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X 页 共 X 页-论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文关键词: 新课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论文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三维化的教育目标、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学习资源、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走过 20 多年,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工具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进
2、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着多年的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和较深刻的体会,在本文尝试进行总结。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入,教育的理念应该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 三维化的教育目标传统的教育目标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知识和技
3、能的学习。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现代教育目标应该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在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并逐步养成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生生活、学习相似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第 X 页 共 X 页-极性,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和接受,能够使得学生面对情境时积极迅速地设想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性,最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情境,帮
4、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4 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潜能,进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地成长,最终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5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人们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核心是信息能力,即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些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任务,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