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7070362.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64.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66.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68.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70.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72.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74.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76.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37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河北定州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承智班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在上水库中蓄水,相当于储存了电能,当上水库的水向下流时,可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释放能量。读“我国某地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图”和“原理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1.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水的势能,增加发电量B.提高水的下流速度,增加发电效率C.调节电力供应D.蓄积山区雨水,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2.下列关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水库主要的作用是蓄积上水库向下流动的水B.下水库海拔较低,落差较小,发电量少C.上水库海拔高,库容的面积更大D.上水库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比下水库更大3.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2015 年 3 月 20 日发生了 短暂的日全食,某摄影师在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78°N)机场拍摄了日全食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此次日全食发生在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正午时刻,此时太阳( )A.位于该摄影师的头顶B.位于正南方的地平线以上C.位于正北方的地平线以上D.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5.摄影师发现岛上的传统房屋都建在木桩上,最主要的原因是( )A.减少占用耕地 B.保护野生动物C.通风防潮 D.减轻冻土融化危害“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的现象,其温差最高可达 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一城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8.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A.a 日 B.b 日 C.c 日 D.d 日9.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的一天是A.a B.b C.c D.d冬季当冷空气到达海面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就会上升冷却凝结降雪。在气象上,这种降雪称为“冷流降雪” 。烟台平均每年有 29 天的冷流降雪日,被称为“雪窝子” 。2016 年 1 月 23 日电,近日,受强寒潮影响,渤海海冰冰情发展迅速,辽东湾浮冰范围 62 海里,渤海湾、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 5-15 海里,最大冰厚 10 厘米。读环渤海地区地形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0.烟台号称“雪窝子” ,其影响因素包括①洋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海陆分布 ⑤人类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⑤ D.③④⑤11.监测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海冰覆盖面积的现代化手段主要是A.GIS B.GPS C.RS D.数字地球12.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普敦进入多雨的季节B.塔里木河可能出现断流现象C.南半球各地昼长 不断变长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读“40°N 亚欧大陆 1 月和 7 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各题。413.B 地的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14.A、B、C、D 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A.A 地 B.B 地 C.C 地 D.D 地15.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七月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处气温低于 B 处B.A、B 气温相同C.A 处是海洋,B 处是陆地D.A 处是陆地,B 处是海洋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农业生产流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右图 表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位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7.2014 年 11 月 25 日,伊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一期启动仪式 25 日在图3 所示地区的某城市举行,4.7 万吨奶粉产能的产品线正式投入生产。该基地建立的最主要区位优势为( )A.城市密集,市场广阔B.乳畜业发达,技术先进C.港口优良,交通便利D.地形平坦,地价低廉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 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5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C.产业转移的影响D.交通条件的改善19.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2014 年 11 月 27 日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提出问题,我国 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 43%的土地上, “胡焕庸线”怎么破?读图,回答以下问题。20.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A.赣 B.川 C.豫 D.苏21.胡焕庸线是 1935 年提出的,该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长期存在的原因正确的是A.该线东南侧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适合农业发展B.该线东南侧省区均属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快C.该线西侧为内流区域,水源不足,D.该线西北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22.以下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合理的是①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6③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⑤西部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⑥西部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从而吸引人口回流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路桥是指横贯大陆的铁路运输通道。根据有关理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从“海岸经济”进入“路桥经济”阶段。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23.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 )A.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差,货源不足B.冬季港口封航,海陆联运的货源中断C.沿线地区湿地、冻土广布,速度受限D.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24.若第三亚欧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木材 B.羊毛 C.稻米 D.小麦25.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 )①实现人口均衡分布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缩小沿海内陆差距 ④摆脱国际市场依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 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26.关于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B.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C.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D.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充足,技术雄厚27.皖南地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①小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②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③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待遇不平等④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关于该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已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B.目前该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高C.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D.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使用大型机械“工业 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示意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完成下列各题。29.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30. “工业 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2 小题,40 分)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材料二 拉各斯由大陆部分和多个小岛组成,是尼日利亚目前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经济、工8业、金融和物流中心,许多大型榨油厂、可可加工厂、纺织、化工用品、造船、车辆修配、金属工具、造纸、锯木等企业在此集聚。材料三 尼日利亚、拉各斯区域图及拉各斯降水量统计图。(1)简述拉各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并分析图中盛行风对其降水的影响。(2)分析拉各斯成为该国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3)简述工业企业在拉各斯集聚的好处。(4)据图分析交通对拉各斯城区分布的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16 年 2 月共有 67797 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2016 年 1 至 2 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 10 万人。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基尔运河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近些年来,易北河入海口水域出现了水运拥堵严重等问题。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和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9(1)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2)评价大量难民涌入对德国产生的影响。(3)分析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0参考答案1.C2.D3.D【解析】试题分析:1.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水库,提高水的势能,增加下流速度,从而实现发电。据此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 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从而调节不同时期的电力供应。2.从上题分析可知,上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积由下水库所抽调的水,而下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发电。上水库海拔高,库容面积小,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3.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较少的后半夜。【考点定位】能源资源的开发【知识拓展】抽水蓄能电站:(1)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2)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对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调度运行管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一是解决电力系统日益突出的调峰问题。浙江天荒坪、江苏宜兴等电站根据电网调峰需要,每日基本运行方式为“两发一抽” ,夏天炎热高温时,天荒坪电站甚至“三发两抽” 。二是发挥调压调相作用,保证电网电压稳定。2009 年 6 月 18 日上午 9 点 45 分,华东电网内琅琊山蓄能电站所处局部电网电压偏高,机组短时进相运行约两分钟,明显改善了局部电网电压偏高的状况。三是发挥事故备用作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宁东±66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期间,山东泰山电站发挥启停迅速的特点,机组启动 1052 次,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抽水蓄能电站还具有黑启动、系统特殊负荷等功能,这些优良性能在被逐渐认识和推广应用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4.B5.D【解析】试题分析:4.此次日全食发生时间是 3 月 20 日,太阳位于赤道附近。此时在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正午时刻,即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地平线以上,B 对,C 错。该地纬度高,没有直射现象,不可能位于该摄影师的头顶,A 错。该日全球接近昼夜平分,正午太阳不会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D 错。5.摄影师发现岛上的传统房屋都建在木桩上,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地冻土分布广,将木桩打到永久冻土层上,可以减轻冻土融化危害,D 对。与减少占用耕地、保护野生动物无关,A、B 错。通风防潮不是主要原因,C 错。【考点定位】地方时,太阳方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116.B7.D【解析】试题分析:6. “冷岛效应” 是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空气对流减弱,年降水量减少,A 错。水汽蒸发减慢,C 错。地面风速减弱,D 错。7.根据图例,图中甲、乙、丙位于沙漠区,丁地位于绿洲区。根据材料,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丁地,D 对。A、B、C 错。 【考点定位】 “冷岛效应”形成原因及特征。【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冷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特征上热下冷,空气结构稳定。区分不同下垫面昼夜温差的状况,了解“冷岛效应”分布的主要下垫面类型。根据图例,判断下垫面差异。8.D9.A【解析】试题分析:8.读图,图示纵轴表示照明时间,横轴表示不同日期。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 d 日,照明时间超过 12 小时,D 对。其它日期没有超过 12 小时,A、B、C 错。9.根据图示照明时间,照明时间最长的 d 是冬至日,最短的 b 是夏至日,a、c 分别是春分、秋分日。两个日期的照明时间应相同,图中 a 的照明时间较长,可能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A 对。B、C、D 错。【考点定位】昼夜长短与照明时间,影响照明时间的因素。【名师点睛】夜晚路灯照明时间长,即夜长时,消耗电能多。读图,根据图中照明时间可以判断耗电量大小。先根据照明时间,判断二至日。再根据二分日夜长时间相同,照明时间长的,可能是天气影响,光线暗。10.B11.C12.B【解析】试题分析:10.该题主要考查降雪的成因。烟台位于山东半岛北侧,背山面海。冬季该地盛行寒冷的西北风;西北风经过相对暖湿的渤海水面,增温增湿;越过洋面的暖湿西北风受到地形抬升形成降雪。因此雪窝子的成因主要和大气环流、地形 、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答案选 B 项。11.该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监测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海冰覆盖面积,主要是通过实时监测影像来了解,因此利用的 R S 技术。答案选 C 项。12.此题考查地理现象与季节,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少雨季节,A 错;塔里木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与气温有关,冬季气温低,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断流,B 对;12 月 22 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周开始变短,也开始变长,C 错;冬季青海湖的油菜花不会盛开的,D 错。【考点定位】降雪条件的形成、3s 技术的应 用、地理现象与季节。12【名师点睛】该题以烟台 “雪窝子”为背景对降雪条件的形成、3s 技术的应用、地理现象与季节等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烟威地区冬日频繁大雪的成因有一下两个:第一,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南下, 在地面受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形切变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下甩,造成长时间的大量降雪。第二,当冷空气自西北路南下时,将经过渤海海面,冬半年,对马暖流西分支把外海暖水输送到黄、渤海,表层水温表现为由南黄海伸向渤海的一个高温水舌。渤海中部处于暖舌的顶端。由于渤海海水表面温度比空气的温度高,暖海面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干冷空气层,较大的海气温差使其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因而形成降雪。从降雪机制来看,和冷空气的强度一样,暖水面的温度同样也对冷流降雪 产生影响。冷流降雪的降雪机制和美国的大湖效应雪暴类似。根据美国的相关研究结果,湖泊气温差是湖泊效应降雪最重要的条件。对于烟威地区来说,渤海湾就相当于美国的“五大湖区” ,即“内陆湖” ,而烟台、威海地区的山脉也为冷空气抬升、进而形成降雪提供了可能。 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天冷空气的影响下,常常具有持续性、高强度的特点,所谓的持续性就是一般下雪会持续数天,多者达数周之久,下雪在烟台并不是奇闻,下大雪、暴雪 也不是奇闻。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季呈现出两头多、中减少的特点,即初冬和初春降雪较多、较大,原因为:初冬时由于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较大,容易形成降雪。在元旦春节期间由于天气最冷,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最小,不易形成降雪;在春末时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拉大,冷空气影响下,也容易形成降雪。13.B14.A【解析】试题分析:13.B 的经度为东经 140 度,可知位于亚洲的东部,结合纬度,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4.由图中 ABCD 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A、D 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 A 地距海洋更远,气候大陆性更强,B 地为温带季风气候,C 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判断 A 地气温日较差最大。也可用 7 月平均气温减去 1 月平均气温求取气温日较差的方法得出。【考点定位】图表解析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知识拓展】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列表如下:1315.D【解析】试题分析:A 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 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A 处气温高于B 处。七月,北半球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所以,A 处是陆地,B 处是海洋。【考点定位】等温线的判读。【知识拓展】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三种情况: 1)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凸向高纬的受暖流影响,凸向低纬的受寒流影响。2)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半年陆地受热明显,等温线凸向高纬;冬半年陆地降温快,等温线凸向低纬。3)陆地上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经过山地处凸向低纬,经过盆地、洼地处凸向高纬。16.D17.B【解析】试题分析:16.据图信息,该农业生产中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故可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然后结合图一中的图例,找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均有的分布地区,故 D 项正确。17.该岛屿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适合多针牧草的生长;发展畜14牧业的历史较长,基础好,且政府政策支持;该岛 发展乳畜业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答案选 B 项。【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等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右图判断该农业生产中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结合左中的图例,不难判断出这一农业的分布. (2)乳畜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18.B 19.A 【解析】试题分析:18.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题以农民工因户籍限制而成为特殊的“两栖”群体为背景材料来考查主干知识——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答案选 B。19.通过材料 “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可以看出缩小两个城镇化率 差距的有效措施是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本题通过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有效措施这一设问来考查学生对地理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答案选 B 项。【考点定位】我国的城镇化。【知识拓展】该题以我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查,意在考察学生对地理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一)我国制约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由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减弱,加上近年来农村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城镇化的速度有放缓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农民工外出的增长速度从 2005 年至 2010 年间的年均 4%下降至 2014 年的1.3%,2015 上半年仅有 0.1%。同时,40 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从 2008 年的 30%提高到了2014 年的 43.5%。农民工回乡意愿有所增强, “逆城镇化”现象开始出现。此外,人口的市民化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这对各级政府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抑制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重庆、武汉、郑州和嘉兴四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一个农民工(包括相应的抚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公共支出成本约 8 万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这一负担是相当重的。2.文化因素。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缺少生存保障和情感寄托,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2.5 亿左右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的二元矛盾突出。此外,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导致了农民工进城后仍然受到各种歧视,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文化歧视等等。这些歧视因素会进一步阻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3.社会因素。当前,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而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这成为制约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因素。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是中西部小城镇就业机会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东部大中城市不仅就业机会多,而且公共福利质量高,是农民工主要的迁移去向。然而,我国大多数大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相对饱和,有的甚至已经超过极限。如果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和交通的拥堵。这就导致大城市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顾虑,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这种反差导致的结果是农民愈想落户的城市,愈难落户;15农民愈不想落户的城市,愈容易落户。4.政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政策因素也是阻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政策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户籍制度的障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和劳动就业权益保护不足,使农民在城市缺乏安全感而不愿意进城定居;三是土地制度的障碍。目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是城郊土地征用和撤村建居,除此以外的农村地区,农民很少有主动转移进城镇入户的,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能让农民兑现农村耕地和宅基地价值的有效途径,农民没有理由放弃具有潜在价值的土地而选择没有多少现实利益的小城镇户口。(二)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对策1.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五成,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隐患,如有的地方农民“被城镇化” ,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使更多已经完成了“土地城镇化”的农民尽快实现“户籍城镇化” 。2.就地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然受到资源环境约束,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是不现实的。当前大中城市凸现的“城市病”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单如此,一系列诸如留守人群、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也考验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迈进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选择。所谓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要实施就地城镇化,让进入小城镇生活的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能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因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吸纳大量农民就业,就地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盲目推动就地城镇化,肯定难以为继。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重要方向。3.走产城融合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是“沙漠上的大厦” ,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从一些地区的情况看,要实行“产城融合”的城镇化发展方针,需逐步实现“三个一体化”: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二是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新城镇的建设要与本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4.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载体。城镇化对要素的聚集过程为工业化提供了发展条件,而新型城镇化所催生的城镇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技术创新软硬环境的改善以及人力资源发展体系的完善等更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需求、提供了载体。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信息化,需要稳定的平台和巨大的空间,而城镇化推动的要素聚集以及城镇内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和产品产生的巨大需求,都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人口持续转移、新技术不断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发展条件。同时城镇地区对农产品的多品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四化同步,统筹城乡,能够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的同步改革。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要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要使得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单纯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将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土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制度等联动配套开展改革。如果想让农16民自愿转户口,多方面的建设和改革需要同步推进,否则,户籍制度改革将无法实现。20.A21.D22.A【解析】试题分析:20.读图,根据图例中的人口密度,结合省区轮廓和分布位置,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赣 ,即江西省,人口密度约 50-100 人,A 对。川、豫、苏人口密度大,约在 400 人以上,B、C、D 错。21.读图,根据我国地形分布,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A 错。该线东南侧省区包括东部和中部、西部经济带,中部、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慢,B 错。该线西侧有三江源等地区,是外流区域,水源充足,C 错。该线西北侧是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D 对。22.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合理的是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①对。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②对。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减少西部地区环境压力,③对。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宜发展高技术产业,⑤错。西部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⑥错。A 对。【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我国人口密度地区差异,胡焕庸线,区域自然特征差异。23.D24.C25.B【解析】试题分析:23.读图,亚欧第一大陆桥分布在俄罗斯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穿过许多国家。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D 对。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冬季港口封航,与铁路运输速度无关,A、B 错。沿线地区多干旱地区,C 错。24.读图,第三亚欧大陆桥连接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水稻产区。第三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稻米,C 对。木材不如第一大陆桥有优势,A 错。羊毛、小麦不如第二大陆桥有优势,B、D 错。25.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对。不会进行人口均衡分布,①错。有利于缩小沿海内陆差距,③对。国际联系加强,不是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④错。B 对。【考点定位】三条亚欧大陆桥的差异及原因,建设的意义。【名师点睛】根据三条亚欧大陆桥的位置,分析各线路的运输量和运输速度差异的原因。结合不同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类型,分析运输产品类型。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主 要是带动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不能平衡人口分布,加强了国际联系。26.D27.B28.C【解析】17试题分析:26.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交通基础、环境、政策有关。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利于吸纳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原有工业、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政策扶持。但是其发展落后于长三角地区,资金和技术条件较差,答案选 D 项。27.此题考查城市化的问题,有整体来看安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徽城市交通、信息、水电气供应、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仍需加快完善.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学校、医院、公园、商场、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建筑风格、文化品位、城市品牌等建设标准较低.城镇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城镇建设模式相似、城市文化特色缺失成为普遍现象。城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安徽土地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城乡之间仍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协调,制约了公共资源在城乡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上述判断该题选 B 项。28.区域农业的发展应该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结合,达到协调发展。皖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水热资源丰富,红壤贫瘠,多水土流失,因此该地应该因地制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答案选 C。【考点定位】城镇建设的有利区位、城市化的问题、区域农业的发展。【名师点睛】安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思路:十一五以来。安徽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城乡统筹战略.城镇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2013 年。安徽城镇化率从 35.5%提高到 47.9% .城镇人口从 2173 万人增加到 2885.9 万人。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加快扩张。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 城镇群一带一圈一群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与此同时.安徽城镇化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安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 年.安徽城镇化率为 47.9%.低于全国 5.8 个百分点.约相当于 2009 年全国平均水平。滞后于全国 4 年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城镇化率比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低21.2、17.4 和 15.0 个百分点:比中部省份湖北低 4.9 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2013 年.安徽城镇化率为 47.9%。工业化率为 46.9%.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02:1.与国际经验值相比.明显表现出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三是半城镇化问题突出。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安徽城镇化率不足 25%.约有 1000 万农民工及随迁人员居住在城镇。但没有取得城镇户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二)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徽城市交通、信息、水电气供应、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仍需加快完善.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2011 年,安徽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10.6 台。比全国低 1.2 台、比江苏低 0.7 台、比浙江低 5.8 台。(三)是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学校、医院、公园、商场、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建筑风格、文化品位、城市品牌等建设标准较低.城镇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城镇建设模式相似、城市文化特色缺失成为普遍现象。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安徽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设区市数量仍相对较多,竞争力总体较弱,集聚要素能力亟待增强。2013 年,合肥经济总量为 4672.9 亿元. 经济首位度为 24.5%.位居中部第 3 位,低于武汉的36.7%.长沙的 29.2%.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芜湖经济总量 2099.5 亿元,不足合肥的1/2.城市能级仍然偏小。安庆、蚌埠、阜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大不强。无法形成对周边小城市18的带动效应。其他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四)城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安徽城镇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皖江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皖北地区、皖西地区水平偏低。2012 年皖江示范区城镇化率为54.0%.皖北六市城镇化率仅为 40.8%.差距高达 13.2 个百分点。皖北仅淮北、蚌埠两市的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区域水平差异大.对城市功能的发挥及城市群的培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皖北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地表水仅占全省总储量的 18.7%,城市入口密度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对皖北城镇大量集聚人口形成制约(五)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目前,安徽土地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城乡之间仍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协调,制约了公共资源在城乡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亟待推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土地资金、银行贷款三个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缺乏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很难在资金市场上筹措到匹配的资金。政府正在探索与民营资本合伙经营等新型融资模式,但由于规模小、领域窄、风险高等原因。现 阶段也难以满足不断攀升的城镇化融资需求。二、未来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城镇化水平将快速提升根据战略部署.到 2020 年。安徽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 47.9%提高到 60%,实现从乡村安徽到城市安徽的转变.完成由城镇化中前期向中后期的历史性跨越。随着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也将持续上升.半城镇化现象也将逐渐弱化。(二)城镇化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我国已明确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其关键就是要更加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未来安徽城镇化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凸显徽风皖韵的城市内涵。(三)城镇化发展凸显以人为本未来安徽将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十分艰 巨。(四)城市群 建 设将持续发力未来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皖北城镇群等发展将进一步加速。城市间交通通讯更加便捷.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地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城市关联度不断提高.城市群发展将更具活力。三、安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一)促进城镇化与四化同步发展安徽城镇化发展必须立足于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城镇高端要素集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稳步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