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发达国家个性化教育实践看我国的策略选择第 10 卷第 4 期阿广捂电天雩雩报2005 年 7 月 20 日 JournalofHebeiRadioTVUniversityVO1.10NO.4July20,2005【学科研究】从发达国家个性化教育实践看我国的策略选择孟祥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摘要: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效果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 .美俄等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培养个性化思维,使得个性化教育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我国应该通过发展研究型教育推进个性化
2、教育的发展.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研究型教育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05)04002504一,国外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进展1.理论研究和发展阶段目前,个性化教育是教育问题研究的热点.研究中关于该问题的解释往往与创造力结合在一起,认为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是在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或者多种心理过程.俄罗斯教育专家 A.N.萨维科夫在这方面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亲自参加研究的实践比复制性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中不能接受保守主义,这个要求是由创造性个性的基本特点决
3、定的;把个体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同集体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深入研究所要学习的题目;学习活动的高度独立性;培养竞争意识;“领袖“ 可能性的实现.对“领袖“地位的向往是同竞争意识紧密相连的,必须鼓励建立在积极的正面动机基础上的“领袖“ 表现.追溯个性化教育的历史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五个阶段:18691907 年.1869 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F.Gahon) 出版了 遗传与天才这部着作,公布了其所研究的 977 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这是国际上最早对“个性化“进行研究的系统资料.这一阶段的文献多是从理论上对创造力问题进行研究,还没有介入实验.在高尔顿这本着作中,充分强调了个性化教育对
4、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19081930 年.1908 年,弗洛伊德(S.Freud)出版了诗人与白日梦,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J.wallaS)出版了思维的艺术,这是该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两部着作.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采用传统理论,采用哲学思辨方法研究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作为人格和个性的表现,从而从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研究.19311950 年.该阶段的代表着作有克劳福德(Clauforde)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维特墨(M.Weitheimer)的 创造性思维等.19501970 年.该阶段以吉尔福特(G.Guiford)1950 年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的一次题为创造性的
5、讲演为起点,此后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积极开展,论文,着作大量增加.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探索富有创造力的人究竟有什么特点;其二是探索富有创造力的智力过程.2.西方国家关于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方法(1)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美俄两国的实践证明,必须把改变教学活动的数量参数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质的改变结合起来,同时注意教学活动的最大个别化才是最有效的.美国学者 H.A.帕索乌提出制定符合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展学生有效思维技能和技巧;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收稿日期:20050227作者简介:孟祥林,男,196
6、9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专业 2003 级博士研究生.26 阿广捂电大雩季报第 10 卷渴望;学生养成和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以及对自然界的理解.美国心智发展学者,哲学博士约翰?钱斐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五种方法:对创造性的环境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开发脑力资源最佳状态;采取措施促使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为创造性思想的酝酿留出时间;当创造性思想一出现就要及时抓住它们,并进行跟踪.(2)培养个性化思维能力.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和教育专家萨维科夫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个性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人才
7、在思维能力方面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点主要是有比较高的有效思维发展的水平.这种有效思维的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能理清和抽象出思维对象在相互关系方面的条理性,准确性以及在数量参数方面的超前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深度.教学活动也应多样化,个别化.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思维发展可能性要比教材的信息丰富程度重要得多.教材内容应当首先考虑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进一步完善.要根据每个具体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来实施个别化的教学.3.个性化教育在美法日的实践(1)美国.美国充分重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原因是苏联的卫星上天,使得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
8、的优势受到威胁.1986 年成立的“全美科学教育理事会“ 于 1989 年发表了题为美国人应有的科学素养(中译本为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的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科技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着眼全民素质,实行全面改革;突出技术教育;2061计划分为设计教育改革的框架,提供可供选择的课堂模式以及在全美推广等几个阶段,实际上这是一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的宣言.美国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采取如下方式:在学生个人价值观,价值目标,课程设置上均淡化“个性“ 而强化 “共性 “,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术目标上则强调“个性化 “.(2)法国.为了推进个性化教育,法国把幼儿教育和
9、小学教育合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年级教学组织形式,分三个学习阶段组织教育.在 3 年为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快的学生可以用 2 年完成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业,然后提前一年转入下一阶段,发展慢的学生则可放慢学习进度用 4 年完成学业.从而使每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进行学习,为学生高水平地发挥创造才能创造了好的制度条件.(3)日本.二战后 ,日本随着国内实行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作为教育民主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日本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国内民主改革的实际情况和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死板性,闭塞性等问题,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
10、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日本于 1996 年 7 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 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认为,应该把轻松愉快,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同时把精选内容,精简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专家认为,个性不仅仅包含每个人的个性这种狭隘的意义,它还包括家庭,学校,地区,企业,国有文化和时代的个性等.这里强调的个性,并不是自由放纵和无组织,无纪律,不负责任等,而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扩大选择的自由和各自的特色.日本的个性化教育中的“个性“ 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每个人在生理,心理等诸方面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独自主见及其创造性思维和能
11、力.二,个性化教育本质涵义分析关于个性化教育,我国学者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应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可以将个性化理解为一种教育思想,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弘扬教育的特色化.个性化教育还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来理解.1.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原则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个性化教育要囊括的一些基本原则,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育专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Et 本教育专家认为以个性化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改革表现在办学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办学的个性化:第 4 期孟祥林:从发达国家 1,性化
12、教育实践看我国的策略选择 27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否则学校就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就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内容的个性化:一是培养创造能力,把发展个性作为改革教学内容的重要基准;二是教学大纲实行纲要化,明确并充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可选择范围;三是建立开放型的教科书供应体制,使富有个性的多种多样的教科书得以出版和发行.教学方法个性化:改革灌输性教学方法,实行创造性教学方法;改变给予性学习方法,实行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建立有效运用所有信息技术的新学习系统.教学形式个性化:根据个性化要求,限定班级人数不超过 40 人;
13、打破传统班级和学年界限,根据学生实际程度和要求组合学习形式;不使用统一的授课时间表,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把一门学科或不同学科编成“轨道 “,执行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进度授课;实行小组教学,加强学生个别辅导;为天才儿童设计课程,注重超常儿童教育.2.个性化教育本质上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个性化教育是相对于划一性教育而言的.划一性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教育.它表现为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所以,划一性教育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划一性具有使教育退化和僵化的缺点;划一
14、性否定或不重视人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由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必定是缺少良好个性素质的“标准件“. 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便是千人一面的单一的无生机和无进步机制的灰色世界.3.个性化教育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变划一性教育为个性化教育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个性化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其主要教育思想如下:尊重人和人的个性;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特色化.可以认为,个性化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得教育本身具有针对性.这种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所以,可将个体性教育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教育过程强调主体性: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价
15、值,需要,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立性品质的个性.教育的特色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教育旨在培养目标明确,想象丰富,面向未来,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善于调整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的人.个性化教育要求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制,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和动机.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个性是人与人的差异性,是人的特殊性.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
16、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教育目标是着眼于未来:个性化教育强调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发现,学习,自我教育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三,凭借研究性教育促进个性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教育界在探索教育的发展方向上存在三个热点话题,即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三种提法的实质是统一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受教育主体的差别化,这是受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素质是先天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与品质的综合,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品质.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体
17、现,也是由生理,心理与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品质所构成.个性化教育是对学生提出个别要求,强调其个别性的一面,从而因材施教.所有这些个性化教育对个人素质提高和培养的过程,就是充分奠定个体创造能力的过程.所以,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加大研究型课程的比重有助于学生优秀个性的培养.1.研究型课程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型课程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话题,发展时间并不很长.最远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创新教育的热潮提出了研究28 阿广播电天雩雩报第 l0 卷型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界与基层学校就研究型课程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主要内容局限于小制作,小
18、发明等,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并不很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际上当时的研究型课程就是课外兴趣小组,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是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活动的内容大部分是对学科知识的一种扩展.1996 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新的课程计划,计划中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部分,给地方学校充分的选择权,这就为在学校中开展研究型课程创造了条件,从而,研究型课程开始进入起步阶段.20 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在课程理论方面出现了“校本课程“ 的理念 ,即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在此基础上,地方涌现
19、出研究型课程的探索热潮,这些探索都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很类似于科学研究,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形成了鲜明对比.2000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的通知文件,是研究型课程走向规范化的开始,首次以课程计划的形式明确了研究型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并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等作出了明确说明.2.我国开设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型课程设置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优越性.但是,我国有自己的教育基础和教育特点,所以在真正实践研究型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体现我国的特点和实际环境条件.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具体环境:国内外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是一个国情非常复杂的国家,不同区域发展研究型课程的具体条件存在很大的不同,城市可能比乡村条件好,平原可能比山区条件好.所以,在研究型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给地方的教育部门以充分的自主权,允许其可以根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