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当前,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少数领导干部失德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有的信念丧失、求神拜佛,有的趣味低级、包养情妇这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不断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不仅败坏了自身形象,也损害了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 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从古至今,概莫如此。加强官德建设,刻不容缓。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直面官德缺失之痛,下猛药治沉疴! 是什么助长了官德缺失?官德缺失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极大地损害了执政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究其
2、原因,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公权为私器,权力观扭曲成官德最大漏洞。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干部受人民委托管理事务,因此权力的使用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但在少数干部心目中公权等同私器,只是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这是权力观严重扭曲的现实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人在上级面前极尽谄媚,夹着尾巴做人,而对群众则是另一副面孔: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近年来,各地不断爆出一些官员的“雷人官腔”,比如“你敢在网上曝光,我就叫它关闭”、“记者证在我们这里没用的”、“你现在就是我砧板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你是哪个单位的?哪个让你直播的”,即是明证。 二是忽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动摇致官德遭侵
3、蚀。在体制改革转型期,一些领导干部丧失官德,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有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原因。基层一些干部反映,目前对官员进行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还停留在说教层面,效果也不明显,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重德不够,选人用人未成官德“闸门”。当前一些地方、部门选人用人方面,干部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情趣、在群众中的口碑等官德内容,还未真正成为提拔使用的“硬杠杠”。一些地方出于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往往过于强调“有本事”、“有政绩”、“有闯劲”,而忽视或相对放松了对干部“品德”的考察和严格要求,致使少
4、数有才无德的干部“带病”走上领导岗位。至于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更是产生了一种磁场或漩涡效应,造成一些官员产生“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跑的,跑的不如送的,送的不如买的”不良思想。而无德官员被重用,造成危害的不仅是其本人,还有“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四是监督弱化,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由于对公共权力的细化不够,监督也没有到位,权力运行中的“跑冒漏滴”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分析,不难看出,凡是发生贪污受贿、渎职失职等问题的地方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土地、矿产、工程等重点领域和县区主要领导等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往往拥有行政审批
5、、资金投放、资源分配、项目发包等垄断权力。 官德的核心是权为谁用,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其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加强官德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铭记“权大责大”的为官警句。新时期,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秉公用权,谨慎行事,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级别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要品行端正,不该去的地方别去,不该拿的东西别拿,不该碰的人别碰,严防死守这三条,就能固若金汤,平安无事,赢得百姓的敬重。 二是树立“为民谋利”的为官品德。在新时期,地方经济要发展有时会触及百姓的利益,这一矛盾时刻考验着为政者
6、的智慧,考验着为政者的官德。但在任何时候,寻求经济发展必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这是新时期为官者应有的品德。 三是强化“自律自省”的为官要则。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努力做到:在生活圈中严守规矩、抗得住各种诱惑;在交往圈中分清良莠,不交不良之友;在娱乐圈中抵御“灯红酒绿”,不为声色所迷。 四是加强“道德考核”的用官之策。腐败案件明显增多,说明缺乏监管的权力对干部的腐蚀性在加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遏制官德堕落、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关键所在。加强官德建设既要官员自律,更要制度他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要讲究官德,忠诚于自己的岗位,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就一定能重塑人民公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