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 3 篇大学生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报告文书,高校中常写的一种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分为标题和正文,正文又分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以及调查结论等步骤。下面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咨询 XX 年 6 月推出的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站中,校内以%的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 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本次调查选取了*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 5 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
2、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并且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为 493 份,其中男性 260 人,女性233 人。一、大学生校内上交友的特点1.校内交往范围的普遍现实化调查显示,%的用户是通过周围朋友知道并且开始使用校内的。%的校内用户的好友人数在 200 人以内。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 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校内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见表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
3、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内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络上的延伸。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性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 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 3 分、2 分和 1 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专业” 、 “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 ,而对于“相貌” 、 “性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即地缘性、业缘性和趣缘性成为大多数人在校内上选择好友的
4、主要标准。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性在“使用校内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 、 “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 ,分别占总数的%、%、%,均超过半数。还有%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二是寻找熟人。%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
5、内的功利性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性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络交往。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上都保持着联系。这种情
6、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的使用中,在其他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二、校内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用户使用校内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调查中,有%的人认为,使用校内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校内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的使用关联不大。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
7、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上保持着非经常性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2.对于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这里“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 。调查中,用 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也就是说通过校内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同时,对于校内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用户对于校内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校内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其一,校内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络平台
8、。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络世界的延伸。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教材改革,各个学科都突出强调要求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内容删去了,或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具体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给那些基础较好,学习主动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来说,
9、却是很不利的。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上自我防护与络黑客 ,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大概只需 15 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相信大部分学生仍然对“黑客”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作为老师的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么技术“黑”人的呢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与其它学科的是,这门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基本上每节课讲授 2025 分钟,其余的就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是学生做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分析、讲解。而在这 2025 分钟的练习时间里,不给学生定一个主题或一个目标,他们的练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 20 分钟的时间确定题目
10、,再用 10分钟的时间查找素材,然而,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与其让他们每节课那样漫无目的地去练习,倒不如把一些学生们很感兴趣但书上轻描淡写的主题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讲,即这样一个过程:确定主题从internet 上搜索资料做成自己的“讲课”课件同学们自己讲(大家一起讲)。按照这一方式,我把“黑客”这一课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用 5 次课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课件,然后在第六节课上大家一起讲,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成功地解决了powerpoint 的练习和黑客的学习这一问题。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讲课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它充实了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实践,更加直接地去接触核心问
11、题(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肤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尽可能从 internet 这个大海一般无穷的宝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纵向发展。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电脑室里,用多媒体设备加传统讲课方法,充分地体现出多媒体络教学的优越性,又不失传统教育的精髓,而通过学生自己讲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此次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这种讲课方式是可行的:首先,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根据我们
12、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教师讲课时间和学生实际操作时间之比大约在 1:1 或者 5:4,即:学生要有大部分的时间去自己实际操作,因为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注重操作的学科,所以说,每节课学生都有 2025 分钟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老师的每个课题都可以给学生 45 节课的时间去准备。其次,有丰富的资料来源。电脑室里的每台计算机(学生用机)都是和 internet 相连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上课时)通过 internet 来查找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光盘等那样烦琐了。最后,有绝对的知识技术保证。根据我们新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学习了 wor
13、d 文本编辑技术,internet 操作,熟练掌握了上搜索技术,随后紧接着学习powerpoint。因此,学生做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资料从上搜索并下载下来,利用自己的创造思维,把资料合理的搭配起来,最后再讲述出来,即便个别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随时指导解决。除了以黑客为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的如“关于日军侵华的历史事件” 、 “关于地球上的生物演变过程” 、 “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等等,都可以拿来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做成课件来讲授,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internet 的庞大库,发展“第二产业” ,不
14、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练习方式。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 “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
15、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
16、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二、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 “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
17、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
18、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 4 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 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 。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
19、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三、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
20、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 可以归纳为 4 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 ,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
21、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 4 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
22、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最后
23、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