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论文之审时度势,改弦更教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创新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创新经常听到有许多音乐老师抱怨:如今的学生都“喜新厌旧”,喜欢流行音乐,不爱严肃音乐。这好象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请不要抱怨学生,他们也应该有选择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并不厌恶课本上的所谓严肃音乐,最最少刚拿到课本时他们仍然充满渴望、好奇和期待的。但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和兴趣性,音乐课上得与数理化一个方式,毫无特色,使学生逐步对严肃音乐敬而远之。要学生来欣赏他们不喜欢的严肃音乐,假设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因而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因而,作为一个音乐老师,不能靠发牢骚处理征询题,更不能抱怨学生,而应多自我反省,改良本身
2、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审时度势,改弦更教。在新的情势下,音乐教育更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才能入手,使他们从心底里喜欢音乐课,并乐意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寻找“打破点”,激发学生情趣。学生不可能象对待主课一样注重音乐课,要他们真正喜欢音乐课,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引起差异的刺激,使人有新鲜感、惊奇感或独特感,容易唤起学生的留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紧扣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打破点”,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并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点。
3、如在音乐要素一课中,讲到节拍,能够给学生一段他们熟悉的旋律,要求学生把它任意改变节拍,每人重新组合一条新的旋律。然后选择几个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唱一唱或弹一弹,他们会惊奇地觉察,节拍的改变,使旋律也发生了千变万化,也许有的旋律变得不够优美,但至少学生们已深化地理解了节拍的“骨架作用”。讲解调式,特别是中国民族调式和日本民族调式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调式内的几个骨干音创作一段旋律,尽管许多同学不识谱子,谈不上真正的创作,但他们特别想听听本人“胡乱”的组合会是什么效果。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在无意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听了本人创作的音乐的色彩效果后,也
4、真正理解了调式的概念及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学生最不欢迎欣赏课上老师讲解大量的音乐理论,中国古代音乐一课中对古代音乐的介绍往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那么不妨改变一下方法,如让学惹事先去搜集其它学科中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材料或课外书上理解的有关情况,在音乐课上出来互相交流。而老师要做确实实是整理一些图片和音响材料作为补充。如此,不用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开展概况,而且印象深化,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络。二、创设气氛,培养创新才能。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敢于创新,就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强调标准的单一,以致
5、思维僵化、单板,缺乏创新。而音乐却是一门生动爽朗、最富制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律动性、过程性、稳定性与多义性的统一,感情力量与逻辑力量的熔结等特点,为欣赏者领会、感受、体验、再制造留下了宽阔的驰骋空间。为此,课上要制造更多的时机给学生锻炼,开展他们的个性。只要多鼓舞、多表扬,留意引导,学生会逐步习惯如此的课堂气氛,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使音乐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舞台。例如关于学生较熟的作品,能够让学生本人来讲解。把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每次安排一组学生课前做些预备,老师提供各种材料,课上小组成员出来为同学讲解。把本人的理解、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有些同学往往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有不同的意见还能够
6、辩论。如此,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认识,不仅课上得生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才能。通过这种方式欣赏的作品,也许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又如某些有意义的音乐话题,能够让学生展开讨论,去觉察音乐中的一些奇妙。如“节拍在码头工人一歌中的作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有什么阻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会成功?”等等。这种讨论能够在课上进展,也能够在课后以书面作的方式完成。如今的高中生知识面特别宽,也有一定的见解,组织得好,如此的讨论会特别有意义。三、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一个万能的公式,它不一定适宜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运用也会让学生觉得特
7、别单调。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有些内容如通过大量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反感,改变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新型感,引起他们的留意。要使音乐欣赏课永远生动有吸引力,音乐老师就必须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化点时间和心思,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永远对音乐欣赏课保持一种新鲜感。有些教学内容,如中国民族器乐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器乐曲的表现方式、乐曲风格及各种民族乐器等,象如此常识性的内容,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毫无兴趣。假设用竞赛法、游戏法,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按照要求,听音乐片段或看录像片段后写答题板,并给各组记分,老师则充当主持人角色,甚至能够让学生来一起主持。用如此的教学方式,课时内容更多更丰富了,学生特别感兴趣,而且掌握情况也好。因而,老师的备课量要大得多了。在实际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场也许会遇到各种征询题,因而要及时总结每一次教学的得失,使之逐步完善,不要把遗憾留给下一堂课。音乐作品风格多样,色彩各异,音乐欣赏课也应该是方式多样,独具风格。上出艺术特色,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才能,开展学生个性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