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7915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8.狼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行( zhu ) 窘境( jing ) 苫蔽( shn )尻尾( ko ) 顷刻( qn ) 假寐( mi )ch( 弛 )担持刀 b( 毙 )命 狡 xi( 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复投之 将复何及B缀行甚远 夫君子之行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解析】A 项,复:再,又;B 项,行:走/行为举止;C 项,意:企图,打算/神情、态度;D 项,故:原先、原来的样子/学过的知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A一狼洞其中

2、B屠自后断其股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其一犬坐于前【解析】B 项与例句,其:代词,代指狼;A 项,其:代词,代指柴草堆;C 项,其:代词,代指屠户;D 项,其:指示代词,其中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一狼洞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一狼径去【解析】A 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B 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C 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屠/自后/断其股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解析】B 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1)狼的作者是_清_代著名文学家_蒲松龄_,字_留仙_,世称_聊斋先生_,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聊斋志异_。(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_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_其一犬坐于前_。(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_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2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

4、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作。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等文学作品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屠户与狼的斗智斗勇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他对屠户勇敢无畏精神的赞赏,对“貌似”聪明的狼的“变诈”的不屑与耻笑。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阅读时,应注意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句式,活学活用;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归纳文章揭示的道理。阅

5、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恐前后受其敌_攻击。_(2)其一犬坐于前_像狗似

6、的。_(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从通道。_(4)屠自后断其股_从。_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答案】_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却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答案】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9在与狼的较量中, “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_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3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伺机而动;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转到柴草堆后,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

7、它。1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答案】_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但不论其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这个故事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狼子野心清纪昀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

8、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主人昼寝厅室不舍昼夜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C更不止于野心矣止有剩骨D不使前也其一犬坐于前【解析】D 项,前:向前/前面;A 项,昼:白天;B 项,寐:睡觉;C 项,止:仅,只。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竟忘其为狼A将啮其喉B乃杀而取其革C乐亦在其中矣D其一犬坐于前【解析】B 项与例句,其:都作代词,代指狼;A 项,其:代指主人;C 项,其:指示代词,这;D 项,其:指示代词,其中的。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稍长,亦颇驯,竟

9、忘其为狼。【答案】_(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答案】_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14 “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答案】_阴险狡诈。1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答案】_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6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_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10、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 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

11、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牧竖:牧童。跑:同“刨” ,兽类用足扒土。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狼径去_径直。_(2)狼亦黠矣_狡猾。_(3)相去数十步_距离。_(4)跑号如前状_原先的。_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答案】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答案】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2、19比较阅读【甲】 【乙】两文, 【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答案】_【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20 【甲】 【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答案】_(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5(1)天干地支:天干地支齐称“干支” ,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 (w)、己、庚(n) 、辛、壬(rn

13、)、癸(gu)。十二地支:子、丑、寅(yn)、卯(mo)、辰、巳(s) 、午、未、申、酉(yu)、戌(x)、亥(hi)。(2)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117 儒墨教研原创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C丑时为凌晨 3时至 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 ,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解析】C 项,丑时应为凌晨 1时至 3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