涵相反。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宋代商品经济虽有进一步发展,但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仍然低下,材料反映出“范氏”和“郭氏”通过经商致富,但为官后不再经商,这说明宋代人普遍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不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故排除B、C、D 三项,选 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受阻因素11.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选择题。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变了英国大学教育的相关理念,故 A 项正确,不合题意;“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说明 B 项正确,不合题意;“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可以看出 C 项正确,不合题意;材料中未反映出工人获得的改观,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历史影响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1763 年以前……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表明有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表明文化影响较小,故 B 项正确;无视,与材料中“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不符,故 C 项错误;融入,与材料中“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影响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所学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叙述了斌椿对曼彻斯特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说明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很发达,但无法说明城市规模是世界之最,所以 A 错误;纺织业属于轻工业,所以 B 错误;C 项题意没有反映。故选 D 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14.A【解析】9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导致贵族势力的日益衰落,故 A 项正确;B,C 项错误。 “小说家言,皆不可信”的表述绝对化,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15.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18 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列强 对外扩张主要是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故 B 项正确。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客观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中西交流的加强与题干中“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不符,故 C 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题干中 “18 世纪末”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意思为工业革命后一些身份低微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由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所以选 D;A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中贵族衰落说法错误;C 中没有体现商业资产阶级的信息,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发展起来后西方国家工业资产阶级的追求,耆英是对英国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作出的被动策略,并不是认识到自由贸易的优点进而肯定的,故 A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可以用通商为饵达到羁縻英人的目的,而不是实施制裁,故 B 项错误;按照材料,耆英的意思就是用贸易为饵安抚英国人,故 C 项正确;从稳重仍然称呼英国人为“夷人”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心态还是没有根本调整,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 年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名师点睛】《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 100 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等 【答案】D1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在 19 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校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生学生,而且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 “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 19 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故选 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名师点睛】19 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经济作为推动力使政治领域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革命战争,而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上取得发言权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得欧洲迅速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 ,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 A 项正确;由材料“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 ,当时欧洲的工业品销往的主要是非洲和美洲,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 C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英国殖民扩张20.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 B C 三项都与事实相符,D 项 17 世纪殖民国家中荷兰占主导地位,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垄断了世界的航运业。故选 D。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海上马车夫”21.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因为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答案选 A;大跃进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B 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共十四大之后不符合材料中“短缺经济”信息,故 C 和 D 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 世纪 50-70 年代经济探索·一五计划2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特点,符合材料中“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信息,故 A 项正确; B 中是经济形式体现,不是材料中“点睛” ;C 市场经济不是主题;D 属于经济管理体制 ,不符合题意。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鲲鹏南徙启帷幕” 、“ 脱开金锁走蛟龙” 、 “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 2012 年这个时间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指的是11邓小平南方谈话。故选 C。AB 项体现不出“鲲鹏南徙”来;D 项体现不出“脱开金锁走蛟龙”来。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名师点睛】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2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 “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D 符合题意,而 ABC 的表述均不合材料主旨,故选 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25.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B 项正确。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2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风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是因为他们收到旧的体制即人民公社体制的阻碍;1979 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是因为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所以本题选 B,A、C、D 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收到阻碍。【名师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27.C【解析】试题分析:1949 年,中共政府接收了一副经济烂摊子。通货膨胀完全失控;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达到物价和工资的稳定,大幅削减纸币流通,依据米、油、煤、面粉和棉布这五种基本货物的价格,实行工人报酬“折实单位工资制度” 。由于这些货物的价格每周都在波动,折实单位工资每周也相应增减,这样工人平均工资的钱数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能力却不变。故答案选 D。其它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折实单位工资制度”2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资金积累率由 1952 年的 11%上升到 1957 年的 20%”可知这是在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发生的经济领域里的巨大变化,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1980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84 年开始全面开展,A 排除。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 年之后才提出来的,D选项排除。在结合材料的内容——中外合资。这是所有制领域里的改革,因此本题选择 C选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一张图表,反映了 1959 年到1962 年上海某单位的退工情况。结合具体的时间段线,这个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大调整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影响并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A 材料反映不出;B 选项说法错误;D 选项不符题意。因此 本题选择 C 选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的调整【名师点睛】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阶段经历了很多挫折,在挫折之后都有相对应的调整。比较有代表的就是在大跃进之后对政策的调整和文革期间邓小平和周恩来的调整。这两次调整都对国民经济有所恢复。31.(1)出现专门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匠和手工工场——机房,说明雇佣关系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 分)(2)1895——1900 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3 分)1912——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 (6 分) (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分)(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 分)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3 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一可得出中国传统经济的特征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图二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等方面考虑。(2)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根据年代,联系时代特征。第一个时期联系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二个时期民族本主义企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出现的原因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方面分析。(3)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格中体现出公有制经济在增长,并占据了绝对优势,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原因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得出。1956 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13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各阶段状况及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32.示例: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1 分)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1 分)添加的关键词:漕渠(1 分)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9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是将关键词分类,看看那几个关键词属于同一范畴,然后再补充关键词,在对主线进行论述。清楚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对相 同相似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考点: 经济发展因素•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33.原因:引种、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取消人头税。社会相对和平稳定。 (6 分)影响:粮食供应不足。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主要是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和总结即可,例如,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这是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至于影响也是从材料中概括即可,例如, “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指的就是过度的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清朝时期的经济•清代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