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10310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0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0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0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0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1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1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1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1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11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8.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59.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6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6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6.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78.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6.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8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9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98.doc--点击预览
- 20160621039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4 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课标要求] 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一、 “六日战争”1.背景(1)埃及与叙利亚一度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2)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把抗击以色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3)超级大国的卷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4)1967 年 4 月,以叙发生冲突,迅速发展为空战。2.经过(1)时间:1967 年 6 月 5 日~11 日。(2)交战国: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3.结果(1)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领土。(2)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误区警示] 二战以来,某些大国的参与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些大国基于自己的利益制造争端,趁火打劫,使得这一地区战争频发。二、 “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1.原因:为收复“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积极备战。2.经过(1)开始:1973 年 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同时进攻以色列。(2)初期:埃及、叙利亚迅速推进,巴解游击队配合行动。(3)转折:以军调整部署,展开反击,战场形势出现逆转。(4)结束: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停火,10 月下旬战争结束。3.结果2(1)埃及、叙利亚收复了部分失地。(2)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4.影响(1)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2)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3)“石油武器”的运用,引发了 1973~1975 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拨] 长期的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的发展,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通过历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几乎全部领土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始终无力使阿拉伯国家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而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也无法通过战争收复失地。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埃以和解(1)1978 年,埃以在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 ,实现和解。(2)1980 年,埃及和以色列建交。2.巴以关系(1)缓和①80 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②1993 年 9 月,巴以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地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③1998 年 10 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2)存在问题①耶路撒冷问题,巴以双方都想将其作为首都。②犹太定居点问题。(3)趋势: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知识点拨] 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于是交战双方拉开了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中东和平进程。但是,巴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多方斡旋下,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中前行。3主题一 “六日战争”和“十月战争”1. “六日战争”爆发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既有中东地区民族、宗教和领土矛盾的问题,又有大国争霸,插手中东的问题。2.美苏在“六日战争”中的态度、原因及启示(1)态度:美国支持以色列动武,苏联要求埃及不要先打第一枪。(2)原因:美国极力争夺石油资源;苏联担心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3)启示: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大国干涉造成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缓慢。3.十月战争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4. “十月战争”的国际影响有哪些?(1)经济:引发了 1973~1975 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政治:提高了中东地区国家政治地位,并引起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动荡。(3)格局:美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材料 1973 年 10 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日减少 5%,还决定单方面把原油标价提高 7%,不久,又相继宣布对美国等实行禁运。上文所称的“中东战争爆发”是哪次战争?又叫什么战争?该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十月战争。现象: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开展反帝斗争。影响:“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图示法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4主题二 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解决中东问题的难点(1)首要: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2)其次:犹太人定居点拆除问题。(3)其他: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2.中东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2)双方就关键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巴以难以达成一致。(3)大国的干预。(4)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兴风作浪。材料一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1)萨达特认为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的政策作出什么调整?有何意义?答案 原因:未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调整: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意义:开启了中东的和谈之门。材料二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2)拉宾的遇刺说明了什么?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答案 说明:中东和平的历程不会一帆风顺。5因素: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图示法理解“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1.有一场战争被称为大漠闪电战,也被称为“六五战争”或“六日战争” 。有关这次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埃及在苏联支持下首先打响第一枪B.以色列得到美国的有力支持C.这场战争 6 天即告结束D.阿拉伯国家遭到失败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这场战争是指“六日战争” ,这次战争的首先发起者是以色列,故 A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A2.20 世纪 50 年代,阿拉伯人的传奇人物阿拉法特组织加沙的巴勒斯坦青年成立了“法塔赫” ,该组织的斗争目标是( )A.将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地区B.在巴勒斯坦建立强大的伊斯兰国家C.建立尊重宗教信仰和消除种族歧视的国家D.维护阿拉伯地区的石油资源解析 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是抗击以色列的主要民间力量,也是阿拉伯人的核心组织。该组织的成立,是为了巴勒斯坦国家的建立,主张建立尊重宗教信仰和消除种族歧视的国家。答案 C3.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在以军后方开辟第三战场的是 ( )A.埃及军队 B.叙利亚军队6C.苏联军队 D.巴解游击队解析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进攻以色列,巴解游击队在以军后方开辟第三战场,苏联军队没有直接参战。答案 D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四次中东战争,正确的是( )①六日战争 ②巴勒斯坦战争 ③十月战争 ④苏伊士运河战争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解析 这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首先要分清四次战争所发生的时间:②是 1948 年 5 月15 日,④是 1956 年 10 月底,①六日战争是 1967 年 6 月 5 日发生的,③是 1973 年 10月。答案 D5.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东开始了缓慢的和平历史进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和平的进程,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是( )A.犹太定居点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C.宗教信仰问题 D.领土间的争执解析 宗教信仰与领土分歧都制约着和平进程,但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问题,这是阿以互不相让的地方,也是问题的关键之处。A、C、D 三项都会影响和平进程,但根本之处是 B 项。答案 B基础巩固1.为了不使局势失控,美苏领导人通过“热线”多次磋商,分别向自己的盟友施加压力。苏联没有按战前的承诺继续向埃及提供武器。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上述状况是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C. “六日战争” D. “十月战争”解析 “美苏领导人通过‘热线,多次磋商……’ ”,这种情况出现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期间,因此选 C 项。答案 C72.阿拉伯国家发现自己有了和西方对抗的有力武器,并以此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是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 )A.第一次中东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C. “六日战争” D. “十月战争”解析 在“十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它们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故正确选项为 D。答案 D3.主要大国纷纷涌入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它们参与争斗的出发点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护犹太人的安全C.实施战略控制 D.同情阿拉伯人解析 主要大国的介入使简单问题更加复杂化,它们的参与是为了扩充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尤其是战略需要,因为中东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而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纷纷而至。答案 C4.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得以解决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解析 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间的矛盾。交战各方逐渐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通过战争得到解决。于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的中东和平进程拉开了序幕。8答案 B5.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解析 以土地换和平是阿以谈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的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答案 A6.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国际大环境走向缓和,阿以问题也出现了新的曙光。促使和平希望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联合国的调解B.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斗争C.美国的推动D.当地居民对战争的厌恶解析 由于长期的战争,给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停止战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答案 D能力提升7.在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他们遇刺的共同原因是 ( )A.中东地区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B.在“六日战争”中遭遇严重失败C.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同意接受“贝尔福宣言”解析 根据题干的提示,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可见共同原因是极端民族主义,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A 项。B、D 两项与题干不符,C项仅符合拉宾。答案 A8.1993 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 ( )9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B.使犹太人定居问题得到和平解决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解析 1948 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阿拉伯人的承认,该宣言的签署,表明巴解组织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性,故正确选项为 D 项。答案 D9.阅读材料:材料一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 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 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2006 年 4 月 17 日下午,以色列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至少 8 人死亡、40 多人受伤。这是自 3 月 29 日以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首的新一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在以色列境内发生的第一起自杀式袭击事件。材料二 中东需要和平,中东乱了,全世界都不安宁;中东需要稳定,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中东需要发展,这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中东需要进步,改革是必由之路。 ——《人民日报:中东亟需和平稳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中东乱了,全世界都不安宁”?应如何实现中东的稳定?解析 第(1)问在回答时注意根据材料从历史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要从中东地区的稳定对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实现稳定的途径对策应该从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及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减少大国的干预等方面分析。答案 (1)二战之后美苏争霸,插手中东问题,导致中东地区的分裂与对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历史性的互不信任和相互敌视;阿拉伯、以色列之间长期以来愈演愈烈的10爆炸暗杀等。(2)理解:持续的动荡可能引起世界能源危机,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导致极端势力抬头,进而对整个世界构成新的威胁。对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民生;支持有关国家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模式,加快改革。【学思之窗】(教材第 123 页)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结合这两课的学习,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解决中东问题的难点在哪里?提示 (1)“血和泪”指的是纠纷与冲突给巴以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害,及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历史原因: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现实因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3)难点:对同一块领土都拥有排他性的主权,通过战争和政府行为造成的部分领土主权和实际占有者分离的既成事实。【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 124 页)一、本课测评1.举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巴以和平谈判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提示 (1)重大事件有巴勒斯坦准备建国, “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提出, “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的达成, “临时和平协议”的签订。(2)影响:巴勒斯坦建国将使巴勒斯坦人民有了一个法理上的国家;“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提出,表明以色列要撤出自 1967 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的达成使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承认,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随后成立,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临时和平协议”的签订表现出冲突各方在艰难的和平进程中,仍在探索解决问题的道路和方法,对和平进程仍是一种推动!2.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与进展说明了什么?提示 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不是用战争方法能够彻底解决的,几十年的冲突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双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和平谈判可以为解决问题寻找11一条减少损失、少付出代价的道路。二、学习延伸1.假设你是联合国秘书长的顾问,请为他的出访设计一张行程表,包括应该访问哪些国家,访问的顺序如何,访问的目的何在等你认为适当的内容,并解释一下你这样安排的理由。提示 出访第一站应选择美国,目的是让美国介入和协调并制订一个能妥善解决巴以危机的方案。第二站选择以色列,敦促其在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基础上,切实履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和平计划,尤其应尽快从巴被占领土撤军和清除定居点。第三站应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敦促巴政府尽快制定和执行保障巴以和平和安全的计划。2.如果联合国秘书长向全世界人民征求解决巴以危机的意见和建议,请你以一个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给他写一封信。提示 尽管巴以双方都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 242 号决议和第 338 号决议,但只是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接受共同的解决方案。目前解决巴以危机切实可行的途径还是应该依靠安理会尤其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进一步介入和协调,充分发挥安理会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共同监督下,制订解决巴以危机的方案。1第 5 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课标要求]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一、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分立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进行独立斗争。(2)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3)印度存在两大教派(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和两大政党间的冲突分歧。2.分立过程(1)英驻印总督蒙巴顿于 1947 年 6 月制定方案。①提出背景:英国实力下降,印度人民要求独立,两党分歧。②目的: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保持其影响力。③内容:以宗教为划分国家的主要依据。④结果:印巴分治,埋下了印巴长达半个多世纪冲突的根源。⑤特点:人为的分裂。(2)1947 年 7 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 。(3)1947 年 8 月,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3.分立影响(1)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终结。(2)给印巴两国带来严重后果①难民问题:引发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②宗教冲突:带来空前的教派大屠杀,加剧宗教的排斥和对立。③领土争端:双方对土邦归属展开争夺战,克什米尔问题。④其他遗留问题:印度河及其支流的河水分配问题,东、西巴基斯坦问题。[误区警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撤离印度,于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此政策使英国在一段时间里在印度保持了仲裁者的地位,但却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动荡局势。二、 “三次印巴战争”1.第一次印巴战争2(1)原因: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2)时间:1947 年 10 月至 1949 年 1 月。(3)结果①双方宣布停火,确定了停火线。②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2.第二次印巴战争(1)爆发:1965 年 8 月,克什米尔的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进攻。(2)结果①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②双方宣布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③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3.第三次印巴战争(1)背景:印巴分治过程中,针对东巴基斯坦的自治运动,印巴发生尖锐对立。(2)时间:1971 年。(3)结果①印度取胜。②孟加拉国于 1972 年 1 月宣告成立。[知识点拨]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致使克什米尔问题长期争执不下,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大因素。战争手段没能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反而加深了双方的仇怨。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1.殖民政策:“分而治之”政策。2.宗教信仰(1)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必将产生冲突。(2)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3.主权问题: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双方都认为拥有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4.大国推动:美苏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误区警示] 引起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不同的宗教信仰、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美苏大国的推动。这些原因使印巴冲突3不断,解决克什米尔地区问题困难重重。主题一 印巴分立及印巴战争1.印巴分治的影响(1)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 190 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2)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2.三次印巴战争的异同(1)相同点:都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2)不同点①起因:前两次起因都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第三次是在东巴基斯坦问题上发生尖锐对立而爆发的。②结果:前两次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克什米尔问题并未解决。第三次印度取得胜利,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成立。材料上图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什么?印巴之间发生了三次战争,其中前两次战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案 历史现象:美苏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表格法掌握三次印巴战争战争 起因 结果及影响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在联合国干预下双方停火,并划定停火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4第二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双方宣布将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东巴基斯坦独立,1972 年 1 月,孟加拉国独立主题二 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原因(1)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性①地理上:与中、印、巴、阿交界。②战略上:在冷战格局中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价值。军事价值:建立机场可对亚洲大陆其他国家构成战略威胁。政治价值:与克什米尔联系在一起的南亚次大陆在东西方集团中的归属,将对冷战格局的稳定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2)印巴对克什米尔的认识角度不同①印度: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米尔,推行地区霸权主义。②巴基斯坦: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材料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他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世界现代史选辑》材料表明印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克什米尔问题悬而未决的根源是什么?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 主要原因:克什米尔的归属。根源: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启示:①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②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尊重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③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④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图示法理解印巴冲突探源51.1947 年英国公布的《印度独立法案》的主要内容有 ( )①把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并分别向两国移交政权 ②印度原有的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③英国逐渐从印度撤军并最终实现印度独立 ④在印度的部分地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解析 《印度独立法案》规定新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为英国两个独立的自治领;部分地区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分治则是法案制定的过程,与法案内容无关。答案 A2.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解析 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答案 B3.下列史实与第一次印巴战争相关的是 ( )①克什米尔王公同意加入印度 ②双方开展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 ③穆斯林进行“圣战” ④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得以解决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①③属于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原因和表现,第一次印巴战争并未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②所述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故本题选 A。答案 A64.克什米尔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的“火药桶” 。下列关于克什米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印度独立法案》中未明确其归属 ②居民中印度教徒占多数 ③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 ④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解析 《印度独立法案》未明确该地区的归属,该地区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这一地区引发了前两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答案 C5.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B.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冲突错综发杂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解析 “贝尔福宣言”和《印度独立法案》都贯穿了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答案 D基础巩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 )A.民族独立 B.民主革命C.宗教自由 D.实现和平解析 18 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继续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答案 A2. “分而治之”政策的推行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造成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敌视B.造成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和敌视C.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D.印巴并立对英国不利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分而治之”政策的理解。 “分而治之”政策是导致引发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答案 D3.时至今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虽早已崩溃,但殖民统治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依旧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蓄意制造了印巴分治。这一行为带来的恶果包括( )①造成了原印度境内居民的大规模迁徙 ②酿成了不同宗教信徒间的仇恨与仇杀 ③人为地破坏了印度业已建立和发展的统一经济 ④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印巴分治,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政治区域,造成了大量居民的迁徙,同时加剧了不同信仰之间的仇恨,遗留了克什米尔归属权之争等许多重大问题。国家的分立,使统一的社会经济被分割。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答案 D4.关于三次印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两次的战场都在克什米尔地区B.三次战争的直接目标一样C.都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停火D.第三次战争结束后,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了停火线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三次印巴战争的比较。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直接目标是东巴基斯坦,前两次则是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并不是在联合国调停之下停火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了停火线。答案 A5.孟加拉国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新生国家,它成立于 ( )A.第一次印巴战争后 B.第二次印巴战争后C.第三次印巴战争后 D. 《印度独立法案》颁布后解析 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胜,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于 1972 年 1 月宣布成立。答案 C6.要解决好印巴冲突,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你认为应 ( )8A.大国插手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C.联合国斡旋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解析 造成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答案 D能力提升7.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700 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教徒的爱国心切B. 《印度独立法案》的实施C.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D.印巴战争的结果解析 1947 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 ,按照宗教信仰原则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选 B。答案 B8.印度总理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做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并不是美国蓄意制造的,故③错误,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 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7 年 6 月 3 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9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未能得到解决。材料二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材料三 按照蒙巴顿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 2 000 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说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利用。请回答:(1)从材料看,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巴基斯坦为何最终分裂。(3)在蒙巴顿方案中对克什米尔是怎样规定的?为何这样规定?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蒙巴顿方案”出台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这一大背景去分析,才能理解英国殖民者的真正意图。关于东、西巴基斯坦的分裂原因从材料四中可以明确得出有效信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 (1)英国的目的是对印度地区实行“分而治之” ,制造分裂,防止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以保持英国在印度的影响。(2)①维系东、西巴基斯坦的基础并不牢固,虽宗教信仰相同,但两地民族、文化迥异;②两地被印度隔断,相距 2 000 多公里,联系不紧密;③在苏联支持下印度发动对东巴基斯坦的战争,蓄意肢解巴基斯坦。(3)克什米尔可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者宣布独立。让该地区归属悬而未决正是为了继续操控该地。【学思之窗】(教材第 128 页)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10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提示 (1)原因: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唯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启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 129 页)一、本课测评1.试分析二战以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提示 (1)背景原因: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实际状况;“分而治之”的政策的恶劣结果;分立后遗留的领土、边界等严重问题。(2)影响:使中亚和南亚次大陆长期以来矛盾丛生,印巴之间冲突不断,使矛盾一触即发。2.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的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的关系。提示 美苏两国向印巴双方出售武器,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冷战对抗主轴——遏制与反遏制;在亚洲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二、学习延伸1.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提示 1600 年 12 月 31 日,英国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于 1698 年和 1765 年先后取得了加尔各答和盂加拉的收税权。这一时期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主要是为建立政权准备条件。18 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成为英国在印度扩张领土最突出的时期。到 1818 年除个别邦外,英国已控制了整个印度,印度成了英属印度帝国。在镇压 1857~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过程中,英国女王宣布直接管理印度。2.印度民族独立简史。提示 1857~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 年印度反英起义。1919~1922 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1928~1930 年印度独立运动。1945~1946 年第四次印度独立运动。1947 年印巴分治。1第 6 课 两伊战争[课标要求] 了解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一、战争原因1.领土争端:阿拉伯河主权之争。2.宗教矛盾(1)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2)具有宗教背景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恩怨。3.霸权政策: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谋求阿拉伯世界盟主和海湾霸主地位。4.民族纠纷(1)波斯人(伊朗)与阿拉伯人(伊拉克)的冲突。(2)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部分阿拉伯人自治。(3)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自治。5.大国介入: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就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误区警示] 两伊战争是诸多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根源却是两国称霸该地区的野心。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爆发:1980 年 9 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争爆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伊朗大片领土。2.相持(1)1980 年底到 1981 年 9 月,双方军队在战场上进行拉锯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伊朗军队发动反攻,逐渐收复了失地。(2)1982 年,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伊拉克在多次要求停战遭拒的情况下,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苏美等国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3)结束①联合国安理会于 1987 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2②伊朗拒绝接受安理会决议,之后双方对对方主要城镇发动导弹“袭城战” ,伊拉克军队再度攻入伊朗境内。③1988 年,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知识点拨] 两伊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问题、大国的干预。1980 年 9 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 1987 年 7 月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1988 年 8 月,两伊终于实现停火。三、战争的教训和影响1.交战双方(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抹去。2.地区局势:使中东国家分裂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3.国际关系(1)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2)导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知识点拨] 冲突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到灾难性破坏。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当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解决两国矛盾时,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原则,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主题一 两伊战争的原因和经过1.两伊战争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爆发有什么不同?前者主要是在领土归属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后者主要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2.两伊矛盾与巴以矛盾有何相似之处?(1)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且互不相让。(2)都存在宗教问题,且矛盾不可调和。(3)都存在大国干涉因素,且主要是美苏。3(4)都存在民族争端,且仇视对方。3.促使两伊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2)两伊作战过程中危及非交战国安全,遭到抗议。(3)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材料 1979 年 2 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公开声明向邻国输出“什叶派伊斯兰革命” ,要发动一场圣战,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 。与此同时,伊拉克要求修改《阿尔及尔协议》 ,收回两伊交界的阿拉伯河控制权。材料反映了两伊之间哪些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两伊战争的其他原因。答案 矛盾:宗教矛盾;霍梅尼和萨达姆的私人矛盾;领土之争。原因:民族纠纷;美苏等大国的影响。表格法掌握两伊战争的经过开始1980 年 9 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相持 1980~1981 年 9 月,双方展开拉锯战伊朗反攻1982 年伊朗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发动“袭船战” ,并使用化学武器美、苏等国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1987 年 7 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双方发动导弹“袭城战”结束1988 年,两伊终于实现停火主题二 两伊战争的影响和教训1.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的教训(1)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2)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3)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4)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4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2.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领土之争主要是由伊拉克企图在该地区建立霸权引起的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战争经过战争持续 8 年,1988 年宣布停战后没再发生三次战争,以后小规模武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不同点其他 有石油资源之争 没有石油资源之争背景原因都是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这些地区经过 背后都有美苏大国的插手影响 都造成地区的紧张局势,双方损失惨重,且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国际 安理会都曾作出要求停火的决议相同点特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材料 1980 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 8 年的战争。这是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战争。据统计,双方在 8 年中死亡 100 多万人,伤 150 多万人,经济损失达9 000 多亿美元,国力受到很大削弱,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 20 至 30 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战争结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应从两伊战争中吸取哪些教训?答案 因素:①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使人民厌倦战争;②战争危及到非交战国的安全,遭到抗议;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进行协调。教训: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图示法理解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51.两伊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冲突 B.宗教纠纷C.领土争端 D.资源争夺解析 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很多,其中以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争端最为主要。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答案 C2.1979 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表示要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直接原因是 ( )A.霍梅尼鼓动伊拉克的什叶派反对萨达姆B.伊朗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C.伊朗拒绝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分界线D.伊朗没有兑现答应补偿伊拉克的土地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也就是伊拉克进攻伊朗的借口。答案 D3.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等国同意为油轮护航,其主要目的是 ( )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 B.保护油轮与石油资源C.防止污染环境 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解析 两伊的“袭船战”又称“油轮战” ,指在战争期间双方专门对对方运输石油和货物的油轮和货船发动的袭击。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并且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等国向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提出护航的要求,美苏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美苏等大国的这种做法主要目的是借机向海湾派遣军舰,增加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答案 D4.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 1987 年 7 月通过决议。决议通过后 ( )6A.伊拉克拒绝接受,继续发动进攻B.伊朗军队再次攻入伊拉克境内C.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D.两伊实现停火,进行直接谈判解析 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 1987 年 7 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但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答案 C5.两伊战争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主要分裂为 ( )①亲美国家 ②支持伊朗的国家 ③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④中立国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中东国家在两伊战争中的分裂,是指针对两伊各国的态度、立场,故排除①。答案 D基础巩固1.两伊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均包含宗教派别问题,这说明 ( )A.宗教派别矛盾是不可调和的B.宗教派别问题是导致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C.人们不应该有宗教信仰D.上述矛盾冲突的根源是宗教矛盾解析 宗教派别矛盾是可以协调的,A 项错误;人人都有信仰自由,C 项错误;宗教矛盾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因素,领土主权的争夺激化了其他矛盾,D 项夸大了其影响。答案 B2.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首先发动“袭船战”的直接原因是 ( )A.伊朗封锁了阿拉伯河的航道B.伊朗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C.双方进入拉锯战,难以打开局面D.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遭到伊朗拒绝解析 伊朗攻入伊拉克境内后,伊拉克多次提出了停战要求,遭到拒绝后,伊拉克在发7动“袭船战”的同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答案 D3.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防御、伊朗进攻阶段是属于第几个阶段 ( )A.一 B.二 C.三 D.四解析 两伊战争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故选 B。答案 B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双方来讲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A.两伊战争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印巴战争解析 从 1980 年 9 月到 1988 年 8 月 8 年的两伊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伊战争是一场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朝鲜战争、经济损失超过越南战争的大规模消耗战。答案 A5.右面图片最能说明 ( )A.美国直接参加了两伊战争B.美国出售武器增加了战争的危害C.美国出售武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D.为了石油资源,美国无偿向双方提供武器解析 美苏两国通过对两伊战争提供武器,在大发战争财的同时,带动了战争的升级,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同时美苏大国借机插手中东地区的事务,使中东地区更加不稳定,选 B。答案 B6.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 )①趋向稳定 ②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 ③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④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解析 两伊战争后,中东地区分裂,局势更加不稳定,但“分裂”是不团结之意,并非国家内部分裂。答案 D8能力提升7.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 。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是一种战争狂热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 D.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解析 本题关键是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升入天堂的梦想”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伊朗信奉的是伊斯兰原教旨派,该派教义比伊拉克的教派要狂热。答案 C 8.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 )A.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B.都有大国操纵和干预C.都因为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这两场战争都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因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引起,且都受到大国干预,故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两伊之间有石油资源之争,但印巴之间没有。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记得那是 1984 年 2 月 27 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 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一位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伊朗士兵的回忆材料二 遭袭后,石油码头燃起大火9请回答:结合两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解析 本题设计的材料以及问题与当今非常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相结合,关注热点和重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答案 共同问题:两伊战争使海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受到极大伤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原因:主要是由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 “袭船战” 、对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进行攻击等因素造成的。【学思之窗】(教材第 134 页)两伊的这些言行说明了什么?结合课文想一想,造成两伊之间冲突的还有什么原因?提示 说明两伊的经济支柱均是石油。两伊利用对方少数民族制造矛盾;大国插手;争夺资源;民族纠纷。【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 134 页)一、本课测评1.两伊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 原因:两伊之间围绕阿拉伯河部分领土归属问题的争执;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分歧,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美苏在海湾地区的争夺和对两伊的分别帮助。双方各自的有利条件: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为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2.试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和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示 两伊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出现了三大阵营,形成了更复杂的矛盾,给这一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美苏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以护航为名派军舰进入波斯湾,加10强了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战争中美国和伊朗发生军事冲突,增加了紧张局势,也殃及了和平居民。二、学习延伸就两伊战争造成的严重损失写一篇调查报告。提示 两伊战争期间,双方伤亡 200 万人以上,军费开支 1 000 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 9 000 亿美元以上。伊拉克战前外汇储备 370 亿美元,战后却欠下 700 多亿美元外债。战争中,伊拉克石油出口量减少了近 1/3,伊朗则减少了一半。截止到 1988 年 7 月底止,有近 400 艘轮船遭两伊袭击,造成 260 名船员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