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残膜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方案按照*文件要求,为了努力构建我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一、目标任务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96(覆膜量)以上,加工率达到100%。实现田间地头无裸露残膜,村庄、林带无飘挂残膜,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二、实施内容按2020年覆膜面积55万亩,回收率达到96%计算,2021年计划回收残膜面积52.8万亩,回收残膜5800吨。其中:整村推进机械化回收残膜2万亩,人工捡拾回收残膜面积50.8万亩。按每4吨残膜加工1吨颗粒计算,加工颗粒1450吨。三
2、、补贴办法1、对农民捡拾交售的残膜给予补贴。由乡镇、农机中心负责监督管理,各回收网点负责收集农户交售的残膜登记造册签名,送交至残膜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根据市场价格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0.4元),交售后的资金作为回收网点的收益。以残膜加工企业实际收购数量为依据,对农户交售的残膜通过回收网点每公斤补贴0.7元直补给农户(残膜交售人)。回收网点负责人通过票据在农机中心领取补贴资金(以农机中心开据的四联单票据为依据)。2、对机械回收作业给予补贴。对旱作农业核心区残膜实施整村推进机械化回收2万亩,每亩补贴28元(包括机械作业、人工分拣、运输费用),验收合格后直补给作业公司。3、对残膜加工企业给予补贴。对我
3、区3家加工造粒企业实行以奖代补,企业加工颗粒出售并验收合格后,每吨补贴800元。四、资金概算及使用(一)资金概算自治区财政资金290万元,整合资金293万元,共计583万元。(二)资金使用自治区财政资金290万元,整合资金293万元,共计583万元。其中:整合资金293万元,主要用于人工捡拾残膜4186吨。自治区财政资金290万元,主要用于人工捡拾残膜1614吨,资金113万元;机械化作业20000亩,资金56万元;企业加工造粒1450吨,资金116万元,项目工作经费5万元。五、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一)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即从2021年2月2021年12月,并分阶段实施。(二)实施进度
4、安排3月: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4月:各回收网点开始收购农民交售的残膜,并开展残膜机械化回收工作;5月:各回收网点开始向造粒加工企业交售残膜;6-11月:企业加工造粒生产;12月:项目工作总结。六、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旱作节水农业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农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为管理单位,负责总体规划、方案制定和实施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管理,督促检查
5、各项技术措施、补贴资金。区农机为技术指导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切实抓好宣传培训、示范和技术集成创新。各乡(镇)是旱作农业残膜回收的实施主体,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狠抓落实。(二)细化实施方案。乡镇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深入调查,进一步核实分解任务,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全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任务能够按时全面完成。农机中心要加强与财政、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落实。(三)创新工作机制。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工作奖励和绩效考核工作运行机制。各乡(镇)、各部门统筹安排残膜回收工
6、作。农机中心和乡(镇)要相互协作、相互对接,落实残膜回收面积,完成残膜回收任务。(四)规范项目管理。各乡镇要认真组织辖区残膜回收管理,监督各回收网点负责收集残膜,登记造册,并将回收的残膜送交至残膜加工企业,交售后的资金作为回收网点的收益,依据回收网点向残膜加工厂缴售残膜数量及时兑付补贴资金。(五)严格督查考核。健全完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靠实责任,确保落实。在残膜回收时期,农机中心要会同有关部门巡回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工作进度,及时向领导小组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完成情况。(六)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和要求,规范项目实施程序,明确补贴标准、验收标准和程序、资金兑付程序;加强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补贴标准,兑付资金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建立公示、公告制,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检查。