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人文学术行政化之批评/,支耜 l 参 20o7 年第 5 期在相互理解,平等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多样性共处于同一个地球上.其次是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文明交往中的理性自觉,即用人文精神共同认知和解决这三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人类文明自觉的基本特征是理性的认知而后觉明,它包括着人文精神所涵盖的反思,批判,兼容,创新和科学诸因素.人文精神引导着两个文明交往层面的自觉,也升华着知己,知人,知物“三知之明 “的理性自觉.人类需要文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理想世界需要人文精神在文明交往过程中逐步理性认知的自觉,方可逐步使之变为现实.因此,我认为,用下述理性语言来表述文明自觉较为合适: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2、,知物之明,交往自觉,全球文明.当今时代,全球化和文明传统这两种力量都在交往进程中加强其能量和张力.在此情况下,不同文化,文明,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群,民族,国家怎样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它促使人们愈来愈感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费孝通提出以中华文明“和而不同“ 文化自觉理念为核心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时,就强调了“ 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共识以促不同人文类型和平共处“ 的问题.袁行霈在今年 6 月 l7 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上,也呼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根,这
3、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从上世纪 80 年代即思考全球文明化交往问题,其中就包括人文精神在全球文明格局中的作用问题.在当前我更加迫切感到人类需要新实践,新的文明自觉.基于在研究文明交往问题上的分析,开放,前瞻和追求新知的心境,我把彰显人文精神的思路提出来,愿与人文杂志一道,共同进入探讨大视野,长时段的全球文明交往进程,从而获得有益于人类的和谐和福祉的自觉.对人文学术行政化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人文杂志创刊 50 周年了.创刊命名者不大可能依据 20 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在汉语学术界兴起的“人文学科“(thehumanities)或“人文科学“(thehumansciences)观念,也不会
4、预见到世纪之交人文精神思潮对于中国现代化行程的独特重大意义.刊物标举“人文“, 可能是心仪“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境界.这“ 轴心期 “(AxialPeriod)的古典境界今天依然为现代人文精神难以企及.从一定角度讲,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已越发困窘了.一个违背人文学术本性而日渐强化的格局是行政化.所谓行政化,是指学者的研究方向志趣,学术选题,出版,学术评价制度等学术机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机制所主宰.这一格局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商业市场支配学术趋势的反拨.其本意并不错,费孝通文集第 14 卷,群言出版社,1999 年,第 194 页.即看到了学术超越于市场法则之上的社会价值意
5、义,因而需要在市场化环境中动用行政力量保护与扶持学术.于是加大了学术基金拨款力度,各种名目的学术拨款纷至沓来.然而,基金指南更加确定化,狭窄化,应用化了.各个环节的权力似乎越来越落到行政首长手中了.同时又明确下达文件通知,要求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在方向上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要或为大政方针提供对策性论证,并且进一步要求学者改变传统个体工作习惯,转变为团队集体研究,等等.同时各类行政级别的学术评奖开张,除奖金外,还成为获奖者提职升级乃至福利分配的条件.如此诱之以利,实质上有违反拨学术市场化的初衷,反倒市场化了.人文学术行政化管理模式(从定量化到团队化,天心民命铸人文人文杂志创刊 50 周年纪念学者笔谈项
6、目课题化)的学术观念原型,是被工具手段化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本来,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内的全部现代学术及其培育母体的大学,一个基本性质即是其超民族国界的全人类性.但是民族国家的竞争格局与诸类利益集团势所难免地会利用科学.科学承认这一限制,但有限度地接受这一限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客观规律有别,人文科学所研究的价值特别是终极价值关乎超越利益集团,民族国家的人类生存活动意义,因而它特别无法接受特定利益目标的限制.这并非意味着人文学术不关心本民族国家,恰恰相反,它是社会利益更长远更根本的意识观念代表,它会在服务于特定利益需要时仍然提醒政府与社会保持更高的境界.作为现代化社会
7、重要标志的政教分离同时包含着对学术研究的现代定位:对社会的规律特别是价值研究不再由政府或领导机构承担,而交由科学界独立研究.政府与社会信赖并依据科学界的独立研究,从而将政府与全社会的操作性活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如果颠倒这一现代化格局,则是将科学行政化.由于人文学术的研究对象及社会功能超越了现代民族国家格局,因而即使是成熟的现代化国家也难公正对待人文学术.但现代化的分化或分层特性却会重要地平衡这一格局:大学以及国家或政府之上(之外 )的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 基金会,为人文学术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学术研究保障条件.由于中国尚处在现代化途中,尚未完成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分化(分层),大学与科学的独立地
8、位尚未成熟,非政府组织尚处在幼年阶段,人文学术行政化的基础性限定即在于上述上层建筑的变革现状.因此我们仍须等待.但对于人文学者自身而言,在这一过渡时代如何自处,以保护学术生命而不至于磨灭自己,同时又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就是一桩不仅需要道义勇气而且需要智慧的大事.热烈祝贺人文杂志创刊 5O 周年西北大学何炼成人文杂志创刊 50 周年,可喜可贺!五十周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才进入“知天命“ 之年,而对于人文杂志来说,却早已进入“知天命“ 之年了.何以为证?一是办刊目标明确,而且一直不动摇.我约略记得当时的创刊号中,就包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弘扬周秦汉唐文明.这个目标,除了“
9、文革“ 期间略受干扰以外 ,还是一直坚持的.二二是办刊方针明确,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涉及贯彻“双百方针 “问题.即使在 “极左思潮“席卷全国的时候,杂志虽然受到某些影响,但并不突出,据说当时的压力很大,但是人文杂志都挺过来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三是密切结合陕西的文化历史资源,以及我省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以历史哲学,文学以及经济学作为重点,发表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文章,其中有关考古的文章倍受日本学者的青睐.四是办刊方式严谨,信誉卓着.特别是在近十年来全国办刊单位刮起的一些“歪风“ 中,如版面费越收越多,刊物定价越来越高,刊物越来越厚,质量越来越低,有的被称为“垃圾刊物 “,“权钱交易变种“等等.在人文杂志找不到这些“歪门斜道“ 的影子,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国的人文社科百强刊物中能坚持过去优良传统者不会越过十家.作为人文杂志的老作者和一直坚持参阅的老读者,对该刊以上优点深有感觉,深为敬佩,谨以此文,向全国人文社科刊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