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重点1.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公众主体2.生态周期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不同,LCA 从产品着眼,包括产品服务在内,对原材料开采、加工合成、运输分配、使用消费和废弃处置的产品生命的全过程进行环境评价。3.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4.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环境管理可分为四大领域:区域环境管理、固弃物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5.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6)6.三种生产三个子系统的基本参量: 物资生产环节: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 人口生产环节: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环境生产环节:污
2、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8.环境政策方法的分类:类型 政府 企业 公众及 NGO命令型和控制型 法律、行政、强制性环境标准经济型和激励型 经济手段、指导性环境标准、绿 色科学技术手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可持续性经营、企业能源资源节约鼓励型和志愿型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政府环境绩 效评估、政府环境表彰和奖励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公众自我管理手段、绿色社区和住宅的倡导、NGO 组织手段9.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10.环境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中环境标准的主要内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技
3、术标准11.在中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A 排污收费制度:排污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交纳排污费。B 减免税制度: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 5 年免征产品税,对因污染搬迁另建的项目实行免征建筑税。C 补贴制度:财政部门掌握的排污费,可以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定期划拨给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用于补助企 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D 贷款优惠制度: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项目等,可按规定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12.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A 首要原则:保障人体健康。先需要研究多种污染物浓度对人体、生物、建筑等的影响,制定出环境基准。B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4、。既要考虑治理污染的投入,又要考虑治理污染可能减少的经济损失,还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的承受力。C 综合考虑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区划的要求与目标,贯彻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低功能区用低标准的原则。D 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与国际上的有关协定相协调。13.城市: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物理系统。14.城市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A 指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B 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 C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D 制定环境规划方案 E 指定规划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15.农村环境问题与城市迥异的特点: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
5、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16.制定流域环境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17.废弃物: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三个特征:末端性和无用性、有害性和污染性、治理困难18.政府对企业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的核心:物质资源利用和消耗、生产的工艺流程、3废弃物产生和排放。19.企业在环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A 在经营理念上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而把环境治理当成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因此不重视甚至忽视企业环境管理 B 许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没有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国际化的标准
6、管理体系 C 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对自然资源无序无度滥采滥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D 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原因,只对生产末端的污染物进行有限的治理,有的企业甚至不进行治理,造成严重污染。E 大多数企业的环境管理停留在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为最高要求的低水平上,缺乏对创造环境业绩、树立环境形象、承担环境责任等高层次目标的追求,企业环境管理还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20.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A“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B“三同步、三统一”: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
7、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1.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政治化。22.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预防原则名次解释1 代际公平: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下,要给后代人以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2.三生共赢原理:是共赢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共赢原理值在制定处理及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兼顾各方的合理利益。三生共赢原理是指要把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因此,三生共赢原理要求,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冲突时,必须
8、寻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3.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作用于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称为政策方法,是因为这些政策在这里是被当作环境管理的一种工具、手段、途径来利用的,具有与技术方法同样意义上的方法含义4.环境监测: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时序性分类:分类 分类 内容环境要素监测 针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对其污染
9、现状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常规监测污染源的监测 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污情况从物、化、生物学角度进行定时监测研究性监测 根据研究需要确立需监测的污染物与监测方法,然后再确定监测点位与监测时间进行监测。目的是探求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污染事故监测 发生污染事故后,在现场进行监测。目的是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范围,从而确定产生污染事故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损失特殊目的监测仲裁监测 为解决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过程中出现在污染物排放及监测技术等方面发生的矛盾和争端时进行的,它通过所得的监测数据为公正的仲裁提供基本证据简答题1.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2
10、6 页A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B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C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D 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2.绿色科学技术政策的作用:94A 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减少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5压力和物质需求,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B 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如太阳能技术、生物技术等,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从源头上减少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物质流需要,从而保护环境。C 开发新的材料利用、清
11、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从而大幅度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并提高质量和水平的产品与服务。D 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生态回复和生态建设技术等,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E 发展新的包括环境管理科学在内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以更好的协调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的目标。3.环境统计范围:A 土地环境统计:反映土地及其构成的实际数量、利用程度和保护情况。B 自然资源统计:反映生物、森林、水、矿产资源、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草原、水生生物的现有量、利用程度和保护情况。C 能源环境统计:反映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D 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反映人类健康、营养状况、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娱乐文化条件及公共设施等情况。E 环境污染统计:反映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等情况。F 环境保护机构和自身建设统计:反映环保队伍中人员变化和专业人员构成情况,以及装备、建设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