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地信息系统 英文名称:Land Information System总学时(学分):56 学时,3.5 学分,其中讲授 28 学时,实验 28 学时面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土地信息系统是一门集土地科学与信息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土地管理方面的运用性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性学科。根据专业计划的规定,它的任务是:掌握以土地信息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科学知识与技术。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土地信息系统主要阐述在新世纪下土地管
2、理的信息化过程,涉及土地信息的概念及组成,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土地信息的获取,土地信息的计算机表示方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土地信息的查询,空间数据的转换与维护,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习到具有对土地科学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对土地管理专业的作用,其实质就是掌握和运用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土地管理部门培养现代化的科学性管理人才。基本要求:(一)理论方面1、熟悉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2
3、、掌握土地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3、了解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明确土地信息系统的特殊性。4、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构成。(二)技能方面1、能熟练使计算机。2、掌握土地信息的输入、查询、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土地信息的输出等基本知识。3、能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土地信息系统。4、掌握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MapGIS 等)的应用。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土地信息系统是一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土地科学密切相关,其课程内容有很强的现势性,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般应用的年限大约为 3年左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
4、随当时的信息技术、土地科学管理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加以调整。本课程总学时为 56 学时,讲授与实验的比例按 1:1 比例关系进行。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设备(包括软、硬件方面)应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增大投入,才能保证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四、教授纲要第一章 绪论(6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掌握土地信息的概念及其构成,区别土地信息与地理信息的不同点,理解地理信息及地理信息系统,明确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现有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 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2、地图与地理信息3、土地信息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
5、系统2、土地信息系统第三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1、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2、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4、我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5、地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前沿问题第二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4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 数据结构及相关概念1、数据元素2、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3、数据结构的内容4、空间数据5、空间数据结构第二节 简单矢量数据结构1、点的表达 2、线的表达 3、面的表达 第三节 拓扑数据结构1、拓扑关系2、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第四节 栅格数据结构1、概念2、栅格数
6、据的获取3、栅格数据的优缺点4、压缩栅格数据存贮量的编码方式第五节 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的比较与转换1、比较2、转换第三章 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土地信息编码 (4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空间数据质量的判断,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维护与转换等。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及表示方法1、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2、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第二节 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1、土地空间数据质量2、土地空间数据质量控制3、土地空间数据获取4、土地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第三节 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1、土地信息的分类2、土地信息的编码第四章 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
7、2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建立与维护。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1、数据库的发展2、数据库的一般概念3、数据库的主要特征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5、常用数据文件第二节 空间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2、网络模型3、关系模型4、面向对象模型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设计1、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2、空间数据库设计过程第四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第五节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2、空间数据库的维护第五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6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信息查询的
8、几种方法及空间数据操作的几种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1、几何参数的查询2、空间定位查询3、空间关系查询4、SQL 查询第二节 空间分析基础1、空间变换2、再分类3、缓冲区分析4、叠置分析5、网络分析6、空间统计分类分析7、数字地面模型第三节 空间分析基本功能1、距离制图功能2、密度功能3、表面功能4、统计功能5、选择、数学运算功能6、邻域分析、重分类功能第四节网络分析1、网络分析概述2、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第六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4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的模型,掌握在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 空间分析模型
9、 1、模型的作用与特点2、模型的分类第二节 土地评价数学模型1、数理统计模型2、其他数学模型第三节 LIS/GIS 应用模型1、土地利用规划模型2、人口、土地需求预测模型 第四节 LIS/GIS 应用模型建模第七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评价(2 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理解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步骤,掌握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1、土地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 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步骤3、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第二节可行性研究1、目的2、内容第三节系统需求分析1、调查研究2、工作流程分析3、数据流程分析4、数据结构框架设计第四节土地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设计2、系统详细设计第五节土地信息系统测试1、系统测试的目的2、系统测试的步骤第六节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与维护1、系统数据库建立2、系统维护第七节 LIS 评价 1、规模分析2、技术评价3、经济评价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