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我思故我在(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朱元璋删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 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浩大,庄严肃穆,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 经尊儒。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 、孔府的 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但是,明
2、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 ,因而,他比 较另类,不怎么买圣人的账,尤其反感孟子。洪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孟夫子的配享 资格。满朝文武都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 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 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 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
3、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作威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 销圣旨, 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以有一盘冷羊头享用。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 鲒琦亭集 中,有所 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 场拷打臣属,叫做 “廷杖” ,打死,打伤,打得 终身残废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 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 罚之残暴严酷, 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 ,例如“腰斩” ,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
4、多,特 务之众,如 东 厂西厂,残害百姓, 为祸之深,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 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朝,他回得了家,还是回不了家。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
5、记仇,真到了 “此恨绵绵 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 什么招他的恨了。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现在成了三书,到了四年级,无书可念,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另出一本 孟子节文,全国发行。在这本新版孟子里,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 编纂者, 恶狠狠地咆哮: “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看看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君之
6、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如“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 纣矣,未闻弑君也” 。从这些话,就可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其实,历代帝王中,不乏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者,或一介武夫,唯知行伍,或出身草莽,胸无点墨,或贩夫走卒,目不识丁,或 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 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但终
7、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的,在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维持不下去。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在那儿学习礼 仪了嘛?这位亭长衣锦还乡 回到下邳时,不也咧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 卫诗人状嘛?只有朱元璋,坚定地坚持着这种残酷嫉恨的小农心理,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 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
8、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孔孟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B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下令,取缔孟子这本书。C历代的皇帝均借助孔孟之道统治老百姓,尤以元明清为重。D科举年代,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B孔庙、孔府的规格,完全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C在新版孟子里,朱元璋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
9、掉了。D朱元璋撤孟配享一事,在清人全祖望的 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3下列不属于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的思想具有煽动性,对自己的统治不利。B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等。C朱元璋是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D朱元璋由于自身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形成一种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李应升诫子书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
10、相见,故 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 ,即吾不死之年也。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 俭以惜福,一也。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 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 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
11、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 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 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此恩义所关,五也。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 侧,不得远离。注 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 语有“韦弦之佩” ,意为
12、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直言贾祸 贾:招致B神明殛之矣 殛:惩罚C未尝贪取肥家 肥:富裕的D好好诠次 诠次:整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13、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C作者告诫儿子,要他和庶出的妹妹和睦友爱,如果妹妹嫁到中等人家或贫穷人家,一定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5 分)译文:_(2)汝既鲜兄弟
14、,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5 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晨 起(元)张养浩 注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注 元至治元年(1321), 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 乡。8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5 分)答:_9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6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5、 )(2)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 。( 杜牧阿房宫赋)(3)青泥何盘盘,_。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 蜀道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黑白苏州许多年以来,古老与风雅便是我梦幻中的 苏州。走 进这座古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就发现苏州果然很老,枫桥、寒山寺、胥 门它们 附丽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古老;苏州果然很雅,小桥、流水、园林其中散淡的韵致一处比一处风流。岁月深处, 苏州是一片家园厚土;折身之间,苏州是一抹秀色青青。然而,最触动我心灵的,却并不是这些早已为人稔熟的文化元素,而是这座古城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成片成片黑瓦白墙的民居,一匾一匾黑底白字
16、的招牌。那几天,我往返于与之相邻的几座城市,惊奇地 发现,一出 苏州境域,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 “黑白”只属于苏州。黑白苏州!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不管 岁 月如何流转,世事如何 变迁,苏州,撷取着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借助建筑和招牌,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 时空中轻 舞飞扬。 纵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这种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也 丝毫没有淡化,抑或变形。其实,苏州给人的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 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 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一代代美丽
17、的苏州女儿家长成嫁人,小 桥、流水旁的人家里,吴侬软语呢喃至今。一代代倜傥风雅的苏州才子吟风写月,一展情 怀陆机、 张旭、范仲淹、唐伯虎、金圣叹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 州的柔美。在每一个游人的眼里, 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 声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最鲜明地体现在 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苏州开城祖伍子胥,他曾交待,自己死后要悬头城门,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相传,在越国军队走近城门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行别的城门入城。后人赞曰: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史载他奇才横
18、溢,生性不羁。大明亡灭,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畏”而被 杀,是 为著名的苏州“哭庙案 ”。明代, 苏州织工大暴动更是威震朝野, “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 脑袋、踏着血泊冲 击” 京城的腐败统治,这次暴动的声响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无疑, 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竖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在许多人心中,苏州的黑白 仅仅是旧照片上的视觉色彩,仅仅是城市古老的简单诠释,他们全然不理会这座古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色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然而,你往枫桥 去,你会发现枫桥乃至苏州的所有拱桥,无不是用棱角分明的石块
19、在构筑圆拱;你往拙政园去,你会 发现拙政园乃至苏 州所有园林中的点睛之物太湖石,无不是形丑而质硬;你往 绣房去,你会 发现每一块锦绣图 案,无不是钢针彩线在穿梭;你往剑池去,你会发现刚性的 剑与柔情的水竟协和如斯 一池清水深藏宝剑三千柔美与刚烈,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不也正是对苏 州黑白色彩的精神内涵的另一种呈现吗?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 吗?(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第段写作者走进梦幻中的苏州古城,观赏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它的古老与风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B作者认为,苏州拥有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黑瓦白墙的民居,黑底白字的招牌,优美的苏州园
20、林都是黑白文化的元素。C文章第段写苏州拱桥的石块、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写绣房和剑池,目的是说明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D文中写了苏州与周边几座城市的不同,写了苏州的表象与内在精神,鲜明地突出了经久不变的“苏州本色” 。E作者借助对苏州建筑景观、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的叙述描写,揭示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寄寓了深沉的理性思考。(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a作者说“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请根据第段的内容,概括这“大写的人”具有怎样的刚烈品格。(3 分)答:_b文章以“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这句话作结,好在哪里?(3 分)答:_(3)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
21、些含义?(6 分)答:_(4)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苏州怎样的城市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 200 字 )(8 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 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再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22、D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1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 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B高等学校扩招后,中学对整个录取比例不那么看重了,开始拼命追求考上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比例。现在更得寸进尺,只比考上北大和清华的人数了。C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当今网络时代,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D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道边熟悉的黄
23、葛树,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 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 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 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答:_15一天,号称“调皮王”的小洪又违纪了。班主任王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道:“你呀!让我怎么说你呢,光想到自己,目中无人、目无法”一语未了,小洪甩手而去两人谈崩了。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样跟小洪谈话,使他认识到“光想到自己,目中无人、目无法纪”的缺点?(3 分)答:_16下面是一幅漫画,请用简要的语句介绍画面
24、的内容(不超过 80 字) ,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 20 字)。(5 分)画面内容:_寓意:_五、写作(60 分)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 ”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 纹时,无 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 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立意自定;(3)不少于 800 字;(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解析】1C 文中第段确实说“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 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 。但是并没有
25、说尤以元明清为 重,再 说文中重点阐述了朱元璋排斥孟子一事,这也是与该项说 法相矛盾的。 2B 文中第段说“孔庙、孔府的 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 。“基本上”而非“完全” 。3A 首先得弄清每段分别讲什么内容,其次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概括答案。4C 肥:使富裕。5B A 项若:代词,你;连词,表假 设,如果。 B 项与:均为动词,给。C 项之:结构助词,的;近指代词,这。 D 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以便。6C “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 “兄弟三分 ”,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7(1)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欺
26、人( 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2)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 以同胞妹妹看待)。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 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 时候,能把 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 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 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 。你 长大成人如果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
27、福, 这是第一点。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 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 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 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 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 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 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 势凌驾他人。 这样就应该 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 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 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
28、长辈,这是第三点。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 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 经历这次大难,已 经花费 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 对 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 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
29、外 进进 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我)不能 远离他们。8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9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 “树吞烟”静
30、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10(1)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 (2)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11(1)AC A 项“总领全文 ”错。 C 项“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错,应是“刚柔并济” 。(2)a.忠贞不屈(爱国忠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b点明主旨,照应题目;用反问,强调作者的观点并引发读者思考。(3)苏州的民居建筑、店铺招牌等色彩是黑白色。“黑白苏州 ”蕴涵着苏州城独特的历史传承。“黑白苏州”蕴涵着苏州的文化内涵,是苏州外在柔美与内在刚烈的和谐统一。(4)能谈出苏州的城市精神,如刚柔相济、坚
31、守文化骨骼等,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语言通顺。具体略。12C A 项“风雨飘摇”用来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 语境不合。B 项“讳莫如深”是指紧紧隐瞒,生怕 别人知道。 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 。C 项“箪食瓢饮”形容生活简朴。 D 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本句用来形容广告,对象不当。13D D 项“ 笑声”不能“ 看见” 。14示例:宽容是一盏明亮的路灯,能照亮徘徊在人们心里的黑暗;宽容是一朵芬芳的鲜花,能驱走沉淀在人们心中的阴霾;宽容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能驱赶累积在人们心头的乌云。解析 例句都用了比喻,特别 要注意前后语意相连。要做到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15小洪呀,我俩各占一“王” ,完全是平等的对话。同学之间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拿今天的这件事来说,如果大家都多替别人想点,说不定什么事都没有了。16画面内容:这幅漫画题为“人墙” 。太阳之下,胸前分别写有“各” “科” “家”“教”的四个人排成人墙,堵在右面。画面左边,草坪上正要踢球的一个小孩惊讶地停在这里。寓意:家教侵占了孩子的课余活动时间(或:孩子冲破不了“家教”这道人墙)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