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学案+习题)(打包14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学案习题打包14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学案习题打包14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2016062103157.ppt
2016062103158.ppt
2016062103159.ppt
2016062103160.ppt
2016062103161.ppt
201606210380.doc
201606210381.doc
201606210382.doc
201606210383.doc
201606210384.doc
201606210385.doc
201606210386.doc
201606210387.doc
201606210388.doc
  • 全部
    • 2016062103157.ppt
    • 2016062103158.ppt
    • 2016062103159.ppt
    • 2016062103160.ppt
    • 2016062103161.ppt
    • 20160621038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6.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学案 1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法西斯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2)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3)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重新划定。3.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4.标志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5.评价(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深化探究]材料丘吉尔(左)、罗斯福(中)、斯大林(右)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合影思考(1)简要说明材料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2)概括雅尔塔体系的内容。答案 (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2[重点精讲]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1)不同点①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三四年内形成的,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②性质不同:前者具有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后者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及实行民主政治、大国称霸的性质。③主要国家不同:前者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斗争,后者是美苏在全球各地的角逐。④影响不同:前者影响时间相对较短(20 年的休战),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后者相对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范围相对较广,在全球各地。⑤瓦解方式不同:前者是伴随着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二战的爆发而瓦解;后者是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瓦解的。(2)相同点①背景相似: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产生方式相似: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相互妥协的产物。[关键点拨]雅尔塔体制产生的主要标志是雅尔塔会议,其核心内容是苏美按照战时实力划分势力范围,通过大国间的协商与合作以及联合国的作用维持双方的均势和国际秩序。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政治野心(1)表现:①罗斯福:1943 年 4 月,罗斯福授意他人发表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②杜鲁门:1945 年 12 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声称美国有必要来领导世界。(2)基础:①经济:逐步确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西欧的衰落(1)英国:①二战后经济衰退。②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动摇了殖民帝国的基础。(2)法国:国内经济倒退,外汇储备已经枯竭;海外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深化探究]材料一3图 一 资本主义世界出口 图 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图 三 主要国家工业总额比重 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情况 状况1939 ~1945年思考(1)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二战后美国出口猛增、工业发达、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西欧出口下降,工业较战前下降很多,科技发展缓慢。(2)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在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许多西欧的科学家被美国挖走,而西欧遭受到了巨大的战争破坏。材料二 ……杜鲁门总统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1945 年 12 月 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思考材料体现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得以实现?答案 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其意图不能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抵制,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教材互补]德国抱着称霸世界的目的挑起了世界大战,结果被彻底摧毁。……德国已被排除在大国行列之外,失去了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人民版)[名师指津]国家的实力决定国家的地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使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的强大(1)军事上:军事力量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4(2)政治上: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帮助东欧国家摆脱法西斯统治并于二战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为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发展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和支持亚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4)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深化探究]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思考(1)从地理角度看,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集中于哪些地区?试从地理角度和苏联的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2)材料反映出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3)图中的这种形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东欧和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东欧靠近苏联,容易受其影响;苏联试图控制东欧,在东欧各国建立亲苏政府。(2)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3)为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教材互补]战后,苏联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举足轻重。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影响和支持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岳麓版)[规律总结]从美苏关系的变化看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美苏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苏维埃俄国成立之初,美国积极参加对苏俄的干涉,妄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二战中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下,双方联合在5一起,结成反法西斯联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双方合作的基础随之消失,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关系,国家利益使二者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敌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1.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D.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答案 C解析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等;C 项是一战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2.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答案 A解析 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实力为基础建立的世界格局,它的出现彻底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3.战后初期,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说:“(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 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美国能够掌握世界财富 50%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在战胜法西斯势力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B.战争给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C.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衰落D.美国通过战争建立了世界霸权答案 B解析 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严重削弱,唯独美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战争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其他为战争服务的经济部门,使其军事和经济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4.二战也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其表现不包括( )6A.经济损失十分严重B.法郎贬值C.外汇储备已经枯竭D.海外殖民体系已土崩瓦解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均为二战后法国经济倒退的表现;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但并未土崩瓦解。5.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日益走向对立的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社会制度的不同 ③全球战略的对立 ④法西斯威胁消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二战后初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全球战略的矛盾对立,促使美、苏两国走向对立。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的希望。——哈乔·霍尔本,1951 年雅尔塔等会议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简要说明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如何认识其实质?答案 原则:铲除法西斯主义,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存,承认民族自决。影响: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实质: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历史纵横]点拨 百分比协定反映出二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利用强权划分势力范围,逐渐建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资料回放]点拨 本段材料反映了该协定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7[历史纵横]点拨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目的。[资料回放]点拨 由于国家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学习延伸]提示 有一定的合理性。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一方面造成了世界长期动荡,另一方面又使世界近半个世纪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使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战争的危险中。[基础达标]1.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②的叙述不正确。2.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答案 A解析 B 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C 项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由法西斯发动的;D 项与雅尔塔体系不符,从雅尔塔体系建立开始,殖民体系逐渐崩溃。3.下列对苏联二战后的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于在二战中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国际威望大大提高②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③军事力量庞大,但未打破美国核垄断地位 ④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8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苏联国际威望提高是因为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①错,1949 年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美国核垄断,故③错。4.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关键因素是( )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D.西欧帝国主义列强受到严重削弱答案 B解析 通过对四个选项的对比分析可知,D 项为外部因素,应予排除。在东欧、苏联、中国三股政治力量中,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倡导者、领导者,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二战后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离开了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在当时就不可能形成。5.二战后初期,苏联采取防御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尽快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B.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政策C.争取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D.避免再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答案 C解析 苏联在战后初期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旨在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二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三 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9(2)材料二、三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3)综上所述你认为材料四中斯大林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答案 (1)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尖锐对立。(2)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3)正确。二战后美苏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全球战略上的矛盾必然会由同盟走向分裂对立。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中的“攻击”一词可知二者关系。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去分析。第(3)题由战后美苏关系演变的史实去证明斯大林的观点。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哈乔·霍尔本,1951 年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 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例如,1860 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 72%;……到 1960 年下降到25%。不言而喻,欧洲 19 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斯塔夫里阿诺斯,1999年请回答:(1)材料一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指的是什么?概括其崩溃的过程。(2)材料二中提到西欧的衰落应如何看待?(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期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有何特点?答案 (1)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瓦解。一战使其发生动摇;二战使其崩溃,为两极格局所代替。(2)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体现,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矛盾在起作用。(3)划分了美国与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为形成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1学案 2 冷战的开始[课标要求] 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一、冷战的原因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盟友关系破裂。2.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急剧膨胀,制定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 。3.1946 年 3 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深化探究]材料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演说思考(1)简要指出材料中“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并说明其社会性质。(2)丘吉尔在材料中演说的目的是什么?(3)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关系。答案 (1)国家和地区: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2)目的是号召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3)“铁幕演说”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重点精讲]二战结束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主要形式的原因。二战后,美苏采取冷战而非战争的对抗形式,其原因可从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社会舆论、军事对比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比较]2“遏制”理论和“铁幕”演说的异同(1)“遏制”理论和“铁幕”演说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极权统治和对外扩张的邪恶势力;主张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2)两者除具有上述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外, “遏制”战略只是杜鲁门政府推行“冷战”政策的理论,并未公开,而“铁幕”演说说出了美国政府想说却又不便公开说的话,使“冷战”政策公开化。二、美苏的冷战对抗1.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①提出: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②影响:宣告了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2)马歇尔计划:①背景: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高涨。②提出:1947 年 6 月,马歇尔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③影响:解救了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美国也借此控制了西欧。(3)组建军事集团:①北约建立:1949 年,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北约的建立。②影响:使美国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深化探究]材料 1946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思考(1)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企图?当时,这一战略的最大障碍是什么?(2)美苏之间为什么从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关系发展为横眉冷对的“冷战”?答案 (1)战略企图:向全球扩张进而称霸世界的进攻战略。最大障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2)原因: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失去战时同盟基础;美苏全球战略体制的对立。2.苏联的对抗措施(1)政治上: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①成立:1947 年 9 月。②任务: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协调各国党的活动。③影响: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加强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2)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①成立:1949 年 1 月。3②目的: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反击“马歇尔计划” ,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③影响: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3)军事上:华约组织:①时间:1955 年 5 月。②性质:军事政治集团。③影响: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深化探究]材料一 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 ……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组织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思考(1)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什么?假设存在的“武装攻击” ,它会来自何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性质。(3)依据材料指出北约与华约两组织的相同点及形成这种相同点的根源。答案 (1)资本主义制度。苏联。(2)军事政治集团。(3)以军事结盟相互对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美苏不同的国家利益的对立。3.冷战的高潮——第一次柏林危机(1)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2)表现:1948 年 6 月,美、英、法及苏联分别在各自占领区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封锁柏林,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联系。(3)影响:危机加速了德国的分裂,西占区与东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名师指津]意识形态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重点精讲]为什么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4(1)它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2)它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深度点拨]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它为美国在政治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教材互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发展,是美国实现以西欧为中心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性一步。通过北约,美国合法地将自己的军队派驻西欧各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建立起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人民版)三、冷战的影响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2.美苏冷战导致了双方的激烈对抗。3.美国在冷战中更多地采取主动,使冷战的局面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4.在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未兵戎相见,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局部热战则未避免。5.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重点精讲]如何理解冷战的性质?(1)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 ,即幻想在东欧重建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2)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能避免。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放弃同它的争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5答案 D解析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2.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集团的建立答案 B3.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答案 B解析 二战后,西欧经历战争的打击,百废待兴。美国首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4.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组织经互会B.成立华约C.接受马歇尔计划D.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答案 C解析 马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最初涉及的也有东欧和苏联,但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5.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苏联的矛盾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对抗苏联、稳定欧洲而实施的经济援助计划。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6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获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获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 年 6 月 5 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答案 影响: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遏制社会主义的影响。解析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要从美国加强对欧洲援助的目的出发,思考其对欧洲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同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材料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一致,将二者结合考虑。[资料回放]点拨 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出现和发展,成为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丘吉尔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的“红色恐怖” 。[资料回放]点拨 文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苏联提出的,这也是美国杜鲁门主义的体现。[资料回放]点拨 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另一方面也为美国长期控制欧洲奠定了基础。[学思之窗]提示 思考美苏双方战后为何对立,为此采取的政策是什么,理解冷战的含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延伸]提示 (1)原因:主要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方面的对立。美国把称霸世界道路上的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苏联对此针锋相对,采取相应政策进行对抗,更加强化了双方的对峙局面。(2)特点: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乃至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峙和竞争。这种对峙和竞争状态不是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除此之外的一种方式。7[基础达标]1.史学界认为,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共产党中央情报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 B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美国制造商、出口商占领欧洲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2.美国拉拢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意图是( )①建立世界霸权 ②与华约抗衡 ③遏制苏联 ④控制西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 华约是在北约之后建立的,②错误,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3.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出自( )A. 《联合国家宣言》 B. 《北大西洋公约》C. 《布雷顿森林协议》 D. 《华沙组织条约》答案 B解析 北约组织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组建的,所以 B 项正确。4.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回击”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经互会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答案 B解析 注意是经济方面,即建立经互会,加强内部经济合作,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对抗。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美苏加紧争夺世界霸权B.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C.国际局势的紧张,导致世界的动荡不安D.美苏关系出现和解迹象8答案 C解析 美苏冷战的升级,展开了军备竞赛,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造成 C 项所说内容。[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图二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讲话图三 图四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请回答:(1)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关系及丘吉尔、杜鲁门演说内容的共同主张。(2)图三、图四中的“医生” “打鱼人”和“病人” “小鱼”分别指谁?“医生”所开药方的实质是什么?答案 (1)“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则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开始。都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严重威胁,并主张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2)美国;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控制西欧各国。解析 理解图片的含义并根据图片的文字提示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问两幅图片与冷战的关系事实上是考查“铁幕演说”的影响和杜鲁门主义的影响,对共同点的分析需要结合二者的内容理解。第(2)问关键理解图三、图四隐含的历史信息,所开“药方”即马歇尔计划。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美国政府将来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治疗疾病的药品,而不应该是暂时止痛的镇痛剂。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9——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 年 6 月 5 日)材料二 一次帮助东欧的无形的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 1 000 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但在任何情况下资金流量都取决于是否同意进行一整套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旨在促进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美国《世界箴言》(1991 年 4 月刊)请回答:(1)美国政府声称,复兴欧洲计划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和任何主义”的,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尔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答案 (1)马歇尔计划有明显的反苏反共色彩。马歇尔说其“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和“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实质是巩固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遏制共产主义。(2)异:1947 年的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巩固西欧,遏制苏联;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马歇尔计划”是为了促进东欧、苏联进行所谓的“改革” ,使之演变为资本主义。同:两者都反对共产主义。1学案 3 美苏争霸[课标要求] 了解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一、美苏对峙1.背景(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2.表现(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 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深化探究]材料一 “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是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回转。……从古巴对西半球发射的任何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 ”——肯尼迪电视演说思考美国要报复的是什么事件?肯尼迪的态度怎样?答案 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态度强硬。材料二 右图是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思考材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摁向控制对方2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答案 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重点精讲]美苏争霸的原因。(1)根本原因:双方均想称霸世界。(2)直接原因: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3)矛盾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教材互补]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他领导下,苏联逐步调整对外战略,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人民版)1962 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刻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岳麓版)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原因(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2.表现(1)尼克松调整政策: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2)苏联的“缓和”战略: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3)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3.缓和下的较量(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深化探究]材料一 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其核心是: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中国等国的关系。材料二 1973 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3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 “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 1985 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材料三1972 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 1972 年尼克松访苏思考(1)说明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关系。(2)材料一反映出美对苏政策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为什么?(3)材料二中苏联实施“缓和”外交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苏联“缓和”外交与“尼克松主义”有何相似点?答案 (1)美、苏都推行“缓和”外交,使美苏关系呈现出“缓和”局面。(2)主张与苏联谈判,推行“缓和”政策。没有。尼克松对外政策的改变只能说明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策略方面发生改变,并非放弃世界霸权政策。(3)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方面的变化。美苏双方都以“缓和”为旗号,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对对方的优势,是美苏争霸的另一种表现。[归纳总结]美苏争霸的重点为何在欧洲?[重点精讲]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1)陷入侵越泥潭,引起国内经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2)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3)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4(4)1973 年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5)美苏军事力量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深度点拨]美苏在争霸过程中的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 ,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1.1961 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答案 C解析 从“苏联和美国” “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可知,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称霸世界。2.导致“戴维营精神”开始烟消云散的事件是( )A. “柏林墙”的修筑 B.美国 U-2 飞机事件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答案 B3.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不同是( )A.强硬政策 B.对苏“缓和”政策C.全面收缩 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答案 B解析 A、B 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B 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 C 项错误;D 项是共同点。4.20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 )①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相关 ②都由苏联首先挑起 ③都以“冷战”方式解决 ④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答案 C5解析 可采用参照法和排除法。经过对两次柏林危机的分析,显然第一次是由于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而引起的,因此②错,排除含有②的 A、B、D 三项。5.20 世纪中后期,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是( )①核战争危机威胁全世界 ②美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③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④两国因此发生直接战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导致人类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促使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材料二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对外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美“和解”的认识。答案 (1)特点:实行防御型的对外政策,力图在东欧建立“安全带” 。主要原因: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教训;为自身发展谋求相对和平的环境;扩大对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2)现象: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认识:苏联是在美国处于攻势的背景下谋求缓和关系的, “和解”只是双方关系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解析 第(1)问中“特点”可依据材料一中“力求……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等信息进行归纳, “主要原因”应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现象”可联系材料二中“举行戴维营会谈”等图文信息进行说明, “认识”需要从现象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6[历史纵横]点拨 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实质是在实力基础上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其矛头首先对准社会主义国家。[资料回放]点拨 赫鲁晓夫的讲话反映了苏联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历史纵横]点拨 苏联采取“缓和”战略的目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学习延伸]提示 (1)核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巨大潜在威胁。(2)面对共同威胁,美苏签订了部分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基本上维持了双方战略平衡与稳定,但威胁仍在。[基础达标]1.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③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④开始实行“缓和”战略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 A2.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这说明(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 ③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7答案 A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赫鲁晓夫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进而与美国争霸,并非放弃竞争。3.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 )A.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B.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C.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D.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答案 B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双方对抗激烈的表现。4.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舰船返航。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曾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先眨眼。 ”上述材料体现的信息不能反映出( )A.美苏两国对峙B.美苏由对峙走向缓和C.美苏两国关系极度紧张D.对抗中美国占优势答案 B解析 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开始的,题干反映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在此之前的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发生的,故 B 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5.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 )A.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B.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C.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D.美苏间核战争一定发生答案 B解析 领悟题意,不难看出,爱因斯坦表示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是核战争,而这将把地球毁灭,人类将一无所有。[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8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材料二 1973 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 。他认为, “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 1985 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请完成:(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答案 (1)20 世纪 60 年代末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解析 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 1985 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过去 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9(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答案 (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2)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解析 第(1)问要结合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分析。第(2)问结合教材 20 世纪60 年代初古巴导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第(3)问形式上不同,本质上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