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打包7套)岳麓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打包7套岳麓版必修2.zip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打包7套岳麓版必修2.zip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4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5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6 岳麓版必修2.doc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7 岳麓版必修2.doc
  • 全部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3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4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5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6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7 岳麓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 15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 , 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 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 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 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因此,将本课内容围绕课标整合为:一、话说模式——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追逐梦想——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三、以史为鉴——反思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 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 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 落实“创设历史情境,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 2 -使用的技术:插入图片、音频、视频、PPT 等 一、播放音乐和图片,从时间作为切入点,西方的圣诞节和苏联的解体进行对比,展示两幅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二、结合一些图片资料与教材联系:让学生深刻的感悟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一些不足。三、观看视频:找出戈尔巴乔夫从哪几个领域对他的梦想做规划?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通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四、播放音乐:结束时播放歌曲在路上歌曲和一些图片资料,配有教师结语:我们吸 取苏联的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与其 它的现代化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反思中前行,在创新中前进……让学生以史为鉴,联系中国的现实,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并从现代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把握本课内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西方圣诞节和苏联解体时,国旗下降的图片 从时间作为切入点,西方的圣诞节和苏联的解体进行对比,展示两幅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展示图片 课堂讲授、探究一 赫鲁晓夫改革采用基础知识抢答、感悟成就、合作探究、评说人物来完成 看教材进行知识抢答、通过图片感悟成就、学会评价人物 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堂讲授、探究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采用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资料卡片、实战演习等环节来完成。 完成自主学习、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资料卡片来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效果、通过实战演习检测学习效果 图片、试题 课堂讲授、探究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观 完成戈尔巴乔夫 视频、图片和文字材- 3 -看视频、我来评说两个环节来完成。 改革内容和评价 料 以史为鉴,反思篇 对苏联改革的认识 辩证的来看待 判断题和材料题 小结 老师进行结语 联系现实 感悟历史 图片和音乐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一、整合教材,把本课分为三部分:将本课内容围绕课标整合为:一、话说模式——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追逐梦想——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三、以史为鉴——反思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赫 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次改革的基本史实,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赫鲁晓夫改革采用基础知识抢答、感悟成就、合作探究、评说人 物来完成。勃列日涅夫改革采用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资料卡片、实战演习等环节来完成。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观看视频、我来评说两个环节来完成。教学方式的多 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很好的达到落实基础、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三、能够联系现实,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学科价值。-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 ,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 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 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 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级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 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创设历史情境,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 (2)通过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会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带来的启迪?”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 2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几次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历史课堂教学,它以其丰富的 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动态传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 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开教学。比如,导入时,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然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借助多媒体展示史料、问题和提示,师生、生生合作 探究,再借助多媒体展示答案,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切实落实。在讲述勃列日涅夫改革评价时分别加入视频,增加课堂的历史气息。在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力求创设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堂。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导入 借助图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PPT 图片 新课讲解一赫鲁晓夫改革 借助图片、三组史料、情景设计 生生合作,回答问题 PPT 图片史料 新课讲解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借助图片、视频、史料 生生讨论、合作 PPT 图片视频 史料 新课讲解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借助图片、提出问题 思考,比较,回答问题 PPT 图片 总结三次改革异同 借助史料 小组合作,探究 PPT,史料 情感升华 借助图片史料 PPT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教学过程中利用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契机;利用 PPT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归纳,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对三次改革比较分析中,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团队意识,以达到互相启迪,相互帮助的目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 3 -造性整合教材,选取身边鲜活的历史素材资源,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历史鲜活性,感悟史学生命力。 -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二第三单元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到苏联解体所经历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高中阶段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服务未来的作用。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创设新的历史情境,设计新颖的问题,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趣味性足一些。 三、教学目标 1. 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 理解苏联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原因; 3. 体会改革的复杂、艰难与曲折,总结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导入〕用 PPT 播放视频“红场的见证与思索”, 该视频具有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苏联经济改革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程〕关于“人物性格说”,PPT 展示有关说法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增加思维含量,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小结〕在《在路上》的背景音乐中,PPT 滚动播放苏联历届领导人的图片和“曲折”、“艰辛”、“复杂”、“勇气”、“失败”等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达到高潮。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导入 用 PPT 播放视频“红场的见证与思索” 看、思 插入视频 讲授 展示 ppt 看、听、思、讨论 插入音频、图片、表格、漫画 探究 展示 ppt 讨论、发言 Ppt 训练 Ppt 展示表格 填表格 Ppt 评价 Ppt 展示 回答 Ppt 建构 Ppt 展示 构建体系 Ppt 小结 PPT 播放音频 看、听、思 插入音频 - 2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整体构思——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为主线,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公民意识;教学环节——以“辉煌与黯淡”、“固守与突破”、“亡党与亡国”三个篇章,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中理解苏联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经验教训。力图通过基于历史发展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讲述,围绕典型材料和有意义问题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感悟改革家勇于探索、敢于开创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 姓名 马光贤 单位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课选自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探索中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下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展示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2、教材的内容:本课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由于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失败。接下来,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和评价。教学难点是比较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的异同,总结启示。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较强,针对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感性的原始资料,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将苏联三个时期的改革分别与中国改革建设纵向联系比较,为最后突破难点做好铺垫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20 课又介绍了苏联前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斯大林高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从这种体制的弊端入手,就能使学生理解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联系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道路,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对比中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会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知识专业性很强,应该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高一学生依然保持着对感性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录像、图片、史实资料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高中学生具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教学目标目标一: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导学案的材料,学生能够准确归纳出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并掌握辩证的唯物史观和论从史出的治学方法。目标二: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问题,学生能够归纳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并与中国做比较,谈启示,认识改革的复杂性。目标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是根本性变革,通过师生探究,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目标四:通过师生共同回顾知识,完成课堂小结。在形成知识结构框架后,学生清晰地理解本课的课标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1、 微视频《大国崛起》,课堂引导学生反思苏联的历史,引入课题。2、课件大屏幕提供教学图片、史学资料等,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历史,启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4、 运用课件中的评价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感悟历史方可知真谛”,今天让我们一起感悟苏联的历史。(放录像 )观看漫画、视频,体会一个社会主义神话,半个多世纪后轰然倒塌。苏联,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命运?思路走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视频、大屏幕课件展示目标探究教师引导同学对个性化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问题(重点)探究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评价探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探究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PPT,史学资料、书信、历史图片、探究问题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利用课间提供的资源学习探讨学生利用大屏幕展示的探究资源,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主干知识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思维导学图训练 屏幕展示的评价目标学生依据大屏幕和导学案完成提交课件和导学案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1、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较强,针对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感性的原始资料,利用课件形象展示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将苏联三个时期的改革分别与中国改革建设纵向联系比较,为最后突破难点做好铺垫。2、在问题设计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究问题层层紧扣,步步深入,把学生一步步引入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思维,并引导学生用一些新史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认识历史,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层层递进。同时注重方法指导,并结合新生的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4、思维导学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教材分析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版在教材的处理上与其他版本略有不同,不仅谈经济改革,也谈政治改革。了解苏联的成就与挫折,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学习方法的引导.学 生在初中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理解三个改革的原因、结果及失败原因 (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 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不能偏离 社会主义向。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四、教学环境 - 2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检测等。 思维导图用于开始的知识概览,直观形象把握本课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图表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多媒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 视频用于课堂中间,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间环节有利于衔接过渡,引起兴趣。 电子检测放在课后,能快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观看漫画《片面的经济》,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 思考回答 漫画《片面的经济》多媒体展示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98 页第一段结合以下材料找出改革原因 自读课文和材料,组内交流答案,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多媒体出示材料 成果展示 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 内容 侧重农业 侧重工业 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 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三种方案比较 - 3 -政治体制改革 同 点 结果 收效甚微 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 导致苏联解体 相同点 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 最终都失败了。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如果你是苏联病人的主治医师,你会给出怎样的有效治疗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多媒体出示材料 课堂小结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回答 多媒体 巩固与检测 出示练习题 根据题目说出答案 电子检测、多媒体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苏联三次改革,查阅以下参考资料,任选一次改革,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和结果。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1、本课运用了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检测等多种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导入环节,利用漫画,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生病”的“病根”,并提问苏联“病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具体表现,导入新课。中间过渡时,利用视频,提高学生注意力。 3、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4、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思维导图及表格等信息技术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教材分析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过程与方法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失败原因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归纳法、分组讨论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结果、失败原因 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 分析材料、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失败原因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形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结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苏联经济改革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历史思维与材料解析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能力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教学目标 完成本课三维目标。 同时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构建和解析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关键信息的提取,以及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环境 eq \o\ac(□,√)√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 2 -主要利用 ppt 演示,主要包括图片展示和文字资料的展示。 1、通过文字史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2、通过 PPT 为学生自主预习设置问题,展现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引导学生建构本课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 PPT 展示问题设置,对重要知识点、易错易混点进行分析理解,精讲点拨。 4、选取材料创设新情景和新材料,指导学生当堂评价三次改革,提高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三次改革的异同点,同时进行学法指导。 4、以 PPT 为载体,进行即时训练,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全面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显示邓小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论,提问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Ppt 基础梳理 Ppt 展示问题与要求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Ppt 探究讨论 Ppt 展示问题与要求,引导学生读书 学生自读课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Ppt 汇总提升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次改革的异同点,思考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选择代表展示 Ppt 课下探究 提出问题,点拨思路 课下探究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 3 -1.文科生基础较差,材料解析能力普遍较差,使用 ppt 为学生提供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结构的抓手,便于学生循序渐进,提升材料解析能力。通过 ppt 展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自身基础较差,问题意识较弱,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展示,当堂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凝聚力和学生的成就感。 3.运用 PPT,当堂展示典型题目,即时训练,检验教学效果,以便课下及时查缺补漏。- 1 -教学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必修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 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 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 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 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贯彻落实创设历史情境,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失败原因和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及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学生继续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中国改革与苏联“三夫”改革的异同,继续掌握比较法。 (2)通过教材和老师提供的史料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继续掌握历史史料分析法,能对史料进行分析、概括,提取有效信息。 (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借鉴中国的改革,设想假如你是苏联领导人,你会怎么改革?”“苏联改革失败对中国的启示”,学生继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意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并树立坚定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思想。 - 2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本课课件主要使用 PPT、FLASHE、 视频、音频等技术,在新课导入时使用课件图片展示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以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在讲述三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时,出示图表填写内容, 通过图表得出三次改革的不同之处,对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这一重点难点的处理,采用了多种方式,既有图片,也有数据分析,更有视频,从多角度再现历史原貌, 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方法、手段等) 导入 PPT展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关于苏联改革的一则讽刺故事 思考:这些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样比喻他们? PPT图片 过渡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和图片 通过材料中准确的数字和形象的图片思考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数据表格 内容讲授 PPT表格三次改革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己填写 PPT表格 总结失败原因 文字材料,表格,赫鲁晓夫的墓碑图片,赫鲁晓夫在联大开会时的照片,勃列日涅夫的图片,讽刺漫画,苏联 80年代初的经济发展柱状图。戈尔巴乔夫的图片,一些历史学家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根据老师的设问思考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3: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PPT、音频,录像 数据资源 总结 教师出示问题:三次改革的异同点? 学生确定比较项组织答案 PPT 升华 讨论:苏联解体后,西方学者们活跃起来了,他们说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失败了,你赞同吗? 小组讨论 - 3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 字左右 本课导入以美国《时代》杂志在 1958年、1973 年、1988 年 度封面人物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作为导入,既具有趣味性,又能言简意赅的导入新课。一则关于苏联改革的讽刺故事寓意深刻有妙趣横生的概括了三 次改革,学生兴趣浓厚,对三位领导人改革失败的原因,以材料,表格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取观点信息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作证。最后与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做比较, 既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又为现实联系,为现实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