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科7份).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科7份.zip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科7份.zip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全部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试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Na: 23 , S:32 ,Cu: 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16 小题,共计 48 分)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A.水玻璃 B.黏土 C.硅芯片 D.普通水泥2. 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泥 B.水玻璃C.氨水 D.液氯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 H+ D.加 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A.次氯酸钙 B.氯化钙 C.次 氯酸 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在下列溶液中通入 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 )A.硅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 D.漂白粉溶液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A.NaNO 3 B.AlCl 3 C.Na 2SO4 D.FeCl 2 7.在体积为 V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 NO 和 b mol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 B. C. D.无法确定b28.在下列反应中,硫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Cu+H 2SO4(浓) B.FeO+H 2SO4(浓)C.Ba(OH) 2+H2SO4 D.C+H 2SO4(浓)9.下列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因此可用铝槽车储运浓硫酸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 SO3C.浓硫酸可以干燥 H2、NH 3、CO 2等气体 D.SO 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相同 10.下列关于 SO2的叙述,正确的是A.SO 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B.大气中 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C.SO 2是硫酸的酸酐D.SO 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2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常雨水的 pH 为 7.0,酸雨的 pH 小于 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或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A.①②③ B.①④⑤C.②③④ D.③④⑤12.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 O2、NO 2、Cl 2、NH 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反应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其中充满 NO2的试管是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 2与 H2O 反应:Cl 2+H 2O===2H+ +ClO - + Cl -B.往 FeCl3溶液中加入 Cu 粉:Fe 3+ +Cu=Fe 2+ +Cu 2+C.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l 3++ 3OH- ══ Al(OH) 3↓D.将铜片投入浓硝酸中:2NO 3- + Cu + 4H+ = Cu2+ + 2NO2↑ + 2H 2O14.下列关于 SiO2和 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 2、SiO 2都能够与 NaOH 溶液 B.CO 2和 SiO2都能与水反应C.CO 2是酸性氧化物,SiO 2是两性氧化物 D.CO 2和 SiO2都是气体1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A.钠元素 B.氯元素 C.碘元素 D.铁元素16.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二、填空题(共 22 分)17.( 6 分)在雷电作用下,大气中游离态的 氮会少量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并随雨水落下,这是自然中固定氮的途径之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3, ,。18.(16 分) (1)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 (用字母填在横线上)A.难挥发性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F.催化作用①浓硫 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 ;③实验室制硝酸 ;④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 ;⑥运用铁制槽车和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 ;⑦生产过磷酸钙化肥 ;⑧浓硫酸使润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 。(2)运用硫酸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鉴别两瓶等体积的硫酸,哪瓶是浓硫酸,哪瓶是稀硫酸? 。(3)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气体有 ,理由是 。三、实验题(22 分)19.(12 分)某同学为验证盐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装置Ⅱ的作用是 ,其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Ⅲ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该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盐酸Na2SiO3 溶液饱和 NaHCO3 溶液Na2CO3Ⅰ Ⅱ Ⅲ420.(10 分)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来制取氨气。(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氨应选用下图甲中哪种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某同学用下图乙来收集,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充满氨的方法,一般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瓶内已充满氨。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8 分)21. (8 分)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 4.48L(标准状况) 。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2)若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 500mL,计算该溶液中硫 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五、选做题(本题可以选择做 10 分)22. 甲、乙两相邻的化工厂,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仍然各溶有以下八种离子(Ag +、Fe 3+、Ba 2+、Na +、Cl -、SO 42-、NO 3-、OH -)中各不相同的 4 种,若单独排放,则造成环境污染,如果将甲、乙两厂的污水按适当比例充分混合,再经沉淀后,排放的污水转变为无色澄清的 NaNO3溶液,污染程度大为降低,又经测定,甲厂污水的 pH 大于 7,试推断:(l)甲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2)乙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三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姓名:……….……………………….班级:……………………………….学号:………………….…………….5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填空题(22 分)17.( 6 分), ,。18.(16 分)(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 (3)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9.(12 分) , ,。(2) , 。(3) 。20.(10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放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8 分)21.五、选做题(10 分)22.(l) ;(2)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三月份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答案)一.选择题1~5 CDAAB 6~10 DCDAD 11~16 CBDACC二.填空题 17.(6 分)7N2+O 2====2NO 2NO+O 2=2NO2 3NO2+H 2O=2HNO3+NO(各 2 分)18..①C ②D ③A ④AB ⑤Be ⑥E ⑦ B ⑧B E(每空 1 分)(2)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由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上的差异入手,鉴别的方法如下:① 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硫酸,能放出大量热的则为浓硫酸,应之为稀硫酸。②观察状态,浓 H2SO4为粘稠液体,而稀硫酸为粘稠度较小的液体。③比较相同体积的酸的样品质量大小,浓 硫酸密度大,质量较大,而稀硫酸则密度小。④取少量试样,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体的则为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钝化),则为浓硫酸。 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立即变黑的为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⑥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为浓硫酸,无现象的为稀硫酸。( 任意一种即可) (3 分)(3)SO 2和 H2(2 分)浓硫酸与锌反应放出 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转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 放出 H2(3 分)19.(12 分)(1)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吸收装置Ⅰ中挥发出来的 HCl 气体 HCO3- +H + =H2O+CO 2↑(2)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Na 2SiO3+CO 2+H 2O=Na2CO3+H 2SiO3(胶体)(3)酸性:盐酸 碳酸 硅酸 (各 2 分)20 .(1)2NH4Cl+Ca(OH)2 Ʌ CaCl2+2H2O+2NH3↑(2)B 气体从 A 进 B 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 NH3四、 (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8 分)21. (8 分) 由题意得:Cu+2H2SO4(浓) CuSO 4+2H2O+SO2↑(2 分)1mol 22.4Ln(CuSO 4) 4.48Ln(CuSO 4)= (3 分)c(CuSO 4)=0.2mol÷0.5L=0.4mol/L(3 分) )五.选做题(10 分)(1)甲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Na +、Cl -、SO 42-、OH -;(2)乙厂污水中含有的 4 种离子是 Ag +、Fe 3+、Ba 2+、NO 3-.△1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分值:100 分 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2.下列图文材料出自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其反映信息准确的是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D.农具有了突破性的创新3.“农夫早出暮入,耕 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非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一特征?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自给自足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脱离4.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制农具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5. 18 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2他的居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A. 中国人素来 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 B.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C.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6.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 ②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③中 外经济的交流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列有关家庭手工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 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C.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 D.在自然经济时代可有可无8.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的时间是( )A.夏商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清朝9.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中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的“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由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按时开闭10.清乾隆八年(1743 年) ,清政府发布了下图中的告谕。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C.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D.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政策11.我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往往是“厚往薄来” “倍偿其价” ,对此评价错误的是( )A.属于朝贡贸易 B.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C.目的是宣扬国威 D.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12.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兼并情况严重13. 《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商品交易)次3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地租重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4.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 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15.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刺激了美洲奴隶 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D.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16.19 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 时主要动力能源 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 气17.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18.15 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 ,这主要是( )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19.英国在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的内在动力是( )A.殖民扩张 B.市场的需求 C.科技推动 D.生活享受2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421.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 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22.右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760 年,西非黑人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 黑奴贸易C.工业革命 D.第 二次工业革命23.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圈地运动的进行C.手工工场的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24.下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错误的是( )A.电力工业 B.石油工业C、汽车工业 D、纺织工业25.根据 1801 年首次普查,英国的约克郡有 15 个城镇和 2 万多人;而到 1891 年,已有 63 个城镇。从 1820 年到 1830 年是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最快的 10 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7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26. (17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5(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 (9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 (8 分)27.(17 分)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 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 )玲珑端巧 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 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 ,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浙江官营制瓷业的特点。 (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4 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3 分)这是否能够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 分)为什么?(2 分)28.(1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 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6材料三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 ,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 15、16 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 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6 分)附加题(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7材料二 唐宋时期,许多阿拉伯商人从海路到广东等东南沿海经商,阿拉伯商人不仅从搭乘的中国海船上学会了指南针导航技术,井把这种先进技术传到了欧洲,还把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天文、医学等知识传到了中国。材料三 以下是宋、明文献中有关古代海外贸易的记载: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指广东的海外贸易)利人甚厚,提单官(管理海关税收官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钱币) ,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采系年要录}“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岛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技艺及女工针锈,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百十万于我中土。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徒。 ”——《中国古代史纲要》材料四 顺治、康熙年间,面对以台湾等沿海岛屿为依托的郑成功等抗清武装,清廷厉行“海禁” , “寸板不许下水” 。清军收复台湾后曾短期开放“海禁” ,但不久即又恢复……,乾隆57 年(1792 年) ,英国派使臣来华交涉通商事宜,向清廷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自由通商、租占沿海岛屿居住等要求,遭到乾隆帝的严词拒绝。乾隆帝在写给英王的谕旨中指出:“尔国所请,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五 乾隆帝命纪昀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欧罗巴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术,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有深意矣!”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广东沿海地区在唐代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4 分)8(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我国古代海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10 分)(3)依据材料四、五,归纳概括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6 分)9高一历史答题卡分值:100 分 时间:90 分钟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4 分,第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26、 (17 分)(1)(2)27、 (17 分)(1)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028、 (16 分)(1)(2)(3)附加题:(20 分)(1)(2)(3)11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7 分,27 题 17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26. (14 分) (1)特点:①出现新兴商业都市;(3 分) ②不断出现新的居民点;(3 分)③以自耕农经济为主(或小农经济为主) 。 (3 分)(2)新变化:①农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2 分) ②普遍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和加工农产品;(2 分) ③农民出现了分化;(2 分) ④普遍采用契约方式保障租佃关系。 (2 分) 27、 (18 分) (1)特征:①历史悠久 ②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 ③产品种类繁多; ④走向世界。 (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影响: ①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2 分)②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 分)(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3 分) 不能说明;(2 分)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2 分)28、 (16 分) (1)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 分)②《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2 分)③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 分)(2)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 分)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 分)(3)影响:①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3 分)②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 分)附加题(20 分)(1)重要地位:广东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起点。 (2 分)也是我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海外贸易的中心。 (2 分) (2) 影响:①向西方各国传播我国的指南针等先进科技成就;②向国内传播西方各国的天文、医学等科技知识;③增加政府收入,减轻百姓负担;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⑤增加沿海居民收入,改善民生;⑥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 (答出一点给 2 分,满分为 10 分) (3)原因:①镇压沿海的抗清武装, (1 分)② 防止西方异端思想的传播, (2 分)③阻止西方的扩张侵略;(1 分)④自以为物产丰富,不需要对外贸易。 (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A B C D C B D C B C B D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D C B C B A B B D D D1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 25 题,总分 50 分)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多样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2.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 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3.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再生功能 D.生产功能读下面四幅“海拔 5000 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 , 完成下列问题。4.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 甲丙乙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乙和丙C.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D.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6.大连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7.影响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下图为中国人口变动曲线图。读图,回答各题。8.图中各时段( )A.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B.②人口总量持续增加C.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最快D.④人口增长向“三低”转变9.③时段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A.计划生育 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市 2010 年和 2014 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目前该市人口的最主要问题是A.劳动力严重不足 B.青少年比重太大C.老龄化问题严重 D.城市人口比重太高11.应对该市人口变化,目前最合理的措施是A.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B.接纳国际移民C.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D.禁止人口流出12.下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3A.43% B.30% C.25% D.50%13.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社会生产力14.世界“人口爆炸”时代是指( )A.农业文明时期 B.产业革命后C.20 世纪 50 年代后 D.21 世纪后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 ,完成各题。15.阶段 I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6.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迅速下降 B.保持不变C.迅速增长 D.缓慢增长17.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 阶段 I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阶段Ⅳ18.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工业革命 B.生物学规律C.育龄妇女总数 D.生产力发展水平读“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419.关于图中四个时期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人口增长最快B.乙时期死亡率最高C.丙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丁时期人口平均寿命最长20.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计划生育 B.国际移民C.人口迁移 D.社会经济因素21.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出生率 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 D.人口迁移22.据有关材料报道:与 2000 年相比,2010 年中国 20 至 29 岁的劳动力减少了 15%。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外迁C.出生率下降 D.死亡率提高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国家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出生率(‰) 14 9 25 9死亡率(‰) 9 10 8 82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人口总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2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五、综合题(总分 50 分)26.读下图 A、B 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10 分)(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 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 年后,5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 等,该国采取的人口措施应该有 等。(2)B 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对社会影响是 、 等。该国可以采取 , 等人口措施。27.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 2000 年-2010 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 ,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 2000 年至 2010 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8 分)(2)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 (6 分)(3)试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分)28.下图代表 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实线代表已经过去的时间,虚线代表未来的时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分)(1)简要分析①——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 (3 分)(2)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2 分) ;人口规模最大的时间点是 (2 分) 。29. 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6(1)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2 分)(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____国相近。 (2 分)(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2 分)(4)B 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4 分)(5)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能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5 分)7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甲周围各种问题,可以推断形成原因是植被破坏,C 对。人口增加,与径流量、土壤肥力下降无因果关系,A 错。气候变化,径流量可能减小,B 错。围湖造田,与土壤肥力下降无关,D 错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A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植物、大气、土壤、水圈、岩石圈等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生的生产功能。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点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4.C5.D【解析】试题分析:4.该山地的海拔为 5000 米,纬度越低的地区,垂直的带谱越多,纬度越低的地区,垂直的带谱越少;图中乙地有 5 个自然带分布,说明纬度最低,丁地的自然带有两个,且是最高处的两个自然带,故纬度最高,结合选项 C 项正确。5.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水热状况有关,迎风坡降水多,同一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阳坡光照丰富,热量较多,同一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甲、丁两地南坡自然带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故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D 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规律【方法总结】垂直自然带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6.C【解析】试题分析:大连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 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B 错。热带雨林带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D 错。【考点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带类型。7.A8【解析】试题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水分。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8.D9.A【解析】8.由图可知,①时段自然增长率在 15‰~25‰之间,④时段自然增长率在 5‰~15‰之间。所以④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②时段中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即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持续增加;③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②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④时段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由高向低,即人口增长向“三低”转变。9.中国在 70 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0.C11.C【解析】试题分析:10.从图中可知,该市 15—64 岁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因而 劳动力严重不足是不准确,但 65 岁以上人口达 11%,远超过人口老龄化 7%的标准,说明最突出的人口问题应为老龄化问题严重。11.该城市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适当地增加人口出生率,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增加,同时适当地鼓励劳工迁入,但不能接纳国际移民,因为我国总体上人口数量大。【考点定位】城市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2.C【解析】试题分析:读图,根据图中三角坐标,标有 65 岁以上文字的边,表示的是百分比递增顺序,从 这一边的 0 处,延伸出的另一边,表示百分之 0,其它百分数值与百分之 0 的边平行。可以判断 6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25%,C 对。【考点定位】三角坐标判读。【名师点睛】三角坐标的读法,许多同学觉得难,其实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图中三角形三个角,每个角是两个边,以 0-14 岁一项为例,该项所在的边数值表示百分比向右增加,最左边是 0,从左边 0 这时延伸出的另一个边 ,表示该项所在百分比是 0。这一项的其它百分比与百分之 0 这个边要平行,确定该项的百分数值。13.C【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C 对。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不能决定出生率等三率的高低,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影响的是人口机械增长的大小,A、B、D 错。【考点定位】人口增长类型的决定因素。14.C9【解析】试题分析:考点 :15.D16.C17.D【解析】试题分析:15.仔细读图,可以判断出阶段 I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选D。16.看图中总人口的变化曲线可知,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迅速增长,选 C。17.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Ⅳ,选D。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区域分布状况。18.D【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的快慢,跟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人口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19.A20.D【解析】试题分析:1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百分值判断,甲时期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最快,A 对。乙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死亡率低,B 错。丙时期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最低,可能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错。丁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平均寿命最短,D 错。20.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D 对。该国人口出生率较高,先降低,后升高,计划生育不是主要因素,A 错。没有机械增长率,不能表示国际移民,人口迁移因素,B、C 错。考点:区域不同时期人口问题,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21.C【解析】试题分析: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长率。考点:自然增长率22.C【解析】试题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致使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劳动力减少。考点:我国人口问题23.B24.C10【解析】试题分析:23.仔细读取表格中的信息,美国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 错;德国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对;印度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错;日本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错。答案选 B。24.印度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总量大。答案选 C。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问题。25.C【解析】试题分析:山寺桃花因地处海拔高的山地,热量条件比山下平原地区差,花期迟。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差异。C 正确。考点:地带性分异规律26.(1)A 国,社会压力大/环境压力大, 人均资源减少或者影响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计划生育。(2)现代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鼓励生育,接纳移民。【解析】试题分析:(1)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是近几年高考出现有一定的频率的地理图形,复习时常常作为重点难点对待。横轴一般表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纵轴表示年龄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为青壮年。据图可知:A 国图上尖下宽,呈山形,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属于年轻型,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因此未来人口迅速增长。该国会面临社会、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减少或者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等问题,因此该国应该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2)B 国图上宽下窄,呈坛形,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育龄人群比重低,因此人口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未来人口将呈现负增长,造成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该国可以采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人口措施增加人口数量。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27.(1)数量: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2 分) ;5-6 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2 分) 。密度:从市中心( 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2 分) ;3-4 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2 分) 。(2)大城市就业机会多(2 分) ;位于近郊区生活费用低(2 分) ;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2 分) 。(3)加强户籍管理(2 分) ;调整产业结构(2 分) 。【解析】试题分析:(1)认真分析图,从图中总结答案,点要全、要详细。(2)从材料中得知“人口倒挂”现象指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其实是考查人口的迁移问题。应从迁入区的拉力和迁出区的推力两方面分析,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寻找更多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3)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户籍制度、人口素质等角度分析。考点:考查城市化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1128.(1)民族经济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死亡率下降(2)② ④ 【解析】试题分析:(1)建国后,由于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逐渐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读图可知,从①到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故②人口发展速度最快;图中①到④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之后为负值,说明④时间点人口规模最大。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增长。29.(1)6‰ (2 分)(2)A(2 分)(3)C(2 分)(4)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人口素质较低,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 (4 分)(5)不能。 (1 分)C 国人口增长率为 0,应该适当鼓励生育,不适用我国的人口政策;(2 分)B、D 两国人口增长过快,应该控制人口增长,适用我国的人口政策。 (2 分)【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A 国人口出生率约 14‰,死亡率约 8‰,所以自然增长率约为 6‰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约 10‰多一些,死亡率小于 10‰,自然增长率小于 10‰,与 A 是相近。(3)C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属于发达国家。(4)图中数值表明,B 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所以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人口素质较低,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5)不能。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谋生充政策。C 国人口增长率为 0,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应该适当鼓励生育,不适用我国的人口政策。B、D 两国人口增长过快,应该控制人口增长,适用我国的人口政策。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主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