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练习是课堂知识的深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稳定所学知识、构成技能、开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它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施行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重要途径。一、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假设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其最终目的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在学生掌握了根本的数学知识后,这时老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而应设计一些新颖的、兴趣的,具有挑战性
2、的练习。如可设计一些诱发性练习,它是一种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偶数、奇数”的练习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游戏:让学生在左右手上任意写一个偶数和奇数,只要完成规定的口令,老师就能猜出左手写的是偶数仍然奇数。口令是:用左手的数乘3,用右手的数乘2,然后把这两个数的和告诉老师。刚开场,学生还觉得老师挺伟大的,好似有特异功能,过了一会儿,学生中出现了异常。有个学生举手了,“老师,这里有规律”,渐渐地,举手的人越来越多。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里确实有一些规律,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了启发,特别快地觉察了许多关于奇偶性的规律,例如:
3、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奇,偶偶偶,等等,同时在汇报时还能通过举例来证明,使学生经历了从详细到抽象再到详细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认真分析、擅长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质量,如此的学习质量,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二、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联络生活实际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能够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在设计练习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开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络,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联络生活实际进展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本人身旁,从本人四周的情景中能够看到数学征询题,运用数学能够处理实际征询题。让学生觉得
4、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进展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时,我设计了如此一道习题:假设我们班36人去海底世界参观巡游,门票每人30元,40人开场能够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如何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因而设计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因而买36张共花3036=1080元。第二种方案:由于40张能够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304080%=960元,比第一种少花120元,因而就买40张。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96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能够得到12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840元。这
5、道题的练习综合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具有特别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亲切相关。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考虑征询题全面性,而且鼓舞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效劳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意图识、创新才能和实践才能。三、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题要由浅入深,即:难度较浅的标题让学生练习根本步骤,大都为机械模拟;难度中等的标题让其掌握和稳定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高层次的标题用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最好要到达如此的效果,让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够解答大部分的标题,优秀的学生能够发挥本人的才能,探究才能、合作才能得以锻炼和提高,让所有
6、同学不断保持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授合理取近似数一课,在探究出“去尾法” “进一法” 后,进入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如此设计的:王老师买了100个月饼预备送给亲人朋友,每8个月饼装一个礼品盒。(1)每盒送给一位朋友, 王老师最多能够送给几位朋友?(2)要将月饼全部装完,最少需要 几个礼品包装盒? 这道题用于知识的根本应用,分别用和“去尾法” “进一法”处理。第二题让学生就乘船征询题、装箱征询题、运货征询题等等分别提出“去尾法” “进一法”的相应征询题,在提出征询题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去尾法” “进一法”的区别;第三题联络生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征询题需要用“进一法”或者“去尾法”处理呢?举例说一说。通过层层递进,学生逐步深化的学习和运用知识,到达理想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练习环节的重要性,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在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开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