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发挥十大体系建设作用促农增收在市委、市政府于年月正式提出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体系”建设以来,“十大体系”已成了广大干部群众熟知的“关键词”。建立十大体系,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和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又是开创赣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胆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口岸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十个方面。建设好“十大体系”,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加
2、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互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多来,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效应开始在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中显现,建设“十大体系”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全方位地搭建了对接长珠闽的政策框架、深层次地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度地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地理顺了部分机构职能、强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创业、大幅度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多渠道地给民众带来了实惠等。可以说,建设“十大体系”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在城区是显而易见的,各项体制机制、市场规则和基础设施的对接,让我们城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但相对而言,“十大体系”在乡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3、是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我县是个农业大县,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我县 48.7 万农业人口能否增加收入、关系到 GDP 的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等。目前,我县已有部分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如脐橙、烤烟等。有部分农户通过这几项支柱产业也走上了致富路,但大部分农户还是徘徊在致富路口,还在探索、决择,全县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还没有上去。可以说,我县可以发展的特色产业有不少,比如我乡的腐竹、五云的无公害蔬菜、沙地的板鸭等等,各个乡镇都能拿出 2-3 个特色产业,可谓是“百花齐放”,但综合起来看现在还是比较杂乱,没有一个很系统的产业规划。这些年
4、逐步建立起来的“协会”,有些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有些就是“徒有虚名”。不是说这些没有发挥作用的协会组织没人管,而是在体制机制、产业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想把它管理好也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把物流服务体系、贸易服务体系完善好,努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二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现在下到乡村里,能见到的村民多是老人和小孩,16-40 周岁的劳动力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高学历、有经济头脑、有技术的人才了。就拿我乡的下杨村为例:全村总人口有 1100 余人,其中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 52 人,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达 600 余人,而在家的 16-40 周岁的劳动力只有 46 人,高
5、中以上学历的仅有 9 人。村里发展烤烟产业,劳力缺乏是个主要问题;村里有大面积的山地适合开发果园,也因为没人开发而要依靠外来的投资;以前大部分农户会做腐竹,现在也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会做了。从这个村的现状可以看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还有,据新华网报道: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缺乏问题相当突出,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 0.6%。0.6%这是一个低得让人吃惊的比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人才的流失,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农村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等等。可农村要发展,就离不开这些人才。如何留住本地的人才资源,如何才能引进外面的人才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三是农民
6、得实惠效果不明显。“十大体系”建设以来,随着各个体系的逐步完善,能得到实惠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真正直接得到实惠的农民不多。“十大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活动可以说是同样重要,各个乡镇都同时在抓,可现在在农民中间,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比了解十大体系的人要多出很多,这是为什么?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农村建设是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得到了实惠,而“十大体系”建设则更体现在一个大的范畴,一种长远的利益。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十大体系建设的作用,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速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及时出台涉农方面相关的配套文件。政策就是利益调
7、整,我们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利益格局。抓好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使之真正见效,特别是在扶持产业发展、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等方面,一定要严格执行,并做好现有政策法规的跟踪。任何一级政府都希望本辖区的人民谋发展、谋繁荣,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抓住执法这个关键,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就抓住了这个关键,牵到了牛鼻子。牵到了牛鼻子,整头牛才会动起来。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农村经济要发展物流业,首先要搞好物流规划。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各方面都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尤其是基础设
8、施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物流跨越式的发展,也需要有规划的指导。二是搞好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进器,它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行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五个层次。物流信息化对物流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信息技术是物流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物流信息化在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点我们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网络新村”的建设逐步完善,但也要逐步解决农民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型经营,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物流业
9、,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要发展物流业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品牌,培育壮大我们的主导产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发展畜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要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全力构建创业平台,吸引丰富的人力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阶段,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形成“五支队
10、伍”,即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型队伍以及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近两年,在乡镇这个层次,党政人才队伍力量得到充实,一大批年轻的、高学历的公务员加入了乡镇干部这支队伍,可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在农村还是非常缺乏的,而缺少了这些主力军,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就显得有些冷清。载体与平台的形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只有从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全力构建一个诚信、公正、文明的创业平台,吸引本地及外地的有识之士在农村创业,整合资源、创新用人机制、增加总量、盘活存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岗位,干
11、成事的有地位,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保障为和谐创业营造着和谐、安定、公平的创业环境,和谐创业又可以为社会保障增强经济基础实力,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权的一道兜底的安全网。目前,我们已形成了生活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但是,我们的救助还存在着覆盖面窄、标准偏低、机制不完善、救助手段滞后、政策不配套、救助内容单一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农村保障还有很大的差距,生活救助对象只限于一小部分特困人员,就这一小部分补助的标准也很低,需要我们大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在继续完善农村
12、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等现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二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由于受到经济的约束,现在各个部门一说到“救济”都会有种无力感,这就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拓宽筹资渠道,调配好各项保障资金;三是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救助工作。这部分人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主要群体,我们要更多的关爱这个群体,消除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十大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干好的,我们只有排除干扰、脚踏实地、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抓紧抓好。只要树立了“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对群众有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的意识,我们就能建立起更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能把十大体系建设的更快更好,有力地促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