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丙球蛋白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静丙球蛋白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 危及患儿的生命 1。目前, 治疗手足口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 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在手足口病治疗指南中使用IVIG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但对于 IVIG 的用量效果还未有确切的研究报告。本研究对 2016 年 6 月 2016 年 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 A、B、组,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 IVIG, 并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6 月2016 年 2 月在
2、本院接受治疗的1 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其中男 88 例, 女 62 例;年龄 5 个月8 岁, 平均年龄(4.26 1.14)岁, 病程 24 d, 平均病程(3.12 0.87)d。入选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16 版) 中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2。有惊跳、呕吐、肢体抖动并伴有精神不济等症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 A、B、组, 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患儿做好传染隔离, 喂食清淡营养的食物, 做好口腔与皮肤护理, 行利巴韦林消毒, 防止继发性感染。同时行甘露醇降温防止发热惊厥、呼吸
3、支持等基础治疗, A 组给予 IVIG(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 g/(kg d) , B 组给予 IVIG 0.5 g/(kg d) , 组给予 0 g/(kg d) , 连续服用 2 d。1. 3 研究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各组患儿的发病至体温正常时间(发热缓解时间) 、临床治疗时间、惊跳、皮疹等症状消失时间。综合疗效判定 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3 个标准, 用药后 2 d 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消失或开始结痂, 无新皮疹出现, 惊跳现象消失为显效;2 d 后各项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但仍伴有轻度发热或偶尔伴有惊跳现象为有效;2 d 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
4、率。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s)表示,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2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 用药后总有效率比较 A 组显效 18 例, 有效 28 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2.0%, B 组显效 17 例, 有效 28 例, 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0.0%, 组显效 13 例, 有效 24 例, 无效 13 例, 总有效率 74.0%, A、B 两组比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 , p= 0.05) 。2. 2 比较三组用药后各指标变
5、化情况 与组相比, A、B 两组的惊跳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发热缓解时间、治疗时间显著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b 两组数据相比, p= 0.05) 。见表 1。2. 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分析 A 组出现恶心 2 例, 发热 1 例, 胸闷 3 例, 过敏反应者 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0%, B 组患儿恶心 1 例, 过敏反应者 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4.0%, 组发热1 例, 胸闷 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4.0%, 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高于 B、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手足口病易发生于儿童中, 因感染柯萨奇病毒
6、与肠道病毒 71 型(EV71)导致, 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脑干脑炎等) 、神经系统感染 4。IVIG 的光谱抗病毒性、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 IgG 提供充足的特异性抗体 5, 还能阻断免疫病理损伤, 有效缓解脑炎颅内高压症状,减轻对脑部损伤, 有利于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缩短病程。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因 本文由. dYL.neT 提供,第 一论 文 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DyL.neT病毒直接损伤与免疫性损伤, IVIG 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大剂量的静丙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已得到公认, 但中小剂量的治疗效果鲜少有报告比较, 本研究结果发现, 大剂量的 IVIG 总有效率最高, 大、中度剂量的总有效率相近, 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大、中剂量的治疗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相近, 显著低于小剂量需要的时间。在用大、中剂量能得到相同的药效时患儿应选择中度剂量, 副作用小, 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成本。综上所述, 大、中度剂量的疗效相近, 且中度剂量副作用小, 因此中度剂量 IVIG 是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合理选择, 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