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件+试题)(打包10套)苏教版必修1.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优化方案2017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件试题打包10套苏教版必修1.zip优化方案2017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件试题打包10套苏教版必修1.zip
20160809116.ppt
20160809117.ppt
20160809118.ppt
20160809119.ppt
20160809120.ppt
20160809164.doc
20160809165.doc
20160809166.doc
20160809167.doc
20160809168.doc
  • 全部
    • 20160809116.ppt
    • 20160809117.ppt
    • 20160809118.ppt
    • 20160809119.ppt
    • 20160809120.ppt
    • 20160809164.doc--点击预览
    • 20160809165.doc--点击预览
    • 20160809166.doc--点击预览
    • 20160809167.doc--点击预览
    • 2016080916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而成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解析:选 C。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的含义是指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2.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 10× ②物镜 10× ③目镜 16× ④物镜 40×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 D。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意味着放大倍数最大,故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③④。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C.光圈 D.反光镜解析:选 D。目镜和物镜使用不正确会导致出现或不出现视野,不会出现视野的明暗不同。而光圈的大小只会使整个视野变亮或变暗,也不会出现同一个视野明暗不同。反光镜的方向不对会导致此现象的发生。4.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个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三个异物不动,然后转换物镜,三个异物仍存在。据此,三个异物可能在的位置是( )A.目镜 B.物镜C.反光镜 D.装片解析:选 D。转换目镜和物镜后三个异物仍在,反光镜的问题只会影响光线的明暗,故异物不在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最可能在装片上。5.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 A 到视野B 时,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2A.①②③④ B.③①②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解析:选 C。根据视野 B 中甲细胞比视野 A 中甲细胞大,说明视野 A 到视野 B 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即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故 C 正确。6.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解析:选 C。当标本颜色较深时,可调亮视野,这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 正确;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虚像,因此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B 正确;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能提升镜筒,应直接移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C 错误;高倍镜是将低倍镜视野中央的细胞进行放大,因此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D 正确。7.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器官的大小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B.鸵鸟的卵细胞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C.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相同D.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解析:选 C。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功能不同的细胞其形态也不相同。8.下列关于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梭形,有利于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B.人的红细胞呈两面凹圆饼状,增大了细胞膜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C.神经细胞的突起呈纤维状,有利于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效率D.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呈半圆状,有利于控制叶片的呼吸和蒸腾作用解析:选 D。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此特征越明显。比如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呈哑铃形状,有利于控制叶片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但不是所有叶表皮细胞都有此特点。9.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成功突破 5 000 米,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奇特的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的共同点是( )A.细胞的形态相似B.细胞的大小相似C.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3D.细胞的功能相似解析:选 C。多细胞生物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但不管哪种细胞,结构与功能都是相统一的。10.低倍镜(10×)观察到根尖约 64 个细胞。现要选择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左下方,则有关显微镜高倍镜(40×)的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至视野中央,再转换为高倍镜B.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若视野变暗,换用凹面镜C.换用高倍镜后,发现显微镜中的观察目标物像变大,清晰度升高D.换用高倍镜后,工作距离变小,并可能只观察到 4 个左右细胞解析:选 C。显微镜使用时,需先用低倍镜观察,对焦看到物像后,欲使用高倍镜继续观察,需将低倍镜下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观察,A 项正确;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要调节光圈或换用凹面镜,增加进光量,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 项正确;用高倍镜后,发现显微镜中的观察目标物像变大,但清晰度降低,C 项错误;设目镜的放大倍数为 Y,若低倍镜(10×)观察到根尖约 64 个细胞,换用高倍镜(40×)后,工作距离变小,并可能只观察到的细胞为 4 个左右,D 项正确。11.如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解析:选 D。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物镜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越小;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12.(2016·武汉二中高一期中)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有图 1 两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应先用物镜________(填图中序号),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____,再用转换器转到图中高倍物镜观察,并用____________调焦。4(2)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面积的________(填倍数或者比例)。(3)图 2 中菠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解析:(1)①是低倍物镜,因此该同学应先用物镜①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2)显微镜由物镜放大 10倍换成放大倍数 40 倍,使得面积变为原来的 1/16。(3)首先要将载玻片擦洗干净,然后滴上清水,再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展平放在清水中,故顺序为③①④②。答案:(1)① 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2)1/16(3)③①④②1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③④对应的是:③________;④________。A.目镜 10× 物镜 10× B.目镜 10× 物镜 20×C.目镜 10× 物镜 4× D.目镜 10× 物镜 40×(2)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3)选择组合 A,目镜 10×,物镜 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若A 视野中细胞为 160 个,则换上 D 组合,视野中细胞为________个。(4)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放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作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C (2)大光圈 凹面镜 (3)100 10(4)在 a 以前应首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 b 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直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14.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 倍,这里“被放大 50 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A.体积 B.表面积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改用平面反光镜,________光圈。(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 1~2 cm 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 1~2 cm 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 0.5~1 cm 处)。解析:(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 4 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 8/4=2 个。(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颜色淡,不易观察,因此需将视野调暗,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①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②制作装片时,要加盖玻片。答案:(1)D (2)2 (3)缩小(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 ②未加盖玻片15.假设你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请回答下列问题:6(1)最可能是气泡的是________。(2)要看清楚 A 的上半部,应将载玻片往何方向移动?________。(3)欲使用高倍物镜应转动哪个装置?________。(4)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的________,视野的亮度比原来的________。(5)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结果造成显微镜某个部位损坏,请问下列哪一项为不当操作________。A.拿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B.为了看清楚观察物,应该转动粗准焦螺旋C.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更换镜头D.使用拭镜纸朝同一方向擦拭镜头解析:(1)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2)因为显微镜下物像是倒置的,图中 A 位于视野的上方,实际上它位于装片的下方,因此使用高倍镜之前必须要将它往上方移动,将 A 移至视野的中央。(3)在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要使用转换器转换。(4)在高倍镜下,放大的倍数变大,但视野变暗,同时视野变小,所以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5)在低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看到物像,但为了看清楚观察物,应该转动细准焦螺旋。同时,在高倍镜下观察物像时也应该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答案:(1)B (2)上 (3)转换器 (4)少 暗 (5)B1物质的跨膜运输1.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胞吞和胞吐解析:选 B。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说明其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 ,这里的“蛋白质”即载体蛋白,说明其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故为协助扩散,B 项正确。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变形虫有而蓝藻没有的是( )A.主动运输 B.胞吞和胞吐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解析:选 B。蓝藻有细胞壁,无法进行胞吞和胞吐。3.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选 B。外界蒸馏水会进入透析袋中,使透析袋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减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蔗糖溶液浓度保持恒定。4.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解析:选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当细胞失水过多或失水时间过长时,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为细胞已经死亡;植物细胞不会吸水涨破,因为有细胞壁的保护作用。5.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2①实验前 BAC③实验后 B≥A=C ④实验后 BAC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 B。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B 失水最少,实验前细胞液浓度最高,C 失水最多,实验前细胞液浓度最低,A 细胞在二者之间,因而实验前细胞液的浓度 BAC;实验后失水达到稳定,水分子进出细胞内外动态平衡,所以实验后细胞液浓度 A=C,而 B 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细胞外溶液,B 细胞处于吸水状态,故实验后细胞液的浓度 B≥A=C。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解析:选 B。A 项, 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B 项,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首先从细胞的角隅处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 项,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溶液浸润整个标本。D 项,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进行前后对照,因此不能省略。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状态,a、b 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3A.此时 ab,细胞渗透吸水B.此时 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此时 a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 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 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 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 正确。11.(2016·泰州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则①②③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A.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B.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C.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D.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解析:选 A。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12.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5(1)据图判断 A、B、C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抑制能量的产生)后曲线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醇、CO 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上述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可证明细胞膜在运输功能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该特点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比较A、B、C,B、C 随着横坐标的推移,物质的运输速率趋于平衡,可见这两种运输方式都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而 A 中没有这一限制,说明 A 中没有载体参与,为自由扩散。再比较 B、C,可见 C 中当细胞内液浓度高于虚线部分浓度(即细胞外液浓度)时,仍继续吸收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征,因此 C 为主动运输;B 无此特征,为协助扩散。(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因此,当加入呼吸抑制剂后,受影响的应是主动运输(C)。(3)气体物质及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4)细胞膜在运输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结构基础是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2)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3)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4)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13.图乙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 蔗糖和 0.5 mol/L 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细胞中半透性的原生质层由_________构成(填编号)。(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____________。6(3)图丙 A、B、C 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表示在 0.3 mol/L 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4)bc 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5)试简要分析 B、C 曲线差异的原因:B 曲线是因为在 0.5 mol/L 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__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 曲线由于________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解析:(1)图甲、乙中,①~⑬结构依次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间隙、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半透性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则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3)图丙中,处于蒸馏水中原生质吸水体积变大,对应 A 曲线;处于 0.3 mol/L 蔗糖溶液中的原生质失水体积变小,对应 C 曲线;处于尿素溶液中的原生质先失水体积变小,随后细胞吸收尿素分子导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对应曲线 B。(4)bc 段细胞处于吸水状态,其细胞液浓度减小。(5)B、C 曲线差异的原因是:B 曲线是因为在 0.5 mol/L 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 曲线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不能发生自动复原。答案:(1)② ⑪⑫⑬ (2) 蔗糖溶液 (3)A C(4)减小 (5)尿素 蔗糖14.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体外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①实验步骤:7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Ca2+ 、K + 的溶液中。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a.若两组植株对 Ca2+ 、K +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质小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因此可以推测细胞膜的成分中有磷脂。(2)②途径需要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可确定为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3)①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故能量(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然后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K+ 、Ca 2+ 的吸收速率。②若两组植株对 K+ 、Ca 2+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能量,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K+ 、Ca 2+ 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答案:(1)甲 磷脂分子(2)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3)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Ca2+ 、K + 的吸收速率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1细胞核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如图表示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核能通过细胞分裂控制生物的遗传B.细胞核能通过控制代谢控制生物的性状C.细胞核的重要作用与细胞质没有关系D.细胞核在该实验中表现出全能性特点解析:选 B。由题意分析可知,是谁的细胞核帽的形状就和谁一样,说明细胞核能通过控制代谢控制生物的性状,故 B 正确。但不能说明细胞核是通过分裂来控制生物的遗传的,故 A 错误。无法体现细胞核的作用和细胞质有无关系,故 C 错误。细胞核在该实验中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不能说明全能性,故 D 错误。2.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C.无核仁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D.蛋白质的合成与核仁无关解析:选 B。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根据题意可知,核仁应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3.在制作模型时,下列哪项是首先要考虑的( )A.实用性 B.科学性C.美观性 D.趣味性解析:选 B。制作模型时,在科学的基础上求实用性、美观性和趣味性。4.信使 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它从细胞核中出来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0 B.1C.2 D.4解析:选 A。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生物膜,但是核膜上有核孔,信使 RNA 可以从核孔穿出细胞核而进入细胞质,不直接通过核膜结构。5.真核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2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C.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解析:选 D。胰岛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造血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血细胞;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这三种细胞的代谢旺盛,核孔数目较多;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分裂增殖,也不具有分泌功能,代谢不旺盛,因此核孔数目最少。6.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也较多B.⑤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RNA 可以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解析:选 A。由图示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核孔数量较多,④数目不变,A 错误;⑤是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 正确;③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 正确;⑥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是大分子的通道,如信使 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 正确。7.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 A 是指( )A.溶酶体膜 B.叶绿体膜C.内质网膜 D.液泡膜答案:C8.如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B.③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3C.结构④与蛋白质合成有关D.细胞结构②与细胞分裂有关解析:选 A。该细胞含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均含有中心体。9.如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血红蛋白 B.性激素C.抗体 D.呼吸酶解析:选 C。分泌蛋白在加工、合成、分泌过程中生物膜的膜面积变化为: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而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图示正好符合此变化,即此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而选项中的 A、D 项均为细胞内蛋白质;B 项为固醇,只有 C 项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分泌蛋白。10.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解析:选 D。核糖体的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是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初加工,然后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后才能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分泌蛋白。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合成的肽链不能继续加工,将直接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影响。11.用 3H 标记的谷氨酸注入胰腺的腺泡细胞后,合成物质 x 并分泌到细胞外。合成的物质 x 及运输途径如图:核糖体→①→② 细胞膜 细胞外― ― →物 质 x ― ― →物 质 x 其中的①②及物质 x 分别表示( )A.内质网、高尔基体、胰蛋白酶B.内质网、线粒体、胰岛素C.高尔基体、中心体、胰岛素D.内质网、中心体、呼吸氧化酶解析:选 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4尔基体的加工,最终被分泌到细胞外,而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的是消化酶。12.为了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 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图丙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结构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图④为高尔基体,⑥为内质网,⑦为核糖体)( )A.图甲中 c 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B.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 3H 标记的细胞器是⑥C.图乙中 d 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D.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 3H 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解析:选 B。分泌蛋白经高尔基体最后加工后,排出细胞,A 正确;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 3H 标记的细胞器是⑦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 错误;图乙中 d 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内质网的一部分形成囊泡,移动到高尔基体,自身的膜面积减小,C 正确;图丙中④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的最后加工场所,高尔基体上观察到 3H 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D 正确。13.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________进入细胞核的。(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________,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________上。(3)结构[②]________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指出原核细胞的拟核与图中细胞核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④为核孔。染色质上携带遗传物质 DNA,DNA 上携带遗传信息。核膜为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分界,使细胞核内维持一个相5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DNA 分子裸露存在,因此无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答案:(1)③ 核膜 两 ④ 核孔 (2)① 染色质 DNA (3)核仁 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原核细胞的拟核无图中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结构,其 DNA 是裸露的14.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细胞,图乙表示为该细胞提供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测出标记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上的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酶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2)细胞中,控制消化酶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3)在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各种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数字表示),这反映了生物膜在________上具有紧密联系。(4)请参照内质网中标记氨基酸的变化曲线,在图乙中绘出高尔基体中该项变化曲线。解析:(1)消化酶分泌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2)细胞中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是 DNA。(3)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为:合成(核糖体上)初加工(内质网中) 再加工(高尔基体中) 分泌(细胞膜)― ― →形 成 囊 泡 ― ― →形 成 小 泡 ― →细胞外。答案:(1)流动性 (2)DNA(遗传物质)(3)④③②① 结构和功能(4)如图15.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Ⅰ、COP Ⅱ 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6(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3)COP Ⅱ 具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5)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__________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解析:(1)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不仅可以吞噬、消化外来的细菌病毒,还可以将自身的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是因为相似相溶的原理,这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可能有脂质类的物质。(3)由图可知COPⅡ是由内质网初步形成的,然后向高尔基体运输。如果定位到甲中的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由图可知由 COPⅠ负责回收重新回到内质网。(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物质运输到靶细胞,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还可以体现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5)如提取动物细胞膜,最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答案:(1)高尔基体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2)脂质(或磷脂或脂类物质)(3)内质网 COPⅠ (4)一定的流动性 受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或传递信息)(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16.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7(1)请依次写出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2)下表是与胰岛素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细胞器 蛋白质 (%) 脂质(%) 核酸(%)甲 67 28 少量乙 59 40 0丙 39 0 59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上图中的[ ]________、[ ] ________。(3)[5]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因此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4→3→7→5,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分析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细胞器的化学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微量核酸,为线粒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3)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1)4→3→7→5 同位素标记法(2)1 线粒体 4 核糖体(3)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