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14.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12.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__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8.doc--点击预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__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2流域的综合开发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82341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总结 教材 P41 思考见第一节探究点一,3、4 题。教材 P43~44 活动21.(1)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2)从价格来看,同样一吨煤,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高于煤炭,从运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低于输煤。(3)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综合这三方面的情况,对山西省来说,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输电好于输煤,从生态效益看,输煤好于输电。但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说,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不能成为保护环境的极端主义者,从这个角度说输电好于输煤。2.山西省煤炭市场面临四方面的挑战:一是天然气的冲击,二是水电的竞争,三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四是自身成本的上升。为了实现山西省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开采成本;(2)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转换,变成电能、煤气、液化产品等,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3)加强煤炭为原料的其他化工产品的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教材 P45 思考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是铁矿、铝矿、煤炭资源,另外还有水资源。分别输出钢材、铝制品、化工产品。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由以煤炭为主到以煤炭为动力、以原料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 如 电 力 、 铝 制 品 、 钢 材 、 煤 气 等 。 这 种 变 化 使 产 品 的 附 加 值 提 高 了 , 有 利 于 提 高 经 济 效益 。教材 P46 活动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看,山西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共同点是储量都很丰富,但山西省比内蒙古东部地区蕴藏量要大,山西省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2 700 多亿吨,内蒙古东部地区探明储量为 640 多亿吨。从品种看,山西省煤种齐全,全国十大煤种都有分布,而内蒙古东部地区主要是以褐煤为主。2.地区 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内蒙古东部地区偏居我国北部边陲,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差,但东部紧邻我国东北重工业区,南部与天津、北京的距离较近有京通线联系京津地区,有滨洲线通往东北地区3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石油、铅锌、铁等矿产资源。内蒙古东部地区应该围绕煤炭资源的开发,延长煤炭的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层次开发,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教材 P47 思考见第一节探究点三,3、5、6 题。教材 P50 思考(上)见第三节课时 1 探究点一,第 2 题。2.从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曲线图看,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较大,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教材 P50 思考(下)田纳西河水量不稳定,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相差约 150 倍,这给该河的航运带来困难,特别是夏秋季降水少,农业用水增加,水位下降较大。改善该河航运条件的主要方法是将修水库与建船闸结合起来,通过水库蓄水和船闸使河流各段保持较稳定的水位,利于通航。教材 P51~52 活动1.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由于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灌溉特别容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河流因过度抽水而径流减少,盐度增加;湿地因失去补给水源而面积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湖中蓝绿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出现干旱地盐渍化的问题。2.(1)水库和灌溉区多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支流河段。(2)河流的灌溉开发强度很高。(3)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和灌溉区位于上中游的分布格局,以及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度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4)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水,在流域开发时关键是对水的合理利用。在对河流水源利用上,要进行全流域的合理调配使用,避免在上中游地区过多截水,使下游出现水量减少、海水倒灌等问题。教材 P53 思考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因为梯级开发是以修建水库大坝为基本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供水、灌溉、旅游、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统一的配套开发和管理。为进行梯级开发而修建的水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能够有效提高流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流域不仅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和旅游业也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4教材 P56 活动1.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说要加强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增加旅游设施等,这些措施可能导致的变化主要有:(1)旅游业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会导致旅游业萎缩。(2)由于农牧业用地的扩大,会增加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从而导致水质下降。(3)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用水量也有所增加,使枯水期的发电用水减少。(4)由于用水量的增加,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使河流航运条件变差。(5)由于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会加重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气候变化异常、洪涝灾害增加,加重防洪负担。2.如果我们选择河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能引起其他因素产生以下变化:(1)河水水质变坏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的种植和畜牧业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饮用的,都将受到影响。(2)河水水质下降,将会使旅游人数减少。(3)如果水质变差是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将会引起水生植物滋生,这些水生植物顺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轮机,影响发电,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畅而影响防洪效果。(4)短期内不会对航运带来麻烦,但旅游人数减少,也会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如下图:教材 P57~58 问题研究资料 1 分析定期泛滥的河水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为中下游两岸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资料 2 分析1.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灾、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2.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资料 3 分析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土地肥力下降,加重盐渍化;使沙丁鱼数量减少;海岸遭到侵蚀后退。52.主要是由下游及入海口处水沙减少所致,输水输沙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深入思考1.阿斯旺大坝为埃及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坝在带给埃及人民各种益处的同时,还存在不得不正视的弊端。近年来,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坝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点。阿斯旺大坝的修建还是利大于弊。2.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大坝所处的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流域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就不同。3.我们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既有利也有弊。前期规划和论证充足、科学,在 工 程 完 工 后 所 造 成 的 负 面 效 应 会 降 低 到 最 小 ; 若 论 证 不 充 分 、 不 严 密 , 造 成 的 后 果 不 堪 设 想 。1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习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2.分析该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能源资源Error!2.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能源资源Error!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能源资源Error!思考 如何区分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答案 能源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源),能源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矿物能源(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中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下图:二、资源开发条件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具体表现:(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2(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2.具体措施:(1)扩大煤炭开采量: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上图中的 A.大同煤田,B.河东煤田,C.沁水煤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 是大秦线,E 是神黄线,F 是焦 —兖—日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思考 山西省紧临黄河,为什么不发展水运提高煤炭外运能力?答案 黄河的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主要原因是:①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②黄河的水量不大,但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航道;④冬季气候寒冷,封冻期长。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存在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具体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3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3.效果(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2. “三废”的治理(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4探究点一 资源开发条件有一句流行全国的谚语是:“山东山西山里有,湖南湖北湖里出。 ”点明了南方和北方物产资源的不同特点。读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 、图乙“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 年)” ,回答问题。图甲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1.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利于开采。52.山西的地理位置对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影响?答案 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3.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核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4.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答案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比重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过分依赖一种能源风险较大,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尽快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 ,完成 1~3 题。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92.17金属矿产 3.95非金属矿产 3.88合计 100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C.矿种多、质量好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2.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 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D.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 1.D 2.C 3.A解析 第 1 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 2 题,正确理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第 3 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探究点二 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 ,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71.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的影响?答案 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 ,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省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2.依据材料二,2003~2008 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依据材料二,2008 年加工工业比重较 2003 年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采掘工业比重下降。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答案 (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2)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措施 目的 实施 效果扩大煤炭开采量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建设全国性能源基地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增加产煤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缓解交通压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建设了大秦线、神黄线、8焦—兖—日线运煤专线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建设坑口电站,提高电力生产能力,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山西能源结构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效益山西省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 ,回答 4~5 题。4.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9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4.D 5.B解析 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两省区资源丰富,但 GDP 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诅咒”省区。第 5 题,山西省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点三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 ,完成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答案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分别说出隔离护坝和固沙草方格的作用?答案 隔离护坝: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上涨流入采掘区;同时阻挡采掘区和复垦区的煤渣等进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固沙草方格:阻挡沙丘的侵袭,防止沙丘掩埋道路。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10答案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5.其他工程及生物措施还有什么作用?答案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滞蓄排泄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风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6.对这个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答案 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生物措施中,可发展林—灌—草的防护体系,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就能生态、经济兼顾,有些矿坑不需要填充复垦,而是保持一定的水面发展淡水养殖,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建成生态旅游区,供游人休闲娱乐等。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6.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对山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开采露天矿要剥离表土,易造成水土流失B.井矿巷道建设基本上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11C.对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D.不必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答案 A[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省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等国家的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早期主要生产结构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煤炭采掘业为主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开发使市场压力加大,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治理环境污染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 ,16 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下图,回答 1~2 题。121.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2.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答案 1.B 2.C解析 第 1 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2 题,从“煤变油”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而本区水资源短缺。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 3~4 题。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 3.D 4.B解析 第 3 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夏季高温多雨,城市化水平不高,水资源缺乏;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 4 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采取的共同措施。5.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 年)工业投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13(1)A 图显示____________投资比重大,以便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2)B 图反映在能源方面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这样做有何意义?(3)C 图显示在冶金工业中投资明显向耗能大的________工业倾斜,山西省发展该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D 图反映出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5)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列举山西省投资前五位的工业。(要求写出具体行业)(6)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山西省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调整了________工业的比重,使其产品向________和________方向发展。答案 (1)能源工业(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收益。(3)有色冶金 铝土矿产丰富;能源丰富。(4)煤—焦—化(5)煤炭、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煤化工。(6)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 重化 深加工 高附加值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工业所占比重大,也体现其主导产业的地位。第(2)题,变输煤为输电,应从三方面分析:首先,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收益;其次,输电的成本低于输煤,减轻了煤炭外运的压力;第三,改变了单一的产业结构,促使其向多元化结构发展。第(3)题,图中数据显示有色冶金远大于黑色冶金,既要结合本地区的铝土资源,又要考虑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丰富的能源为其提供了条件。第(4)题,联系教材提到的三条产业链,可以分析该产业链为煤—焦—化。第(5)题,能源工业比重最大,其中煤、电比重较大;冶金比重其次;再次是化工比重,其中煤化工比重最大。第(6)题,通过图可知,产业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结构向能源、冶金、化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其向综合方向发展。14图表特征: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2000 年到 2008 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 ,回答下题。2000 年 2004 年 2008 年煤炭 83.43% 86.51% 89.99%石油 16.23% 13.23% 9.84%天然气 0.34% 0.26% 0.17%2000 年到 2008 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000 年到 2008 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 ,回答下题。2000 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两番、下降。①说法与材料矛盾。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表格中煤炭的信息。煤炭一直居主导地位,且数值在增大,即比例增大。表格中石油、天然气的信息。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都下降,且天然气比重下降幅度大于石油,但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在二者消费量都增长的情况下,15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下面为“2013 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A.甲 B.乙C.丙 D.丁(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A.减少灰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较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第(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 A。下图是“1990~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 1~2 题。161.能源消费与 GDP 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 2007 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 GDP 增长B.GDP 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 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 1.D 2.C解析 第 1 题,两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看,从1990 年开始两线在不断接近,2007 年后,GDP 曲线反超能源消费量曲线,说明单位 GDP 能源消费在不断降低。第 2 题,从两条曲线的变化看,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GDP 在不断增长,能源供应充足能够加快 GDP 的增长。但是影响 GDP 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储量大小。我国人均能源有限,能源的供应并不充足。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 ,回答 3~5 题。3.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7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4.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是( )A.包兰线 B.神黄线C.大秦线 D.焦—兖—日线答案 3.A 4.C 5.A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第 4 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能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与运原煤相比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对交通的压力。第 5 题,为了加强晋煤的外运,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修建了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完成 6~7 题。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 实 现 了 废 弃 物 的 零 排 放 ② 减 缓 当 地 气 候 变 暖 的 趋 势 ③ 加 剧 了 当 地 大 气 、 水 的 污 染 ④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6.D 7.C18解析 第 6 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 7 题,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8~9 题。8.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9.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B.上海市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青海省应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答案 8.B 9.A解析 第 8 题,根据图例可看出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和贵州,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贵州风沙活动不强烈;贵州和山西不会发展边境贸易。第 9 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2017·福建闽侯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 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 世纪 90 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 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19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 10~12 题。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答案 10.B 11.A 12.C解析 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 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 世纪 90 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故选 B。第 11 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 A。第 12 题,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 C。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答案 (1)分布特点:上游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水能、(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2)开发条件: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中心,离市场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制约着煤炭外运。14.(2017·广西桂林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智利享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产铜国,产出了全球近 30%的铜矿,但20采矿成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 5 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 1 美元与铜矿有关,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下图为智利简图。(1)分析智利铜矿开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2)分析智利过度依赖铜矿导致经济脆弱性较强的原因。(3)说明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答案 (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3)铜矿冶炼和加工。理由: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 (1)智利的铜矿产地处于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生产成本高;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经济不稳定;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脆弱。(3)21中国与智利可以在铜矿冶炼和加工方面加强合作。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可为智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智利铜矿资源丰富,发展冶炼加工可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1.能源的开发 1,2,3,4,5,6,7,8,9,132.矿产资源的开发 14自然资源综合开发3.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 10,11,121课时 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学习目标]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学会评价的方法。2.学会通过图文材料分析流域早期开发带来的后果。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河流开发的原则: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1)概况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②发源地:A 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 B 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2)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18 世纪下半叶(1)开发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2)开发后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2.19 世纪后期(1)状况: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2(2)后果: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探究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阅 读 “田 纳 西 河 流 域 在 美 国 本 土 的 位 置 图 ”和 “诺 克 斯 维 尔 气 候 资 料 图 ”, 探 究 下 列 问 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有何特征?答案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2.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什么气候?其降水季节分配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较多,夏秋降水较少。因为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冬末春初降水较多,而处于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夏秋季降水较少。3.田纳西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3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资源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区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气候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流域面积广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的发展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思路4(2017·郑州期末)读“田纳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 ,回答 1~2 题。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 月 B.11~12 月C.1~2 月 D.4~5 月答案 1.C 2.A解析 第 1 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少。第 2 题,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 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防洪。探究点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探究下列问题。51.该地区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试分析其原因。答 案 流 域 内 人 口 激 增 , 毁 林 开 荒 扩 大 耕 地 面 积 ; 获 取 炼 铜 用 的 木 炭 ; 矿 山 开 采 破 坏 地 表 植被 。2.该地区早期开发中,环境污染严重,试分析其原因及造成的后果。答案 原因: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后果:酸雨污染水体和土壤,许多生物消失绝迹。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使这里成为全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表:因素 经济水平低的原因地形 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气候 降水冬末春初多,夏秋季较少,旱涝灾害频繁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但不稳定自然因素矿产 资源丰富,但利用单一,水平低土地退化种植棉花,地力消耗较大植被破坏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及矿山开采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2017·泉州期末)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此回答 3~5题。3.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18 世纪下半叶,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6B.18 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和发展问题C.19 世纪 30 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D.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4.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农业带(区)中的( )A.玉米带 B.小麦区C.棉花带 D.亚热带作物带5.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土地退化B.矿山开采和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答案 3.A 4.C 5.D解析 第 3 题,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程及环境发展状况:18 世纪下半叶成为重要的农业区,19 世纪后期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第 4 题,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第 5 题,田纳西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含臭氧层空洞。[拓展延伸] 流域开发利用中的名词辨析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统称,习惯上常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根据地形图上的分水线,可以划定流域边界,此范围内为该河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的界线(山岭或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叫分水线或分水界。支流:支流是指汇入另一条河流(或其他水体)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一级支流是指直接流入河流干流的河流。二级支流是指直接流入一级支流的河流。(2016·宜春高二检测)下图为“非洲奥兰治河水系图” 。读图完成 1~2 题。71.关于奥兰治河图示瀑布上、下游河段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上游段水能资源较贫乏B.下游段流速快C.下游段水位季节变化小D.上游段流量大2. 影 响 奥 兰 治 河 从 上 游 至 河 口 夏 季 气 温 变 化 的 主 导 因 素 与 其 气 温 变 化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西风导致气温升高 B.植被导致气温降低C.地形导致气温升高 D.洋流导致气温降低答案 1.D 2.C解析 第 1 题,河流上游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流量大;流经高原地形起伏大,流速快。下游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流速慢,季节变化大。第2 题,河流上游到河口海拔不断降低,气温不断升高。(2016·西安高二检测)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 3~4 题。3.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A.扩大耕地面积 B.矿山开采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修建水库4.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 3.D 4.B解析 第 3 题,造成田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有扩大耕地面积,毁林;矿山开采要先破坏地表植被;获取炼铜用的木炭,要砍伐木材;修建水库,是利用沟谷蓄水,对植被影响小,且是综合开发时期的措施。第 4 题,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炼铜过程中,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与空气中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光化学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是主要表现。5.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下图为“澜沧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1)澜沧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_;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____。(2)澜沧江流域狭窄,其影响因素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流域内深切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澜沧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云(滇)(2)地形 流水侵蚀(3)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 地势起伏明显,河流的落差大(4)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易诱发地质灾害。解析 (1)从图中看澜沧江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是云南,简称云或滇。(2)澜沧江流域所在地形区是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因此流域狭窄,影响因素是地形;流域内深切峡谷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3)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流量大、落差大;图中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河流众多且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4)澜沧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 ,回答 1~3 题。9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植被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从图中可知本流域内径流的季节变化是( )A.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季流量相对较小B.春末夏初流量大,秋季流量相对较小C.夏秋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相对较小D.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相对较小3.此流域内河水的补给方式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A.冰川融水,阿巴拉契亚山B.大气降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C.大气降水,太平洋D.湖泊水,五大湖答案 1.C 2.A 3.B解析 第 1 题,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 2题,由图可知,降水冬末春初多,夏秋季相对较少,因此河流受降水补给的影响,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季流量相对较小。第 3 题,田纳西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2017·河南濮阳期末)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 ,完成 4~5 题。104.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5.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4.B 5.C解析 第 4 题,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 正确。第 5 题,丙处水文站径流量比乙处小的原因是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缺少河流补给。C 正确。(2017·山 东 济 南 期 末 )读 “我 国 某 河 流 上 游 部 分 河 段 年 平 均 气 温 分 布 示 意 图 ”, 完 成 6~ 7 题 。6.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7.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答案 6.C 7.B解析 第 6 题,结合图中指向标,根据年平均气温变化,西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地势较高,为河流上游地区,所以河流从甲流向戊,即从西南向东北流。故选 C。第 7 题,图中等温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段水能最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密,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 B。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11趋势。据材料回答 8~9 题。8.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9.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 8.D 9.B解析 第 8 题,黄河上游水电站增多和中游水土流失加剧只能改变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不会影响一年总的流量,A、B 错误;下游为地上河,降水量减少、增多不会影响黄河流量,C错误;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减少,D 正确。第 9 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故选择 B。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也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据此回答 10~12 题。10.18 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完好的原因是( )A.人们以畜牧业活动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C.人口较少 D.人们环保意识强11.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A.干旱地盐渍化 B.径流减少C.湿地生态环境变化 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12.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C.宇航工业 D.高耗能化学工业答案 10.C 11.A 12.D解析 第 10 题,到 18 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人口依然很少,开发强度不高,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 11 题,墨累—达令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高,灌溉易出现 盐 渍 化 。 第 12 题 , 田 纳 西 河 流 域 拥 有 全 美 最 大 电 力 系 统 , 优 先 发 展 的 工 业 是 高 耗 能 化 学12工 业 。13.读“田纳西河上 M 和 N 城之间地形剖面图(图 A)”及“N 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 B)”,完成下列问题。(1)N 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看出,N 城市降水最多的季节为________,而________季降水相对较少。这种降水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 M 与 N 城之间河流落差约为________米,这种地形特点对于航运影响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这决定了该河段流域的开发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温暖湿润(2)冬末春初 夏秋 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影响河流水量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困难 修建水库(3)180(±10) 河段落差大、水流急,航运不安全 发展水电、梯级开发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 N 地最低气温在 0 ℃以上,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N 地降水分布有季节差异,冬末春初稍多,夏秋季相对较少,这种特点给农作物的生长、河流的航运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靠修建水库稳定水位、调节径流季节分配可以解决。第(3)题,由剖面图可以看出M 与 N 的相对高度为 180 米左右,这说明该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对航运十分不利。但是这种自然背景却适合发展水电,进行梯级开发。14.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 mm~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13材料二 见下图。材料三 见下图。(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多选)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答 3 项)(2)旱地 增大14(3)BCD(4)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5)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解析 我国长江上游处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且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从图 1 看,石油、天然气、煤、磷都是本地的优势矿产;从图 2 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关系;从图 3 可看出,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越大。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 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