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态渔业问题的初步研究卷第 11 期.年 11 月现代渔业信息M0DERNFISHERIESDF0RMAT10NVo1.19No.1lNov.,2004关于生态渔业问题的初步研究李明锋(江苏省金湖县滩涂开发公司)中国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桥东邮编:211641【提要】生态渔业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落实渔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本文地追溯我国传统的朴素生态渔业思想的基础上,对生态渔业的涵义及本质特点,生态渔业的生态学理论体系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展望其前景.李明锋,2004.关于生态渔业问题的初步研究,现代渔业信息杂志,Vo1.19,No.11,5-8.关键词:生态渔业涵义本质特点生态学理论体系
2、前景展望作者简介:李明锋,男,生于1963 年 2 月 27 日,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金湖县公产管理所主任,金湖县滩涂开发公司经理.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及渔业经济管理工作,发表论文 100 多篇,其中有 19 篇论文获中国水产学会,省水产学会,江苏省渔业经济研究会,淮安市人民政府,渔业信息杂志社等优秀论文奖,获江苏省水产局,淮人民政府等科技进步奖 6 项.建设生态0ql, 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落实渔业科学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生态渔业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l 我国传统的朴素生态渔业思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养鱼活动的国家之
3、一,可上溯到商期,与之伴生了朴素的生态渔业思想萌芽.在我国最早鱼着作范蠡养鱼经中,就提到了为鲤鱼的生活充分优良环境的问题.明清时期,朴素的生态渔业思想有了步的发展,高明县志记载:“将洼田挖深,取泥复四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饲蚕,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其不仅详细描述桑基鱼塘质流向和基塘的比例,而且说明桑基鱼塘有较高的经济.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作羊圈于塘岸上,文稿收到日期:20040914本文系现代渔业信息杂志编委会第 15 届专题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安羊,每早扫其粪于塘中,以饲草鱼,而草鱼之粪,又可以饲鲢鱼,如是可以损人打草.“黄省曾的鱼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4、池之傍树以芭蕉 ,则露滴而可以解汛;树楝木, 则落子池中可以饱鱼;树葡萄架子於上,可以免鸟粪;种芙蓉四周,可以避水獭.“广东新语 ?养鱼种中记载:“广州诸大县村落中,往筇肥田以为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龙眼多树宅旁,亦树于基,基下为池以畜鱼,岁暮涸之.至春以播稻秧.大者数十亩.“上述这些历史记载,是我国渔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早期的生态渔业方式,它为我们今天的丰富多彩的生态渔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生态渔业的涵义及本质特点关于什么是生态渔业,国内各位研究者的表述不完全一致.贾敬德(1995) 界定的涵义为:符合生态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使物质和能
5、量得到再生和循环,使渔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获得比常规渔业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渔业生产体系.李明锋(1995)则表述为:生态渔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渔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渔业体系.杨红生等(1994)认为 ,生态渔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进行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一种新型渔业.陈广城(2000)认为,所谓生态渔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实现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使养殖的水生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转换,使之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上
6、的高效性,鱼,畜,禽,瓜,果,菜和水稻相得益彰,它是无污染的高效渔业.6 现代渔业信息第 l9 卷第 11 期虽然上述几种关于生态渔业的涵义的表述不尽相同,有所侧重,但我们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其核心和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它的内涵基本包括以下三点:生态渔业作为渔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它强调维持渔业高额生产力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生态渔业作为种协调渔业全局发展的生态工程,它要求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综合应用生物科学与渔业科技成就,对区域性渔业进行整体优化及层层优化设计管理,在保证渔业产品产量的前提下,使渔业协调发展,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在高效,低耗,和谐和稳定发展的
7、基础上;生态渔业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渔业实用技术,它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因地制宜地充分提高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渔业经济综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两个良性循环.从上述关于生态渔业的涵义可以认为,我国生态渔业的主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那么,生态渔业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认识渔业生产的本质.渔业生产是一个由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的生产过程,它明显地受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制约.从系统观点看,所谓“过程 “就是系统 ,渔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主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渔业自然资源和生
8、态环境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称为“渔业生态系统 “;渔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主要是指渔业再生产中人通过劳动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循环各环节中投入的各种社会资源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称为“渔业经济系统“.由于渔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同样,渔业生态系统和渔业经济系统也是相互结合的统一体,即渔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因此,所谓“生态渔业“ 其本质涵义可简释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渔业,这里的“生态“ 是渔业生态系统,“经济“ 是渔业经济系统 ,二者缺一,不能形成为生态渔业,二者关系不协调,渔业机制的运行就会受到障碍,难以持续发展,要实现渔业持续发展,
9、关键是要协调好生态和经济的本质关系,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反映着渔业机制的本质关系及其客观规律,而生态渔业作为一种渔业发展模式,是能充分体现渔业机制的本质关系和发展规律的.归纳起来,生态渔业的本质特点有四个方面.2.1 综合性生态渔业既继承我国传统的渔业生产工艺,又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两者进行磨合,合理追加人工物质投入,优化鱼种.饲料等能量投人结构及渔业机械的优化配置,注重依靠技术进步等现代文明,促进自然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采用综合经营和生产,分配,流通,交换的高度发展来促进经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生态渔业成为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的种渔业综合生产体系.2.2 适应性生态渔业针对我国渔业地域
10、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状况,以多种多样多层次生态模式和形式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组合,装配于渔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较好地发挥地区优势;渔业内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可能协调发展;各种渔业生产组织都能就技术模式有所选择, 较好地适应不同生产体制生产力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如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建立了多种基塘生态渔业系统,渔农工贸生态渔业系统,长江三角洲地区则因地制宜建立了多种渔农牧副工结合生态渔业系统,水产养种捕加结合生态渔业系统和大水体“ 三网 “养殖生态渔业系统.因此,发展生态渔业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国力,在我国广大渔区可以推广实行.2
11、.3 高效性生态渔业既是对渔业自然资源深层次合理开发利用,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可以避免渔业上的掠夺式经营和滥用,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破坏性生产和环境污染;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水产品及其它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消费需求.因而,建设生态渔业可以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各自及其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渔业生产能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生态渔业是我国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的主要途径.2,4 持续性生态渔业强调 ff一 Jl,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恢复,变渔业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
12、渔业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兼顾,环境与发展相协调.因而,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增殖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益,既增强了渔业发展后劲,又使渔业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持续性正是我国转变发展战略,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持续发展道路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渔业的显着特征.生态渔业的生态学理论体系3.1 生态平衡理论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关系所达到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稳定状态,这是生态渔业建设的最基本的理论.有四点原则对实施生态渔业系统生态
13、平衡是重要的:一是必须掌握在一定时期内,使进入生态渔业系统和输出生态渔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上大体“收支平衡“ 的原则;二是必须掌握使生态渔业系统保持诸组成因素的求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三是必须掌握渔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第 19 卷第 11 期现代渔业信息 7协调性和有序性原则;四是必须掌握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渔业系统的干扰和变动不超过其稳定性极限的原则.3.2 物种共生理论近年末,“共生 “概念从机能上的 “共生“发展到功能上的“ 共生 “.着名生物学家倪达书先生首次提出稻鱼共生理论,是物种共生理论应用于生态渔业的一个典型.稻鱼共生理论包含三个层次内容:一是水体综合立体利用,稻田水体是一
14、个立体空间,各种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生态习性,即不同的生物可以利用水体的不同空间,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在稻田中安排种稻和养鱼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生产过程,实行对水体的立体利用;二是物质能量多重利用,稻田养鱼这种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巧妙地安排了能量传输和转换的功能,它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不同于一般作物的间混套种.间混套种的各方都是绿色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争光,争肥的矛盾,发挥光合作用的潜力受到限制.而稻田养鱼在水田中增加的不是绿色植物而是水生动物鱼类,鱼类与水稻不仅不存在争光,争肥的矛盾,而且还会促进水稻的生长.原来与水稻争肥的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都成了鱼的饵料而转化成人类需要的动物蛋白
15、,鱼的粪便和鱼的翻泥搅水使土壤疏松,溶氧增加,地力增强,水稻增产;三是生产结构合理配置,物种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有竞争,共生和牧食三类,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水稻和鱼类是共生关系.草鱼和杂草是牧食关系,稻田养鱼有效地利用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合理安排,兴利除弊,达到了生物结构的合理配置.目前,各地在传统的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又创造出稻,鱼,萍,果,蔬以及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鱼虾蟹混养等多种结构模式,使我国稻鱼共生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3_3 食物链理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从生态学角度看,它是一条能量转化链,从经济学观点看,它是一条价值增值链.但是在不少
16、人工生态系统中,为了方便对生物和环境进行调控,输出更多的净生产产品,这条食物链往往被缩减了,这种缩减了的食物链不利于能量的有效转化和物质的有效利用,同时还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加大环境污染,如果使食物链适当延长,即可收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再生增值的效果.3.4 生态位理论凡能进行生态学过程(如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和信息处理等)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元,在生态因子变动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叫做生态元的生态位.而生态位通过生态元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称之为生态位效能.在生态渔业系统中,应根据生态学过程按生态位原理对其进行结构调控,即进行平面结构调整,垂直结构配置,时间结构继
17、合,选择各种生态元填补空白的生态位使其处于饱和,充分发挥生态位效能,促进物质良性循环.3.5 多层次分级利用理论在稳定的生态渔业系统中,各种生物占有特定的生态位,多层次分级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多层次营养结构的物质转换,分解和再生,使在生态渔业系统的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在鸡一猪一鱼生态渔业系统中,因为鸡的啄食和掏食习惯以及消化道短等特点,鸡粪中的未消化饲料和泼撒饲料很多,未消化的饲料占鸡摄食量的 35%左右.因而使鸡粪的养分很高,据报道,鸡粪中粗蛋白含量占 P 的 20.32%,lkg 鲜鸡粪含有能量 7234.136KJ.如果将鸡粪直接下塘 ,除极少部分被鱼类直接摄食利用外,大部分只能作为肥
18、料被鱼类间接利用,实属浪费,因此,将鸡粪作为再生饲料用来养猪,猪粪再下塘养鱼,或将鸡粪直接添加在鱼饲料中喂鱼,则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朱海源等(1993)利用热喷鸡粪配合饲料网箱养鲤鱼,认为以热喷鸡粪为主料的饲料源,可以全部替代鱼粉,同时可替代 50%左右的饼粕,谷物,每生产 lkg 鱼的饲料成本可降低 28.7%,可提高生产利润42.22 元/m.此外,上述生态渔业系统进一步拓展,鸡粪还可以养殖蝇蛆,lkg 鲜鸡粪可生产 150g 鲜蝇蛆,蝇蛆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占 5060%,脂肪占 1015%,用于养鱼效果显着.蝇蛆的培养料还可再利用,因为蝇蛆只能利用培养料的 4050%,所以堵
19、养蝇蛆的残渣仍可作为鱼池肥料,也可用于沼气发酵,利用沼气能量,沼气肥水和沉渣可用于养鱼.3.6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生态渔业系统这样一个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向有序转化,以及如何从一个有序稳定系统向新的更协调,更高级的系统转化的问题,可以用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首次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耗散结构的形成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系统必须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二是开放系统;三是系统不同元素之间必须存在有非线性相关作用机制.作为耗散结构的生态渔业系统,具有上述有关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当生态渔业系统从环境中不断吸收能量和物质时,系统的负熵减少,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随之而增加.当生态渔业系统达到顶
20、级状态时,负熵和有序性达到最大值,这时,生态渔业系统具有一个远离其热力学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是靠连续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负墒流来维持的,其稳定性是通过最小化过程实现的.这种新耗散结构比原始结构更协调,更高级,使生态渔业系统变得更丰富多彩.如单养鲤鱼发展到多品种混养,密养,轮养,单一养鱼发展到鱼一畜一禽,鱼一工一商综合经营都属于人工生态渔业系统在新的物流,能流的基础上产生的更高级的生态渔业系统.3.7 等级系统理论等级系统是一个由若干有秩序层次组成的系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行为或过程的速率依次减少,即高层次的特征8 现代渔业信息第 l9 卷第 11 期慢行为而
21、低层次的特征快行为.等级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系统的组织性来自于各层次间的过程速率的差异 .等级系统理论为研究和理解生态渔业这一高度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行为提供有效途径.3.8 稳态机制理念一个成熟的生态渔业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是协调的.在多层次营养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物质迁移,转化,分解,再生,富集等及能量流动转化,得到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对抗外来干扰,保持动态平衡,于是,物质循环不已,生命再生不息,这种自我调节主要依赖于反馈机制,即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机制.如当池塘养鱼生态系统发展到顶极阶段时,要运用这些原理进行密度等生物因子的调整和溶氧等非生物因子的调整,以建立起促进鱼类个体和
22、群体生长的合适密养轮养制度,使池塘生态渔业系统最大限度增加有用功率.3.9 边缘效应理论边缘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中,目前还不大受人们重视的一种现象.有关学者发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生境的种类共生,种的数目和种群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也相应较高,这种现象称之为边缘效应.生态渔业应重视这一理论的应用,发挥边缘优势,以达到发展渔业生产最大生产力的目的.3.10 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是自然概念,经济是人文,社会概念,生态经济学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生态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是以辨证方法来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核心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