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947400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发展农村水电促进“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区,水能资源丰富,全省主要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233746 万 kW,其中中小水电资源 13248 万 kW,可开发装机容量 654万 kW,午发电呈 239 亿 kWh。但由于地处边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开发程度低,有水无电地区还广泛存在。因此,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成效明显青海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

2、支持、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以及不断完善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1兴水办电相结合,农村水电建设不断加快建国以来,全省农村水电事业从主要依托农田灌溉项目兴建小水电站,到为地方电气化和经济发展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就近开发、就近成网供电的优势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全省大部分县(市)都是首先依靠农村水电解决了无电、缺电问题。全省已建、在建的中小水电站由解放初期的 1 座 198kW,发展到 2005 年底的 205 座,装机容量 1462 万 kW(其中,小水电站 200 座,装机容量 561 万 kW)。特别是“十五”期间,全省已建、在建中小水电站

3、规模达到 71 座,装机容量 1275 万kW,相当于“十五”以前全省 50 年中小水电建设规模的 682 倍。2积极争取政策,促进小水电快速发展政策扶持和引导是促进小水电发展的源动力。青海省小水电资源十富,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解决资金问题,是加快小水电开发的关键。因此,省委、省政府把政策扶持作为小水电快速发展的基础,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政府支持下,各有关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发展小水电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从水电建设项目的审批立项、上网电量电价、用地、税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小水电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了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村水电的开发。改革开放以来

4、,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为了解决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农牧区缺电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小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凋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营业区” ,小水电的发展贯彻“多家办电”和“谁建、谁管、谁有、谁受益”的方针政策,执行“大电网对小水电扶持让利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同时,为加快地方小水电建设步伐,出台了“地方水电企业执行 6增值税率”等扶持政策,促进了全省小水电资源的开发。进入“九五”时期,又出台了提高小水电上网电价的鼓励政策,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投资体制和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

5、水电开发。各地先后制定了减免税费的多项优惠政策,并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和项目宣传力度,社会投资也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纷纷转向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小水电建设上,使小水电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多家办电格局和多元化的投资形式。3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提高小水电效益小水电的开发体制和运营机制是决定小水电经济运营和快速、滚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长期以来各级水利部门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小水电开发已由单纯的国家投资转变为由国有、集体、股份、联营和私有等多种成分构成的投资开发形式。如格尔木电网是青海省最大的地方电网,但是由于受电力体制所限,格尔木电网发展能力欠缺,企业潜

6、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此省水利厅与海西州政府积极协商,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政府引导作用,依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帮助企业以资产入股形式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现代股份制企业,实现了人、财、物,发、供、用电相互统一,协调发展的企业运行新机制,使水电企业管理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其后,为了更好的利用资金,提高小水电滚动开发的能力和管理运行水平,省水利厅又指导格尔木发供电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由于干沟水电站和格尔本水电厂合并成立格尔木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省水利厅进行行业管理,开创了全省股份制办电、管电的先河。1999 年 12 月,成立了由省水利水电工程局、雪龙滩水力发电厂、

7、格尔木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格尔木水电综合开发公司。古浪堤水电厂等 7 家企事业单位发起,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青海省最大的一家以小水电开发为主的国有企业。截止目前,全省以开发小水电为主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达到近十家,其中大部分企业是股份或民营企业。同时,各地也结合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水电行业管理,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农村水电行业管理职能,并成立了多种形式的水利电力公司,建立了从管理到运营的小水电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4积极争取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1983 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国务院以1983国发

8、 190 号文作出了积极发展小水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的决定,小水电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边远贫困地区也迎来了小水电开发的一个良好契机。省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办法,狠抓电气化县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部的支持下,19852000 年,经过近 15 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完成同仁、格尔木、德令哈、祁连、贵南、河南、泽库、都兰、班玛和玉树等 10 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共完成各类投资 268 亿元。 “十五”期间又相继建成了同仁、贵南、班玛、玉树、称多、久治 6 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共完成投资 178 亿元。在积极完成电气化

9、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结合电气化建设,参照国家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的实施,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开工建设了青海省第一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贵南县都兰水电站,为下一步全面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积累了经验,也打下了基础。5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青海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主要分布在藏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条件艰苦。在水利部等有关部委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办法,狠抓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 39 个县(市)中,有小水电的县达到 36 个;全省 422 个乡(镇)中农村水电供电的有 16

10、0 个,4123 个村中农村水电供电的有 1768 个。通过农村水电建设,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增加了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农牧民用电水平显著提高,农牧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电化教学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通电面的扩大和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增加了水电企业效益,增强了地方财政收入,改善了农牧区生态环境,促进了县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农村水电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省供用电紧张的矛盾,体现了其强大生命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十五”以来,随着国家退牧还草和

11、“三江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大批农牧民群众告别了世代游牧的生活,开始了定居,电力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各地紧紧把农村水电建设和农牧民定居点及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将新建电源和供电网络作为促进地区发展、维护稳定的首要问题,农村水电建设切实收到了实效。如今,随着定居点及小城镇建设的开展,一批商店、学校、特色加工企业等相继建成。城镇居民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和电话,15 的城镇家庭拥有摩托车或汽车,并随着小水电代燃料的实施,利用电能取暖、做饭在农牧区得以推广普及。目前,在农牧区使用电炊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电锅炉也正在逐步取代燃煤、燃油锅炉,清洁卫生的电能越来越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农牧区也随着草原定

12、居点的建设,改变了农牧民群众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保留传统风格的藏式新居里,彩电、冰箱、洗衣机及款式新颖的家具悄然替代了简陋的传统用品,洋溢着现代人生活的气息。6促进了藏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青海作为西部省份和第二大藏区,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和电气化建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藏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民的生活基本实现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的转化,也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帷幕,为藏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现代化建设正把藏区带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古老的青海藏区呈现出勃

13、勃生机,推动了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党和政府在藏族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存在的问题1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市场开发与扶贫开发极不平衡。一些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较好的中小水电项目,由于建成后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开发活跃,发展速度较快,但在边远的无电、缺电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水电,由于建设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引资困难,贷款难度大,地方财政困难,国家对农村水电的投入非常有限等原因,发展速度迟缓。2资源管理滞后水能资源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水能资源管理力度和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完善的水能资

14、源规划是实现水能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大量民间资金涌入地方水电行业,但由于行业行政管理职能淡化,导致水能资源管理滞后。目前青海省虽编制了一些中小型水电开发规划,但也仅限于行业内部和部分地区的骨干电源项目,操作性不强;同时,全省在水电资源管理上也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措施,一些地区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按水资源、流域整体规划及水利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批,资源无序开发和安全隐患频颊出现,造成水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影响了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的业主甚至把水能资源变成一种投机商品,采取各种手段变相倒卖,严重影响和挫伤了社会办电的积极性。3

15、行业管理滞后农村水电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小水电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促进的能力。一是由于全省小水电管理职能至今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导致建设管理体制不顾,对农村水电的监督、检查、培训、考核等工作受到影响。二是有的小水电站项目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节省投资,将工程项目交给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给电站质量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三是国家和省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和项目核准制的相关规定,原先的审批程序和办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三、几点想法农村水电发展存在着问题,也面临着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不断总结经验,

16、明确奋斗目标,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推动小水电事业的持续发展。1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电行业管理(1)加强水能资源统一管理,是保证水能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把好水电建设项目审批关,才能有效行使好行业管理职责,切实保证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目前情况下,应以规划管理规范水能资源开发,首先利用水法已赋予水利部门水资源综合管理职责,在尽快编制全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出台青海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明确河流开发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和规划编制、审批的范围和权限,以及在水电项目审批中应符合规划的相关要求,按照先规划后审批项目的原则

17、,通过规划管理规范水能资源开发,明确各级水利部门水电项目开发管理权限。对重点河流由省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其它河流省级水利部门备案。通过清晰的规划切实加强项目管理。(2)以水能资源有偿出让保证资源开发的公平、公正和有偿使用。在水电项目水资源评价中增加水能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并逐步建立水能资源开发许可制度,通过水电项目评价和许可制度,从行业管理上防止水能资源浪费和无序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能资源,达到对农村水电开发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核的目的,维护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完整性,为最终实现水利部门对全省农村水电行业的管理打下基础。(3)严格项目核准及建设和运行管理,明确部门责任,加强水电建设程序管理和

18、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水电建设市场审核。通过结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投资体制和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的要求,以河流划分明确省、州(地)相关部门的审批或核准权限,就水电项目审批或核准前有关事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通过对水电项目建设中和竣工运行后的管理,加强项目安全管理和行业监管力度。主要从水电项目建设施工、招投标、竣工验收、运行中的水安全管理等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进一步落实水利部门农村水电行业监督管理职能,肩负起对农村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工程、农村水电资产实施行业管理的责任。2准确定位中小水电项目,坚持市场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根据中小水电项目投资效益,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电项目,政府进一

19、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中小水电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村水电开发体制,对农牧区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水电项目,要结合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藏区建设的需要,积极争取水电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和无电、缺电地区的电力项目,合理确定发展规划和开发顺序,加大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力度。3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有利于小水电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措施,对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20、的历史意义。因此,结合贯彻落实电力体制改革,在坚持以往有利于农村水电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政府在专项贷款、税费收缴、财政补贴、电量吸纳及上网电价保护等方面,出台激励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4认真做好资源规划,增加水电项目储备水能资源规划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有效开发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是水能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今后应继续加大水能资源规划力度,充分利用水能资源规划加强对水电开发项目的前期管理,以规划管理促进水电建设管理良性机制的建立和规范,进一步落实水电项目水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制。同时任何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一定的项目支持作为基础,水电开发更是如此。由于水电项目前期工作量大,需要有

21、一定的时间和资金保障,因此,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尽快建立水电项目储备机制,对争取项目立项,拓展项目的投融资空间都将是强有力的支持。5、切实做好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保护和建设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水电开发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项目选址、开发建设等方面,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予立项,已批准立项开工的项目,在实施中要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水电开发应积极为生态保护作贡献,结合水电农村及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的实施,发挥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和生态

22、大省的优势,结合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首先抓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总结经验,并对影响小水电代燃料实施的电价、电网管理体制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电价城乡互补、电网大小互通以及电费直补的可能性,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6以引导促管理,提高水电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扶贫开发相结合,激发社会办电的积极性。鼓励较大型的水电开发企业发挥其规模优势,形成规模办电和集中、浓动办电相结合,以增强水电开发的筹资能力,增强水电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坚持科技兴水兴电,政府主管部门应采用积极的扶持引导政策,建立应用科技的激励机制,提倡和鼓励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设管理农村水电工程。并不断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水电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水利部和全省水利工作目标的要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水电这项光明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一定能够与时俱进,再创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