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说明.doc

上传人:乐乐文库 文档编号:1952422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岳阳市规划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说明A006-0301-2009-000011第一章 概述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口东岸,其东邻江西省宜春、九江和湖北省咸宁市,南抵湖南省长沙市,西接湖南省益阳、常德市,北连湖北省咸宁、荆州市。岳阳市辖汨罗、临湘两市,华容、岳阳、平江、湘阴四县及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屈原管理区四区,95个镇、65个乡、18个办事处。2、自然条件岳阳市地处湘北“撮箕口”东侧,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倾向。境内最高点为平江县连云山主峰,最低点为君山区濠河河底。自然条件总体特征:1)岳阳

2、市处在东亚季风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2)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拥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五种地貌,比例大致为15:23:18:27:17,丘陵与平原是构成地貌的主体。3)水域面积(不含外湖)为2539km2,占总面积的17,境内有5km以上的河流265条,50km以上河流6条,有大小湖泊165个。4)境内木本植物95科345属1118种,其中乡土树种898种、引进树种220种,乔木551种、灌木和木质藤木541种、竹类26种。根据林业部门对100年以上的古树进行普查结果,尚存古树2576株:5)境内湖山皆有,为鸟类栖息的良好场所,尤以水禽为多。

3、目前,已记录到岳阳市鸟类有17目53科287种。6)市域土地利用现状:耕地面积36.31万ha、占总用地面积的24.18;园地3.23万ha、占总面积的2.15;林地56.6万ha、占总面积的37.68;水域25.53万ha、占总面积的17.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0万ha、占总面积的6.19;其他农用地15.47万ha、占总面积的10.30;其他土地3.75万ha、占总面积的2.50。7)岳阳境内,山川雄踞,古迹众多,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洞庭湖岳阳楼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 3、历史沿革岳阳古称巴陵,又称东陵

4、、岳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商周时期,先民在今岳阳城区城陵矶一带筑有“大彭城”,曾是商人南下的桥头堡、中转站,是为今岳阳城区内建城之始。春秋战国时期属楚,为麋、罗等楚附庸国地,在今岳阳城区先后筑有东、西麋城。南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废建昌郡,改置巴陵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巴陵郡改为巴州,十一年改称岳州。唐、宋为岳州巴陵郡,元朝为岳州路总管府,明为岳州府,清因之。民国26年,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岳阳属第一区。1949年7月,岳阳全境解放,先属长沙专区,后改属湘潭专区。1960年设岳阳市,由县代管,1962年撤。在毛泽东提议下,1964年设岳阳专区。1966年

5、析湘阴县东部设汨罗县。1975年复设岳阳市,1983年7月升格为省辖市。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其所辖县、区、场并入岳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两市(县级市)、四县、四区。4、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5.8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79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07元,总量比1995年增加了730.0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2.75;社会总产出2078.76亿元,总量比1995年增加了1599.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7.82;财政总收入60.87亿元,总量比1995年增加了53.4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9.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32亿元,总量比1995年增加了2

6、11.7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18。全市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岳阳市GDP值在长江沿岸13个城市(地级市)中仅低于江苏南通、镇江居第三位。5、人口与劳动力就业2007年底,岳阳市总人口为542.94万人,城镇人口为244.87万,占总人口的45.1%。市区人口为10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25%,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86.32km2,建成区城市人口84.83万人。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方面,2007年底,境内全社会年末在业人口为275.81万人,占总人口的50.80%,其中,第一产业占47.4%,第二产业占22.1%,第三产业占30.5%。6、城镇生活水

7、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3元,比1995年增长了3.24倍,居全省第三位,居长江沿岸城市的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325元,比1995年增长了2.78倍,居全省第五位,居长江沿岸城市的第五位;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466.22亿元,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6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633元。7、城市建设基本情况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达86.32km2,其中居住用地32.70 km2、公共设施用地12.15 km2、道路广场用地8.57 km2、绿地6.11 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0 m2;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10 m2;中心城区现有2个水厂,

8、日生产能力为40万吨,现有大、中型企事业自备水厂40余家,日综合生产能力达284万吨;现有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的南津港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已建防洪堤13条,全长77.74 km,其中长江堤防3条,全长50.08 km;洞庭湖防洪堤10条,全长27.66 km,防洪堤均已达到百年一遇抗洪能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十年来随着岳阳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潜在矛盾,主要体现在:1、财政收入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较低。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15.84亿元,财政总收入60.87亿元,财政总收入占地区总产值

9、的比例为6.65%,在长江沿岸13个地级市中排名12位,发达地区如江苏镇江达到16.8%,南通14.2%,说明岳阳投资效益不高,地均产出少。2、土地资源与开发现状矛盾突出。土地开发的粗放型特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城郊结合部的无序发展,导致大量的零散和城乡插花地段的形成,同时,对于应予保护的山、林、湿地、水面也不断被侵蚀,导致成片、成规模、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且重复拆迁成本高。土地的粗放型开发,导致政府土地收益率低,使政府无从用土地资源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在宏观上没有从空间和土地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土地供应盲从局部

10、利益和项目引资,从而导致土地供应的过度自由化,难以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3、城市中心区内向填充速度较慢,外向扩张偏快,其它组团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区内向填充速度较慢,外向扩张偏快。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内部的冷水铺分区、城陵矶分区、湖滨和奇家岭分区发展较慢,出现“空白”荒地和城中村现象,土地使用模式粗放;部分地区和地段出现突破总规界线,呈“线状”扩散,如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两側地段、岳新公路两側地段。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引导调控力度不够如城陵矶、湖滨;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开发成本较高,主要是私房拆迁量大如冷水铺、洛王、奇家岭一带。近年来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扩张较快,其它组团缺乏吸引力

11、,发展较慢,“分散组团式”城市布局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方面中心城区用地东、南方向已经突破96总规范围,南面沿岳兴路呈线状发展到郭镇如民族学院、职业学院等,东面沿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呈线状发展;另一方面君山-柳林-林角佬组团,路口-陆城组团发展缓慢。4、城区的工业用地现状布局较分散。当前,已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多个工业区。中心城区的铁西工业区、七里山工业区;东部岳阳经济开发区的康王工业区、白石岭工业区;南部湖滨工业区;西部君山工业区;北部城陵矶工业区、云溪工业区。各工业区在引进工业项目时,重投资引进、轻产业选择,因此产业集群度低,关联度不高、相互配套性差,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牵动力不强,效益不

12、明显,同时由于布局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5、城市内外交通的发展布局部分突破了“96总规”格局。已突破了“96总规”格局的重大交通设施主要有杭瑞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武广客运专线、松杨湖铁路专用线、荆岳铁路、西环路等,这些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调整将是本次总规修编需重点解决的交通问题,并将对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二章 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一、规划修编的必要性“96总规”实施已经逾十年了,该规划对于指导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总体上表现出城市规划滞

13、后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十分必要,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有宏观政策背景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与之相适应。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等重要战略思想,确保国家宏观政策的顺利实施。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城乡统筹规划成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从宏观上重新研究制定城乡发

14、展目标和实施策略,科学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城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形势下,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服务对象、执行主体的变化,规划所面对的空间、背景及因素随之变化,“九六”总规在实施过程中的不适应性明显突出。因此,对我市“九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成为政府和市民的共识。2、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岳阳如何在中部探求城市自身新的定位,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城市在区域布局规划中协调发展成为必需的应对。在区域大环境中,岳阳处在中部崛起和湖南“3+5”城市群之中,处在湖北“1+8”武汉城市圈和赣北鄱阳湖城市群的辐射区域,为次,岳阳必须在以上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自

15、身定位,主动承担区域功能,积极参与区域竞争与协作,一方面要甘当“配角”,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自觉接受带动和辐射;另一方面要充当“主角”,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在优势产业如石油化工、新闻纸生产、电力工业等主导产业方面要有所突破,强化自己的区位、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因此,强化区域意识,在中部崛起中打造快速增长极,是我市在规划层面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有新的对策,因此“九六”总规对城市的指导性受到空前未有的挑战,客观上,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成为了现实要求。3、随着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岳阳区域公路交通枢纽的功能突出,为了使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网络有机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进行修编。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

16、、随岳高速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公路的南延)、杭瑞高速公路等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岳阳凸显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功能。这种变化了的情势,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客观上要求城市交通要科学地与区域交通网络进行有机对接。如: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杭瑞高速公路在城市段的选线问题出现俱多争议,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科学论证与定位,“九六”总规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上明显滞后,这也是我市进行总规修编的最直接动因。4、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20062020年),客观上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之相协调。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用地政策,对城市用地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

17、求,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正在进行,如何协调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对于指导今后的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有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规划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编制内容上各有侧重,在空间概念上、编制方法上也不完全统一,只有同步协调、相互衔接,才能够切实保证城乡发展建设的科学性,才能使城市发展既能合理有序地推进又能符合土地使用政策,由此,加快总规修编工作也是协调相关规划的需要。5、“九六”总规所确定的城市近期建设规模已经提前突破,从法定层面重新论证城市规模,必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九六”总规确定近期(200

18、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65 km2。截止2007年底,城市常住人口已达84.83万,现状建成区用地达86.32 km2。这种城市规模阶段性的突破,必将造成规划期内城市总体规模的提前突破,因此,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土地使用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根据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为城市近、远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从法定层面重新论证城市规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6、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整体上调整工业用地布局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区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

19、的产业结构性调整,旧城区工业企业逐步改造并向工业园区集中,这种土地性质的转变给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契机。改善旧城区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点,要求城市总体规划适应并指导这种变化的趋势。1)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依据区域产业布局,我市将成为区域石油化工和新闻纸生产工业基地,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工业用地的需求量日趋明显。目前,我市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比例偏低仅20.50%,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如何因应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形成城市工业的合理布局,也是我们亟待进行总体规划修编的客观要求。2)岳阳经济开发区“二区二园”的规划布局,其发展空间

20、已逼近“九六”总规确定的城市东部建设用地边界,为此,于2005年已调整行政区划,将岳阳县三个乡镇253平方公里划入了岳阳经济开发区,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成,该区建设用地已经突破了“九六”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为使开发区的发展科学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从新的一轮总体规划中寻求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二、城市资源环境条件分析1、能源2007年,岳阳市电源总装机容量1076.51兆瓦,水火电源装机容量比重为6:94。全市用电量达63.29亿千瓦时,增长率为10.2%,工业与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为86.9:13.1。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87.8万千瓦,输电线路2225 km,拥

21、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2座,并与长江三峡电站并网。2、水资源水资源容量是指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城市所拥有的水资源储量(应考虑量不利条件,如枯水季节)所能满足某一城市规模所需的用水量。岳阳市中心城区居长江中游、洞庭湖东北岸,拥有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白泥湖、松杨湖等6处内湖,水资源储量十分丰富,长江干流、洞庭湖水系多年平均过境水量6477亿立方米,其中客水6381.79亿立方米,洞庭湖出口水量3035亿立方米,其中客水2939.74亿立方米,同时岳阳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33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634毫米,年径流总量95.21亿立方米,是全国多年平均数的2.25倍。从岳阳市目前用水情

22、况来看,中心城区大型厂矿企业(主要包括岳化、长炼、华能、泰格林纸业、洞氮、洞麻等)工业用水均取自洞庭湖和长江,根据资料显示,从洞庭湖和长江取工业用水占岳阳市总工业用水的90%以上(资料来源于市水务局);生活用水中,岳阳楼区和云溪镇取自铁山水库和洞庭湖,路口镇取自龙源水库和长江,陆城和道人矶取自长江,君山区主要以开发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主。从规划期末人口分布来看,路口、陆城、道人矶和君山城市人口约30万人,而按现状水资源分布和储量情况来看,完全可以满足这部分城市人口的用水需求,故这里不预考虑。根据资料显示,铁山水库水质条件良好,总库容量达6.3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量3.83亿立方米,死水位库容量(

23、指非特殊情况下不使用的水位)2.37亿立方米,最少可供水量1.46亿立方米。目前铁山水库日可供城市用水59万立方米(其中一水厂16.5万立方米,二水厂40万立方米,云溪2.5万立方米)。(注:以上数据来自岳阳市铁山管理局统计资料)按岳阳楼区和云溪镇城市人口130万人计,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范GB5028298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取1.0万立方米/万人日的指标计算,则总用水规模为130万立方米/日。目前铁山水库日可供城市用水59万立方米,其余71万立方米城市用水可由洞庭湖和长江取水,而洞庭湖日出口水量达8.3亿立方米,因此岳阳市水源完全可以满足2030年城市的用水需求。3、土地资源岳阳市现状建成

24、区用地86.32 km2,根据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用地的综合分析,未来可提供216.61 km2的一类用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按人均建设用地100 m2计,可容纳200多万人,因此,从土地潜力来看,完全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的需求。4、环境容量根据规划期末绿化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绿化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Pt=St/st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St预测目标年绿化用地面积;st预测目标年人均绿化用地面积。规划范围内总面积622.00 km2,其中建成区用地86.32 km2,水域62.00 km2,耕地137.45 km2,园地27.32 km2,林地187.23

25、 km2,牧草地1.67 km2,村镇建设用地29.02 km2,其他用地90.99 km2。建成区中绿化用地27.21 km2(根据岳阳市统计年鉴(2008)数据显示2007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52%),其他绿化用地399.27 km2(含林地、园地、牧草地、耕地和部分其他用地),因此规划范围内绿化总用地面积为426.48 km2。人均绿化用地指标取200 m2/人,则:Pt=426.48/200=213.24万人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规划范围内可以承载超过200万人的人口规模。5、旅游资源现状分析1)旅游资源现状:岳阳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倾斜,地形地貌组合复杂,丘岗盆地相互

26、穿插,平原湖泊犬牙交错。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使岳阳自然旅游资源呈现出风格各异、种类齐全的显著特点。形成了地文景观77处,水域风光28处,生物景观49处,天象与气候景观26处。岳阳依江面湖,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以“巴陵胜状“著称于世。现保存有文化古迹遗址遗迹55处,建筑及设施景观269处,传统特色旅游商品39个,人文活动区52处。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主要旅游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其中有岳阳楼、屈原和杜甫的魂归之处、洞庭湖及其湿地自然保护区、君山岛、张谷英村、团湖荷花等,还有奉为国宝、价值连城的水生动物白鳍豚、中华鲟;有久负盛名的君山茶、洞庭鱼、巴陵酒、岳州扇、团湖莲、全

27、鱼席等名优特产品。此外,还留有鲁肃点将台、小乔墓、鲁肃墓、黄盖湖等三国遗存多处。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类别分布均衡。全市共拥有单体旅游资源590处,包含有8个主类,27个亚类,97个基本类别,分别占国家标准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100%、87%、62.6%。旅游资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文化含量高。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有名山、名水、名文、名人、名村,重点非常突出。而且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生态资源,地方特色都比较明显,并大多都蕴含着较高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分布空间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格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全市共有旅游资源590处,但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到30%,还有70

28、%的资源尚待开发。6、历史文化资源岳阳是楚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中以“先忧后乐”为代表的岳阳楼文化和以“团结求索”为精髓的龙舟文化,底蕴丰富,特色鲜明。千古绝唱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有识之士视为座右铭。历代先贤“上下求索,先忧后乐”的情怀;当代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喻杰同志的“公仆风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岳阳人。“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概括了上下几千年的思想精华,融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岳阳地方民情风俗主要有张谷英村民情风俗、洞庭渔村风情、汨罗端午龙舟习俗、平江乡土风俗等。据近年考证,在临湘市龙窑山发现了大

29、量瑶族先民生活过的遗迹,被中国瑶族研究学会界定为湖南瑶族“失落的家园”千家峒,如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将填补岳阳市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旅游的空白。7、城市品牌岳阳境内,山川雄踞,古迹众多,为国内有名的旅游胜地之一。1978年,岳阳被国家确定为对外开放的风景旅游城市;1988年,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列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1994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列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园林

30、城市;2006年,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君山岛旅游区和任弼时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8、人才结构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10月31日)显示:在6周岁及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13%,接受小学教育的占33.82%,接受初中教育的占39.70%,接受高中教育的占13.90%,接受大学专科教育的占3.12%,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占1.26%,接受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的占0.06%。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中,未上过学的人口占3.61%,初中文化占40.41%,高中文化占11.82%,大专及以上文化占2.72%,可以看出,

31、已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数在逐年增加(具体见下图)。 2007年,岳阳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65051人;比1995年增长2.74倍,高等院校在校生33587人,专任教师2043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9、开放程度2007年,长沙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各地区中都是最高的,体现了其作为湖南省府的地位,其次是湘潭,株洲排第三,接着是衡阳、娄底、郴州和湘西自治州,岳阳排第八,一方面说明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较快,湘南地区在作为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后花园,利用外资也在逐渐增加。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分析,长沙市第一的位置仍不动摇,湘潭第二,株洲、衡阳和娄底随其后,郴州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也是岳阳的2倍多

32、。这两个指标的数据说明,虽然岳阳具有优良交通区位条件,独特的港口优势,但它在湖南省外贸进出口和引商进资方面所占份额并不乐观,充分说明城市的开放程度不够高,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业也是反映地区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来看,岳阳处全省前列,国际、国内方面均列第三,说明了岳阳旅游对国际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岳阳主要的客源市场在国际,张家界因其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领衔自然资源型旅游的龙头,长沙作为省府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中心优势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岳阳的旅游收入排名的不同程度也反映了岳阳市的旅游品牌还没有做强,没有很好地和张家界等形成山水辉映的旅游互动。第三章

33、规划指导思想、期限和依据一、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岳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突出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城乡居民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修编期限为2008年至2030年,近期为2008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 景2030年以后。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34、五” 规划;5、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2020年);6、湖南“ 3+5 ”城市群规划;7、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8、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年);10、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各行业相关规划。第四章 城乡发展战略及目标一、区域发展定位岳阳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圈内,是湖南省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的次中心和首位门户城市, 地处“武汉1+8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双重辐射区,具备融入“两区”、依托“两圈(带)”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建成武汉、长沙之间的区域性经济次中心

35、。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一化三基”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基础,观光农业和旅游业高度发达、笫三产业全面繁荣、城乡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2、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经济目标:到规划期未,全市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机制。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成为湖南除长株潭地区外,又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极。国内生产总值(GDP):2015年达到2

36、489亿元,年均递增13.3%;2020年达到4009亿元,年均递增10%;2030年达到9398亿元,年均递增10%。人均GDP:2015年达到46557元(约合6651美元);2020年达到73207元(约合10458美元);2030年达到163595元(约合23370美元)。财政总收入:2015年达到200亿元,年均递增16%;2020年达到352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2030年达到1100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5年达到40.5%;2020年达到42.0%;2030年达到45.0%。2)社会人文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医疗

37、床位数:2015年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24个;2020年达到27个;2030年达到30个。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95%;2020年达到97%;2030年达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64%;2020年达到70%;2030年达到80%。规划期末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岁,预期平均就业年限30年。规划期末全市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0平方米/人。3)资源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地区用水总量:2015年达到47亿M3(未含客水资源,下同);2020年达到48亿M3;2030年达到49亿M3。万元GDP耗水量:2015年达到21

38、6M3/万元;2020年达到136M3/万元;2030年达到62M3/万元。水平衡:2015年用水量与可供水量比值达到43%;2020年达到44%;2030年达到45%。单位GDP能耗水平:2015年达到1.1tce/万元GDP;2020年达到0.95tce/万元GDP;2030年达到0.65 tce/万元GDP。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2015年达到5%;2020年达到8%;2030年达到10%。4)环境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指标:2015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2020年达到42.5%;2030年达到44%。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标: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

39、2020年达到70%;2030年达到8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100%。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达到80%;2020年达到98%;2030年达到100%。城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2015年达到40%;2020年达到70%;2030年达到90%。三、城镇发展战略及目标1、发展战略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都市区和城镇群,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以产业为依

40、托,以城镇为载体,加速人口、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有序集中,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子。2、发展目标1)城镇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岳阳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各县县城,积极建设中心建制镇,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的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规模适度、各具特色的开放式城镇体系,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强大、产业发达、文化繁荣、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生态山水城市。2)市域总人口预测2007年底,岳阳市总人口为542.94万人,共计179.

41、81万户,平均每户3.02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8%,人口数居全省第6位。根据预测,本规划确定市域总人口(详见城市规模论证报告):2015年末达到570万;2020年末达到590万;2030年末达到620万。3)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2007年岳阳市城镇人口244.87万人,城镇化水平45.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4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45%),在湖南省各地级市中低于长沙(60.2%)、株洲(47.4%)、湘潭(46.55%),居全省第四位。综合多种方法测定的城镇化水平,并依照国家城镇化发展方针,确定岳阳市合理的城镇化水平及城镇人口为(详见城市规模论证报告):2015年末城镇化

42、水平为55%,城镇人口315万;2020年末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355万;2030年末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435万。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目标1、发展战略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产业、人口布局;统筹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荣。逐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发展目标城乡差距得

43、到明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3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积极支持重点城镇发展和中心村建设,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第五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发展趋势与条件分析1、城镇发展态势1)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水平是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指标,根据产业成长阶段理论,工业化发展阶段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2007年,岳阳市人均GDP达到17799元,按1996年人民币

44、对美元汇率折算为2144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9:49:32,工业结构中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比重偏高,重工业产值为811.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的64.0%,这些特点表明岳阳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2)城镇化水平较高,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岳阳市现有城镇96个(含中心城区,下同),城镇网密度0.64个/百km2,城镇人口244.87万人,城镇化水平45.1%,较1995年城镇人口增加111.3万人,年均增加9.28万人,城镇化水平增加18.4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54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9%),高于全省平

45、均水平(40.45%),在湖南省各地级市中仅次于长沙(60.2%)、株洲(47.4%)、湘潭(46.55%),居全省第四位。3)孕育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镇经济发展带的形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细化以及区域竞争趋势的愈演愈烈,城镇的发展不再是以往那种单兵作战的方式,而是区域与区域、城镇群与城镇群之间的协同发展,目前,以岳阳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半小时为通勤圈,中心城区、临湘市区和岳阳县城有发展成都市区的趋势;已有部分地区进入长株潭滨湖示范区范畴的汨罗、湘阴和屈原行政区也正在孕育着城市群的形成。岳阳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目前,中部地区(包括湘江和长江以东、京珠高速公

46、路以西地区)交通便利,现代工业发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占全市50.16%人口和32.23%国土面积的该区域布局有全市50.0%的城镇和67.74%的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达60.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6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76%,且全市交通、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能源等也主要集中布置在中部地区,有条件在这一区域孕育城镇经济发展带的形成。4)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岳阳市中心城市现有城镇人口86.94万人,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35.50%,占全市总人口的16.01%。中心城市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工业化水平较高,创造了全市33%的

47、国内生产总值,67%的财政总收入和63%的工业总产值。2、城镇发展条件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交通、区位优势岳阳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岳阳地处我国中部枢纽位置,北接万里长江,南连湘、资、沅、澧四水,处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岳阳市既处在“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经济辐射区内,也处在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圈的中心位置,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水陆交通向内地进行经济辐射的重要支撑点、转折点和产业承接的后方基地。岳阳是国家纵横交通动脉的密集交汇地区,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组合交通优势,现拥有国道2条(10

48、6、107国道)、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铁路)各1条,岳阳火车站为湘北最大的车站;岳阳还拥有湖南省唯一的深水良港城陵矶港,通过长江可以通江达海,通过洞庭湖可以与湖南三湘四水取得便捷联系。规划期内随着4条高速(包括杭瑞高速、随岳高速京珠高速复线、岳汝高速、平益高速)、5条铁路(包括武广客运专线、荆岳铁路、岳常铁路、岳九铁路、岳吉铁路)和3条城际轨道(包括临长城际、平益城际、平常城际)以及岳阳机场、松杨湖港口码头(5000吨级)等国家重点项目的上马建设,岳阳市将建设成为5条高速、2条国道、6条铁路、3条城际轨道以及1个航空港区、11个航运港区等交汇的国家重要交通枢纽中心,其区位、交通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在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中,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战略地位将十分重要。政策优势2004年,国家明确提出中部六省应立足自身资源、区位和制造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