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7070116.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17.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18.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19.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0.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1.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2.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3.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4.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5.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6.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7.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8.doc--点击预览
- 2016070701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广东仲元中学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黄河壶口瀑布 B. 华山西峰绝壁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2.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A. 横断山区 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 D. 珠江三角洲3. 2014 年初,我国部分省区实行“单独二胎”,人口生育率将有提高,要让人口增长与环境相协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可不加控制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C.人口增长与消费习惯、受教育程度正相关 D.人口增长与资源、科技水平正相关4.沿京广高速所见的景观差异,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差异 B.经度地带性差异C.水分差异导致 D.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差异5. 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6.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7. 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8.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因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侵蚀作用B.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沉积作用C. 前者是流水沉积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D. 前者是流水侵蚀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9.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 角峰、U 型冰川谷10. 下列城市中,规模等级最高、服务功能最全的是:A.广州 B.韶关 C.湛江 D.潮州11.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 岩层的弯曲形态 B. 地形的起伏状况2C. 岩层的坚硬程度 D. 岩层的新老关系12. 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B.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C.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D.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 图 1 为地壳物质 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3-14 题。13.由图可知A.甲为变质岩 B.乙为沉积岩 C.丙为岩浆岩 D.丁为岩浆14.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 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 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读某地质结构图,回答 15~17 题。15. 从图中岩层形态看,B 处地质构造为A. 褶皱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16. 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 D 处一致的是A. 喜马拉雅山 B. 泰山 C. 渭河平原 D. 天山17.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可能储石油 B. B 处可能储水 C. D 处可能形成富士山 D. E 处可能有泉水出露18. 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A. 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C. 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19.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1998 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甲图)。读下图回答 20 题。320. 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A. ① B. ② C. ③ D. ④21. 下列自然灾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动的是A. 地震 B. 海啸 C. 火山爆发 D. 干旱22. 下图 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褶皱23.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A. 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C. 南美大陆中纬地 D. 非洲大陆低纬地区24. 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 B.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半年C.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 俭学 D.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25. 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26.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恒定性 D. 周期性27. 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4A. 植被 B. 岩石 C. 气候 D. 土壤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8-29 题。28. 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 地势的高低不同 B. 土壤的肥力不同C. 热量的纬度差异 D. 植被的覆盖差异29.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全球降水增多 B. 全球气温升高 C. 地壳运动剧烈 D. 海平面的上升30. 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C. 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D. 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与 80 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B.从迁移原因看,都是经济因素自发迁移的 C.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D.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32.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3. 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A. 亚欧大陆 B. 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 D. 南美大陆34. 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35.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 是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 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36. 我国塔里木盆地主要景观特征是A. 荒漠广布 B. 稻花飘香 C. 黑土广阔 D. 河道纵横37. 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读下图,回答 38 题38.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 亿人,5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 岁人口的比例是 A. 78% B. 13% C. 23% D. 56%39.下图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 该功能区是:早晨 中午 黄昏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40. 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41、判断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4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读某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下图) ,回答 43-44 题。4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6①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越贵 ②距离市中心越远,商品的价格越高③图中时装店的服务范围最小 ④图中杂货店的服务范围最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4.图中“角落部位”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位置偏僻 ②距市中心较远 ③通达度较差 ④居民密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5.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46.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C.受教育程度 D.传统观念下表为联合国预测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7--48 题。4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48. 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高的经济收入C. 更多的休闲时间 D. 更优越的自然环境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C.压 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50.下图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 a、b、c 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1. 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7A.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B.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C.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 区 D.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高的地区52.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53.城市内部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 城市气候类型 B. 科技发展水平 C. 居民受教育程度 D. 市场和交通状况54. .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都很剧烈 B.内力作用都很缓慢C.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进行很快55.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与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密切关系。以下聚落形态与区域相 匹配的是A.网格状聚落——干旱地区 B.零散小聚落——平原地区C.条带状聚落——河谷地区 D.团块状聚落——高山地区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57 题。56.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A. 地形崎岖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57. 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A. 低级住宅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58.观察地质构造图,选择正确答案A.甲向斜成山,乙背斜成谷 B.丙背斜成山,主要受外力C.丁地有良好储水构造 8D.甲、丁成山的原因都是内力造成59.某山塘湿地周边森林被伐,湿地沼泽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各自发展的差异性 B.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性 C.互相各不干预的协调性 D.共同发展的普遍性60.广州打造千年商都,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哪更有优势A.高档机场 B.人群稠密的街巷C.地价昂贵的市中心 D.交通便捷的郊区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61. 下列地理过程属于风化作用的是A. 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B. 烈日曝晒岩石破碎C.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 D. 暴雨冲刷形成冲沟6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有( )A.土地的付租能力 B.付租人收入的高低C.地区知名度的大小 D.通达度的优劣63.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64.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A.人口的自然增长 B.死亡率的高低 C.人口的迁移 D.出生率的高低65.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 C. 岩浆活动 D. 侵蚀作用66. 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明确B.大城市所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也都具备C.大城市不仅有小城市所具备的职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67.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正确叙述是A. 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B. 以热量为基础C. 在低纬和高纬最明显 D. 中纬度没有这样的分异68.关于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只提供商务服务 B.中心商务区的中心是高级商业区C.中心商务区分布一定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9D.中心商务区服务遍及全市,因此多位于市中心69. 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D. 物理风化微弱,生物风化显著70.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广东仲元中学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A D A B B D A C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D D B B D D C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C B D B B B C B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D C C D A D C B A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C A C C A A B B D C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B C D C C C B C B D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AB AD AD AC AC CD BC BD BD AB1广东仲元中学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必修一模块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2. 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 (下图)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C. 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读图,回答 3~4 题。3、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2①江苏 ②湖南 ③云南 ④新疆 ⑤广西 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4、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2010 年 11 月 24 日,我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 180 km 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 5~6 题。5、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6、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 B.⑤ C.③ D.下图是世界海洋分 布示意图,完成 7~8 题。7.最容易出现海啸的海区是(海啸多由地震引发)A.X B.Y C.M D.N8.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A.X B.Y C.M D.N9、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雅丹地貌景观图3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10~11 题。10、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11、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图 1 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 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4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读某岛屿简图,回答 13~14 题。13.该岛地势(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14.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15、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16、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B、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C、秦岭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17、三峡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A、洪涝灾害多发 B、污染加剧 C、生态失调 D、全球气候变暖5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8~19 题。18、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 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 X 方向热量增加C.沿 Y 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 Y 方向纬度增加19、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20~21 题。20、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21、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 年 12 月 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22~23 题。622.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23、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读下图,完成 24~25 题。24.自然带②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5.自然带①南北狭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③洋流 ④太阳辐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 26~27 题。26.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27.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④时期和①时期28.表 1 是 2009 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波兰 15 87西班牙 15 113白俄罗斯 15 93匈牙利 15 1077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下表为 2002~2007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 29~30 题。年龄段(岁) 迁出人口(人) 迁入人口(人)≥60 700 80045~59 1 600 5 00025~44 2 000 30 00015~24 2 400 27 5000~14 640 5 00029.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30.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下图表示 2000~2005 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 31~32 题。31.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3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8C.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3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出生性别比在 102~107之间为正常值。读我国部分年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持续下降B.环境污染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的主因C.地域文化是影响我国近些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原因之一D.我国近些年人口性别比现状与社会因素无关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经济学领域,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完成 34~35 题34、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是A. 1995 年 B 2005 年C 2010 年 D. 2015 年35、目前,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大致呈A“三角”形 B“倒三角”形C“长柱”形 D“啤酒桶”形9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30 分)36、下图为我国沿 90°E 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分)(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地貌形态,完成下表。主要外力作用形式 对应的地貌形态甲乙(2)图中①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该峡谷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甲地常规能源中油气资源丰富,由此可知________岩的面积在该地分布应比较广,同时也说明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山脉②的走向是________,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南侧盆地中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10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年龄构成(%)0~ 14 岁 15~ 64 岁 ≥65 岁流动人口数量(万人)第五次 22.89 70.15 6.96 14 438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6 139(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给广东带来哪些影响?(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1112广东仲元中学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答案解析1、D;由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例可知:Ⅰ、Ⅲ都为沉积层,受外力作用;而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且为内力作用所致。2、B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判读能力。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甲处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故甲处为断层。3、C 4、C5、B 6、B本题中的循环示意图较为复杂,超出了一般的四种物质的形式,因此在判读时一定要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种物质的名称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的位置。在确定①是岩浆、⑥是变质岩后,②③均来自岩浆,且②可能直接形成变质岩,判断②是侵入岩;③要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则③是喷出岩。 而对于第 6 题的判定,要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敦煌附近” ,西北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7、C 8、CM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故多地震,容易引发海啸;还是因为 M 为板块消亡交界处,海沟逼近陆地,与海沟相伴而生的是陆上的安第斯山脉,故此地没有大陆架。其它三点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9、D 在该区域发生褶皱后,地壳上升,侵蚀作用显著,完整的褶皱遭受侵蚀,形成侵蚀面。而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Ⅰ。后来发生岩浆活动,岩浆穿过沉积岩Ⅱ,侵入沉积岩Ⅰ,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假如岩浆活动早于沉积作用,则应该形成喷出岩而不是侵入岩。1310、B 11、B第 10 题,从题干中可知在甲地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从图中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位于河流的凸岸,由此可知该堆积物的成因是流水沉积作用。 第 11 题,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它与岩浆岩有关,故可能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12、D 由图 2 可知凹岸流速较快、凸岸流速较慢,由图 1 可知,甲为凹岸,乙为凸岸,所以排除 A、B 项。乙处为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容易淤积河道,不利于港口建设。甲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堤坝易溃,应加强防洪堤建设。13、B 14C 第 13 题,该岛屿河流为放射状水系,所以为中高周低地形。第 14 题,岛屿周边以平原为主,利于聚落和交通布局。15、D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 错;植被的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 错;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 对。16、A 该题只有 A 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BCD 均反映地理环境差异性;17、C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但是库区水位的上升,会淹没一些物种,阻隔有些洄游性生物产卵,会使生态失调。18、A 19、B第 18 题,从图中信息可知:沿 X 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 Y 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由两极到赤道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形成的。 第 19 题,由图可知,沿 Y 方向从针叶林到 M 再过渡到热带雨林最后到赤道雨林,热量是逐渐增加的,故可推断出 M 的自然带应该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选项中山东丘陵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江南丘陵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西欧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江南丘陵.20、A 21、B第 20 题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影响因素。与北坡相比,南坡的相对高度大,纬度低,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22、B 23、A 第 22 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 第 23 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24、D 25、A 14第 24 题,①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受巴西暖流及地形(位于迎风坡)的影响,所以属于非地带性分异 现象。第 25 题,该地处于南美洲西岸,东侧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自然带在东西方向上分布狭小;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该处形成南北狭长的热带沙漠带。26、D 27、B第 26 题 人口增长一般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开始,随后死亡率会有所下降,接着发展到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最后发展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 第 27 题 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②时期;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①时期。28、B 从表中数据对比看西班牙的老少比是 113,这就是说西班牙老年人口是少年人口的 1.13 倍,而这四个国家少年人口的比重又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四个国家中西班牙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因此 B 项正确。29、C 30、B第 29 题:选从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表中可知,该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 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 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 60 岁的老人人口最少,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 第 30 题:迁入人口中,有不少 0~14 岁的少年儿童,对他们进行教育急需中小幼教师。其他人员虽也有需求,但不属于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31.D 32.C 第 31 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据图可知,A 点所示省(市、区)迁入率很小,而迁出率则很大,人口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故 D 项正确。 第 32 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和判读能力。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为 18%,迁出率最大值为 6.5%,故 A 项错误;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 A 附近,省区数量少,且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数量也很少,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图中 A 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故 D 项错误。33、C 从图中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较高,2006~2011 年的变化是先升后降;社会因素是近些年人口性别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是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因。34、D 35、D15主要外力作用形式 对应的地貌形态甲 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为主 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乙 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地貌和 冰川地貌36、解析:第(1)题,该地形剖面图是我国沿 90°E 附近的地形剖面图,乙地应为青藏高原,其外力作用以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地貌形态为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甲地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地貌形态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第(2)题,①河应为雅鲁藏布江,其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该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第(3)题,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而该地区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第(4)题,油气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说明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内陆湖泊或浅海大陆架。第(5)题,②山脉应为天山,呈东西走向,天山之南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多流动沙丘,天山之北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降水稍多,盆地内多半为固定沙丘。答案:(1)(2)流水侵蚀(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型;该地形区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型(4)沉积 内陆湖泊或浅海大陆架(5)东西走向 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天山的南部地区,所以盆地中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盆地中多流动沙丘。37、解析:第(1)题,可从人口数量、性别比等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16排名由 2000 年的第三变为 2010 年的第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流动会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等问题。答案:(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2)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3)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