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62213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2132.ppt
- 2016062213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2134.ppt
- 20160622135.doc--点击预览
- 20160622136.ppt
- 20160622137.doc--点击预览
- 20160622138.ppt
- 2016062213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离子反应1.下列物品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酒精 B.高锰酸钾C.碘酒 D.食醋解析:选 B。A 项酒精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C、D 项均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2014·高考广东卷)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 + 、Ca 2+ 、Cl - 、SO B.Fe 2+ 、H + 、SO 、ClO -2-4 2-3C.Mg 2+ 、NH 、Cl - 、SO D.K + 、Fe 3+ 、NO 、SCN -+ 4 2-4 - 3解析:选 C。逐一分析判断每个选项中四种微粒的性质,如果能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络合离子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A.Ca 2+ 和 SO 能生成硫酸钙沉2-4淀,不能大量共存。B.ClO - 能氧化 Fe2+ 、SO ,Fe 2+ 和 SO 能生成 FeSO3沉淀,H + 和2-3 2-3SO 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H + 与 ClO- 能生成 HClO,不能大量共存。C.四种离子之间不2-3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D.Fe 3+ 和 SCN- 能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在如图点滴板上进行四个溶液间反应的小实验,其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 反应:Fe 2+ +2H + +H 2O2===Fe3+ +2H 2OB.b 反应:HCO +OH - ===CO +H 2O- 3 2-3C.c 反应:H + +OH - ===H2OD.d 反应:Al 3+ +3NH 3·H2O===Al(OH)3↓+3NH + 4解析:选 D。A 项电荷不守恒,错误;B 项离子方程式书写不完整,NH 也与 OH- 反应,+ 4错误;C 项忽视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错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 CaCO3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 CaCO3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 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①④ B.①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 D。CaCO 3属于难溶物质,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NH 3是非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没有离子,不可以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2A 澄清透明溶液中 Fe3+ 、Ba 2+ 、Na + 、Cl -B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I- 、SO - 、NO 、K +24 - 3C 水电离的 c 水 (OH- )·c 水 (H+ )=1×10 -26 的溶液中 K+ 、Cl - 、CH 3COO- 、Na +D 能溶解 Al2O3的溶液中 Mg2+ 、Fe 3+ 、AlO 、HCO- 2 - 3解析:选 A。A 项中澄清与有色无关,正确。B 项中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 NO 能- 3氧化 I- 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项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CH 3COO- 不能大量存在,错误。D 项,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酸性条件下 AlO 、HCO 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条件下 Mg2+ 、Fe 3+ 、HCO 不能大量存在,- 2 - 3 - 3错误。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明矾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 3+ +3NH 3·H2O===Al(OH)3↓+3NH + 4B.醋酸溶液与 Mg(OH)2反应:Mg(OH) 2+2H + ===Mg2+ +2H 2OC.小苏打溶液中加足量澄清石灰水:2HCO +Ca 2+ +2OH - ===CaCO3↓+2H 2O+CO- 3 2-3D.SO 2通入 FeCl3溶液中:SO 2+Fe 3+ +2H 2O===SO +Fe 2+ +4H +2-4解析:选 A。A 项,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 Al(OH)3;B 项,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C 项,NaHCO 3少量,NaHCO 3化学计量数应为 1,正确的是HCO +Ca 2+ +OH - ===CaCO3↓ +H 2O;D 项,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的是- 3SO2+2Fe 3+ +2H 2O===SO + 2Fe2+ +4H + 。2-47.(2015·高考上海卷)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 、NH 、Fe 3+ 、Ba 2+ 、Al 3+ 、CO 、Cl - 、OH - 、NO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 4 2-3 - 3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 种 B.4 种C.5 种 D.6 种解析:选 C。含有 Fe3+ 的溶液显棕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 + 与CO 、OH - 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OH - 与 NH 、Al 3+ 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2-3 + 4Ba2+ 、Al 3+ 与 CO 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 H2,若溶2-3液为碱性,则含有大量的 OH- ,还可能含有大量的 Ba2+ 、Cl - 、NO ,离子最多 4 种;若- 3溶液为酸性,由于 H+ 、NO 起硝酸的作用,加入 Al 不能产生氢气,所以含有的离子可能- 3是 H+ 、NH 、Ba 2+ 、Al 3+ 、Cl - ,最多是 5 种离子。+ 48.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类推正确的是( )选项 已知 类推A 将 Fe 加入 CuSO4溶液中:Fe+Cu 2+ ===Cu+Fe 2+ 将 Na 加入 CuSO4溶液中:2Na+Cu 2+ ===Cu+2Na +B向污水(无还原性)中投放 Al2(SO4)3,生成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 +3H 2OAl(OH)3(胶体)+3H +向污水(无还原性)中投放 Fe2(SO4)3,生成凝聚悬浮物的胶体:Fe 3+ +3H 2OFe(OH)3(胶体)+3H +C氯气与 Ca(OH)2悬浊液反应:Cl2+Ca(OH) 2===Ca2+ +Cl - +ClO - +H 2O氯气与 CaCO3悬浊液反应:Cl2+CaCO 3===Ca2+ +Cl - +ClO - +CO 2D 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 向 Ca(ClO)2 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3↓+2HClO 3↓+2HClO解析:选 B。A 项,金属 Na 太活泼,不能先和溶液中的 Cu2+ 反应生成 Cu,而是先与水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Na+Cu 2+ +2H 2O===Cu(OH)2↓+2Na + +H 2↑;C 项,HClO 的酸性弱于 H2CO3,氯气与 CaCO3悬浊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为2Cl2+H 2O+CaCO 3===Ca2+ +2Cl - +2HClO+CO 2;D 项,HClO 能够将 CaSO3氧化为 CaSO4。9.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中通入过量 SO2:SO 2+NH 3·H2O===NH +HSO+ 4 - 3B.(CH 3COO)2Ba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 2+ +SO ===BaSO4↓2-4C.用铜作电极电解 CuSO4溶液:2Cu 2+ +2H 2O 2Cu+O 2↑+4H += = = = =通 电 D.Al 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溶液:Al3+ +2SO +2Ba 2+ +4OH - ===2BaSO4↓+AlO +2H 2O2-4 - 2解析:选 A。A 项,SO 2过量,生成 HSO ,正确;B 项,漏写 CH3COO- 与 H+ 生成- 3CH3COOH 的反应,错误;C 项,铜作阳极,自身会溶解,阳极不是溶液中的 OH- 放电,错误;D 项,Ba(OH) 2足量,则 Al3+ 与 SO 以 2∶3 参加反应,错误。2-410.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________(填序号)。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电解质 ④盐 ⑤化合物(2)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下图。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3)离子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是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一些错误观点,请在下列表格中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否定这些观点。①所有的离子方程式均可以表示一类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 H+ +OH - ===H2O③离子方程式中凡是难溶性酸、碱、盐均要标“↓”符号(4)试列举出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它们对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用“Ba 2+ +SO ===BaSO4↓” 来表示,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个):2-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离子反应中一定有离子参与反应或有离子生成,因此一定有电解质(化合物)参与反应或生成。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二者有一部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Zn+CuSO 4===Cu+ZnSO 4,有的则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4CuO+H 2 Cu+H 2O。= = = = =△ 答案:(1)③⑤(2)(3)①2CH 3COOH+CaCO 3===2CH3COO- +Ca 2+ +H 2O+CO 2↑②CH 3COOH+OH - ===CH3COO- +H 2O③CaCO 3+2H + ===Ca2+ +H 2O+CO 2↑(答案合理即可)(4)①BaCl 2+H 2SO4===BaSO4↓+2HCl②Ba(OH) 2+Na 2SO4===BaSO4↓+2NaOH③NaHSO 4+BaCl 2===BaSO4↓+HCl+NaCl(答案合理即可)11.在烧杯里加入 20 mL 0.1 mol·L-1 的 Ba(OH)2溶液,再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4溶液。实验装置如下图(夹持仪器已去掉):实验现象如下:①灯泡逐渐变暗;②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甚至消失。请依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灯泡变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变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 Ba2+ 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 NaHSO4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溶液呈________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向(3)得到的溶液中,继续滴加 NaHSO4溶液到恰好变为无色,此阶段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变小(2)Ba2+ 和 SO 发生了反应 H + 和 OH- 发生了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2-4(3)20 浅红 Ba 2+ +OH - +SO +H + ===BaSO4↓+H 2O 2-4(4)H+ +OH - ===H2O12.已知某溶液 X 可能由K+ 、Mg 2+ 、Cu 2+ 、Ag + 、Ba 2+ 、Al 3+ 、Fe 2+ 、AlO 、CO 、SO 、I - 、SiO 、MnO- 2 2-3 2-4 2-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确定了其组成。- 4(1)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Ⅰ.观察溶液:无色透明 ①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取适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的硝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②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Ⅲ.在Ⅱ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 A③原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生成沉淀 A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在Ⅲ所得溶液中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 B④白色沉淀 B 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步骤Ⅳ中开始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 B 的成分,取一定量经洗涤后的 B 与 Y 溶液反应,白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与 Y 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Y 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的组成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氢氧化铝电离出 H+ 比碳酸氢钠电离出 H+ 更难。根据上述,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氢钠稀溶液至过量,按先后顺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最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Ⅰ.溶液无色透明,说明有颜色的离子 MnO 、Fe 2+ 、Cu 2+ 不存在。 Ⅱ.加入- 4过量的硝酸,产生气体并得到无色溶液,推知一定存在 CO ,则能与 CO 反应的离子2-3 2-3Mg2+ 、Ag + 、Ba 2+ 、Al 3+ 都不存在,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知 K+ 一定存在;由于 I- 、SiO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 I2(使溶液呈黄色)、H 2SiO3(白色沉淀),所以它们也不存在。Ⅲ.碳2-3酸氢铵先与过量的硝酸反应,然后与铝离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逆推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lO 。Ⅳ.在Ⅲ所得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铵和硝酸铵,刚开始加- 2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2NH 4HCO3+Ba(OH) 2(少量)= ==BaCO3↓+(NH 4)2CO3+2H 2O。仅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所以白色沉淀 B 中一定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钡。(2)碳酸氢铵中铵根离子结合 OH- 的能力比碳酸氢根离子的弱,所以,碳酸氢根离子优先与 OH- 反应生成 CO ,CO 再结合 Ba2+ 生成白色沉淀。(3)从图2-3 2-3像上看,白色固体部分溶于 Y 溶液,碳酸钡溶于盐酸或硝酸,0.5 mol 固体 B 中含 0.2 mol 6BaSO4、0.3 mol BaCO 3。(4)原溶液中存在 K+ 、AlO 、CO 、SO ,滴加硫酸氢钠溶液,- 2 2-3 2-4相当于滴加强酸,由于氢氧化铝电离出 H+ 比碳酸氢钠电离出 H+ 更难,所以优先生成氢氧化铝;又因为 Al3+ 与 CO 、HCO 不能大量共存,CO 转化成 CO2之后,Al(OH) 3又与2-3 - 3 2-3H+ 反应。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产生气泡,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答案:(1)①Cu 2+ 、Fe 2+ 、MnO ②I - 、SiO 、Mg 2+ 、Ag + 、Ba 2+ 、Al 3+ K + 、CO- 4 2-3③AlO Al 3+ +3 HCO ===Al(OH)3↓+3CO 2↑ ④BaCO 3 BaSO 42-3 - 2 - 3(2)Ba2+ +2OH - +2HCO ===BaCO3↓+CO +2H 2O- 3 2-3(3)HCl(或 HNO3) BaSO 4和 BaCO3,且 =n( BaSO4)n( BaCO3) 23(4)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产生气泡,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 Al(OH)3+3H + ===Al3+ +3H 2O1氯、溴、碘及其重要化合物1.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 pH 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选 B。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2.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B.用 pH 试纸测得氯水的 pH=4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D.发生氯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解析:选 C。Cl 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其产物与氯气和金属的相对量无关,A 错误;氯水中含有漂白作用的 HClO,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B 错误;2NaBr+Cl 2===2NaCl+Br 2,Br 2易溶于 CCl4而被萃取,故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C 正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应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D 错误。3.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氯水在光照下黄绿色会逐渐褪去B.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C.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l2,溶液褪色D.向 FeSO4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解析:选 B。A 项中次氯酸分解为氧化还原反应;C 项中发生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D 项中 Fe2+ 被双氧水氧化为 Fe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⑤除去 HCl 气体中的 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 D.③⑤解析:选 C。氯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②错;HCl气体与 AgNO3溶液可产生沉淀,④错;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的是 HCl 气体,而不是 Cl2,⑤错。5.为了预防流感,同学们每天用“84”消毒液(NaClO 溶液)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O 溶液的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B.1 mol Cl 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 2 mol 电子2C.NaClO 溶液的漂白原理与 Na2O2、SO 2相同D. “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盐酸)共同使用,可达到既清洁又消毒的双重效果解析:选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B 错;SO 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 NaClO、Na 2O2的漂白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C 错;D 中会发生反应:Cl - +ClO - +2H + ===Cl2↑+H 2O,生成了有毒气体,D 错。6.如图是一种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 B 为开关。若先打开 B,从 A 处通入干燥氯气,C 中干燥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 B 时,C 处干燥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 D 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 H2SO4 B.饱和 NaCl 溶液C.浓 NaOH 溶液 D.浓 NaBr 溶液解析:选 B。当打开 B 时,干燥的氯气直接进入 C 试管,C 中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干燥的 Cl2无漂白作用;当关闭 B 时,Cl 2先进入 D 瓶,C 中红色布条褪色,说明 C 中进入了漂白性物质。若 D 瓶 中为浓 H2SO4,关闭 B 时 C 中布条仍不褪色;若 D 瓶中为浓 NaOH 溶液,则将 Cl2吸收;若 D 瓶中为浓 NaBr 溶液,也将 Cl2吸收,故 A、C、D 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若 D 瓶中为饱和 NaCl 溶液,进入 C 试管的是潮湿的 Cl2,其中含有 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7.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 溶液;b.淀粉溶液;c.NaOH 溶液;d.稀 H2SO4;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 a→e→b→c→d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2+6NaOH= ==5NaI+NaIO 3+3H 2O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D.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 +Cl 2===I2+2Cl -解析:选 D。①无色→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③蓝色说明是淀粉遇碘溶液显色,③蓝色→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发生的是NaI 和 NaI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反应。8.下列有关海洋中部分资源的利用(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利用 Cl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B.用 MgCl2·6H2O 晶体制无水 MgCl2,需在 HCl 气流中加热脱水C.SO 2水溶液吸收 Br2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SO 2+2H 2O===H2SO4+2HBrD.粗碘中混有少量 ICl 和 IBr,可加入 KI 进行升华提纯解析:选 A。A 项,应用 Cl2与石灰乳制漂白粉,错误;B 项,为抑制 Mg2+ 水解,故在HCl 气流中加热 MgCl2·6H2O 制取无水 MgCl2,正确;C 项,Br 2具有强氧化性,溴水可氧化3SO2生成 H2SO4和 HBr,正确;D 项,ICl 和 IBr 中 I 均为+1 价,与 KI 中-1 价 I 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I2,I 2可以用升华法提取,正确。9.碘在地壳中主要以 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 I- 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淀粉-KI 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KI 试纸会变蓝B.足量 Cl2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KI 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5Cl2+I 2+6H 2O===2HIO3+10HCl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2IO- 3D.途径Ⅱ中若生成 1 mol I2,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10NA解析:选 C。加碘盐中含有 IO ,在酸性条件下可被 I- 还原生成 I2,A 选项正确;根- 3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 B 选项正确;根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 Cl2I2,根据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O I2,根据途径Ⅲ可知氧化性 Cl2IO ,C 选项错误;根据关系式 2IO ~I 2~10e - 可- 3 - 3 - 3知 D 选项正确。10. “84”消毒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氯气(NaClO+NaCl+H 2SO4 Na2SO4+Cl 2↑+H 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 = = = =△ 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①、②、③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气装置(A 处)________(填写序号)。(2)装置 B、C 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 B 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合理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 Na2SO3溶液中,写出氯气与 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氯气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中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__。4解析:(1)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均为液体,故不能选用装置①;又因反应需要加热,故只能选装置②。(2)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时,会生成具有漂白性的 HClO;为了验证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通入装置 B 中的应是干燥的氯气,因此装置A、B 间需加干燥装置。(3)氯气通入 Na2SO3溶液中,Na 2SO3被氧化成 Na2SO4,Cl 2被还原为Cl- 。(4)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所以盐酸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O2,而次氯酸与NaHCO3溶液不反应。答案:(1)②(2)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二者反应生成次氯酸 在装置 A、B 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 瓶(或在装置 A、B 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3)Cl2+SO +H 2O===SO +2Cl - +2H +2-3 2-4(4)HCl11.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制取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性质实验。他们使用如图装置制取较多量的饱和氯水,请回答:(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写出丙、丁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 同学提出如下改进建议:①在乙和丙之间增加上图中的 a 装置,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填“有”或“无”)。②在丙的长导管下口处,接上图中的 b 装置,可以提高氯气的吸收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制得的氯水分别进行下列实验:①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则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_;②滴入 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滴管将制得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 NaOH 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的实验方法是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提高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增强氯水的漂白能力,可向氯水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A.CaCO 3 B.Na 2SO3C.H 2SO4 D.Ca(OH) 2解析:(3)乙和丙之间无需增加干燥装置,因为还要通入水中。(5)NaOH 与酚酞作用呈红色,红色消失的原因有两种:一是 NaOH 被盐酸中和了;二是酚酞被 HClO 氧化了。向褪色后的 溶液中再滴加 NaOH 溶液即可判断到底是哪种原因。(6)氯水中存在平衡 Cl2+H 2O H+ +Cl - +HClO,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CaCO3只与 HCl 反应,不与 HClO 反应,而使平衡右移,HClO 的浓度增大。Na 2SO3、Ca(OH) 2均能与 HClO 反应,尽管平衡右移,但 HClO 的浓度减小。加入 H2SO4增大了 H+ 浓度,使平衡左移, c(HClO)减小。答案:(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2)Cl2+H 2O H+ +Cl - +HClOCl2+2OH - ===Cl- +ClO - +H 2O(3)①无 ②可增大 Cl2与水的接触面积(4)①H + ②Ag + +Cl - ===AgCl↓(5)盐酸中和了氢氧化钠 次氯酸将酚酞氧化了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是原因①,若溶液不变红说明是原因② (6)A12.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⑤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 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3)溴水混合物Ⅱ中溶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在步骤⑤中可将蒸馏产生的气体通过___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以除去氯气。(4)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 Cl2的利用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提取溴单质,采用蒸馏“溴水混合物Ⅱ”而不是蒸馏“溴水混合物Ⅰ” ,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过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步骤①发生的反应是 Cl2+2Br - ===2Cl- +Br 2,生成的溴仍溶解在海水中,根据溴的沸点比水低的性质,可以鼓入热空气(步骤②),使它随热空气一起挥发出来,再用 SO2吸6收(步骤③):Br 2+SO 2+2H 2O===4H+ +2Br - +SO ,这样可以得到较高浓度的含 Br- 的溶2-4液,进一步用氯气氧化(步骤④),得到粗溴,然后蒸馏便得到液溴。答案:(1)Br 2+SO 2+2H 2O===4H+ +2Br - +SO 2-4(2)分液漏斗(3)溴化铁(或其他含 Br- 的盐类物质)(4)酸化可抑制 Cl2与水反应(5)将“溴水混合物Ⅰ”转变为 “溴水混合物Ⅱ”是 Br2的浓缩过程,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13.碘是合成碘化物 的基本原料。空气吹出法从卤水中提碘的流程如下:(1)“氧化”时若 Cl2过量,则会将 I2氧化为 HI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出”在吹出塔中进行,含碘卤水从________(填“塔顶”或“塔底”)进入,热空气从________(填“塔顶”或“塔底”)进入,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吸收塔应选择耐酸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从“氧化”所得含碘卤水中提取碘还可以采用加 CCl4的方法,该分离方法为________;为进一步分离 I2和 CCl4,向其中加入 NaOH 溶液与 I2反应,生成的 I- 、IO进入水溶液,分液后再酸化,即得粗碘。加入 NaOH 后溶液中 I- 、IO 的物质的量之比- 3 - 3为________。(5)H2O2也能发生与 Cl2类似的反应,若先用 H2O2将卤水中的 I- 氧化为 IO ,再将其- 3与卤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酸化制取粗碘。处理含 I- 为 254 mg/L 的卤水 1 m3,理论上需 20%的双氧水________g。解析:(1)反应物为 Cl2、I 2,生成物有 HIO3,氯气被还原为 H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 2)空气的密度小,所以从塔底进入,液体从塔顶进入,逆流操作,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吹出率。(3)吸收塔中的反应为SO2+I 2+2H 2O===H2SO4+2HI,生成的 H2SO4、HI 均为强酸,所以选用耐酸材料。(4)发生反应为 3I2+6NaOH= ==5NaI+NaIO 3+3H 2O。(5)H 2O2氧化 I- 的离子方程式为3H2O2+I - ===IO +3H 2O。含 I- 为 254 mg/L 的卤水 1 m3相当于含 I- 2 mol,由(4)中反- 3应可知 n(I- )∶ n(IO )=5∶1,所以需要用 H2O2氧化的 I- 量占总物质的量的 ,- 316即 2 mol× = mol,即需要 n(H2O2)= mol×3=1 mol,需要 H2O2质量为 34 g,需16 13 1320%的双氧水 170 g。答案:(1)5Cl 2+I 2+6H 2O===2HIO3+10HCl(2)塔顶 塔底 因热空气密度小,且气体与溶液逆向接触,有利于提高吹出率(3)反应 生成 HI 和 H2SO4两种强酸(4)萃取(或萃取分液) 5∶1(5)1701钠、镁及其重要化合物1.将绿豆粒大小的方形金属钠投入足量且含酚酞的水中,根据相应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A 方形金属钠变成小球 钠反应速率快B 钠浮于水面 水的密度大于钠C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有 NaOH 生成D 钠球游动,有“嘶嘶”的响 声 有气体生成解析:选 A。钠的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放热,会使方形金属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A错误。2.把 23 g 钠投入 m1 g 足量的水中得到 a g 溶液,把 24 g 镁投入 m2 g 足量的盐酸中得到 b g 溶液,若 m1= m2,则 a、 b 的关系是( )A. ab B. a②③ B.③②①C.③②① D.①②③(2) ×100%84b- 53a31a(3)A.①②③ B.①=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11.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1)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壳经历的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由 MgCl2得到金属镁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g(OH)2沉淀中混有 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化工厂的厂址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室中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用到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海水提镁的生产中,利用海边的贝壳制造石灰乳,以降低运输成本,将电解生成的氯气与氢气化合制备盐酸,再将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制取氯化镁,以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以及将厂址选在海边等都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答案:(1)作为原料,用来制碱 4CaCO3 CaO+CO 2↑,CaO+H 2O===Ca(OH)2= = = = =高 温 (2)MgCl2 Mg+Cl 2↑= = = = =通 电 (3)加入 MgCl2溶液至过量,过滤,即可除去 Ca(OH)2(4)海边(5)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使待过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溅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液体或晶体飞溅12.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Na2O2。Na 2O 的制取可以通过如下反应完成:Na+NaNO 3 Na2O+N 2↑(未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制取 Na2O 时,若金属钠与 NaNO3按质量比 23∶17 投料,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 体体积为 1.12 m3(标准状况下),则制得的Na2O 的质量为________kg。(2)制取 Na2O 时由于设备密封性不好而进入了少量空气,导致制得的 Na2O 产品中含有Na2O2杂质。现有 Na2O 产品 m g(假设只含有 Na2O2杂质),请从下面选用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一种可选用的实验仪器组合,以完成样品中 Na2O 含量的测定。可选用的试剂:a.浓硫酸 b.水c.盐酸标准溶液 d.NaOH 标准溶液e.酚酞 f.碱石灰g.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所需仪器(用字母表示)实验所需试剂(用字母表示)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3)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测定该试样中 Na2O 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如下:7.75 g Na2O产 品 ― ― ― ― →在 氧 气 中 充 分 灼 烧 固 体 ― ― →冷 却 称 量 得 固体 9.35 g该 Na2O 产品中 Na2O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解析:(1)由 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知,NaNO 3是氧化剂,配平化学方程式:10Na+2NaNO 3 6Na2O+N 2↑,收集到 1.12 m3(标准状况下)N 2, n(N2)=50 = = = = =△ mol,那么 n(Na2O)=300 mol,故 m(Na2O)=300 mol×62 g·mol-1 =18.6 kg。(2)要测定样品中氧化钠的含量有多种方法,可通过测量与水反应生成 O2的体 积来计算 Na2O2的量,也可测量反应后锥形瓶和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锥形瓶、样品和水的总质量之差,还可以通过滴定法测定锥形瓶中生成 NaOH 的量来计算。(3)设试样中 Na2O 的物质的量为 x 5mol,Na 2O2的物质的量为 y mol,则有: ,解得: x=0.1,那么{62x+ 78y= 7.75 g78( x+ y) = 9.35 g)Na2O 的质量分数为 ×100%=80%。0.1 mol×62 g·mol- 17.75 g答案:(1)NaNO 3 18.6(2)(以下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其他合理方法亦可)Ⅰ2Na2O2+2H 2O===4NaOH+O 2↑,Na2O+H 2O===2NaOHA、D b ①反应前锥形瓶、样品和水的总质量 ②反应后锥形瓶和溶液的总质量Ⅱ2Na2O2+2H 2O===4NaOH+O 2↑,Na2O+H 2O===2NaOHG、C b 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Ⅲ2Na2O2+2H 2O===4NaOH+O 2↑,Na2O+H 2O===2NaOH,NaOH+HCl= ==NaCl+H 2OD、H b、c、e 中和锥形瓶中样品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 使 用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3)80%13.烧碱、纯碱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①若将 A 与 B 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其他操作不变,将 A 与 C 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 100 mL 1 mol·L-1 烧碱溶液中通 入一定量 CO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X,X 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Ⅰ.NaOH、Na 2CO3,Ⅱ.__________________,Ⅲ.Na 2CO3、NaHCO 3,Ⅳ.____________________。①常温下,将得到的固体 X 重新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使溶液的 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②若要验证白色固体 X 是第Ⅰ种组成,依次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盐酸 b.MgCl 2溶液c.BaCl 2溶液 d.Ba(OH) 2溶液在验证的过程中,一定需 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萃取 b.洗涤c.过滤 d.分馏6③若白色固体 X 为第Ⅲ种组成,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准确测定其中 NaHCO3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取 m g X 与足量 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n g 固体b.取 m g X 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n g 固体c.取 m g X 充分加热,减重 n gd.取 m g X 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足量碱石灰吸收,增重 n g④若白色固体 X 的质量为 7.0 g,则 X 的组成为________(填“Ⅰ” “Ⅱ” “Ⅲ”或“Ⅳ”)。解析:(1)将 A 与 B 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且与 NaOH 发生反应,使烧瓶内部压强迅速减小,故广口瓶中的水要沿导管进入烧瓶;将 A 与 C 连接,其他操作不变,导致外界压强高于瓶内压强,故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会产生气泡。(2)③a 选项中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总质量可以列式求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正确;b 选项中 n g 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钠原子守恒和原混合物总质量可列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正确;c 选项采用差量法,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正确;d 选项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盐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溶液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通过数据准确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不正确。④可采用极值法来判断,若全部为Na2CO3质量 为 5.3 g,若全部为 NaHCO3质量为 8.4 g,固体 X 的质量为 7.0 g,故其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答案:(1)①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②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Na2CO3 NaHCO 3①5.85 ②cb c ③d ④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