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01142.ppt
- 201606201143.ppt
- 201606201144.ppt
- 201606201145.ppt
- 20160620180.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018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解析:选 A。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 A 选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 B 选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 C 选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 D 选项错误。(2016·浙江温州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 34°33′N,114°49′E 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结合图回答 2~3 题。2.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3.影响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及选址区位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掩埋 背风坡B.风沙掩埋 迎风坡C.水灾 高地D.水灾 远离河流解析:第 2 题,对比两图会发现,总体上该地地势升高了;结合图中河流信息,以及该地的位置信息,可判断出流水沉积是主因。第 3 题,城市两次搬迁都是由地势较低处搬到地势较高处,故 C 项正确。答案:2.A 3.C(2016·湖北名校调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结合下图回答 4~5 题。24.上面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5.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图③④所示的地表形态,则制约该区域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C.热量 D.水资源解析:第 4 题,四幅图示分别表示冰川地貌、洪积(冲积扇)地貌、沙丘地貌和风蚀地貌,在以上几种地表形态中,洪积扇的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 5 题,图③④所示地表形态多为风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当地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4.B 5.D读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完成 6~7 题。6.T1107 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 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稠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7.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富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解析:第 6 题,在山区修路要尽量沿等高线修建,有些路段还可以通过修“之”字形线路降低坡度。图中甲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修建连续弯曲线路,是为减缓公路的坡度,D 对。第 7 题,乙城市位于黑海沿岸,地形平坦宽广,公路多,且沿海交通便利,利于聚落发展;环境优美和交通便捷是建设疗养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3答案:6.D 7.A(2016·黑龙江绥 化三校期中联考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铁路 )于 2014 年 8 月 16 日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 90 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 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8~10 题。8.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C.地形 D.耕地9.拉日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所占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②节约耕地③避让保护区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10.拉日铁路通车后( )A.日喀则城市范围向西扩展明显B.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C.拉萨的服务范围变小D.当地产业结构无变化解析:第 8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日铁路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延伸,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起伏大,而河谷地带相对平坦,且较为温暖。第 9 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边界地带,地质地形条件 复杂;青藏高原上有许多保护区,为避开这些保护区,以免对其造成干扰,拉日铁路多采用桥梁和隧道形 式。第 10 题,日喀则西部为山地,城市服务范围不会向西扩展;铁路建设能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因此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拉萨的服务范围会变大;当地产业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答案:8.C 9.A 10.B(2014·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4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 B。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①④两地土层薄,③地地下水位浅,只有②地符合上述条件。二、综合题12.(2016·北京东城一模)下图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和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主要峡谷地带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峡谷的形成原因。(2)简述上图所示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解析:(1)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确定图中峡谷走向;峡谷的形成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2)图中山高谷深的地形,使该地气温低、人口稀少,故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且城镇数量少;山地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可从运输方式、线路布局疏密等角度分析。答案:(1)南北走向。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2)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城市主要沿河谷分布;城市数量少(级别较低)。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公路(国道)为主;线路稀疏。13.(2016·河北邯郸摸底)武广高速铁路(图 1)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 394 千米。青藏铁 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图 2)全长 1 142 千米, “以桥代路”的长度达 159.88 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 1 061 千米,占全线长度的 8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 分析其原因。(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任选其一分析这样做的原因。5解析:第(1)题,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州位于珠江的河口位置。第(2)题,主要比较两条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及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第(3)题,青藏铁路架桥可以减轻冻土对铁路的影响,同时为动物迁徙留下通道;武广高铁架桥可以节约耕地,避开其他交通线。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 起点或终点)。(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运行平稳,节省运营时间。(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016·德州市一模)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 X 川” 。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 1~2 题。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 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 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叙述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第 2 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本 题选择 C 选项。答案:1.D 2.C(2016·衡水中学三调)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完成 3~4 题。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A.800~1 400 米 B.1 400~2 200 米C.2 200~3 200 米 D.3 200~3 800 米4.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 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解析:第 3 题,结合图中坐标可知,岷江上游山区海拔 2 800 多米附近聚落个数最多,C 正确。第 4 题,海拔较低的地区以汉 族为主,主要从 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地 区主要分2布一些少数民族,多从事畜牧业。所以,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 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答案:3.C 4.B(2016·湖州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回答 5~6 题。5.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之间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a B.bC.c D.d6.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靠近港湾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线路 c 跨越等高线少,线路短,修建工程量小,成本低。第6 题,由图可知,铁路线穿 越城区,占用城区土地,影响城区规划;西南部跨越多条等高线,坡度太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答案:5.C 6.D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选择题(2016·湖北百校联盟质检)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 2015 年 5 月对流层 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读图,完成 1~2 题。1.若仅考虑 CO2的影响,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较,则①地( )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2.大气中的 CO2增多可能使( )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解析:第 1 题,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①地对流层 CO2浓度小,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 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第 2 题,大气中的 CO2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 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A、D 错误;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那么会成为繁忙的航线,B 正确;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错误。答案:1.C 2 .B(2016·河北衡水质检)下面 两图分别为区域 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我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 )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完成3~4 题。23.图中信息显示( )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4.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 指数解析:第 3 题,仔细读图,图 1 中西南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A、B 错误;结合图 2,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在增加,但降水增加不多,总体看有干旱趋势,C正确;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D 错误。第 4 题,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我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 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随着气温升高,我国高寒地区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无疑因为光温增加而有待进一步发掘;在我国种植熟制不同的敏感区域,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而不是西北地区,D 错。答案:3.C 4.D(2016·河北衡水中学三调)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 20~30 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 5~6 题。5.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 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 1 月 0 ℃等温线北移36.导致 R 地和 Q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解析:第 5 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冬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 1月 0 ℃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会导致其种植范围缩小。第 6 题,R 地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Q 地等值线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答案:5.A 6.D(2015·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 7~8 题。7.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8.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 7 题,从材料中“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最大,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选 A。第 8 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因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选 B。答案:7.A 8.B(2016·南京市、盐城市一模)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和两类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例图,完成 9~10 题。9.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C.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10.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A.降低城市建设密度B.建设垃圾焚烧电站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解析:第 9 题,虽然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但是人口数量比中国人口少得多,4故排放总量小于中国;由图可知,经济发展 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无明显相关性;图中欧洲国家中俄罗斯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数量最多,人口数量也较多,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图中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发展中国家少一些,但是人口数量比发展中国家少很多,故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第 10 题,建设垃圾焚烧电站,可以合理利用垃圾,减少城市垃圾污染,还可以发电,减少对煤炭等的使用,符合低碳理念;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理念;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符合环保、低碳理念。答案:9.D 10.A(2015·高考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 年 12 月 4 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 D。马尔代夫的领土主要由一系列的珊瑚礁、岛组成,海拔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海平面上升及珊瑚退化。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北方 15 个省(市、区)2014 年 1 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1)从图中看: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 2014 年 1 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 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5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 2014 年 1 月平均气温偏高,其中青海省最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第(2)题,统一供暖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第(3)题,北方降水少,空气干燥,多扬沙浮尘且偏碱性,有利于中和雨中酸性物质,因此酸雨危害的面积比南方小很多。答案:(1)偏高 青海(2)减少能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3)北方降水少;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能 够中和雨中酸性物质。13.(2016· 兰州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随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 50 年更为明显;近 50 年西部降水增多,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 20 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近 30 年气温变化图。(1)据材料分析图中反映出 我国近 30 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据材料分析目前我国气温变化 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5)全球气温升高与 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第(1)题,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气温距平差异两方面叙述。第(2)题,从题目材料中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更明显。就全球而言,中高纬度地区增温最明显。第(3)题,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 50 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第(4)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第(5)题,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回答。答案:(1)近 30 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气候变暖,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 冰雪融水量变大,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6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6·天津滨海五校联考)下图示意为全新世(开始于 1.15 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 1~2 题。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先大幅度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 上升再下降。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 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答案:1.B 2.B(2016·宁波十校联考)气候变化与人 类活动将会使 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 3~4 题。3.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 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 100~300 年B.公元 600~1100 年C.公元 1100~1300 年D.公元 1300~1800 年24.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 1100 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 导致的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现负相关解析:第 3 题,公元 600~1100 年,气候的湿润指标 下降幅度大,沉积速率上升,可推断该时段内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第 4 题,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沉积速率的大小,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答案:3.B 4.B(2016·唐山质检)读 1961~ 2006 年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5~6 题。5.有关长江三角洲 1961~2006 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 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 0.5 ℃6.影响长江三角洲 40 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 弱C.城市化的发 展 D. 降水的变化解析:第 5 题,从图例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第 6 题,城市化的发展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5.A 6.C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选择题(2016·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 开发计划图。读图,完成1~2 题。1.图中甲地区 B 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2.D 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 )A.地壳断裂下陷 B.板块消亡边界C.板块生长边界 D.地壳活动地带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B 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第 2 题,D 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A 2.D(2016·江西师大附中质检)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 3~4 题。3.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4.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C.海 潮侵袭 D.暴雨解析:第 3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位于浅海暗礁、沙滩,为近海海域,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D 正确。第 4 题,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距离海洋近,容易遭受风暴2潮等引起的海潮侵袭,C 正确。答案:3.D 4.C(2016·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读 1960~2009 年间塔里木河三条河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单位:10 8m3)变化表,完成 5~6 题。年代 天然径流量 流域内耗水总量1960~1969 年 188.9 138.41970~1979 年 192.5 147.31980~1989 年 185.9 141.61990~1999 年 204.7 162.22000~2009 年 207.6 171.15.依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增加有关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6.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 5 题,表格显示,塔里木河三条河流的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都呈总体增加趋势,但耗水量的增加量更大,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故①对、③错。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故②错;流域内生产规模和人口增加,导致耗水量增加,故④对。第 6 题,缓解水资源紧张有“开源” “节流” “调配”等措施。选项①、③分别属于“调配” “节流”措施;目前尚无能力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会导致耗水需求增加而加剧水资源短缺,故②、④错误。答案:5.D 6.A(2016·河南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年 5 月 13~14 日沙尘暴分布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图中实线表示能见度等值线(单位:千米),虚线表示沙尘暴的位置和时间。读图回答 7~9 题。37.此次沙尘暴最强的时间是( )A.13 日 02 时 B.13 日 08 时C.13 日 20 时 D.14 日 20 时8.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最显著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北风C.偏东风 D.偏西风9.乌鲁木齐没有受到此次沙尘暴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河网稠密 B.植被覆盖率高C.山地阻挡 D.距沙漠远解析:第 7 题,图中显示该区域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 13 日 08 时,表明该时段沙尘暴最强。第 8 题,图中时间由西向东推移,表明此次沙尘暴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能见度等值线也是大致向东弯曲、延伸,说明最显著风向为偏西风。第 9 题,从图中喀什、和田以及敦煌等城市可看出,此次沙尘暴主要影响天山南部地区,而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受天山阻挡而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答案:7.B 8.D 9.C(2016·福建漳州模拟)下图为东北地区干湿地区分布界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10~11题。10.甲、乙两地分别是( )A.湿润区、半湿润区 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湿润区 D.湿润区、半干旱区11.该地理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 )A.森林面积扩大 B.积雪融水量减少C.灌溉耗水减少 D.沙尘暴次数减少解析:第 10 题,图中甲地位于为 1995 年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说明甲地与周边干湿类型不同,则只能是半湿润区。乙地位于 2005 年半湿润区中的封闭区域,则可能是湿润区或半干旱区;再结合 1995 年图,发现乙地为湿润区,则可判断 2005 年图中乙地最有可能是湿润区。故 C 项正确。第 11 题,图中显示东北地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向东、向北移动了,表明该区域总体上湿润区减小,气候趋向干 旱,则降雪量会减少,积雪融水量必然会减少。答案: 10.C 11.B二、综合 题12.(2016·河北五个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北京市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 和用水总量统计表。2003 年 2005 年 2007 年 2009 年 2011 年 2013 年水资源总量 18.4 23.2 23.8 21.8 26.8 24.84(亿立方米)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35.8 34.5 34.8 35.5 36 36.4材料二 北京市近几年水资源按用途分,用水量统计图。材料三 据报道,2014 年 12 月 12 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方输送 95 亿立方米的水,约占汉江总水量的 24%,相当于 1/6 条黄河。(1)依据材料一,描述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导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变化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除调水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用水紧张状况。(3)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实施后可能会对丹江口下游地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结合材料三,简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问,从表中信息可以直接得知,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的变化特点;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应结合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所以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也大。第(2)问,材料中信息显示,近年来北京市的生活用水量增加,这与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密切相关,所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的首要措施是控 制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另外,需注意缓解用水紧张状况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第(3)问,由材料三可知,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巨大,可能导致丹江口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甚至供水紧张,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以应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并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的引水工程,制定合理的调水方案,确保汉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特点:水 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用水总量比较稳定、略有上升,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 原因:北京市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 风不稳定,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必答)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比重;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或实施阶梯水价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沿海地区合作进行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其他回答合理也可)(3)流域内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的工程;整治航道;实施“丰增枯减”的调水原则。13.(2016·云南统考)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损失 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示意图。5分析图中阴影地区灾害损失率较高的原因。解析:从图中可知阴影部分位于安徽西北部地区,处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能力弱,防灾意识不强,灾害损失率较高。答案:该地区地处我 国南北方过渡地带,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抗灾能力弱;防灾减灾意识不强。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016·南京二模)下面两图分别是 1998~2010 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 ”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 1~2 题。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A.秦皇岛 B.保定C.衡水 D.邯郸2.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④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 1 题 ,四个备选城市中,衡水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最大,为 470~480 mm,而生长期平均降水量为 105 mm,缺水最严重。第 2 题,图示地区为华北平原,冬春季降水少,同时春季气温 回升快而蒸发强,导致缺水严重。注意冬小麦生长期主要在春季,而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平原地区的时间一般为 7~8 月。答案:1.C 2.A(2016·枣庄九中期末 )下图示意不同国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变化(图中“MBtu”为百万英热单位,1MBtu=1.055×10 3MJ)。读图,完成 3~4 题。3.美国与日本相比(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B.美国单位 GDP 能耗一直高于日本C.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 过渡D.美 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24.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 GDP 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C.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解析: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单位 GDP 能耗一直低于美国,这与日本资源短缺有关。第 4 题,目前,发展中国家受科技、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生产粗放,能源利用率低,单位 GDP 能耗高于发达国家。答案:3.B 4. C(2016·四川名校联考)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5~6 题。5.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A.99 毫米 B.149 毫 米C.199 毫米 D.249 毫米6.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第 5 题,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递变规律和 50 mm 的等值距可知,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700~750 mm 之间,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800~850 mm 之间,两地降水量的差值介于 50~15 0 mm 之间,结合备 选项,最大差值应为 149 mm,故选 B。第 6 题,泥石流的发生条件: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源。B 选项较符合。答案:5.B 6.B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0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6·南昌一模)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区受地形影响的某时刻近地面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 1~2 题。1.根据气温分布推测,图示山地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东北—西南向D.西北—东南向2.该地区欲建设农民新村,下列四地中最适合的选址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第 1 题,把图中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可发现等温线呈环状,且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延伸;再结合地势高、气温低的规律,可判断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第 2 题,农民新村应建在地势平缓 处,图中丁处气温变化最小,说明该地地势最平缓。答案:1.D 2.D(2016·甘肃部分学校联考)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 3~4 题。3.设与雪线高度 3 km 对应的纬度年平均气温为 T,年降水量为 P,则( )A.T=10 ℃,P=120 mmB.T=10 ℃,P=40 mmC.T=18 ℃,P=120 mmD.T=18 ℃,P=4 0 mm2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全球暴发淡水危机B.高纬农业区单产提高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解析:第 3 题,首先从图中读出雪线高度 3 km 对应的纬度,然后读出该纬度对应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值即可,T 为 18 ℃,P 为 40 mm,因此 D 选项正确。第 4 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不同纬度地区降水情况发生变化,也会使高山和极地冰川融化增多,但不会导致全球暴发淡水危机,A 项错误;高纬地区因热量条件改善,降水增多,农业区单产可能提高,B 项正确;北半球作物种植北界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北移,C 项错误;低纬高山雪线会因冰川融化增多而升高,D 项错误。答案:3.D 4.B(2016·太原二测)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大量游客来此观赏奇特壮观的江潮。下图为钱塘江主要观潮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5.图中观潮点多位于( )A.潮流汹涌的凹岸 B.观赏安全的凹岸C.观赏安全的凸岸 D.潮流汹涌的凸岸6.钱塘江在大潮发生时( )A.流域面积明显增大 B.河流流速增大C.河口附近水体变咸 D.流域水资源短缺解析:第 5 题,由于江河凹岸流速快,潮流汹涌,所以观潮点多位于凹岸,故 A 项正确。第 6 题,钱塘江大潮发生时,海水倒灌入河,使河口附近的水体变咸,故 C 项正确;钱塘江的流域面积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故 A 项错误;海水倒灌,海水和河水运动方向相反,河水流速减慢,故 B 项错误;钱塘江大潮发生时为秋季,雨季未过,流域水资源不短缺,故 D 项错误。答案:5.A 6.C7.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3A.资源 B.气候C.经济 D.河流解析:选 C。厄瓜多尔铁路线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的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对铁路交通的需求量大。故经济因素是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2016·贵州八校联考)“一半冰川,一半火焰” ,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质条件,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结合下图完成 8~9 题。8.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城市周围寒带针叶林分布广B.②城市附近河流易发生凌汛C.③城市热量充足D.④城市附近多沉积岩9.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第 8 题,①城市位于冰岛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周围森林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 项错误;②城市纬度高,附近河流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易发生凌汛,选项 B 正确;③城市纬度高,热量不足,C 项错误;冰岛为火山岛,岩石多属于岩浆岩,D 项错误。第 9 题,火山喷发会导致冰雪融化,冰雪融化的水会导致附近河流水位暴涨;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会使岛屿平均海拔升高;火山灰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迫使航空港关闭;冰 岛受盛行西风影响,盛行 西风可以将火山灰带到欧洲西部,但不会将火山灰带到北美。选项 A 正确。答案:8.B 9.A下图示意 1950~2010 年我国干旱指数(水分亏缺量与持续时间的函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 10~11 题。10.有效灌溉面积 、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曲线分别对应(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①、③、②411.农业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起始于( )A.1950 年 B.1965 年C.1975 年 D.1988 年解析:第 10 题,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发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应该逐渐增加,即对应②曲线;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应该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对应③曲线,则①曲线为农田灌溉用水量。第 11 题,1988 年后,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明显下降,说明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答案:10.B 11.D二、综合题(共 46 分)12.(2016·河北衡水中学三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下图为 M 县略图,土楼是 B 地附近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 50~100 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梁,构架吻合紧密。(1)描述 M 县的地形特征。(6 分)(2)请任举三例说明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2 分)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线可判断 M 县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形区,从等高线和河流流向来分析该地区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等地形特征。第(2)题,土楼建筑的圆弧形斜顶、石基土墙、杉木柱梁等建筑特点无不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仔细阅读材料,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环境特点分析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答案:(1)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圆弧形斜顶便于排水;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黏重的土壤(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位于山区,且距河较近,可提供地基所需的石材;地处季风气候的山区,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 洪。13.(2016·湖北黄冈中学期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性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8 分)5(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14 分)(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成因。(9 分)(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5 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气候、地势、 地形、植被等方面来分析。可直接从图上读出地形特点。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整体地势较低,而其两侧地势高(类似大自流盆地),所以地下水资源埋藏浅或出露地表。第(3)题,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行的观点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考虑,不可行的观点主要从经济成本来考虑。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原因: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3)不可行。 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或可行。 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