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论文之创设教育中的“惩罚情境”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目的的教育方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教育惩罚是一剂苦药,这剂苦药包含了老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假设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和接受,那么仇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在遭到惩罚后,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种“负效应”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害怕使用惩罚的武器。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判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好的教育,只要老师在教育惩罚中营建适宜学生的情境,让学生诚心接受同时感谢,教育惩罚的目的仍然能够实
2、现的。那么,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如何创设适宜学生的情境呢?我认为要按照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来定。一、对过失行为和风细雨,鼓舞自纠学生偶然出现的过失性错误,老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训导,不一定非得是冷峻的面孔、剧烈的言辞。学生刘俊一度存在迟到现象。“如何迟到了?”我语气平和地说,“睡过了。”刘俊满脸是汗,嗫嚅着。我示意他回位坐下,同学们中有无望的骚动声。“同学们,”我真诚而恳切地说,“他没有说假话,特别老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如此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以后不会如此。”立即,我从刘俊的表情里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
3、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迟到了。二、对马虎行为以身作则,同担责任陈波作业马虎潦草,不管我用什么方法,如何样软硬兼施,都不见效。后来,我向他检讨:“我作为老师也有责任,光提出要求,不教给方法,因此为了弥补我的过失,我要和你一起做作业。”以后,每当自习课的时候,我都会和他坐在一起,为了能给他树立一个典范,我一笔一画地备课,我的字体更端正了,他的进步也越来越大了。三、对说谎行为顺势开展,人性感化夏天一次体育课,我觉察好几位学生留在教室,不是说头痛确实是肚子痛或者脚痛,我内心特别明晰有些学生是装病。假设对这种不老实的做法默许,不进展任何惩罚,以后的体育课可想而知。因此我压抑住怒火,告诉学生在座位上好好休息
4、。然后本人从医务室为学生拿来了药,端来了热水。接着让体育委员在课后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和不去上课的理由在黑板上公布出来,通过言论让他们本人觉得不好意思。老师并没有惩罚,但后来再没有出现过集体生病的现象。事实上,关于偶然装病不去做操的学生,班主任不妨顺水推舟表达本人对他的关怀,让他不好意思不断病下去;关于经常装病的学生,能够带他到医院看病、注射,或者建议他请假几天,让家长领回去看好病再来读书。四、对抄袭行为反弹琵琶,代偿惩罚学生罗刚抄作业,屡禁不止,老师屡次教育都没有改正。我考虑以后采取“反弹琵琶,代偿惩罚”的方法。我确信了他三个优点:一是有上进心,想得个好成绩,这点特别可贵;二是有区分力,看出这是一篇佳作;三是抄写认真,字迹工整。但是为什么认为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妨把感受最深的地点写出来,这确实是一篇读后感。结果不言而喻,罗刚不仅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而且确实写出了一份见地深化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