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高三年级学生 课时: 2课时提供者: 李映发 单位: 临沧市第一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最新考纲的要求是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的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和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每年高考都进行相关的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有时也会在大题中以填空方式出现,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一般是在大题中给定范围来写。二、教学目标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2.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此内容是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的难点,知识较为分
2、散,不成系统。学生在学习此部分知识时没有形成体系,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就成为障碍。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不同,教师可以灵活的对此内容进行调整,但无论如何,学生对此块的基础知识要形成体系。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设计的此节内容的意图是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掌握一些常见的方法与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克服难点。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难点: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2.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等效氢和找等效氢一元取代产物的种数再举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来找:(CH 3)2CHCH
3、2CH2CH3、 (CH 3CH2)学生掌握找等效氢的方法。2CHCH3、 (CH 3)2CHCH(CH 3) 2(要能正确的将结构式写成结构简式及结构简式展开得到结构式)复习定一移一、定二移一、换元法以找 C3H8 的二氯代物为例,引导学生复习定一移一方法,如果是找它的三氯代物又如何找?(定二移一)若是 C3H2Cl6,又有几种结构?(复习换元法)通过练习掌握三种方法。复习同分异构体中常见的类别异构学生列出同分异构体中常见的类别异构。系统掌握类别异构。 复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烷烃:减链法;苯的同系物:分碳法(注意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 练习:C 5H12、C 6H14(烷烃)C8H10、
4、 C9H12(苯的同系物) 掌握同分异构体书写醇、醛、羧酸、羟基醛、氨基酸、硝基烷烃:等效氢法,把羟基、醛基、羧基、氨基、硝基看成取代基取代氢。练习: C4H9Cl、C 5H11Cl、C 3H6Cl2、C 4H8Cl2、 (氯代烃) ,C 5H12O(醇) 、C4H10O(醇) ;C4H8O、C 5H10O(酮) ,C4H8O2、C 5H10O2(羧酸、酯、羟基醛) ,C 7H8O(芳香化合物)掌握同分异构体书写烯烃、炔烃、醚:找等效 C-C,在中间加双键、三键(注意碳不超过4 价键) 、O;酮:找中间等效碳,加=O。练习:C 4H8、C 5H10(烯烃)C4H10O(醚)C 5H12O(醚)
5、 C4H8O、C 5H10O(酮)掌握同分异构体书写酯:饱和一元羧酸和一元醇形成的酯:分碳法;芳香酯:插入法(找除-COO-外剩余部分的 C-C 和 C-H,在中间插入-COO-) 。练习:C 5H10O2(酯)C8H8O2(芳香酯)掌握同分异构体书写七、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会做什么?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哪些知识我还存在着问题?我应该如何解决?八、板书设计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和书写1.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1)一元取代产物的判断(等效氢法)(2)二元取代产物的判断:定一移一;三元取代产物判断:定二移一。(3)换元法。(4)排列组合法。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常
6、见同分异构体中的类别异构(官能团异构)烯烃与环烷烃 炔烃与二烯烃、环烯烃 醇与醚 醛与酮 羧酸与酯、羟基醛、羟基酮 酚与芳香醇、芳香醚 硝基烷烃和氨基酸(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烷烃:减链法;苯的同系物:分碳法(注意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醇、醛、羧酸、羟基醛、氨基酸、硝基烷烃:等效氢法,把羟基、醛基、羧基、氨基、硝基看成取代基取代氢。烯烃、炔烃、醚:找等效 C-C,在中间加双键、三键(注意碳不超过 4 价键) 、O ;酮:找中间等效碳,加=O。酯:饱和一元羧酸和一元醇形成的酯:分碳法;芳香酯:插入法(找除-COO-外剩余部分的 C-C 和 C-H,在中间插入-COO-) 。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
7、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本节课的简单流程是:先以具体的例子来巩固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的方法,回顾同分异构体中常见的类别异构,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巩固不同类型的有机物的结构的书写方法,再以近几年的高考题来进行加强训练。让学生明白高考是怎样考。在此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掌握的基础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通过本节课,二层次的学生要以基础为主、适量的中等题,不能一步到位,难点和重点的讲解应有所起伏、有所交叉,不要是难到底,让学生形成思维疲倦。一层次的讲解着重在系统和学生不掌握的知识上,没有必要绵绵俱到,特别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点到为止。利用高考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掌握了这类题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