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政策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最近中央出台了新的决定,从决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对土地关系的进行明确规定,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机遇,这将对我国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决定就“三农”政策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调整为重要内容的农村政策变化,都对农村建设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探索贯彻中央政策方针的基本模式1978年,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199
2、3年又提出再延长承包期30年,并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020年3月启动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也重申了“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在此基础上规定,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离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并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调整承包地,且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2020年以后,农村改革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农村公共品供应为主要特征。2020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外媒体称之为“新土改”。调整后的农村土地政策在保持土地承包期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可
3、以流转,中央政策的意图完全是基于农民的整体利益考虑。从这几轮土地关系的调整中可以看出,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将其提到战略高度。特别是2020年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将对我国农村建设的科学提供良好的保证。以沈北新区为例,深入贯彻中央的土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上按照区里的统一规划建设大辛中心村,对村屯拆迁腾出来的土地进行复耕。但农民的土地关系不能改变,主要目标是在农民取得土地权益的前提下,推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央新的土地政策是保证农民耕地所有权不被改变,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该街道采取农民出租土地,企业承包土地进行大型的畜牧、花卉等养殖形式来发展农业。从本质上说,
4、一、没有改变土地的用途,仍然进行农业化生产;二、农民通过出租土地得到了不少于基本种植作物的收入;三、农民被解放出来去企业上班,又增加了新的收入。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基本模式都是在贯彻中央的政策方针,但使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才是真正目的。土地关系不牢靠,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
5、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如果连最基本的土地关系都保证不了的话,作为最底层的农民就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证。近些年,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工业,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占用,长此以往,人民的吃饭问题就是个大问题。无农不稳,必须要切实保证农民的土地关系,把农民的土地关系打牢,抑制各种名目的占地,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进步。因此,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中央新的土地关系的明晰,不但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