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 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和批改实验报告、完善评价体系几方面,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有效促进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环境科学;实验课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0)30-10808-01作者简介谢建春(1977- ),男,安徽黄山人,讲师,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是验证和发展环境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
2、训练的重要手段,是理论知识向实践过渡的重要过程1。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验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是否完善,对于保证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生态学素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至关重要1。实验教学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新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1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步就班地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处于被动地
3、位,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环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笔者在该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问题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该方法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和步骤,遵循提问、设疑的原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逐步掌握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及作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将教学过程置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其创造力3,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借鉴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综合素质。此外,笔者摒弃了以往实验教学完全依托理论教学的“依附性”、“验证性”实验,将有关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实
4、验纳入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体系,进行单独设课,在大学3年级开设。同时,利用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设计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2改进教学模式通常实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单独实验要求,或者实验过程多、任务重,实验时间有限,有些实验须采用小组实验。而小组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惰性和依赖心,不利于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独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实现4。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小组内实验分配到个人,合理安排每位成员的任务和作用,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精神,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偶然误
5、差,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每学期12个实验,由3个教师分班教学,采用1012人/组分组进行讲解,做到每人过关。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针对某实验中的一个方面进一步研究设计实验方法,如活性炭吸附实验仅考虑了活性炭投加量对其的影响,而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和方法、孔隙大小、振荡时间长短、不同的温度和pH值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和本科论文的选题。3加强对备课和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3.1做好预备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预备实验至关重要3。认真做好预备实验,可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认真钻研,了解相关实验原理,并动手操作,结合实际进行调查。如,笔者对照有关教材和国家标准,对GB/T 12496.1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标准硫酸铜比色法,在标准条件下初步得到的吸附值约为11 ml。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