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802111.ppt
- 2016062802112.ppt
- 2016062802113.ppt
- 20160628024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246.doc--点击预览
- 20160628024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三 20 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 25 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6·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 1917 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 月 2 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 月 6 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 月 24 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 月 25 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选 C。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表格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临时政府的更迭非常 频繁,在半年的时间里更换了四个,这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故排除。2.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 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解析:选 D。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依据材料中“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排除 A 项;依据材料中“最明确的 、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可知指退出一战实现和平,二月革命后政府仍参加一战,故排除 B 项和 C 项。3.(2016·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1917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解析:选 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解读题干材料,1917 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但这在加米涅夫看 来“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结合选项分析,C 项符合题意。4.(2016·广东珠海高三质检)苏联 史学家在纪念十月革命 40 周年时出版了《伟大的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2普遍影响” , “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 。书中思想( )A.过分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B.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高度评价十月革命世界范围的意义 D.指出十月革命对西方国家的影响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材料中“包罗一切” “决定性”的形容,明显是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故 A 项正确;该思 想强调“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 ,并非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故 B 项错误;该思想认为十月革命“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 ,包含范围广泛,不仅仅是空间范围,故 C 项错误;该思想强调“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 ,并非针对西方国家,故 D 项错误。 5.(2016·江苏扬州高三适应性检测)俄国到 1920 年时,1 卢布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1/188,相当于 1913 年的 1/13 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俄国到 1920 年时”可知是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1918-1920 年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 A、B、D 三项错误。6.(2016·福州调研)“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这反映的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国有工业 D.新经济体制解析:选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否定私有制,强调公有制,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故 B 项正确;优先发展国有工业与材料“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苏联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7.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解析:选 B。材料反映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导 致工人、农民偷偷买粮和卖粮,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城市和农村物质匮乏,需要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材料与发展第三产业无关,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故 D 项错误。8.(2016·河北保定摸底)苏联农村从 1922 年到 1946、1947 年,大饥荒大约平均每隔十一、十二年出现一次,连续发生了三次,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无以计数。这种现象的出现(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群众基础 B.主要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 3D.与西方大国封锁苏联的政策关系较大解析:选 A。苏联农村周期性饥荒必然会降低群众对苏联政权的信心,故 A 项正确;周期性农业饥荒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和农业集体化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之中的失误或错误造成的,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在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苏联饥荒与西方国家的封锁政策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故 D 项错误。9.(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工业总产值(%) 102.51 14.10 77.39从上表可以看出( )A.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B.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到 1925 年,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D.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选 D。材料没有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故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题意,因为表格显示十月革命后的 1920 年工农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革命前;表格显示 1925 年工业总产值并没有恢复到 1913 年的水平,故排除 C 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显示 1925 年 苏联经济发展超 过 1920 年,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有关,故选 D 项。 10.(2016·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 ”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吸收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11.(2016·山东潍坊质检)1970 年 5 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 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解析:选 B。 “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没有体现这一做法的实质,故 A 项错误;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故 B 项正确;此时还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不可能实现企业自主,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与运用价值规律无关,故 D 项错误。12.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4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解析:选 A。斯大林模式开创了在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选 A 项。B 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该手段是“无情 的”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时期逐渐被废除了;D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 ,并不是完全否定。二、非选择题13. (2016·福建龙岩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 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 ”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十月革命史》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第(1)问根据材料中“农民” “士兵” “有财产阶级”等指示词,结合材料上下文提取概括各阶层的状况。 第(2)问根据“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从国内外矛盾、形势的发展及各阶级的态度分析临时政府是如何失去支持,从而倒台的。答案:(1)状况: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独裁。(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5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14.(2016·湖北省八市高三联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 “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雷颐《历史的裂缝》材料二 在 19 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 1870 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 1500—1990》材料三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 1937 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 19 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再从材料一中“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第二小问从英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弊端和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启示从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提出对策即可。答案:(1)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表现: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等。启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1专题十三 20 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 26 讲 资本主义的调整与创新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 分钟)一、选择题1.1933 年 6 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地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的原因是各个国家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缺乏一个整体考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确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故答案为 A 项。2.有人认为:“1929 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 ”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解析:选 C。1929 年经济大危机后,各个国家为了缓解危机,大打贸易战,这是全球化的倒退,故选 C 项。A 项错误,自由贸易政策是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B 项错误,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并非倒退;D 项干预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 1933 年就任总统之后推行的政策,也不符合题意。3.(2016·河南南阳质检)在 1926 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 15%—20%。 1935 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笔财政贷款,期限 5 年,利率仅 6%。1936 年英 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 5.5%,西方国家在 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B.英德试图争取与苏联结盟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解析:选 D。材料反映的是 1926 年到 1936 年间苏联与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降低对苏贷款利率,主要是西方国家自身的原因,不 是由于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故 A 项错误;英国和德国与苏联是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这一时期处于对立状态,因此不可能与苏联结盟,故 B 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不久就被废止,故 C 项错误;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为缓解危机,西方国家主动对苏联提供贷款且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及缓解危机,故 D 项正确。4.(20 16·河南焦作模拟)罗斯福 1932 年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 1932 年的 0.27 美元上涨到 1933 年 4 月的 0.45 美元,到1935 年更升至 0.67 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这表明( )2A.罗斯福新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D.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解析:选 C。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可知 C 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5.1930 年 12 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解析:选 C。胡佛仍然坚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反映出胡佛在大危机面前仍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 C 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故 D 项错误。6.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A. “与企业精英充满仇恨”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C. “浪费性支出严重”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解析:选 B。罗斯福新政强调对经济的干预,而且有很多解决劳资关系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因此 B 项不可能支持作者的观点。7.(2016·广东湛江调研)曾经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以避免经济危机,但这一理论没能经受住 30 年代大萧条的考验。为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提出的对策是( )A.国家干预 B.货币主义C.供给主义 D.新自由主义解析:选 A。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以避免经济危机,但这一理论没能经受住 30 年代大萧条的考验”可以看出市场的自动调节失灵,对策即国家干预,故 A 项正确;货币主义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供给主义与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新自由主义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8.下表是 1933—1939 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1933 年 《紧急银行 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 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1933 年 《联邦证券法》1934 年 《证券交易法》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续 表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1935 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1935 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31939 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 干预与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美国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更加全面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解析:选 A。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33—1939 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很明显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而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的本质正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A 项。9.大幅度增加税收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据统计,1929 年美国最高税率是 24%,1935年则提高到 79%,在战争期间更是高达 94%。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私人投资受到压制B.失业问题妥善解决 C.民众利益得以保障D.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解析:选 A。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罗斯福新政大幅度提高税率,导致私人投资率的萎缩,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非常有限。私人投资的萎缩必然会加剧失业问题,B 项错误;C、D 项都不是其直接影响,故选 A。10.(2016·湖北荆州高三质检)1936 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 “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权威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解析:选 C。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 主党,打成一片”可知 C 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2016·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 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 1901 年 12 月 4 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 年,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倘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刘绪贻《美国通史》材料二 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 1933 年 8 月和 1935 年 7 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1935 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4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力,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一九零零年以来的美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历史上两个罗斯福总统的贡献。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从材料一“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的信息可概括出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限制垄断;从“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的信息可归纳出清除垄断组织中危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成分;从材料一第二段的信息可归纳出通过司法程序反垄断;第二小问历史作用可从维护自由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基础等角度来分析。第(2) 问中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 “1935 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等信息可归纳出运用行政和立法手段管理金融、对金融业的全面监管;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来分析。答案:(1)措施: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限制垄断;清除垄断组织中危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成分;通过司法程序反垄断。作用:打击了超级垄断集团,维护了自由经济制度;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为以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奠定了基础。(2)特点:运用行政和立法手段管理金融;对金融业的全面监管。原因:金融垄断集团过分投机扰乱了国民经济秩序;股市崩溃导致全面经济危机;整顿金融业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12.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 115 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 “五铢” ,唐高 祖武德四年(621 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 1 000文。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 ,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宣布 币制改革:自本年 11月 4 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 1936 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金融措施简表法案或政策 时间 核心内容5《紧急银行法案》1933 年3 月 9 日授权总统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建立由财政部监管银行的健全系统。《1933 年银行法》1933 年6 月 16 日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实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1933 年证券法》1933 年5 月 27 日要求公开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公司管理人员的姓名与薪资、交易证券的公司,以给投资者更大的信心。1933 年4 月 5 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元停止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度 1933 年4 月 19 日 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度。美元贬值 1934 年1 月 10 日 美元贬值 40.94%,以增强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试从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角度简要评价其历史作用。(3)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在金融领域采取措施的主要特点。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外金融业的发展。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可得出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 “五铢”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铸币经历了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中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 ,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等信息可以概括。第二小问注意评价的角度。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有利于中国币制和经济的近代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有利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推动世界 贸易的发展。第(3)问依据材料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分析新政在金融领域采取措施的主要特点。第二小问回答变化注意变化的角度“经济运行机制”: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使美国实现了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转变。答案:(1)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需求: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2)原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作用:近代化史观角度: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把货币从金属货币改为纸币,实现了货币的近代化;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近代化。全球史观角度:纸币取代金属货币,顺应了世界货币纸币化的潮流;促使中国法币与世界主要货币英镑、美元的挂钩,也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特点: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变化:由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1专题过关检测(十三)(建议用时:45 分钟)一 、选择题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 。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析:选 B。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 ,体现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本题选择 B 项;A、C、D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2.(2016·广东百校联考)1922 年 3 月“十一大 ”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实质上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解析:选 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坚持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可见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重点的变化,并不是放弃新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故 C 项错误;D 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排除。3.1918 年 11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演讲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选 D。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 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故本题应选 D 项。4.(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916 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 的发展规律解析:选 C。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一个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大小亦不尽相同,因此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理论,故 C 项正确。5.1935 年 6 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2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 ‘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 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 ④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中时间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显现,但苏联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据此①②③符合史实。6.1928 年 7 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一做法( )A.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解析:选 D。材料中的做法牺牲了农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故 D 项正确,C 项错误。1922 年时“苏俄”已经被苏联代替,A 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排除;这一做法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 B 项错误。7.据美国 1935 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 25 至 30 岁的未婚妇女比例比 5 年前提高 30%。未婚妇女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B.经济危机C.社会动荡不安D.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解析:选 B。根据时间信息可知题干未婚妇女比例提高的历史现象的大背景是 1929 年至1933 年的经济危机,即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故 B 项正确;A、C、D 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C、D 项错误。8.(2016·山东临 沂高三模拟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载:“是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 年 5 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 ,大幅度提高 890 种商品的关税,1931 年底对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这说明胡佛政府( )A.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B.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解析:选 D。材料中的“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 “ 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 ”表明政府在行使它的国家权力,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表现。A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不符合,并且材料中的证据属于孤证,不可能得出 B 项的结论。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是罗斯福,不是胡佛。9.1933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 ,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该措施的3主要目的在于( )A.推行国家干预 B.恢复金融秩序C.保障社会民生 D.恢复工业生产解析:选 C。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的信息,可知题干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民生,缓和社会矛盾,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0.(2016·江苏扬州模拟)《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 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解析:选 B。从材料信息看, 1949 年时的苏联军事工业、重工业世界领先,但涉及国计民生的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选 B 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于 1945 年结束,故 A 项与题 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旨在强调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 C、D 两项错误。11.20 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 )A.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B.充分就业 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工业国有化 解析:选 A。本题考查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中表述通过政策的实施,使苏联变成工业化强国,罗斯福也进行了借鉴,缓解了经济危机。因此该政策是计划经济,强调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故 A 项符合题意。12.(2016·重庆模拟)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 1640 年,现代史开始于 1917 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 1500 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 1900 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A.资料来源 B.研究方法C.史学观念 D.作者立场解析:选 C。本题属于史学研究方法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题中的意思是对待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虽说只是时间不同,但第一种属于阶级斗争的革命史观,第二种属于文明联系的全球史观,所以正确选项为 C 项。二、非选择题13.(2016·江西新余模拟)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4指出曲线 A、B 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 A、B 影响力的演变历程。解析:第一小问经济理论,据材料中曲线 A 在 1850 年影响力达到高峰、1929 年后减低,结合所学得出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曲线 B 影响力在“20 世纪 30 年代”后上升、 “70 年代”后急剧下降,结合所学得出是凯恩斯 主义经济理论;第二小问演变历程,结合所学,从曲线 A、B 起点、高点、低点等几个角度概括回答即可。答案:曲线 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历程:1776—1929 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 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 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曲线 B: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历程:20 世纪 30 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 50 年代到 60 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 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危机,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14.(2016·皖西七校联考)上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曾使西方陷入长久的梦魇,而当时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决定以一个野心勃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来代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目标就是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 。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 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几十年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苏联)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材料三 (罗斯福)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 。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新政)代表了一种应付经济危机的大胆的人道主义方法;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体在其他地方摇摇欲坠或受到威胁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的。——(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深刻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这句话的理解。(2)据说罗斯福 新政亦曾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5举措方面与苏联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深远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给我们的启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经济和经济体制及罗斯福新政。第(1)问主要考查对苏联经济的认识,第一小问回答“教训”可结合材料中的内容从指令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和工农业关系来 概括;第二小问在理解“蔑视、恐惧和羡慕 ”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和苏联的差异来回答。第(2)问中“不同”注意结合罗斯福新政中“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和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并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来比较;可依据材料中“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和“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国对其民主制度的信心”来归纳影响。第(3)问的启示在结合苏联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可取之处的基础上来回答。答案:(1)教训:苏联是以压缩消费和牺牲农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的,由此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管理方式单一落后、农业长期贫困、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社会矛盾尖锐。理解:在西方经济持久萧条的背景下,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短时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其国际影响扩大,令西方震惊、羡慕;但这些是以忽视轻工业和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并且表现出对人民生命和利益的漠视;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很多人对苏联这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做法持有疑虑,等等。(2)不同之处:罗斯福新政以立法方式进行(或开始社会改革立法);关注农业、促进消费;注重民生或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等。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政府开始实现向福利政府的职能转变;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3)启示:发展经济应注重国民经济比例的综合平衡;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