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51673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隆重纪念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隆重纪念葛店建镇一千八百年暨葛洪诞辰一千七百三十一周年四诵葛店史料宣传单2修神仙道,人鹿飞天,不枉功德常载道;结古观缘,斗牛下界,长赢名利总随缘。题葛店斗牛观联 沐鹅人 撰斗牛观,是为纪念晋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外丹学派和道教神学的奠基人葛洪而建。它位于名冠荆楚的千年文化古镇葛店境内。葛店古称神山,地跨长江南北,自古就是省会武汉向东进出的门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人文史迹积淀,造就了这里物华天宝,毓秀钟灵,从而受到历史的垂青。据武昌县志记载,自隋代葛店建制升为(城塘)县治以后,道释儒三教都竞相在邑落户,纷纷建观修寺,布道讲经,宗教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与众多寺观相比,斗牛观是座以人文历史蜚声的驰名

2、道场。这座曾经助推葛店古文明向前发展的道观,历经千载风雨罹难交错,屡次兴废圮建轮回,昔日回荡在古镇苍穹的钟磬声早已随风而息,成为绝响。只留下年复一年被绿禾覆盖的无痕遗址静静地躺在镇西约 300 米处,公路南侧的一片田畴上,默默地守望着那里的春华秋实,日换星移,期盼着斗牛观的再次重修。这处平淡无奇的道文化遗址,迨至新时代,经改革大潮的席卷,周边慢慢沸腾热闹起来。特别是沿公路一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的国家级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腾飞的徽标。这些蔚为壮观的现代化建筑物,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正预示着这片方圆地域即将进行大面积脱胎换骨的开发,建设未来。但当下古观遗址还在,民间传说还在

3、,仍在散发出古老的气息,无声地向世人诉说它千年卓尔不群的神奇和未解之谜,为考证古观不朽的奥秘提供了思路觅迹。假如把时间拉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那个分久刚合的魏晋时代去追寻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那得先从遗址隆起的地形地貌去放纵思维,大胆推测,努力做到还原历史的真实可能或也许,就可以想象得到遗址当年很可能是座南北狭长走向,冈峦平缓的丘樊(丘樊是指隐居的山林) ,其发源地应是白浒山。丘樊经过一千多年沧海桑田般的变迁,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当年的丘樊也许长林古木遮日,繁花茂草铺地,地藏丹砂,草长药饵,烟云氤氲,寒暑宜人,是个寂静清幽,修行悟道的好地方。丘樊虽说没有沟壑涧泉,石门洞天。但在华夏的版图上,它却处在

4、道教根基的脉点上,与道界十大名山中的崆峒山、终南山、武当山、龙虎山和武夷山同在东南至西北的一条轴线上,气连势合,益彰万年。如以此丘樊为轴心,远眺四周,西有五牛拖车的古姆山(五牛:是指古姆山有五座山峰,人称五牛。车:是指与古姆山相连的白浒山) ;东有生木之沼的羊鸣塘;南有水乡泽国的鸭儿湖和北有大浪淘沙的长江。所有这些分布自然,气韵横生的四方秀美景观,山是一片绿,水是一色碧。高天流云,山水分明,无不3聚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精华。兼容并蓄,互为融合,共同彰显出一派超凡气象。成为此丘樊风水之生命,地脉之源流。是大自然前世今生的造化留给葛店的一份厚礼,历来就博得“方术之士”的推崇。也正是这夙定不虚的风水地

5、脉和生生不息的自然造化。公元 307 年(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 ,正逢佛教传入我国整整二百四十年之时。这着意不凡,古意盎然的丘樊有缘迎来了一位神态飘逸,一副仙风道骨样子的道者邂逅在斯结庐修道,凿井炼丹,为民治病,给葛店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这位道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道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葛洪。葛洪(281?-341) ,字稚川,晋代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吴陶镇)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年丧父,家贫好学。后弃官学道,拜从祖葛玄的弟子郑隐为师。公元 317 年(晋建武元年)就写成了抱朴子内外篇专著。其中内篇是中国科学技术上极为珍贵的文献,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葛洪在广东罗浮山隐修最终炼

6、出了太清金液神丹(为丹术最高境界) 。传说吃了此丹人能成仙。当葛洪世寿已满,在冲虚古观寿终仙逝,羽化飞升时,传说他留下的躯壳还盘坐在蒲团上,竟是轻飘如纸。葛洪在葛店修道炼丹的史料存世甚少,就连地方正史武昌县志上的记载也只有几十个字,这寥寥的几十个字不可能点面都写到。那么,葛洪又是什么时候离开葛店的呢?据重修斗牛观记略记云:“(葛洪)一朝骑白鹿从长江边飞升,小憩黄家矶,矶石上留有仙人睡迹,外痕印鹿蹄一深寸许” 。葛洪走了,他离开了葛店,其离开的具体日期没有写明。即便如此,这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葛洪为葛店所作出的历史功绩考证清楚,记录下来,传之后世。可惜的是经千年时光的磨砺,这些早已湮没在时空的

7、交错之中,已无印记可考。留下的只是茫然一片,遗憾千年。但深值可庆的是风韵还在,遗迹尚存。今天,在葛店粮管所附近还有口古井依然完好,相传这口古井就是一千七百多年前葛洪为炼丹取水所开凿的二十四口桃花井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口古井。三十年前,当看见那被长满杂草披盖的圆圆甃石井口和长年不竭的晶净洁净可饮用的井水时,不由得心生感触,引以为豪。为了追思哲人,传承历史,睿智聪颖的葛店人还将贯通古镇东西长约七公里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葛洪大道,把葛洪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地域的空间和人们的视野之中。地因人名,观光地德。葛店因葛洪而得名,也因葛洪诞生了斗牛观。斗牛观最早始建于何年?又是个什么样子?又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发生?史无记载

8、,谁都也说不清楚,这恐怕很难找到答案。沿着岁月的走向和道文化的脉络,斗牛观的钟磬声在不断唤醒尘世,感染世人的同时,起到了教化民心,净化民风的作用。但真正把斗牛观推向历史全新鼎盛的是武当派开山鼻祖,充满传奇人生的张三丰。据鄂州市志记载:“明末清初,南岩道人孙碧云来葛店募建斗牛观,供奉葛洪真人。 ”经读史,孙4碧云为张三丰嫡传弟子,因授武当山南岩宫住持而得其尊号。那么,教派不同,张三丰又为何在葛店建观祭祀葛洪呢?这个问题恐怕只能在张三丰的道学思想里才能找到答案。自明代以后,武当山道教进入了张三丰时代。张三丰“以道为体,以儒释为用”的思想得到了体现和弘扬。当明清两朝更迭走到历史的碰撞点时,行踪飘忽的

9、张三丰并没有忘记道教先哲葛洪和葛洪最早修道炼丹的神山(明代葛店称神山) 。当年的神山,教聚神合,世质民淳,境内建有寺观庙院十多座。特别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南岳怀让“磨砖作镜”前先在蟠龙山(今爵华屋村附近)建的怀恩寺;道教正一派为奉祀老子李耳西行过函谷关,写成道德经 ,赠给关令尹喜在叶家塆北建的青牛观和佛教莲宗(净土宗)七祖昭庆常公(省常)大师的弟子在白浒山巅建的碧云寺。在张三丰眼里,这三座寺观分座在神山古镇清修之地的东南西三方,与北面龙泉长江交相辉映、拱卫环抱当年葛洪隐修的那座丘樊。并透过丘樊四周的秀水灵山,张三丰自我感觉到了这座丘樊非同一般,它的恬静多彩,林埌岑翳,不乏蕴涵着超然脱俗的道

10、脉灵性和风水潜质,是建观设醮,布道传教的理想之地。二百年后,谁也没想到张三丰苦心孤旨嘱弟子在丘樊上募建的斗牛观会给葛店带来了繁盛和人文的兴起。也许是精诚所致,斗牛观建成后,最终融入了道家的风神大气和深厚的地域文化习俗,在林木森森,其叶蓁蓁的深处,构成了深不可测的神秘与神奇,对方圆百里地域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巍峨的大殿尽管只供奉一尊葛洪骑白鹿飞升的塑像供人祭祀朝圣,但虔诚的人们却把这里视为心中至高的圣观净土,寄托愿望的天堂。在年年岁岁中,朝拜者趋之若鹜,香火不断。至于观名斗牛是袭用还是新起都无凿证,不得而知。该如何解读,民间流传着一种顾名思义的戏说,说是当年葛洪学道云游时来到今天的葛店镇西

11、,见一头牛角上挂“斗”的牛(斗是古代的一种量具) ,便遵师嘱入附近较为僻静的丘樊密林里结庐隐修,后来建观就起名斗牛。其实,这种牵强之释,殊不知观名斗牛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学渊源。在大中华字海里,当斗牛二字被看作是同义联合结构词组时,历史上就有大诗人、词家把它写进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里得到了应用而流传千古,并诠释斗牛是指道教天文星座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二位天神。按道学典籍之说,斗宿掌管人间进士登科,微风细雨;牛宿掌管人间云雾霜雪,六畜百虫。他俩法力神通,是照亮人间荣华富贵,风调雨顺的吉星。由此看来,观冠其名,它既含有道文化元素,也唯是道家情有独钟似在情理之中的追求,同时也能引起人们无尽的神思遐

12、想。直到皕年后的清代晚期,葛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出现了 “天下大乱,葛店无忧;天下大旱,葛店半收”的一抹曙光时,是否有斗牛的灵佑,谁都无据断言,人们只能意会,聊以自慰而已。然而,斗牛观毕竟是朝圣祈福,风云际会的场所。有“道”的教化指点,5有“神”的护佑显灵,它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很快就突显出来,出现了最撼人心魄,又不可思议的三个未解之谜,令人叹服称奇。一是观内有口葛洪当年开凿的古井,井水可治沉疴;二是观内观外大树林立,树叶从不落在葛真人殿的瓦顶上;三是殿内无蚊蝇虫豸,从未发现蜘蛛网。 一香一心使,一观一世界。斗牛观,这座赋有风水建筑的古观,在缭绕的香烟中穿过岁月的风尘,随历史一路前行

13、走到清代中期,以其为背景,在葛店镇西这块古老的核心地带完美地演绎出了一场“土破人惊”的真实故事延续了它的神奇。由此命运之神也揭开了古观与葛店共辉煌的历史。据说在清乾隆年间的某一天凌晨,东方发白,晨曦初露。斗牛观因循千年的晨钟按时敲响,敲醒了道徒,也敲醒了家住古观附近上街陈村,勤读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乡生学子陈中孚。在新的一天开始,陈中孚蹲茅厕时,不经意间亲眼目睹了一株嫩生生的小树苗悠悠破土而出,突兀地立在他面前,摇晃三下,好像是示意对它要引起注意似的。此时,饱读“五经四书”的陈中孚心头一惊,大惑不解,一种读书人的本能促使他凝目静思,须臾间转而愕然,随后又脱口自语:“好时辰,好时辰。 ”陈中孚所说的

14、“好时辰”就是人们常说的“吉时” 。假如一个小孩在此“吉时”出生,长大后必定入朝为官,富贵一生。这株小树苗逢“吉时”破土而长,陈中孚认为,兴许是机缘巧合,不足为奇。接着求因解疑,使陈中孚望树又陷入了深深的疑惑,继而忖度默语:“如果真是天意,树又不是人,怎么能当官呢?”这样,这棵小树让陈中孚无法释怀。在此后夏暑冬寒的日子里,树人结缘,树伴陈读书,陈为树培土,树人相辅,树学相长。公元 1801 年(清嘉庆六年) ,陈中孚科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任职。赴京临行前特别嘱咐家人要好好关注这棵树的生长。陈中孚走后,春来秋去,花开花落。那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粗壮奇伟,十分引人注目。二十多年后,神奇果然出

15、现了,那棵树真是天意被安排当了官,离开了上街陈村上任去了。公元 1815 年(清嘉庆二十年) ,官任河南盐运使的陈中孚回葛店老家为父丁忧。悲伤之余不见那棵树的踪迹,忙问家人,家人告诉他,说那棵树被斗牛观选去雕了菩萨。这令陈中孚大感意外的消息,骤然使渠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冥冥之中带有几分自责的口气喃喃自语:“我就怎么没想到呢?”这真是应验了古人所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事关天意的一失是福是祸,后经一些方士们的占卜推测认为:当初陈中孚如真能猜想到那棵树的归宿就是识破了“天机” ,其结果:要么平步青云,入阁为相;要么天道好还,前途暗淡无光。当然啰,事物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这些“方士”们的推测纯

16、属谶言,不足为信。预示着葛店美好未来的“土破人惊”逸事,虽说不能与远古时代“女娲补天”的“石破天惊”相提并论,但二者真有暗合神似之处。同样都神奇,同样都是时势所造,大自然所造,不同的是那棵逢吉时而长的“圣树”入斗牛观雕6成菩萨后,最终成为古镇的守护神,守护着葛店的兴旺繁荣,人才的辈出。与树神交,命贵福大的陈中孚听从了上苍的安排,仕至封疆大吏,漕运总督,成为清嘉道两朝的依重文臣。那个字简意奇,形容入妙的“土破人惊”四字,虽说没有入典入史,成为后世颂扬传播葛店人文的经典词条,但它还是与那棵小树一道,共同造化了葛店文运亨通,代出名人。据史志记载,仅清末民初的百年间,葛店就诞生了像范鸣和、吴兆麟、熊晋

17、槐、胡廷翼、张金保、吴宗鹏和万籁声等近百名翘楚精英,闪耀神州。时光荏苒,天地悠悠。风雨卷走了岁月,珍藏了历史,也侵蚀了斗牛观。公元 1865 年(清同治四年) ,斗牛观在地方乡贤耆宿人士的筹谋主持下,薪火相传,再次重修。建成后的斗牛观,顺应了自然,扩大了规模,保留了历史风貌。它座西朝东,面对日出,朝迎太阳。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建筑朝向,很符合建观的规制,它不仅表达了道教对太阳的崇敬,而且也展示出了对华夏“东方天帝” ,始画“八卦”太皞(伏羲)的一种感篆表现。斗牛观占地约 2 亩,东西长,南北窄。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依次由山门、前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环观四周砌有蜿蜒起伏,极富动感的云形道院经墙一

18、圈起保护安全作用,墙体刷青灰色,显得清幽素淡,极具道文化特色。墙面盖青布瓦,遮风挡雨,保护墙体。在道院经墙内外,虬枝盘错,绿叶交叠。山门和殿宇隐伏在苍苍莽莽的晴岚烟树间,枝遮叶护,飘忽灵动,宛如画境。斗牛观的山门并没有特别之处,普通简朴,用青石砌成。山门两侧立有硕大的抱鼓石,迎来送往,守门护观。山门上方镶嵌块竖型石额,凿刻有“斗牛观”三个铁画银钩的大字,吐出几分煊赫,一年四季吸引人们前来朝圣祈福,乞求平安。跨进山门,左右建有廊房。再向前行不数武,便是用青条石砌成的扁型浅天井。沿左右廊房的一条石板路,绕过浅天井,便是前殿。前殿也称“葛真人殿” ,是斗牛观的主体建筑,建在观内的正中。殿宇高旷,气势

19、轩昂,是座单层,展檐,歇山式九脊木构古建筑。殿高约 6 米,宽为七楹约 21 米。四周设廊,廊道环通。殿宇整体结构严谨,前后檐柱置两排浑然粗犷,层层交迭的木质斗拱,如大鹏展翅托起屋架和深远翼出的飞檐透露出清代建筑的风采。殿宇普通瓦顶,檐翘脊正,左右翘角,精巧秀美,厚实端庄。在穿透层层树叶的霞光下,溢出明暗变幻的光影。在殿檐正中下方,悬块木制殿额,题写有“葛真人殿”四个行楷字,字体疏瘦劲练,落落醒目,时刻在提醒人们,这里才有真神能为你带来福音。殿宇在中间开门,门设二十扇,立地通顶,轩然高昂,很是气派。二十扇大门全部漆红,上部空雕菱花格,下部镶凸型木厚板填充,既简约大方,又实用无华。大门全都敞开,

20、便于香客进出和通风。殿宇两边次间隔成经室道房,前后开有棂窗,棂窗透景实用,通风采光,是藏经诵经的地方。经室道房的门朝大殿内开设,接殿内签子型栏杆隔成的甬道直通后门达7后殿。殿宇正中三间通联敞亮,构成大殿,大殿布局疏朗,井然有序。殿内装饰简单,左右两壁绘有壁画,画的是葛洪修道炼丹,得道成仙的故事。壁画色彩单调,线条明快,酷似“单线平涂”画法,让人一看就理解画意,明白在胸。大殿中央只供奉葛洪木雕座像一尊。座像高约 2 米,安坐在 1.6 米高的须弥座神台上。以神台为中心,在神台的四角,立四根朱红圆木柱,木柱上再架木枋成方型框架环雕像而设。柱枋间装有雀替,雀替造型简单,雕刻粗犷,灵动感很强,起到了美

21、化装饰作用。圆柱和木枋采用卯隼交合,高约 4 米,上下贯通成方型井桶,再置黄色华盖顶容纳像身,整体空间与雕像安置得体协调,宛如天成。临正面略带弧线型的楣梁下,在半开半遮的垂帘帷幔内,葛洪雕像全身披金,金光灿灿,光彩内外。人们仰视,可清晰地看见葛洪面目慈祥,气宇轩昂,身着宽衣肥袖的道袍,双手扶膝,正襟危坐地坐在神台上,好像神丹在手,神学在胸,正在为香客们论道讲法,永远济世福民似的。神台前置有法器和供器,立有敦实的圆型铸铁香炉,像这样的铁香炉在山门前也可见到。只要你踏上这古观之道,进到这圣殿之内,不论身份,不分贵贱,就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憾,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扰,虔诚地立在这热乎乎的香炉前,噤若寒蝉,一

22、个劲地焚香烧纸钱,毕恭毕敬地磕头作揖,顶礼相拜来表示对这位誉满天下真人的敬意,一了自己的心愿。在大殿内下侧的左右,两个醒目的四柱方型木架分别架起了大鼓和大钟,鼓圆钟高,是道观必备的法器,为庆典敲响起到烘托热闹气氛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口大钟,相传大钟是明末清初建观时铸造,传下来是古观唯一留下来的遗物,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据说这口大钟因年代久远就有了灵性,敲起来声音特别宏亮,方圆十里可闻,成为斗牛观历史的象征之物。观拆后,大钟不知去向,令人惋惜。在葛真人坐像的背后是前殿的后门,也是前殿通往后殿的出口处。坐像与后门间装有一道板墙分前别后,隔隐避讳。板墙距后门向内缩进约 2 米,形成通道,方便

23、人员进进出出。面对后门的那面板墙上绘有一幅人物画,画的是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图 ,画面色彩鲜艳,背景壮阔,生动展现出了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修道得道的理念和本领。人物画正对后殿,过往的人们有的还会伫足欣赏,领悟画中的妙谛。此外,在前殿的后墙上还嵌有重修斗牛观记略刻石一方, “记略”由邑人陈昶所撰,范德禧敬书,简要地记述了葛洪与斗牛观和清同治乙丑年重修斗牛观的事宜。于今,刻石还在,史料价值极为珍贵,十分难得。葛真人殿向后便是后殿。前殿与后殿相隔有段距离,中间自然就形成了道院。在道院的南北,沿云形围墙建有上下两层的道舍廊楼,是道徒们的生活区。在道院内植有苍郁横空的古柏。古柏挺拔精神,阴翳伞伞,蔽

24、荫消暑,让夏日8落座在古柏树下的人们可享受到一丝的清凉,谈经论道,话古说今。后殿是斗牛观的另类,与前殿截然不同,它是专为无宗祠祖庙人家提供贡奉先祖牌位和祭祀的场所。殿宇为硬山式卷棚脊,建筑进深浅,面积小,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托起屋架,增大空间来提高面积的利用率。在宽长的殿内,乡民们送来寄贡的各式各样,高低错落的先祖灵牌在长长的神龛上威严肃穆地一字排开,又整齐划一地摆正,静静地立在那里,时刻等候着后辈们前来烧香跪拜,收纳一份孝心。象斗牛观这样为乡民提供爱祖敬祖、寄托哀思之举,在很多道观里是少见的,这样也显示出了斗牛观的人气。在每具灵牌前,都放有一座供祭祀用的小香炉,有的还摆有一对烛台更添气氛。在平

25、日里,进观入殿祭祀没有日期限制,人们不定期地可前来拜祭。在这里每天都有香火轻烟在轮换的香炉里袅袅升起,直飘上空,慰藉神灵。殿内南北两壁的神柜里,各贡有一组雕像,雕的全都是天罡神将,为镇观之宝。雕像木胎,金身金面,高约 0.8 米,造型别致,工艺精细,形态各臻其妙,栩栩如生,无一不在展示出他们的威武神韵。斗牛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佳节丽日,朝圣拜祖者络绎奔赴。或遇神日法会庆典活动,风邀云集,祭祀活动既隆重又热闹,丘冈林间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方圆百里的道徒信众和祭祖后辈,心虔志诚,携老扶幼,纷至沓来,云集观内。一时间,观内观外,人来人往,人头攒动。他们中有的焚香祭告宗禋,为先祖在天之灵颂德慰魂;

26、有的焚香朝圣求神,为子孙后代祈福降临。香烟弥漫,桴鼓钟鸣,钟鼓声随风烟穿树越冈,回响在天际,久久不息。据史志记载,斗牛观兴盛时拥有田产,住观道士近五十人,历经八十多载峥嵘岁月,才有幸保留到新中国成立的初兴时期,让当代人目覩了这座充满神奇古观的风采。随着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这座刻满岁月年轮沧桑,又闪耀着道教光彩的古老道观很快就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和热闹,没有了香客,没有了钟磬声,最终繁华落尽,慢慢开始寂寥寞落萧索,从容老去,在当时荒谬的“献庙”风中,熔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成为历史,道长张长怀出走也不知所终。天地悠悠古观去,岁月慢慢记忆新。在悠久深邃的历史画卷里,斗牛观是渺小的,但它越过千年风雨所铸就的神奇,连接了地脉,融汇了风水。它所传播的信仰和文明早已留在了历史的深处,成为那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史话记忆。说明:1、葛洪的生卒纪年史料众说不一,本文选自辞源中的记载。2、文中有的段落由耄耋耆艾长者口述,经整理有删减。93、二一二年七月,经国务院批复,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为国家级开发区。4、主要征引和参考书目:武昌县志 、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 宗教通史简编 、 道教 、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 、 中国历代名医传 、古书三月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