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优化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优化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优化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点击预览
-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单元优化总结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 单 元主要 讲 述了古代中国 经济发 展的状况,主要包括四 条主要 线 索:线 索 1 发 达的古代 农业我国是世界 农业 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 农 立国, 农 耕文 明长 期 处 于世界先 进 水平,精耕 细 作是我国 传统农业经济 的 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农业 与家庭手工 业 相 结 合,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成 为 中国古代 农业 社会生产 的基本模式。线 索 2 古代手工 业 的 发 展中国古代素以手工 业发 达著称, 处 于世界 领 先地位。其中 官 营 手工 业产 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 营 手工 业艰 难发 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 业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 古代社会 稳 定的重要因素。线 索 3 古代中国商 业 的 发 展我国商 业 起源早,秦 汉 到隋唐模式固定, 变 化不明 显 。宋 元 时 ,商品 经济 有了明 显发 展,其 显 著表 现 就是市的 时间、 空 间 限制被打破,并且出 现纸币 ,明清 时 期 严 格限制 对外 贸 易致使 资 本主 义 萌芽 发 展 缓 慢。线 索 4 古代中国的 经济 政策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最根本的 经济 制度,不同 时 代 略有不同,但都没有超越 这 一范畴。重 农 抑商、海禁和 闭 关 锁国政策一方面 维护 了封建 统 治,另一方面抑制了 资 本主 义 萌芽的 发 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针对训练 ]1.因果关系 对 理解一个事件非常重要。下面 这 句 话 “ A:灌溉 和排水沟使 稳 定的 农业 生 产 成 为 可能, B:因而粮食 供 应 便很充足, C: 这 又使大量人口可生活在城市中。 ” 中 所 体 现 的因果关系是 ( )A. A是 B因, B是 C因 B. A是 B和 C的因C. B是 A因,也是 C的因 D. ABC之 间 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解析: 农业 生 产 力的 稳 定和 发 展 , 是粮食供 应 充足的条 件 和原因。只有有了 稳 定的粮食供 应 , 城市中大量人口的生 活 才能得到基本保 证 。故 A项 表述准确。A2. 明清 时 期, 赣 南地方志中 频 繁出 现 关于 “ 盗 ”“ 贼 ” 的记载 ,官府采取各种措施 进 行 镇压 或招 抚 ,其最 终 目的 都 是 化 “ 贼 ” 为 “ 民 ” 。 这 表明,当 时 政府 ( )A.增加 户 口以保 证赋 役征派B.意在加 强 君主 专 制C.中央集 权 呈 现 出弱化 趋势D.力 图 保 护 小 农经济解析:本 题 主要考 查对 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 官府采取各种措施 进 行 镇压 或招 抚 ,其最 终 目的都是化 ‘ 贼 ’ 为‘ 民 ’” 可以看出当 时 政府 这样 做的目的是增加 户 口 以 保证 赋 役 征派。A一、中国古代 经济发 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1.共同因素(1)客 观环 境: 统 一 稳 定的政治局面, 为经济 的 发 展提供了 必要的客 观环 境。(2)政治条件:前代 农 民 战 争推 动 后 继 王朝 调 整 统 治政策, 而且政策具有 连续 性。(3)科技条件:生 产 工具的改 进 、水利的 兴 修、 历 法的 进 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 进 技 术 的引入等,成 为经济 恢复 发 展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 间 的相互交流、相互 学习 ,中外交往的加 强 ,是 经济发 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 劳动 ,创 造了大量的物 质财 富 .2.基本特征(1)经济结 构:中国古代 经济结 构主要包括 农业 、手工 业 和 商 业 三部分, 农业 是主体,手工 业 和商 业 是 补 充,是一种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2)经济 形 态 :自然 经济长 期占主 导 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 社会 发 展 缓 慢和 长 期停滞的重要原因。(3)经济 重心: 经历 了由北到南的 转 移 过 程,从而改 变 了中 国社会 经济 的空 间 格局。(4)工商 业 的 发 展: 虽 然作 为农业经济 的 补 充,但曾 长 期居 于世界 领 先地位。(5)经济 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采取 “ 重 农 抑商 ” 政策, 在明朝和清朝 时 期 还 采取 “ 海禁 ” 政策和 “ 闭 关 锁 国 ” 政策 ,限制了工商 业 和 资 本主 义 萌芽的 发 展。[对 点 训练 ]1. “ 戽 车寻 丈旧知名, 谁 料 飞 空效建瓴。一索 缴轮 升碧 涧,众筒兜水上青冥。 溉 田 农 父无虞旱, 负 汲山人 赖 永宁。 颠 倒救 时 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 ” 诗 中所述工具 ( )A.推 动 了当地 农业经济 的 发 展B.促使 汉 代灌 溉 技 术进 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 风 冶 铁 技 术 成熟D.属于古代 农业 耕犁技 术 的 进 步解析:根据 诗 中信息 “ 一索 缴轮 升碧 涧 ,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 田 农 父无虞旱 , 负 汲山人 赖 永宁 ” 可判断是宋朝的高 转 筒 车 , 诗 中后两句反映了高 转 筒 车 的作用。 B项 与 题 干 时间 不符 , C、 D项 与宋朝高 转 筒 车 无关。A二、中国古代的主要 经济 政策工商食官坊市制度重 农抑商海禁闭 关锁 国在西周 实 行,官府 严 格控制工商 业 的 发 展宋代以前 县 治以上的城市 严 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 监 管产 生于 战 国, 贯 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 时 期阻碍 资 本主 义 萌芽的 发 展明清政府 厉 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清初 实 行,限制 对 外 贸 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对 点 训练 ]2. 汉 初律令 规 定: “ 里 门 每天按 时 开放, 钥 匙由田典、里典 轮 流掌管;在伏日 (鬼 节 )里 门 全天关 闭 ,禁止 行人通 行 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 节 出行、救水火、追盗 贼 等情况,则 开 门 放行; 违 律者, 罚 金二两。 ” 由此可知当 时 政府 ( )A. 实 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 对 城市 实 行 严 格管理 C.采取重 农 抑商政策D.加 强 对 外交流往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 汉 初 对 城市管理 严 格 , 出入的 时间 都做了 详细 的 规 定。 A、 C、 D与之无关 , 排除。B“ 三看三思 ” 解答原始史料型 选择题【 题 型特点】 本 题 型的一个 显 著特点是背景材料是一段 原始史料,一般有史料的出 处 和相关必要的注解,史料一般 用引号 标 引。 这 是当前 历 史 试题 中的重要 题 型,在古代史的 考 查 中,此 题 型更是占据主流,大有 “ 无史料不成其 题 ” 的 趋势 , 对 于此 题 型的解答技巧理 应 高度重 视 。【基本 过 程】 (1)三看 审题 干:一看 时间 、空 间 ,界定答 题 范 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 题 方向;三看材料和关 键 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三思 审选项 :一思 备选项 是否符合 历 史事 实 ,初步排除 ;二思 备选项 是否符合 题 干材料和要求,深度排除;三思 备 选 项 是否与 题 干有必然的 逻辑联 系,最 终 确定答案。【以例 释 法】 (2014·高考新 课标 全国卷 Ⅱ )北宋中期, “ 蜀民以 铁钱 重,私 为 券, 谓 之交子,以便 贸 易,富民十六 户 主之。其后,富者 资 稍衰,不能 偿 所 负 ,争 讼 数起 ” 。 这 表 明交子 ( )A.具有民 间 交易凭 证 功能B. 产 生于民 间 的商 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 进 了 经济 重心的南移A[题 法 对 接 ][针对训练 ]1.唐代 诗 人王 维 在《渭川田家》中写道: “ 斜阳照墟落,穷 巷牛羊 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 荆 扉。雉雊 (鸣 叫 )麦 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 锄 至,相 见语 依依。即此羡 闲 逸, 怅 然吟式微。 ” 诗 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乡 村生活的清 闲 富足B.高度 发 达的商品 经济C.男耕女 织 的自然 经济D. 农业 生 产劳 作的 艰 辛C解析: 诗 句 “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 锄 至 ” 形象地描 绘 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 乡 村男耕女 织图 , 故正确答案 为 C项 。中国 古代自耕 农 只能勉 强 解决温 饱问题 , 远远 达不到 “ 清 闲 富足”的程度 , A项错误 ; 诗 中没有涉及商品 经济 和 农业 生 产劳 作的 艰 辛 , B、 D两 项 不符合 题 意。2.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 苍 在《沁泉山 馆诗 》中写道: “ 年来通商号令行, 穷 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 (丘 )恣 铲 除,百 万 磳田 (即山田 )一朝弃。 ” 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 )A.大批 农 民弃 农经 商B. 农 民种茶收入增加C. 农业 生 产结 构 变 化D.商品 经济 渗透到 农 村解析: 题 干中材料反映了由于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 , 茶叶市 场 扩 大 , 农 民 铲 除山田大量种植茶叶 , 导 致 农业 生 产结 构 发生 变 化 , B、 C、 D项 符合材料; A项 材料无法体 现 。A1. (2015·高考天津卷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 …… 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 窍 ,仍旁挟两 辕 ,可容一牛,用一人 牵 ,傍 一 人 执耧 ,且行且 摇 ,种乃自下。 ” 这 段 话 描述的 农 具是 ( )A. B.C. D.B解析:解答本 题 的关 键 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由 “ 高可三 尺…… 盛种粒 …… 一人 执耧 …… 种乃自下 ” 可知 , 该农 具 为 播种的工具 , 即 耧车 , 故 选 B。 A项 体 现 的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 , C项 是灌 溉 工具 —— 翻 车 , D项 是曲 辕 犁 , 均不具备 播种的功能 , 故排除。2. (2015·高考江 苏 卷 )唐人写淮北多有 “ 稻 垄 泻泉声 ” 之 类的 诗 句,北宋仍有 “ 水 阔 人 间 熟稻天 ” 的描写。但 1678年, 河道 总 督的奏疏已是 “ 田地皆成沙土,止 产 粟米 ” ,两年后 就有人感 叹 是 “ 沟洫之制,水 陆 失宜 ” 。淮北 农 耕 变 化表明 古代 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 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 为C.重 视农 田生 态 保 护D.全凭 兴 修水利工程B解析:唐宋 时 期 ,淮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但明清以来 ,淮北自然生态与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 些 变化 ,自然有人为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政府合理作 为 ,故 B项 正确。 A项 与 题 干表达的淮北 农业 生 产环 境 恶 化的主题 不符 , 排除。 C项 与 题 干材料意思相反。古代 农业 的 发 展需要借助多种条件 , D项说 法 过 于 绝对 。3. (2015·高考福建卷 )《景德 镇 陶 录 》 记 : “ 唐武德中, 镇民陶玉者 载 瓷入关中,称 为 假玉器,且 贡 于朝。于是昌南 镇 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 载 : “ 景德 镇 …… 水土宜陶。 宋 景德中始置 镇 ,因名 ” 。材料反映了 ( )A.唐 时 瓷都景德 镇 已 驰 名天下B.陶玉身份 为 官 营 手工 业 者C. 该产 品工 艺 精美 畅销 海内外D.陶玉追求 产 品的知名度D解析:材料 “ 镇 民陶玉者 载 瓷入关中 , 称 为 假玉器 , 且 贡 于朝 ” , 说 明了陶玉将 质 量精良的瓷器 带 到关中 , 并以 “ 假 玉器 ” 为 名献 给 朝廷 , 这 是手工 业 者提升 产 品知名度的常用 做法 , 故 选 D项 。宋景德年 间 才 设 景德 镇 , 且景德 镇 成 为 “ 瓷都 ” 是在唐朝之后 , 故 A项说 法 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 B、 C 两 项 的内容 , 排除。4. (2015·高考北京卷 )唐代 长 安的商 业 店 铺 主要集中在 东 西两市。按 规 定, “ 诸 行自有正 铺 者,不得于 铺 前更造偏 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 业 活 动 散布于城内各 处 ,据 记载约 有 “四百 十四行 ” 。上述材料可以佐 证 ,南宋 时 期 ( )A.私 营 商 业 已居主 导 地位B.坊市制度已 经 瓦解C.商 业发 展已超 过农业D. 资 本主 义 萌芽已出 现B解析:从 题 干中 “ 集中在 东 西两市 ”“ 不得于 铺 前 更 造 偏铺 ” 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 实 行坊市制度 , 对 城市中的商 业 活动 有 严 格的限制; “南宋 …… 商 业 活 动 散布于城内各 处 ” 等反映了宋朝随着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和市民 阶层 的壮大 ,坊市 制度瓦解,城市商 品 经济发 达 , B项 符合 题 意。由于中国 古 代 实 行重 农 抑商政策 , 所以商 业 一直 处 于从属的地位 , A、C两 项 表述 错误 ; 资 本主 义 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出 现 的 , 不 符 合 题 干 时间 , 排除 D项 。1【优化方案】2016 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2[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解析:选 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集体耕作。材料信息“十千维耦” ,意思即为“一万人一齐来进行耕作” ,表明当时的生产方式为集体耕作,故 C 项为正确选项。B 项铁犁牛耕技术与个体耕作方式相匹配,D 项也是与一家一户的个体耕作对应,排除 B、D 两项。土地兼并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出现,并且与材料信息无关联,故排除 A 项。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选 B。材料说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农业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由此判断选 B。3.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解析:选 A。从材料中“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的描述可知,应该是一种灌溉工具。选项中只有筒车是灌溉工具,其他三项均可排除。4.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解析:选 B。材料中所说的工具都是古代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强调这些工具“样样有” “要健全” ,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5.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选 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2品大都“精美,质量上乘” ,所以本题选 D 项。6.20 世纪 90 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 ,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沉船上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解析:选 B。材料中“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的信息说明,D 项说法准确;唐代贸易的航船行驶到了印尼,说明了 A、C 说法准确。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彩瓷在元代开始出现,明清时期大量生产,唐代瓷器的主要格局是“南青北白” 。7.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选 B。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和“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可知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可知官府委托民窑生产,不是控制民窑生产,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故 D 项错误。8.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 。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B.晋商财力雄厚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选 D。所给材料并没有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故答案为 D。从宁波民谣这一信息看,A 说法正确。从“窖满再难盛”看, B 说法正确。从“建房置地”看,C 说法正确。9.唐代坊市制度严格, 《唐律疏议》规定, “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3C.坊市制度注重维护市场的公平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 C。材料信息表明唐朝加强对度量器物的管理,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C。商业管理对商业的影响不能笼统理解为对经济的影响,A 错。商业立法的影响广泛,不仅是对政治统治的影响,B 错。D 与材料信息无关。10.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材料表明( )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选 C。从材料中的“夷人慕义远来” “亏辱大体多矣” ,显然强调的不是经济意义而是政治意义,故答案为 C。11. “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 ”(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 )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C.农商并重 D.闭关政策解析:选 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从“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一句分析可知,这是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12.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A.限制对外贸易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C.禁止对外贸易D.以天朝上国自居解析:选 C。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没有“禁止对外贸易” ,所以选 C 项。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6 分)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4 分)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 3—5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 6 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4——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历史卷”(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4 分)(4)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对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6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及综合归纳能力。第(1)问回答关于作物培植、农具改进的例子,注意各回答两项。第(2)问图一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图二“废井田,开阡陌”承认了土地私有,图三反映的是小农经济,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是因果关系。第(3)问结合材料体现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来拟定标题。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作物培植方面:我国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农具改进方面:创制出曲辕犁、筒车。(其他例子,如有代表性,符合史实,均可给分)(2)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促成了自耕农(小农)经济的产生。(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兴修水利,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14.(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 ,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 分)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 ,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 分)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995—998 年 400 万贯 1001004—1008 年 450 万贯 1131058 年 700 万贯 1751064—1068 年 846 万贯 2121077 年 879 万贯 220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 分)5(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4 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第一小问孟子的态度根据材料“孟子……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概括,商鞅的态度根据“重农抑商……始自商鞅”概括;第二小问“认识”从农业和商业的地位分析;“背景”要结合商鞅所处的时代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回答, “目的”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商业状况”从文字材料和图表内容概括总结;“商业政策”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认识”要综合三则材料得出。答案:(1)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1【优化方案】2016 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 2[随堂检测]1.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材料中没有涉及 B、C、D 项的内容。故本题选择 A。2.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解析:选 A。从常识角度考虑,C 项不符合事实,可排除。D 项也不符合史实,也可以排除。A、B 项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 A 项。3.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原因。下图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 C。根据所学知识,骨耜是商代以前的生产工具,耦犁是汉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的生产工具,故答案为 C。4.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土润 暑(指暑湿之气),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解析:选 A。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主张把草堆积起来,用火烧成灰,可以肥田。水化是在夏日 暑时将草堆积,利用湿度、热度加速草的腐化。材料中所述行为都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不能反映“重视适时耕作” ,故 A 项正确,排除 D 项;B 项不符合实际情况;C 项与材料不符。5.阅读下列材料:2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材料二男耕女织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3)假若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材料二所示的时期,你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是小农经济,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其中,第(3)问要把握人们在小农经济影响下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答案:(1)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儿孙满堂。(言之成理即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解析:选 B。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在种植作物时知道应对旱灾、进行施肥和灌溉,B 项较为全面。2. 《书序》中说:“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指妖怪),桑谷共生于朝。 ”《史记·殷本纪》亦载:“帝大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 ”据此,有学者认为商代十分重视种桑养蚕,其理由是( )A.丝织技术的进步B.帝相均参与农桑C.桑树的大量种植D.桑与谷相提并论解析:选 D。学者得出商代重视种桑养蚕的依据就是材料中的记述。材料并没有体现出A、B、C 三项,只是一再强调了“桑谷共生于朝”的现象。故选 D。3.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 87 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 200 多件,占全部铁器的 64%。这些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3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选 C。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A 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 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故选 C 项。4.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过程。A、B 从图片中不能体现出来。仅从图片中也不能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只经历了这三个阶段,D 错误,因此 C 为正确答案。5.古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是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解析:选 D。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犁耕的深浅,与曲辕犁犁评的作用一致,再结合材料中的“江东”可知 D 项正确。6.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解析:选 D。从所给材料看,应当是一种水利工程而不是水利工具,而且是这个水利工程对整个四川平原的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所给四个选择项中,只有 D 项符合这些条件,故答案为 D 项。三国时的曹魏并不管辖四川,排除 A 项。B、C 项没有涉及水利工程,排除。7. “先期宣于三月上旬浸种,三十日而生秧齐。新麦既收,急即粪田一次,犁耙各一次,四月上旬前后总可插秧。大暑后,立秋前亦获稻矣。其晚稻预先寄插者,仍于霜降后照常芮熟,并不相妨也,此田岁其三熟。 ”该材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 )A.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B.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C.生产方式缓慢革新D.精耕细作的特征明显解析:选 D。材料讲述的是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和生产方式的情况,故排除 A、C;集约化是现代化的管4理模式,主要特征是集中人力、物力,统一调度和分配,最大化取得经济效益。但整个古代的农业都是分散的粗犷式管理模式,与此不符,B 错误。8.有一句俗谚说:种田种得全,只用买点盐。这主要反映出( )A.小农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 A。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的意思是说,种田都种全了,只需要购买盐就可以了。这主要反映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语·齐语》记载了管仲对齐桓公说的话:“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 夷斤……试诸壤土” 。材料二材料三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臧(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论贵粟疏》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有何特点?(3)请分析小农经济下农民的处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1)、(2)两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归纳答案。(3)问应结合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答案:(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十分脆弱。(3)①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②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农民常因水旱灾害和暴政而破产。一、学思之窗(教材 P7)(1)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1)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的生活。5(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本课测评(教材 P7)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提示:(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三、学习延伸(教材 P7)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提示:影响:在垦殖和利用这些土地的过程中,既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 1课 发 达的古代 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情境 导 入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 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与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猪、牛、马、羊、鸡、狗六个生肖的出现 ,说明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鼠、蛇、猴、虎、兔五个生肖的出现,则说明人们捕猎到了这些动物。而龙则是古时传说中的司雨神,同样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是怎样的状况?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我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导 航课 程标 准1.知道古代中国 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学 习导 航1.结 合耕作方式、 经营 方式等相关知 识 ,了解中国古代 农 耕 经济 的基本特点。2.理解小 农经济 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其 发 展的因素。3.从文明史 观 的角度 认识 古代 农业对 中国社会 发展的意 义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早期 农业 生 产 的出 现1.原始 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 农业 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概况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_______________和粟的国家。② 距今七八千年 时 ,中国原始 农业 已相当 发 达。③ 主要耕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主要耕作工具有石刀、石斧、石犁。水稻刀耕火种2.商周 农业(1)概况(2)影响① 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 们 的生活从 频 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② 中国 农业 _______________,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 社会的基 础 。耕作工具出 现 _______________,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 锄 、石犁耕作技 术人 们 已懂得 _______________,除草培土,用杂 草 沤 制肥料和治虫 灭 害农 作物有粟、稻、黍、 ________、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 农 作物多已具 备青 铜农 具开沟排水稷独立 发 展二、精耕 细 作的 传统农业1.生 产 工具的 进 步(1)春秋 战 国:人 们 开始使用 铁农 具和牛耕并将其逐 渐 推广 .(2)西 汉 : 赵过 推广 _________,后来又出 现 犁壁,使 铁 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3)东汉 :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4)隋唐:江 东 地区出 现 __________,安装了犁 评 。2.耕作方式: 汉 朝以后, _______________成 为 我国 传统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耦犁曲 辕 犁铁 犁牛耕3.耕作技 术(1)春秋 战 国 :已使用当 时 世界上先 进 的耕作方法 —— 垄 作法 .(2)西 汉 : 赵过 推行 __________。(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 耱 技 术 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 术 。4.耕作制度(1)两 汉 :以一年一熟 为 主。(2)宋朝以后:江南逐 渐 形成稻麦 轮 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5.灌 溉 技 术(1)水利工程: 战 国 时 期的 _______________、 汉 朝的漕渠、白渠和 龙 首渠等。代田法都江堰(2)灌 溉 工具:曹魏 时 改制翻 车 ;唐朝 时创 制 _________;宋朝出 现 利用水力的高 转 筒 车 ;明清 时 出 现风 力水 车 。(3)作用:推 动 了 农业 生 产 的快速 发 展。三、男耕女 织 的小 农经济1. 产 生: _______________时 期。2.条件(1)中国古代 农业 的耕作方式 经历 了从集体 劳 作到 __________的 变 化。(2)铁农 具的出 现 和牛耕的逐 渐 推广,提高了社会生 产 力。(3)_______________的确立。筒 车春秋 战 国个体 农 耕封建土地私有制3.特点(1)组织 形式:以 _______________为单 位。(2)生 产结 构: __________, 农业 和家庭手工 业 相 结 合。(3)生 产 目的: _______________,主要 满 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 税。4. 评 价(1)地位:是一种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是中国 传统农业 社会生 产 的基本模式。(2)进 步性: 农 民具有生 产积 极性, 为 我国 农业 的__________作出了重要 贡 献。(3)局限性:受到封建地主 阶级 的沉重剥削, 农 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 农经济 十分脆弱。一家一 户男耕女 织自 给 自足精耕 细 作[易 错 提醒 ] 商周 时 期出 现 了青 铜农 具 , 但是在 农业 生 产 中很少使用。当 时 , 由于青 铜 比 较 珍 贵 , 只是被大量用在兵 器和礼器制作上。[名 师 点 拨 ] 辨析生 产 工具的演 变(1)从材 质 方面:木、石、骨 → 青 铜 、 铁 。(2)从工 艺 方面:打造 → 磨制 → 冶 炼 、 铸 造。(3)从 牵 引 动 力方面:人力 → 畜力、自然力。[思 维 启迪 1] 有人 说 ,中国古代 农业 的起源具有 “ 满 天星斗” 的特点, 请结 合史 实 理解此 话 的含 义 。提示: “ 满 天星斗 ” 是指中国古代 农业发 源地分散且数 量众多。考古学家在 华 北和 华 南都 发现 了大量 远 古 时 期的粮食 作物 遗 存 , 其中以黄河流域的 ________、 长 江流域的________遗 存 为 代表 , 说 明中国 农业 有着悠久的 历 史 , 在古代世界居于 领 先地位。粟 稻谷[思 维 启迪 2] 下 图 所示的耕作方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 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 ,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 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 ,再如法开沟栽种。上 图 展示了哪种耕作方法?最早出 现 在哪一 时 期? 这 种耕作方法的主要 优 点是什么?提示: _______________。最早出 现 在西 汉 。代田法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代田法[易 错 提醒 ] 1.自 给 自足 ≠ 富足小 农经济 的基本特征 “自 给 自足 ”中的 “足 ”并非富足 , 而是指自耕农 的生 产 目的是 满 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 赋 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2. 自然 经济 、小 农经济 和自耕 农经济 之 间 的关系自然 经济 、小 农经济 和自耕 农经济 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 , 但三者又有交集 , 都是生 产 力水平低下的 产 物。自然 经济 最 本 质 的属性是物 质 生 产 的自 给 自足 , 和商品 经济 相 对 立;小 农经济 最本 质 的属性是家庭 经营 , 经营规 模狭小;自耕农经 济 又是小 农经济 的重要 组 成部分。[轻 巧 识记 ] 发 达的古代 农业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 … … 将耕于 齐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国 语 ·晋 语 》史料二 精耕 细 作的古代 农业史料三 今使 乌获 、藉蕃 (大力士 )从后 牵 牛尾 , 尾 绝 而不从者 ,逆也。若指之桑条以 贯 其鼻 , 则 五尺童子 牵 而周四海者 ,顺 也。—— 《淮南子 ·主 术训 》[探究 问题 ](1)史料一、二体 现 了古代中国 农 耕文明 发 展的哪些 变 化?(2)史料三反映了 农业 生 产 技 术 哪方面的 进 步?有何作用?(3)综 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 识 , 说 明在古代中国的 农业 生 产中 ,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这 一耕作方式 对 古代中国的 经济 形 态 有何影响?提示: (1)春秋 时 期 , 我国 农业 已开始出 现 牛耕技 术 ;后来农 耕技 术 逐步普及 , 耕作技 术 不断 进 步 , 犁的改造更适合地 区土 质 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对 牛的控制 , 反映了当 时 牛耕的出 现 和推广。利用畜力可以 节 省人力 , 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 农业 生 产 力的 发 展 , 是 农 用 动 力的一次巨大 进 步。(3)铁 犁牛耕。提高了社会生 产 力 , 为 小 农经济 的 产 生 创 造 了条件 , 为 我国 农业 的精耕 细 作作出了 贡 献。史料一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土地平 旷 , 屋舍 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 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黄 发 垂髫 , 并怡然自 乐 。 ……自云先世避秦 时 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 , 不复出焉 , 遂与外人 间 隔。 …… 停数日 , 辞去。此中人 语 云: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 记 》男耕女 织 的小 农经济史料二 唐代 诗 人李 绅 有《 悯农 》 诗 : “ 春种一粒粟 , 秋 收万 颗 子。四海无 闲 田 , 农 夫犹 饿 死。 ”“ 锄 禾日当午 , 汗 滴禾下土。 谁 知 盘 中餐 , 粒粒皆辛苦。 ”[探究 问题 ](1)据史料一 ,分析桃花源居民 赖 以生存的 经济 基 础 及其特点 .(2)史料一、二哪 则 史料更 为 真 实 可信? 请说 明理由。提示: (1)经济 基 础 :小 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 为 生 产 生活 单 位;自 给 自足;封 闭 性。(2)史料二。小 农经济 下 农 民受地主 阶级 和封建国家的剥削 , 生活困苦 , 经济 脆弱。史料一 仅 是 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1. 经济 格局: 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 经济结 构: 以种植 业为 主,家畜 饲 养 业为辅 。3. 经营 方式: 以家庭 为单 位、男耕女 织 、自 给 自足的小 农经济 在封建 经济 中始 终 占据主 导 地位。4.耕作方式: 主要是 铁 犁牛耕,精耕 细 作。唐朝出 现 的 曲 辕 犁, 标 志犁耕技 术 走向成熟。5.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壮大 ,地主 经济 占 统 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 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是形成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到近代以后,它已 经 成 为 阻碍生 产 力 发 展的主要因素。1.唐代画家 韩 滉所作《五牛 图 》被誉 为 中国十大 传 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 传 世 纸绢 画作品真迹之一, 也是 现 存最古老的 纸 本中国画,堪称 “ 镇 国之宝 ” , 浓缩 了古代中国人对 牛的特殊情 结 。形成 这 一情 结 的关 键 性因素是 ( )A.自然 经济 占据主 导 地位B.隋唐 时 佛教得到广泛 传 播AC.君主 强 化 专 制 统 治的需要D.封建 统 治者 实 行愚民政策解析:牛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 主要原因是 铁 犁牛耕下牛是主要的 农业动 力 , 这 是小 农经济发 展的 结 果 ,故 选 A项 。2. 下表反映了古代中国 农业 生 产 技 术 (部分 )的 发 展及其作用的情况,它主要 说 明了古代中国 农业 生 产 ( )时 期 内容 作用春秋 战 国 铁农 具、牛耕 提高耕作效率、 农 用动 力革命都江堰、 郑 国渠 灌 溉秦 汉 犁壁 同向翻土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隋唐 曲 辕 犁 调节 耕作深浅,特 别适宜南方水田耕作DA.注重 农时 ,改 进 耕作技 术B.重 视发 明 创 新 农业 生 产 工具C.注重 总结 推广 农业 生 产经验D.精耕 细 作的生 产 模式的形成和 发 展解析: 综 合表格中古代中国 农业 科技成就 , 包括 农 用 动 力、铁 制 农 具的使用和改 进 、 农 用灌 溉 水平的 进 步 , 其体 现 的 都是一条主 线 —— 精耕 细 作的生 产 模式的形成 和 发 展 情 况,A、 B、 C三 项 都不全面 , 故 选择 D。二、全面 认识 古代中国小 农经济1.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 为 生 产 生活 单 位,是一 家一 户 的 个体 小生 产 。(2)稳 定性: 农业 和家庭手工 业紧 密 结 合,自 给 自足。(3)封 闭 性:生 产 主要是 为 了 满 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 税,是一种自 给 自足的自然 经济 ,是中国 传统农业 社会 生 产 的基本模式。(4)脆弱性:遇到天灾人 祸 、 战 乱、苛政,容易破 产 。(5)落后性:相 对简单 的生 产 工具、 长 期不 变 的生 产 技 术 和容易 满 足的社会心理状 态 。2.影响(1)小 农经济 是我国 传统农业 社会生 产 的基本模式,是两千 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 发 展的 经济 基 础 。(2)小 农经济 关系到封建 经济 的繁荣和封建政 权 的安危。(3)小 农经济 始 终 在中国封建 经济 中占主 导 地位,在 较长时 期内推 动 了 经济 的 发 展和社会的 进 步。(4)小 农经济 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 展 缓 慢和 长 期延 续 的重要原因。3.董 煟 在《救荒活民 书 》中 说 : “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 民下 户 极多,而中 产 之家 (相当于自耕 农 )赈贷 之所不及。一遇水旱,更无 长 策 ……” 该 材料所述 现 象反映了小 农经济的 ( )A.封 闭 性 B.分散性C. 连续 性 D.脆弱性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小 农经济 的脆弱性 , 遇到土地兼并和水旱灾害 , 农 民就会破 产 等 , 所以本 题 答案是 D项 。D4. 据史 载 ,西 汉时 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 赀 少者的田租 ,或假部分山林川 泽 苑囿 给贫 民,或假犁牛 贷 种食 给贫 民。 如《 汉书 》 载 , 绥 和二年 (前 7年 )诏 : “ 其令水所 伤县 邑及他 郡灾害什四以上,民 赀 不 满 十万,皆无出今年租 赋 。 ” 西汉 政府 对 灾民 实 施救 济 的根本原因是 ( )A. 实 行 对 小 农经济 的扶持政策B.小 农经济 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 发 展C.避免因流民 问题 而引 发农 民起 义D. 实 行 “ 轻 徭薄 赋 、与民休息 ” 的政策解析:在中国古代 , 小 农经济 是封建王朝的 经济 基 础 和支柱,故封建王朝大都采取鼓励 农业发 展的措施。材料描述的 正 是古代重 农 的措施。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