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软包装产品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您的文秘员 文档编号:1948337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包装产品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软包装产品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软包装产品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深圳软包装产品项目建议书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6一、 印刷行业概况6二、 印刷行业概况7三、 行业风险特征8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1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1二、 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13第三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1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5二、 建设方案1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1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6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18一、 项目选址原则1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18三、 创新驱动发展2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0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五章 法人治理3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6二、 董事39三、 高级管理人员43四、 监事46第

2、六章 发展规划48一、 公司发展规划48二、 保障措施49第七章 项目规划进度52一、 项目进度安排5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3第八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54一、 人力资源配置54劳动定员一览表54二、 员工技能培训54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57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57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57第十章 投资估算5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59二、 建设投资估算59建设投资估算表61三、 建设期利息6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1四、 流动资金62流动资金估算表63五、 项目总投资6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65项

3、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5第十一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6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6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6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6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7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7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4三、 偿债能力分析7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6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78一、 项目招标依据78二、 项目招标范围78三、 招标要求78四、 招标组织方式81五、 招标信息发布82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83一、 项目风险分析83二、 项目风险对策85第十四章 总结说明88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90建设投资估算表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0

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1流动资金估算表9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8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印刷行业概况在全世界范围内,印刷行业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根据2013年12月20日英国印刷行业咨询机构PIRA发布的全球印刷行业2018展望(TheFutureofGlobalPrintingto2018),该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印刷产业市场总量将达到8,980亿美元,在包装、标签和数字印刷的联合推动下,全球印

5、刷市场产值将在2018年达到9,800亿美元。其中,2013年亚洲印刷行业总产值预计为3,4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9%。全球印刷业的发展趋势为:在科技与需求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印刷企业目前已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型。印刷商开始介入到物流、邮递、封装、数据库管理、创意设计等各类辅助服务,使自己对客户更有价值,同时获得更大的收益;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印刷技术水平的提升,印刷行业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印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分类,主要包括包装装潢印刷、书刊印刷、报业印刷、外贸印刷、票据印刷等子行业,子行业之间由于用途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中国印刷

6、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我国2012年印刷业总产值9,510亿元,2013年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增长率达到9.34%,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其中,包装装潢印刷子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400亿元,比去年增加2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我国印刷业的整体增长幅度。二、 印刷行业概况在全世界范围内,印刷行业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根据2013年12月20日英国印刷行业咨询机构PIRA发布的全球印刷行业2018展望(TheFutureofGlobal

7、Printingto2018),该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印刷产业市场总量将达到8,980亿美元,在包装、标签和数字印刷的联合推动下,全球印刷市场产值将在2018年达到9,800亿美元。其中,2013年亚洲印刷行业总产值预计为3,4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9%。全球印刷业的发展趋势为:在科技与需求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印刷企业目前已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型。印刷商开始介入到物流、邮递、封装、数据库管理、创意设计等各类辅助服务,使自己对客户更有价值,同时获得更大的收益;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印刷技术水平的提升,印刷行业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印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

8、协会的分类,主要包括包装装潢印刷、书刊印刷、报业印刷、外贸印刷、票据印刷等子行业,子行业之间由于用途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中国印刷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我国2012年印刷业总产值9,510亿元,2013年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增长率达到9.34%,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其中,包装装潢印刷子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400亿元,比去年增加2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我国印刷业的整体增长幅度。三、 行业风险特征1、国民经济周期性风险软包装产品

9、广泛应用于糖果、乳制品、日化、电子等下游行业,该领域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相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会对该等行业产生影响。宏观经济状况和下游消费能力的波动,都会使行业内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销量和利润率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利润水平。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目前,国内软包装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在数量众多的企业中,低成本普通型软包装的生产,同质化竞争激烈。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以及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软包装制品行业的市场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但是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由于软包装制品行业为资本密集型工业,产业进入壁垒低,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但是从竞争格

10、局上来看,我国软包装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生产技术和规模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任何一个软包装行业的生产者都没有对市场的垄断力量,纸制品、塑料制品软包装同质化严重,难以根据生产者来区分不同的产品,这也会倾向于加剧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从而导致行业的利润水平出现波动。3、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软包装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铝箔、薄膜、纸张等,该等材料占产品成本比重较高,主要受铝材、原油、纸浆价格波动的影响。由于影响上游铝材、原油、纸浆价格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内的公司很难维持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同时也很难将原

11、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传递给下游的需求者,只能被迫进行内部成本消化,在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进而影响利润水平。4、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转型升级风险各个区域的差异、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和在位厂商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行业内的厂商不断进行创新。从运营的角度看,这就需要厂商能够在一个更大的包装品的定义上,提供更新的形状和样式,使用更新的材料,打印更多的颜色等。同时,随着国民整体收入的改善,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环保意识提升,电子商务爆发式发展,包装的安全、功能化、轻量化、多样化趋势越发明显,行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果行业内厂商不能把握市场需求转型升级,不投入足够

12、的研发力量来适应这种转型升级的话,那么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下游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内的软包装市场应用中,主要以食品饮料包装为主,大约占整个市场需求的60%左右;其次是医药和化工行业,大约占30%;最后是工业及其他行业用包装。当前,我国使用软包装的行业都保持高速的发展,这必然带来了软包装产品更为广泛的应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软包装生产与消费大国,也成为软包装需求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2)国家大力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软包装产品涉及的下游行业众多,各类食品、个人护理用品、药品等都越来越多的采用了软包装形式,其种类众多、样式复

13、杂多变、展示效果丰富多样,导致了软包装行业涉及到的原材料和组合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提出20项工程。2013年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发展智能化造纸、印刷装备,指具有油墨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智能化印刷装备以及造纸装备。国家对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为软包装企业带来了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的契机。(3)全社会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低碳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包装行业对包装材料

14、在环保节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节能、环保已成为未来新型包装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下游行业如食品、医药等在对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产品功能使用等方面制定符合低碳、安全、环保要求的规定。一方面,软包装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运输中都提供了极大的节能能力,包装商可以在包装材料成本和后段包装操作系统中节约较多的成本。另一方面,软包装凹印企业面对不断高涨的环保和成本压力,亦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材料损耗、节约生产成本,以加快软包装凹印生产的绿色化进程。2、不利因素(1)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由于软包装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在数量众多的企业中,低成本普通型软包装产品的生

15、产,同质化竞争激烈,而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生产技术和规模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软包装行业需要继续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遵循优胜劣汰法则,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技术能力较弱我国软包装行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主要是靠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劳动力促进产值增长,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包装工业产品在开发上缺乏技术创新支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同时产品品质、品种档次、技术含量、出口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包装国产设备技术相对国外水平较低,自动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设计和机械发展也相对滞后。二、 行

16、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客户对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国内软包装行业逐渐变成完全竞争性行业。国内现代意义上的软包装行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30多年来,国内软包装行业由小到大、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规模化趋势。世界一流印刷企业正以绝对控股、新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公司、兼并收购中国优势企业等方式,加速其在中国的发展。国内软包装彩印企业意识到了危机和巨大的机遇,也采用各种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并向行业边际化领域发展。目前,中国内地的软包装行业总体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等东欧

17、国家,也高于除日本、韩国之外的亚洲其他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对包装材料的需求快速的增长,包装行业已成为支持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中国低劳动成本的优势,使中国的印刷包装材料在国际上保持着较高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软包装彩印行业集中度低,前5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为15%,整合是我国软包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

18、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

19、、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9974.79,其中:生产工程58002.90,仓储工程16656.7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396.19,公共工程6918.9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8069.4458002.907477.911.11#生产车间5420.8317400.872243.371.22#生产车间4517.3614500.731869.481.33#生产车间4336.6713920.701794.701.44#生产车间3794.58121

20、80.611570.362仓储工程8541.9216656.741591.652.11#仓库2562.584997.02477.502.22#仓库2135.484164.19397.912.33#仓库2050.063997.62382.002.44#仓库1793.803497.92334.253办公生活配套1833.238396.191220.253.1行政办公楼1191.605457.52793.163.2宿舍及食堂641.632938.67427.094公共工程4270.966918.96671.07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7550.44142.78绿化率12.87%6其他工程18263.04

21、86.937合计58667.0089974.7911190.59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截至2018年末,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城镇人口1302.66万人,城镇化率100%

22、,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清朝初年建墟,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

23、为中国硅谷。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2019年12月,位列2019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第三名。2019年12月,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10强。初步核算,2019年本市生产总值2.69万亿元、增长6.7%,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320万家,新引进人才28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24、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40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艰苦创业,破冰开局,勇立潮头,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完成40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5

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一)国际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

26、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二)国内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

27、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三)机遇与挑战深圳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

28、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三、 创新驱动发展(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

29、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

30、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加注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海纳天下英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

31、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弘扬特区创新文化,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二)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率先全面步入质量时代。加快实现质量型发展。坚持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

32、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消费与创新相互渗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创建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实施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深圳标准,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把深圳标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率先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制定实施更高标准,以领先的标准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主动。树立城市品牌和信誉。实施品牌战略,打

33、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圳品牌,使深圳制造成为产品高端、技术先进、管理卓越和服务优质的品牌象征。打造诚信深圳,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深圳品牌、深圳信誉成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三)突出互联融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主动顺应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全面优化重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率先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经济时代,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塑造开放共享的产业新生态。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人机交互、互联互通、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完善信息经济发

34、展的关键载体。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组织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加快形成平等、开放、分享的组织结构,推动产业组织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激发信息经济发展活力。打造跨界融合的经济新形态。以提升网络承载力、突破核心技术、创新智能硬件、深化信息服务为重点,构建纵向垂直整合、结构优化完备的信息通信产业,形成技术水平高、渗透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培育壮大分享经济,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新生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感知系统

35、建设,推进公共资源数字化和可视化,打造全面感知、万物互联的智慧深圳。有序推进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办理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云,实现一站式、即时性的政府云服务。加快智慧城区和智慧社区建设,鼓励发展移动互联、服务共享的网络消费,促进市民生活方式智慧化。(四)突出协调均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各区协作协同,实现城市安全、均衡、有序发展。确保城市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严把安全关、质量关

36、,把安全贯穿到城市发展各环节、各领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水资源、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完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的投入力度,统筹提升原特区外城市功能,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为切入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事关城市一体化发展

37、的重大工程。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培育若干新的增长极,以点带面推动产城融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三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策略,加强城市设计,推进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结构发展,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实施东进战略和中轴提升战略,打通联接东部、辐射粤东的战略通道,在保护中科学开发东部。统筹开发陆海空和地下“四维空间”,以更大力度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系统推进城市发展。统筹安排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立足各区的比较优势,鼓励优势互补、功

38、能互动,形成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开发的协调发展格局。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在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五)突出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红线管理,全面推进水、大气等环境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市绿色

39、提升行动,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增进市民绿色福利,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城市。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促进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管理制度,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和引导低碳生活,努力建成绿色低碳之城。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

40、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成循环发展示范城市。(六)突出开放共赢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继续发挥深圳在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深圳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以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主动参与“信息丝绸之路”建设,推进海港、空港、信息

41、港等多港联动。积极推进经贸合作,争取在重点国别、优先领域、关键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城市。以世界著名湾区城市为标杆,立足深圳、携手港澳、协同珠三角,打造高端产业形态,强化要素配置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彰显城市国际化风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湾区经济发展能级,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拓展市场、外溢发展,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交通网络发达、辐射功能强大的全球一流湾区城市。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平台。按照“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42、构建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制度框架,推进体制机制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打造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打通与周边城市战略通道,加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不断扩大深圳经济腹地空间。全面提升深港、深澳合作水平,深化社会、民生、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

43、作用的经济特区。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前海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建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率先形成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

44、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标杆。金融中心、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和高端商务活动聚集地。湾区经济形态和布局得到强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服务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未来产业初具规模,优势传统产业实现转

45、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坚持依托内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更加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成为若干领域在亚太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管理方式、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程度显著提高,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努力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实现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包容发展。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

46、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五、 产业发展方向(一)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壮大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学影像、基因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材料、数字内容、高效储能等领域,统筹布局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等环节重大工程,提升先进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中兴通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

47、设,打造高端特色产业群。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二)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加大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生命信息、高端医疗、航空电子、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价值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蓝色经济,实施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优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组建深圳海洋研究院,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积极承接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紧密跟踪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超前谋划一批新的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