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73462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G3986外交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演变专並 方向导师 作者国际关系 俄罗斯外交 杨闯教授 程敏2006年6月AbstractThe Caspian Sea region has been Russias traditional sphere of influence ever since Peter the Great era.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and the Repu

2、blic of Turkmenistan become three sovereign countries. As a result, the status of geopolitics in this region is entirely changed, where Russia and Iran shared the jurisdiction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Due to the appearence of power vacancy and the rich petroleum reserves in this region, the Caspia

3、n Sea became the focus of disputes among international powers. These new coastal countries claimed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relies on oil and natural gas. To solve domestic economy problem, they strived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energy in the Caspian Sea. Therefore, all the coastal countries c

4、onfront many problem, such as how to determine the new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how to delimit the boundary, how to lay the petroleum pipeline, how to protect ecology etc. Influenced by the new geopolitics, weak Russia became its new diplomatic policy in the Caspian Sea region. To protect Ru

5、ssias interest in the region, Russias policy in the Caspian Sea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adjustment. The process includes three phases, that is confrontation, compromise, cooperation. In the early 1990s, Russia insisted that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oviet Un

6、ion period. In this phase, the target of Russias policy in the Caspian Sea was unclear, Russia was in a passive position. Since the mid 1990s, being objected by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nd challenged by the countries outside the region, Russia began to seek the similar position with the ot

7、her coastal countries. The objective of Russias policy is to monopolize the transportation of petroleum, and restore and strengthen its influence in this region in the long run. Since early 21 century, Russia has formed a clear strategy framework and determined to adopt a pragmatic policy of coopera

8、tion.【Key Words】 :Russia, the Caspian Sea region, evolution of the energy policy, lega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ecological seacurity独创性说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外金營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9、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不谢意。签字口期: 辟义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外i;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论文的复印件和磁溫,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外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飼 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位论文作者签名| 一T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軒M 签字日期:洋月4日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纟年r月曰绪论、选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里海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域。跟据美国能源部的估 算,里海蕴藏

10、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其海上资源的远景石油储量达9002000亿桶, 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 =,而天然气的储量约为2万亿 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 气探明总量的4.3。/人里海巨大的能源储量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能源消耗急剧增加,里海地区 3作为能 源宝库的地位显著上升。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的大部分从苏联版图中脱离出来,成为3个主权独立 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彻底改变 了里海地区几百年来俄伊共辖的地缘政治状态。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力量薄弱、地 域狭小、但油气丰富的共同特点使里海地区处于各种国际势力纷争的中心之一。 此外

11、,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毒品走私等非 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在该地区日趋活跃,进一步使里海地区的事态发展成为国际 社会关注的焦点。里海地区深刻的地缘政治变化对俄罗斯的意义十分重大。该区域自彼得大帝 时代至苏联解体前的270年的漫长历史中处于俄国统治之下,是俄罗斯传统的势 力范围。俄罗斯在此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并且在与周边国家 的长期交往中形成了传统的外交模式,建立了深刻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既是根 深蒂固的相互依赖,又包含着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因素。苏联 解体后,哈、阿和土三国从苏联分离出来,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里海地区 几百年来第一次

12、出现权力真空的局面。为尽快摆脱国内的经济困境,新环里海国 家都宣布了对里海财富的权力,谋求开发里海能源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里海 的法律地位、里海划分、油气管线及生态保护问题成为环里海国家亟待解决的重 要课题。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包括政策指向、战略框 架和实施措施,对于维护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利益和影响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 于整个区域、甚至国际能源战略格局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遭到几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落,因此,这一时 期,在严梭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和全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在里海地区新的地 缘政治条件下,发展与新环里海国家的

13、外交关系,寻找里海问题的解决途径,维 护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将是一个从复杂艰难的过 程,是从传统的帝国外交模式逐步寻找和确定俄罗斯新外交定位的过程。笔者认 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具有思考价值和富有启迪的课题。同时,俄罗斯的里海政策演变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整体对外关系发展的一 个典型缩影。通过研究这段时期的里海政策,可见俄罗斯独立后的整体外交发展 变化的一斑。这些都是笔者选题和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从现实意义角度讲,本文的研究是对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环境中,俄罗斯从传 统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的一种思考,是对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国家对外政策 的定位和战略选择的思考,是一国对

14、外政策的长期性、持续性、前瞻性和对周围 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与此相反的矛盾和迟钝可能对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的深刻影 响的思考和启发。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没有专门探讨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政策和里海问题的著作。大部分学术 论文集中在探讨大国力量,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在里海能源幵发和石油管线争夺 的问题上。1.部分章节涉及俄罗斯里海能源政策的著作是郑羽、庞昌伟合著的俄罗 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书中探讨了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及里海 石油外运走向对俄罗斯的利弊。书中认为,里海地区在俄罗斯整体的能源外交中 占有重要地位。俄美逐鹿将是该地区的主要矛盾。保证在里海石油运输上的主

15、导 权仍是俄罗斯在地区实现经济利益和扩大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有关里海能源幵发并涉及探讨俄萝斯的能源战略,以及俄美在里海地区 争夺的学术论文有数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两篇。分别是2004年武汉大学贾听 听的环里海能源开发的国际竞争及中国的对策和2005年外交学院於美武的 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国际角力和中国的对策。其主要观点是,认 为俄罗斯由于国力衰弱,无论在袖气开发还是运输方面尚无能力与美国竞争,只 能依靠与本地区的传统联系网络,编制一体化对抗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 论文有:2003年娄芳博士的从里海石油之争看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文中认 为俄罗斯重新重视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外交,发展

16、全方面的能源新战略。俄罗斯学者对于里海问题的著作比较丰富,从笔者掌握的著作的出版年代来 看主要集中于2000年以后。研究领域比较全面,涵盖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里 海地区能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包括里海法律地位的确定、油气管道铺设、生态资 源保护问题等;区域外国家的里海政策。其中以里海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代表著作有:JI.C.卢班著的里海 问题之海,A.布达耶夫著的里海:缘何走向西方。卢班在其著作里海问题之海中指出,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应该具有政治成分,扩大俄罗斯在国际能 源市场上的占有率主要依靠对外战略。里海法律地位问题应进行综合性的解决。 既不能局於于纯粹实用主义的方针,忽视能源开采与里海生态环境的

17、相互影响, 又要兼顾沿岸各个国家的利益。环里海国家一体化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以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代表著作包括:C.C.日里佐夫、RC.佐 恩合著的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B.古谢诺夫著的里海石油: 经济与地缘政 治等。C.C.日里佐夫、M.C. 佐恩在 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指出里海地区 处于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区域内和区域外各个国家(主要是美国)在里海地区 都有着自己的能源战略和施加影响的杠杆。美国正在努力确立它在里海地区的主 导地位,将俄罗斯沦为二流伙伴。以俄罗斯能源外交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有:C.3.曰兹宁著的能源外交 。中 国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出版了它的中译本: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中

18、国对里海问题的研究长于分析大国力量在里海能源开发和油气管线的博 奔,短于对里海其他主要问题的全面考察,对里海生态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对俄 罗斯在里海地区政策的发展和成因的涉猎非常有限。相当数量的论文中表现出对 里海问题和区域内外各个国家政策的分析但求面面俱到,却深入不足。大多数论 文借助中英文资料,借鉴俄罗斯和其他环里海国家的第一手资料的较少。针对以 上问题,本文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三、研究的创新点第一,选题立意。本文研究的客体是在苏联解体后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 罗斯在里海地区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即,对俄罗斯在里海法律地位、里海能源 运输、里海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19、;俄罗斯在里海能源 开发大国竞争的时候,进行俄罗斯的政策调整,以维护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国家利 益。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发展进行全面跟踪、系统分 析和总结的学术成果。其二,研究方法。本文从历史切入,介绍俄罗斯历史上在里海地区的政策; 以经典地缘政治学理论为基础,分析90年代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的变化特点; 根据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界对里海法律地位的界定,阐述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产 生的主要问题:里海法律地位和里海划分、里海油气管道、里海生态资源问题, 以及各个里海国家的政策立场。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对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 里海政策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总之,本文体现了历史的纵深,这为

20、研究一国政 策的产生根源和进行前瞻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具有研究方法多维度的特点,即 不局限于国际关系学科,而引入了国际法和地缘政治学理论的支撑。其三,资料采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俄文文献和专著。里海生态 保护作为里海问题和俄罗斯的里海政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本文给予了一定 的关注和阐述。四、论文的框架第一章概述自彼得大帝时期至苏联解体前俄国在里海地区的政策和里海的 法律地位的历史状态。帝俄时期,俄罗斯通过军事战争先后与波斯签订了几个条 约,确定了里海初步的法律地位和俄对里海的绝对统治地位。苏联时期,苏联和 伊朗签订了两个苏伊条约确定了里海法律地位,但并未涉及里海划界和海底盗源的使用。

21、第二章分拆苏钱解体后里海地区地缘政治变化的特点,阁述里海法律地位、 油气管线及里海生态保护等主要里海问题。第三章是深入分析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在里海地区政策的调整过程。以三个时 间段(90年代初期、中期和后期),从内部因素(传统外交、政府与石油公司的 分歧和车臣战争的打击)、外部因素(区域内和区域外国家的挑战)和取得的成 果三个层次论证叶利钦时期在里海地区政策的变化、成因和成果。第四章详细阐释普京时期俄罗斯里海政策的新发展、新趋势和取得的成就。 普京政府在总结前任成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对里海地区能源政策的重视程度,突 出了经济合作和军事力量的务实特点,完成了与南邻国阿塞拜疆和对岸国哈萨克 斯坦对相邻

22、海底地段矿产资源的法律划界。9.11事件的影响与俄罗斯的应对。 结论总结本文的观点。阐发启示。第一章俄罗斯里海政策的历史追溯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对外政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根源,它长久而深远地影响 着俄罗斯现代的里海政策和俄罗斯领导层的政策判断与政治思维。因此,研究当 代俄罗斯的里海政策,需首先走进历史。第一节沙皇俄国在里海地区的争夺俄罗斯在里海地区奉行积极的政策始于彼得大帝。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 已经认识到里海是通往中亚和印度的战略要冲,对俄罗斯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和 经济意义。因此,他励精图治:运筹外交、发展贸易、发动军事战争,不断壮大 俄国在里海地区的势力和影响。亦是从这一时期起,俄罗斯开始在

23、北高加索和里 海地区建立行政机关,使之融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为保护和扩大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并削弱波斯与土耳其在该 地区的影响,彼得大帝于1722年11月签署了在阿斯特拉罕建立军港的命令,奠 定了俄国军事入侵里海的法律基础。继而,在1722-1723年彼得大帝向波斯在里 海地区的领土发动了波斯远征,并大获全胜,723年9月12日俄国与波斯签 订彼得堡条约。根据条约内容,俄罗斯从波斯手中夺得了杰尔宾特、巴库以 及什尔瓦、吉梁、马赞达兰和阿斯特拉巴德四省1,占据了里海的西岸和南岸, 在事实上确立了俄国海军在里海流域的统治地位。1732年1月21日,俄国又同波斯签订了拉什特合作协定(

24、关于贸易领域 的合作),以代替1723年的彼得堡条约。拉什特合作协定确定了俄国对波 斯所割让土地的所有权,包括在里海地区的贸易和航行自由。根据这一条约,只 有俄国的军舰可以在里海上航行。获得里海的一部分领土和特权并没有让雄心勃勃的俄罗斯收住手脚,成为里 海唯一的统治者是沙皇俄国的最终目标。从18世纪70年代俄国军队向里海南部 发动了进一步的攻势,到19世纪30年代,俄国共赢得了四场对土耳其战争、两 场对波斯战争的胜利,占领了几乎髙加索的全部领土和里海西岸。)KMJIBUOB C.C.H 3OHH H.C., FeonomimuKa KacmnicKoo peiioua (MocKaa: MEK

25、jiynapoBBbte DTHOUIEHHJI,1813年10月12 24日俄波签订了又一份重要文件居利斯坦和约, 它结束了钱波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在里海地的统治地位。根据该 条约,俄波各方将保留在签订该条约时处于各自管辖下的土地。达格斯坦、格鲁 吉亚、伊麦列京、古里雅、米格列尔、阿布哈兹及周边汗国:卡巴拉赫、甘贾、 舍基、库巴、巴库、什尔瓦、杰尔宾特和塔雷什归俄罗斯所有。尤为重要的是, 这份条约再次强化了俄罗斯在里海布署军舰的特权。但该条约并没有使上述已经划入俄罗斯疆域、却仍旧与波斯和土耳其保持密 切往来的汗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俄罗斯的边境村落常常遭到游牧民 族的侵袭和

26、洗劫,只有在俄罗斯边防军的驻地情况才较为稳定。与此同时,由于 19世纪初英国为削弱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介入里海争夺,与波斯签订军事援 助协定,使俄波关系跑隨不断。1826年波斯为夺回失去的土地突然入侵俄罗斯,双方爆发战争,战事在1828 年初以波斯战败告终。1828年2月22日在阿塞拜疆的一个名为土库曼恰依的小 村子里,双方签订了土库曼恰依和约。这份和约的第八款内容确立了俄罗斯 在里海的绝对控制权,初步奠定了里海的法律地位。该条款规定:除俄罗斯外, 其他任何国家不得在里海上拥有军舰。即禁止波斯在里海拥有海军。两国商船依 旧可以在里海上自由通行。该约结束了俄波两国战争,成为俄波关系进一步发展 的

27、基石,也使波斯不再规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高加索汗国。这样,俄罗斯通过一个世纪的征战,夺走了波斯的里海领土,击退了土耳其 的扩张野心,阻拦了英国的干涉,确立了沙皇俄国在里海地区的绝对霸主地位, 为俄罗斯后来在里海地区发展传统势力范围开辟了道路。1732年的拉什特合 作协定和1828年的土库曼恰依和约奠定了沙皇政府时期里海的初步法律 地位,即里海的所属权和通航权。俄罗斯拥有在里海上布署军舰的绝对权力,波 斯只有在里海上行驶商船的权利它们的法律效力一直延续至1921年苏维埃俄 国和波斯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第二节苏联在里海地区的统治19世纪末,巴库地区发现大量石油,产量约占当时世界的 50%。 里海

28、地区 幵始成为西欧国家关注的焦点和争夺的目标。西方几家大型石油公司试图联合排 挤俄罗斯,彻底控制里海石油。此时, 一 战后沙皇俄国专制政权被推翻,亚洲民 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5月28日宣布独立,成 为西方国家开发里海资源的突破口。为保护自己在里海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 利益,确保里海地区的安全,苏维埃俄国展开了与西方国家的激烈争夺。1920 年4月,苏俄红军重新将阿塞拜疆夺回到俄国旗下。1920年5月俄罗斯空降部 队登陆波斯恩泽利港,以追回被白匪带到波斯的里海一伏尔加舰队为由,将英军 从波斯排挤出去,进而消灭英国入侵苏维埃俄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可能。此后, 苏俄

29、又进一步加强了与同受泛突厥主义威胁的波斯的联合。1921年2月26日苏俄与波斯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条约中宣布:废除一 切原来由沙皇俄国政府同波斯政府签定的有损于波斯利益的条约、协定和公约, 确认了波斯的独立和主权。条约规定:波斯和俄罗斯承认两国边界依照1881年 边界委员会确定的俄波陆地边界,俄国将阿舒拉德赫岛和恩泽利港口归还给了波 斯。有关通航和国际安全问题的条款是该条约最为重要的内容。条约中规定:“在 与俄罗斯条件对等的情况下,波斯可以在里海拥有海军。在有第三国企图将波斯 变为武力入侵俄罗斯的基地的情况下,俄罗斯有权向波斯派遣军队。除两国以外, 其他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涉足里海及其周边地

30、区。如果在波斯舰队的船员中 发现利用在船上的条件从事反对俄国的活动的第三国公民,苏俄政府将有权请求 波斯政府清除敌对分子1”。这一条约奠定了现代里海法律地位的基础。波斯通过该条约在事实上承认了 俄国对波斯及里海地区的控制权,以此换取了俄国不入侵波斯和在波斯遭受侵略 时俄国给予援助的承诺。引报刊1940年3月25日签订的苏伊通商和航海条约进一步加强了苏联在里海 地区的地位。条约中宣布,两国商船在全部海域平等航行。两国在10海里近海 区内拥有捕鱼权。另有单独补充条款规定,只有苏联和伊朗船只有权在里海上航 行。该条约进一步确定了里海的封闭性。阿塞拜疆兽斯塔姆马麦多夫:有关里海国际法地位的历史,载兰州

31、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01年第4期引报刊总体看来,1921年和1940年的两个苏伊条约1确定了里海的国际法地位, 即甲.海为苏联和伊朗共有:对苏伊以外的第二_国封闭。条约的签订阻止了英国的 入侵,维持了里海70年的安全和稳定。依照条约内容,苏伊两国在里海上享有 平等自btl航行的权力。但苏伊两国除了划出10海里的捕鱼区外,并未确定正式 边界,没有涉及里海水域及海底划分问题。193 1年苏联曾经单边秘密划定并维 持阿斯塔拉一加巻一古里分界线(全线长423,2千米),该线由苏联舰船维护伊 朗船只不允许通过此线,但伊朗的民用船只曾通过此线航行尽管该线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是苏伊两国在里海上共同

32、 遵守的习惯界线。根据这条线划定的范围, 苏联占据了里海面积的88%之多参见图 1。实际上,由于伊朗与苏联经济和技术实 力的悬殊差距,加之里海对三国封闭,不 能引进先进技术,伊朗只能在里海沿岸进 行渔业活动,并不能涉足里海能源的开采。 而苏联在未与伊朗协商的情况下,于1949 年幵始里海能源开发活动(在阿塞拜疆区 域),因此,这一时期的里海更应该被视为 _是苏联控制并使用的内海。第三节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动荡的前奏自彼得大帝时代起,俄罗斯帝国用两百余年的征战确立了其在里海地区的统 治地位;20世纪初,苏俄(苏联)与伊朗联合封闭里海,彻底控制里海区域。 在漫长的260余年的时光里,俄罗斯民族长久地

33、占据着里海,在里海的广轰糧域 刻下丁俄罗斯的深刻烙印。1921年 2 N 26 I I苏友好条约和1940年3月25日苏伊通商和航海条约。以下合闻称为苏 伊条约:_。-Ccpri;H ;Kiini.noB. no,niiTiiKa Pocciiii n KacniiHCKOM pernoHeiHTorH noc.ie.iHero ,iecflTH.ncTHJi, BecmmiK Kacmin ( .T-l 2003 r,)“AxMca Eyiicii. Kacnuu. Juwc oh ynuvh (MncKna 2004r.l c.190 :A-Mej Bo.ieu. c 1891.苏联蝌体前

34、苏伊里海分布图41985年苏联新总书记的上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伊始则意味一场新的世界变革正在孕育,里海地区地缘政治的新趋向开始酝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 不仅确立了苏联内政外交新政策的基调,并深刻地影响到苏联在里海地区的对外 政策。呼吁自由化、民族自治的改革使苏联民族间冲突幵始突现,国家政权制度 逐渐削弱。里海石油问题重新活跃,成为西方觌觎的热点。1985年以前,西方 国家对里海抱有很大的兴趣,但还不能开采里海资源,伴随着第一个苏联总统急 剧转向靠近西方后,这种可能变得愈加现实。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石油问题专家、现任华盛顿战略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罗 伯特在谈到美国对前苏联的里海问题的态度时说道,

35、自19511991年,中央情 报局大量研究了苏联的能源政策。其部分原因是,石油利润帮助苏联在冷战中与 美国作对。美国并未忽略里海地区。西方的国家机构代表和一些大型石油公司(如 雪伏龙)代表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己经洞悉了里海地区的价值和重要意义。自80 年代末直至90年代初,它们已经迅速开始了在里海地区的活动,相继同前苏联 环里海国家的领导人进行谈判,探讨关于这些公司参与开釆里海石油矿产的可能 性1。客观地看,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里海的法律地位并未改变。但是,由于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民族政策松动、国家政权削 弱,使该阶段成为苏东剧变、里海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失去在里

36、海地区 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的前奏。Ceprew TCHNBUOEJ NOJIITHKA POCCHH B KACNWHCKOM perHOHe;HT0RA nocjiejiHero jiecflTujieTHS),Becrnmix Kacnufi ( m 2003 r. J第二章里海间题1991年12月8曰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 什科维奇、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别洛韦日协定,宣告苏 联解体。在1991年12月末的阿拉木图会议上独联体诞生。冷战结束两极世 界格局解体。苏联重新收缩为几个世纪前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她与高加索的边界 恢复到19世纪初,与中亚的边界

37、回到19世纪中期,与西部边界回到17世纪初- 昔日的东欧盟友已经远去,往日征服的土地重新成为区域不稳定的根源传统的 势力范围受到严唆挑战,地缘政治、军事、政治和经济边界整体极度收缩。平静 了 70年的里海开始沸腾,新独立的环里海国家宣称了他们对里海财富的权力, 并开始为各自的国家利益积极行动。里海问题作为环里海五国争论和世界能源外 交关注的焦点从此产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国际法继承者幵始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构 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里海地区和高加索、中亚国家新的地缘政治进程对俄罗斯 的里海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节90年代里海地区地缘政治的特点早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

38、德和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 克曼曾先后提出“心脏地带(heartkncl)”】和“边緣地带(rimland)” 2等经典地缘政 治理论,都强调了欧亚大陆在国际政治中的中心地位。麦金德在其著作民主的 理想与现实中阐发了他的“大陆心脏地带”理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 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 宰全世界 3,。斯皮克曼在他的和平地理学一书中对“边缘地带”学说作了这 样的表述:“谁控制了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 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命运 4”。上述两个论断都将欧亚大陆视为主导世界的 中枢地带和决定力量。纵观国际政治的历史与现实

39、,从近代的维也纳体系到二战j.Mackinder ,Democm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iHenry Holland Company, 1942), p,62 “N.J.Spykman,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New York:Harcouvt Brace Company, 1944), p.43 j.Miickindei, p.62 N.J.Spykman, p.43引报刊后的雅尔塔体系,欧亚大陆始终是国际风云兴衰的核心。冷战结束以后,尽管国 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地球面积最大、连接全球四大洋 的中心

40、地带欧亚大陆在国际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曰趋突 出麦金德“心脏地带”理论的继承者、英国地缘政治学家费尔格雷夫(James Fairgrieve)在“心 脏地带”学说 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能源在世界战略地图中 的中心地位。他指出,主导能源是人类前途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地理环境对于 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是由环境与能源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里海地区恰恰是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和软腹,是大量自然资源和油气资源集 中的宝库,是能源出口和跨大陆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是各种文化、宗教和文明 交汇碰撞的前沿,是贯通欧亚、联系东西的要冲。里海北邻俄罗斯,南衔中东, 西接欧陆,东视中国。这样突出的地理优势,加

41、上巨大的能源储量,使里海在世 界地缘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能源 消耗急剧增加,里海地区作为能源宝库的地位显著上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环里海国家从数百年 来在里海建立统治地位的俄罗斯(苏联)和伊朗(波斯)两国,又增加了 3个国 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区域几百年 来的政治格局,彻底打破了里海地区传统的地缘政治平衡。里海地区从传统上沙 皇俄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收缩为俄罗斯的边陲,成为俄罗斯与西方权力之间权 力真空的中间地带,其地缘政治地位再度提高,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首先,俄罗斯国力的急剧衰

42、退、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疲软和军事脆弱使里海 地区出现权力真空,从而导致了外围势力向区域内部积极渗透的局面,这是里海 地区新的地缘政治特征之一。里海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下腹部,是大量现实和潜在 矛盾导致的冲突频发地。苏联的解体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独立,促进了俄 罗斯的高加索和中亚侧翼的开放,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大陆的政治形势。在这里, 俄罗斯、欧亚、中东、亚洲国家的地缘战略利益交互碰撞,俄罗斯的影响急剧减 小。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苏 联解体后跌入二流或三流国家水平。叶利钦上任伊始奉行向西方“一边倒政策, 使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地位非常虚弱无力。同时,为思掉独

43、联体包衹,而对独联 体国家奉行的强硬政策.使俄罗斯失去了在里海地区赢得影响力的大好时机。换 引报刊言之,地緣政治平衡的打破和政治枚力真空的出现促使那些非她缘意义上的国家 开始了向里海地区渗透的进程,俄罗斯失去了主导地位。其二,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积极向里海地区渗透,与俄罗斯展幵地缘战 略权势和经济利益的争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将里海地区作为自己全球整体 战略和能源政策的一个重点环节。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美国希望使年轻的独联 体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脱离俄罗斯的影响,迸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因此,美 国反对在里海地区加强独联体的地位,而呼吁地缘政治多元化和对所有能源幵来 者奉行“公平原则”。正是

44、从这些立场出发,美国试图重建新的后苏联国家,在 促使其在经济、政治和能源体制上依赖西方的基础上,推动高加索和中亚国家釆 取亲西方的政策,从而使俄罗斯只是里海地区的一个伙伴,而不是领导者。从经 济角度,西方国家希望控制里海这个世界重要的能源宝库和运输枢纽,从而进一 步排挤俄罗斯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同时,西方国家希望在里海地区实现能源经营 多元化战略,即包括能源的勘探、幵发、加工和运输。鉴于世界绝大部分能源储 藏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西方国家将对开采里海能源和铺设石油管道的迫切性 进行更为严密的考证,包括:里海的探明和预计油气储量,以及当地政府保证开 采、出口和运输油气的能力等。其三,里海地区与中东

45、在地緣政治上相互影响。里海连同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与中东之间在地缘政治上的相互影响,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上日益突出,并会成 为该地区主要国家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思维的一个关键因素。里海地区与中东在 地理上舭邻,在宗教和文化上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在能源问题上有着密切的利 益关系,在国际恐怖主义、国际走私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是连成一片的区域, 也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之一。最为重要的是,苏联解体后两极对抗格局的结束,地 缘政治力量真空的出现,直接导致该地区不稳定,引起主要大国的权力渗透和利 益争夺。因此,该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显著提高,地区局部的形势发展具有了全 .球化的特质,使得区域内和区域外国家对里海地区的

46、政治敏感性不断增强,这一 地区任何事态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势力的此消彼涨无不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其四,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融入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可以视为以里海为 中心的三重同心结构。核心是里海五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卩戶克斯坦、土库 曼斯坦和伊朗。这五个国家是里海资源的直接受用者,是解决里海问题的直接参 与者。五国中大多数为中小国家,出口能源是振兴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开拓 国际市场,吸引国外投资对于这些国家具有关键意义。相对而言,俄罗斯、伊朗 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结构更为多元化。第二层级是油气管线、铁路、公路等运输 设施目前或在不久之后将穿过其境内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格鲁吉亚,以及一些俄 罗斯濒

47、里海省份。这些国家或地区在制定运输价格方面对于进口国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这些运输设施的铺设及其运行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对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最外围是在地理上与里海地区 相连、但对里海石油的依赖程度略低的国家。比如土耳其、乌克兰、塔吉克斯坦、 保加利亚、希腊、亚美尼亚和乌孜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对里海石油非常关注,但 在政策上具有很大的调节空间。能源运输收入对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是非常有利 (对于亚美尼亚,乌克兰,保加利亚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土耳其 自1990年的海湾战争起,就巳经接受由于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而封闭石油管道带 来的巨大损失)、值得指出的是

48、,在这些国家中俄罗斯的地位非常特殊,她几乎属于所有层级: 她是里海国家,她_邻里海的省份具有与俄罗斯欧洲部分截然不同的特点和问 题;她提供里海能源运输的重要走廊;里海仅仅是俄罗斯民族利益的一部分。与 此同时,俄罗斯是冷战后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极。这些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俄 罗斯在里海地区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同时这也为俄罗斯在区域内外创造更多的 机遇与可能。第二节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主要是明确里海的主权归属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里海地区增加了 3个新独 立国家。原来由苏伊条约确定的里海法律地位已经不符合今天的里海地区地 缘政治现实。因此,必须研究和制定

49、新的里海资源使用制度,确定新的符合各个 环里海国家利益、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里海法律地位。近15年来,确定里海 法律地位的进程一直在继续,但直到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比如,里Cinpameeufi GHeiuneii nojiiimuKu ? occuu e KacmiiiCKOM pesiioueX MocKsa 2005r.)c.引报刊海海底、水而和水体的划分、捕鱼区的划分、管道铺设制度、环里海国家的船只 从里海向坦界大浮、以及dj世If大洋返画里海的航行制度和军事活动的原则。苏 联解体后,确定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持续已久,但直至今日仍然是十分现实和非 常紧迫的,因为它是解决其他大多数里海问题的首要前提,没有里海法律地位的 确定,其他里海问题的解决是毫无意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不但没有 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尖锐和护大。正如本文第一章所述,两个多世纪以来,里海的法律地位一直由俄国和伊朗 (前波斯)双边协议来确定。1921年至1991年期间,由苏伊达成的苏波友好 条约和苏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