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其他学科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doc

上传人:USER 文档编号:1994596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学科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其他学科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其他学科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其他论文之课堂建立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 课堂目的达成标准存在着一个演化、生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开展阶段,课堂教学目的达成标准有着不同的内涵。概括地讲,课堂教学目的达成标准经历了以“物”(即教学任务的达成)为着眼点和以“人”(即课堂主体及其自主的开展、生动的开展、持续的开展)为着眼点两个阶段。它们分别造就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在此我们暂且将其简单称为“旧效率观”和“新效率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是在旧效率观和新效率观的“破”与“立”的矛盾过程中前行的。传统课堂追求短视效率传统课堂所追求的课堂效率也有短效与长效之分,但这种短效与长效更具“现实性”,确切地说是片面性、短视性。

2、所谓短效,指的是课时认知目的的达成度要高,全体学生的认知达标率要高;所谓长效,即单位时间内要圆满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期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高。秉持这种课堂效率观的课堂生活是如何样的?从短效的角度看,课堂完全被老师操纵,学习活动成为预设完满、环环相扣、高密度快节拍的“牵引”。课堂生活失却了师生的多维交往,有的仅仅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操练,“自主探究”、“交往碰撞”被视为耗时之举,思维多元对话变质为薄弱的、不以思维成分为考量的师生征询答,学生的学习情态、体验过程、个性化学习方法与成果往往被忽略、替代甚至省略,本应属于课堂主体的意义建构成了机械识记、生吞活剥,学生毫无自主活动权利和空间可言。如

3、此的课堂“赢得”的只是学生关于书本知识的累积和应考技能的加固,即所谓的牢靠的“双基”。本质上,这种“短效”是一种纯粹的低效。从长效的角度讲,则是学生征询题认识的泯灭、动手才能的退化、思维才能的弱化、征询题处理才能的沦丧、学习策略与学习适应的缺失,是学生关于学习生活的厌烦。日复一日,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离开了老师本人不会“走路”,“学”失去了活力学习个性和自主、持续“学”的内涵。关于老师而言,也照旧仍然“手持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因此,课堂生活远离了生命的鲜活,嗅不到生活的滋味。因此,课堂成了“炼狱”,学生成了机器,学习成了负担。本质上,这种“长效”是一种可怕的负效。由此,我们不能不说这种

4、课堂效率观是滞后的、非人性的。着眼于“物”,即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计划、学习成绩,这是它的短浅之处,也是它的致命缺陷。课堂教学应该指向人的开展有学者认为,“教”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在我们看来,“教”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应主要透过“学”的效度来考量,而每一堂课“学”的有效和高效都应着眼于两种境地:一是“短效”,即课内即时可测的教学成效,能够理解为“三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情态是积极、高涨的),学习的幸福度高(学习体验是真切、健康的),以认知为主的教学目的的达成度高(课堂学习活动讲求效率);二是“长效”,即以“短效”为基的或者说是“短效”背后的、蜕去“短效”外壳之后的情理的积淀

5、、方法的建构、素养的抬升,能够理解为“三化”知识与技能的构造化、过程与方法的体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性化,这才是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而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另外一种观点确实是能够从外显和内隐两方面因从来综合衡量“教”和“学”的成效:从外显的要素讲,一方面是指老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成分要大;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有效活动时空所占的比重要大,学生的学习情态是自主、积极的。从内隐的成效讲,是指教学相长的实现程度,一方面是指老师能够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有益于本身开展的启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学习过程、展现思维灵性、张扬个性本真,在实现智慧与价值的差异性自主建构的同时,体验课堂学习生活的幸福。

6、重建课堂教学效率观要从“根”上切入事实上,目前广大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并非还滞留在旧的层面上,新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正在深化到他们的头脑和实践之中。在课堂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可喜的转变。比方,在课堂上,老师注重给学生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从中选择出“最优的”加以运用和内化,事实上,这也正表达了课堂教学的“长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观还没有从根本上进展更新。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征询题是大多数老师难以处理好课堂教学目的的生成征询题。因此这里面可能有老师的教育实践智慧范畴的征询题,如不擅长捕捉和利用现场生成性资源、通过理性的追征询来催化

7、思维对话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实中一些老师表现出的十分强烈的“坚守”认识。在课堂生活中,一些老师不愿意面对那些打破了教学预案的“意外”,往往仍然处于“圆满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立场,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学习疑征询,往往会以“课后处理”来敷衍,或者将其归为个别征询题而通过单独辅导的方式处理。特别少有老师将其及时转化为新的学习主题,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处理。关于“课堂是否促进了老师本身专业生命的成长”这一成效,更是特别少有老师顾及。事实上这些现象正说明一些老师还没有真正从教育的原点出发,还没有站在“促进人的开展”的立场上正视课堂。由此而言,建立如何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是目前课堂建立应该处理的首要征询题,而确定以“物”仍然以“人”为着眼点的课堂教学目的达成标准,又是取向于何种课堂教学效率观的“根”。课堂建立必需要找准这个“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